朴樹用這些歌,寫盡了自己所有的樣子
5 人贊了文章
記憶中的朴樹,是那個安安靜靜唱歌,抱著吉他唱歌的男孩。
聲音沙啞,總像是在講述什麼故事,關於他自己,也關於我們。
他厭惡宣傳,堅守著自己對音樂的追求和底線,一直以來他追求的不過是內心真正的快樂罷了。
朴樹曾說:「我的生活需要一些世俗的煙火氣,我需要一些世俗的快樂。」
可是朴樹的快樂好像不在世俗,而在他的內心,像個純凈的孩子,他的每一首歌無不透露出朴樹的內心,窗明几淨,歲月安然。
在風塵中遺忘的清白臉龐
此生多勉強此身越重洋輕描時光漫長低唱語焉不詳數不清的流年似是而非的臉把你的故事對我講就讓我笑出淚光
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會想,內心究竟是怎樣平靜才能寫出這樣美好的歌曲?
一生太長了,一個人要經歷很多事情,內心最初的寧靜和美好,終會隨著自身的成長而漸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層曾盔甲和防備之心。
但是這些於朴樹而言,彷彿都不存在,他依舊輕聲訴說著從前的故事,記憶中還是清白臉龐,內心還是一個孩子,笑著笑著就閃出了淚光。
細數那些漫長的時光,朴樹讓自己成長為一個睿智的孩子,活在世俗里,內心卻在雲端,飄然獨立。
這是個旅途
一個叫做命運的茫茫旅途我們偶然相遇然後離去在這條永遠不歸的路我們路過高山
我們路過湖泊我們路過森林路過沙漠路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
朴樹是一個會跟自己較勁的人,一直拼進全力追逐那些美好的、溫柔的世界,他說:
我老覺得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特別美好的世界,渴望一種特別美好的生活。
但是可能生活太艱難瑣碎,人特別容易被蒙蔽,那些外在的醜惡的東西總是在人大腦海中若隱若現。內心特別堅定,心靈特別乾淨的時候,才能打開自己被蒙蔽的那些東西,看到它們。
他唱的那個拿著紅色氣球的孩子就是他自己,那個字旅途中跋涉的自己,他路過的一切是他在這世界看到的一切。
有高山河流,也有世俗歡樂,但是他依舊是他,那個將一切盡收眼底,卻不迎合、不合眾的孩子。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十年前,他唱到生如夏花一樣絢爛。十年後,再次唱起時,他卻說平凡才是唯一答案。
十年時間,這個孩子好像看透了一些事情,這些年,他遭遇了一些質疑、一些不理解和不友好,大多數時間,他不去理會,自顧自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但是這些質疑過後,他好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很多人會說:「朴樹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但是於他而言,這些誇讚如同當初的質疑那樣,沒能讓他改變任何東西,只是歲月的歷練,讓他悟出了平凡的可貴。
我從遠方趕來
赴你一面之約痴迷流連人間我為她而狂野我是這耀眼的瞬間是划過天邊的剎那火焰
我為你來看我不顧一切我將熄滅永不能再回來
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命如此短暫,無論怎樣,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對於朴樹來說真正讓他快樂的事情就是歌唱。
他曾經說:「錢多少是夠呢?100萬和1000萬,能有多大區別,我就不明白。有的人有很多錢,但依然不快樂。」
人應該有清醒的價值觀,你得到什麼才能最快樂,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很多人看來,朴樹是真正活在精神世界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為名利,只為那些他覺得值的事情。
今年二月份,朴樹去後海為路人唱歌,視頻中的他一身風衣,一把吉他,站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地方,就開始唱。
很多路人聚攏過來,圍成一圈靜靜的聽著,沒有人喧鬧,大家只是圍聚在一起靜靜地聽著,時不時拿出手機拍照。
不禁為朴樹開心,他堅持活出了自己的姿態,而喜歡他的人也習慣了不去打擾他,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又給陌生人帶來開心和驚喜。
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想要的生活嗎?正如《生如夏花》里唱的那樣:「我從遠方趕來,赴你一面之約,痴迷流連人間。」
朴樹赴的是情懷之約,在那個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赤誠之心告訴我們,生如夏花,此生盡興。
黑夜裡的站台
末班車離開 那也許是本可以拯救我的一班
背叛務必堅決告別也需要體面我沒什麼可以解釋的這是我的命運吧
在黑夜裡摸索和掙扎,整首歌籠罩著一股陰霾的色彩。對於朴樹來說,他的底色是灰色的,對於生活擰巴,恨著也愛著。
他把自己困在一個世界裡,痛苦也掙扎,他不也願意把那段經歷和任何人分享。
朴樹覺得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之前的朴樹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抑鬱症折磨,他喜歡獨處,不喜歡熱鬧,他注重遵從自己的內心,但是往往自我糾纏的人就容易陷入一段黑暗的過往。
但好在朴樹走了出來,沉寂長達十年之久的他更多的反觀內心,保留本真。十年之後,他以最好的狀態回歸。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 來時莫徘徊 。天之崖,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 惟有別離多.。
《送別》這首歌是李叔同為許幻園寫的一首歌。有年冬天,大雪紛飛,李叔同的「天涯五好友」中的許幻園。
站在門外喊著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含淚寫下了這篇傳世佳作。
聽了故事的人都不禁落淚,朴樹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感嘆這段友誼的同時,也嚮往那時人與人純潔的交情。
朴樹曾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寫出這樣的歌死而無憾!」
有一次,他唱著這首歌竟然泣不成聲,有人說他矯情,但懂他的人知道,那樣的朴樹才是真正的朴樹,他會為這世間最純潔的情感掉眼淚。
說到底,他還是那個純良的孩子,他追求的是不以利益為目的交往,是遵從內心的活著。
高曉松在書里寫道自己曾經和朴樹之間的一段故事,他們從天津演出回來的路上,突然看見夕陽很美。
朴樹說:「停車,你們把我放這,我要看夕陽。」他們說:「我們走了,你在高速路邊上怎麼辦?」
他說:「那不管,以後再說,你先讓我看夕陽。」
他永遠像一個少年,遇見美麗的夕陽就會不顧一切的把它留在腦海里。
所以高曉松才說,他寫的詞里有詩性。
那段黑暗的時光他不願意提起,其實歌里都唱出了他的經歷。
但是幸好,現在他說:
「不再以孤獨為美,不做冷漠的人。我發現我看到了我從未看到的世界,我成為了一個全新的人。」
未來或是過去,他依舊是那個如夏花般絢爛的少年。
了解更多好文好歌,歡迎關注
淘漉音樂 - 知乎
微信公眾號:淘漉音樂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淘漉音樂,甄選金曲。我們不提供網路神曲,只分享經典音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