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是病嗎?
來自專欄破迷辨偽26 人贊了文章
要問這個夏天什麼最「熱」,大概很多人都會說「世界盃」。的確,4年一度的賽事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街談巷議全是足球,觀看自己喜愛的球隊攻城拔寨更是一件賞心樂事。不少人都喜歡在賽前打個賭,或者買點足球彩票,不圖一夜暴富,只求找點樂子。這些行為只要不超出自己的能力承受範圍、不違法、不犯罪、不「習慣成自然」,倒也無可厚非。
但是,有人可不是這樣的賭法。他們根據各大賭博公司開出的盤口押下重注,期望著一夜暴富。而且不光是世界盃,歐洲杯、各國聯賽,甚至跟足球無關的名目,也一樣能夠押注開賭。更有甚者,有些人不是賭一場就行,而是賭上了癮,想戒都戒不掉。至於長時間地無節制賭博而弄得家破人亡的例子,媒體已經報道過很多次了。
在大家看來,這些人之所以沉溺於賭博,就是因為「過於貪婪」,總想獲取不義之財,由於慾壑難填,所以嗜賭如命。
應該說,這些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近來的研究表明,沉溺於賭博的成因很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比如說,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身無長技、令人厭惡的賭棍們,其實可能是應該受到社會關愛的病人呢?
病理性賭博
賭博行為其實並不簡單,它也不全是由經濟因素驅動的。在學術界,將明知有害、也想停止,但最終仍然持續進行賭博的行為,稱為「問題賭博」(problem gambling)。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則更進一步,將較嚴重的問題賭博定義為「病理性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認為它屬於「衝動控制障礙」(impulse control disorder),多數學者同意這種分類法。不過,由於病理性賭博與藥物成癮的很多行為非常相似,所以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5》(DSM-5)中,它仍被視為一種成癮性疾病,對此也有一些學者予以支持。還有學者認為,病理性賭博是一種「強迫障礙」。
不管是衝動控制障礙、成癮性疾病還是強迫障礙,都在提示我們:這種沒完沒了的賭博行為並不是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它真的是一種病, 一種精神疾病。
冒險、衝動、過分自信
既然是病,它一定有著自己特徵性的臨床表現。患者(在本文中也就是病理性賭博者,以下簡稱為「賭徒」)往往表現出冒險、衝動和過分自信這3種特徵。
「冒險」是很常見的特徵。賭徒常常低估潛在風險,導致自己最終蒙受更大損失;同時,更偏愛即時利益而忽視長遠損失。這些特點與常人明顯不同,而且已經被IGT(「艾奧瓦賭博任務」,是精神心理醫學中的一種實驗名稱,下同)等實驗所證實。
「衝動」,則是病理性賭博的又一個特徵。賭徒整體人格具有較高的衝動性,做事無計劃、傾向於做出快速的反應。與成癮人群近似,賭徒的決策行為衝動並且非常刻板,輸了之後會再次下注,下注速度甚至比贏錢後的下注速度還快,而且往往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在「GO/NO-GO任務」中,賭徒因無法抑制自己的行為而比常人犯了更多錯誤;在「信號停止任務」中,也需要比常人更長的時間才能抑制住自己的衝動反應。
至於「過分自信」,更是常在賭徒身上體現出來。他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甚至認為自己能控制賭局,最終一定大勝,為此寧願押上重注。在進行實驗時,有的賭徒在實驗結束後仍未搞懂完成任務的規律,卻非常自信,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控了賭局。
心理的相應變化
與此同時,賭徒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體現為「獎懲不敏感」、「對賭局的強烈控制感」、「無法根據外部反饋及時調整行為」和「衝動、尋求刺激,但自律和審慎性較弱」等。
其中,很多人想像不到的是,賭博賭的是錢,但對賭徒來說,對贏錢(也就是獎賞)的敏感性其實是非常低的。換言之,他們賭來賭去,贏了錢也居然沒什麼興奮感!更要命的是,賭徒對輸錢(也就是懲罰)的敏感度雖然高於對獎賞的敏感度,但仍然明顯低於常人。這就是說,他對輸錢也不敏感!結果,賭徒無論輸錢贏錢,都沒有什麼強烈的興奮感,這往往需要加大獎勵金額和延長賭博時間才能獲得些許補償。
是皮層在搞鬼嗎?
病理性賭博既然是一種病,那它就應該是在相應的生理學基礎上出現了某種病理性改變。實際上,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改變,可能才導致賭徒表現出上述種種難以理解的行為。
研究顯示,與前述的「獎懲敏感度低」相應,賭徒的心率在輸贏時沒有變化(正常人則是贏時加快、輸時減慢),對消極結果(如輸錢)的預期生理反應(如心率和皮膚電位)等,也均低於常人。
還有研究揭示,賭徒和一些藥物成癮者的HPA軸(即內分泌系統中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反應異常,這將直接影響體內的激素的效能,可能對成癮行為(不管是賭博成癮還是藥物成癮)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至於病理性賭博的更深層答案,也許會由不斷發展的神經科學來給出。
研究顯示,人類執行決策行為的腦區,主要由內側前額皮層(vmPFC)和眶額皮層(OFC)等組成。這些腦區,與病理性賭博的病因可能有著很大的關係。
首先,我們來看看vmPFC。多個實驗顯示,賭徒與vmPFC損傷患者類似,都表現為忽視將來結果而傾向於選擇即時的大金額獎勵(IGT任務),因此vmPFC受損可能與賭博成癮有關;vmPFC掌管衝動控制,賭徒的vmPFC功能異常,也可能與他的衝動決策行為有關。
其次,就是OFC。它主要參與調節獎賞效應,在判斷預期結果的價值和衝動控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OFC損傷患者與vmPFC損傷患者很像,都會出現忽視長遠結果而選擇即刻獎賞的現象;而賭徒和OFC損傷患者也都傾向於做出冒險決策,因此有學者推測,賭徒的行為可能是由該腦區的功能缺陷導致的。
在vmPFC和OFC之外,還有學者發現賭徒在決策的時候,他的腹側紋狀體(VS)的激活程度要低於常人。通俗地說,這個腦區的活動水平越低,衝動性就越強,這當然可能會導致或加劇賭徒的衝動決策行為。
那麼,這些「硬體」的損傷,是如何導致病理性賭博出現的呢?有學者猜測,這些損傷的腦區,可能會引發後續的「認知加工」步驟出現錯誤。有研究顯示,賭徒對「目標答案是否正確」是缺乏敏感性的。他可能難以區分有利或不利的情況;對獎懲的生理反應也無甚差別;輸了後仍會刻板堅持先前的選擇等行為,都可能是相關腦區的活動缺陷和注意資源分配缺陷導致的。有了這些缺陷,賭徒就很難從賭博的刺激中提取重要信息,最終使他不斷做出高風險的決策行為而不能自拔。
賭博是一種精神疾病
現在我們知道,沉溺於賭博的人未必只是因為貪婪、缺乏自制力而淪為賭徒,他們的體內可能已經發生了一些我們完全不了解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賭徒可恨但更可憐,他們是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對於這些人,社會大眾還是應該多給予一些關愛;同時,我們也期望著相關的研究能夠取得進一步的進展,並能從中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從而真正地把這些患者從害己害人的賭博火坑中徹底地拯救出來。
撰文/趙燕楓
(本文發表於《科學世界》2014年8期「破迷辨偽」欄目,本欄目由中國反邪教協會協辦)
Tips:病理性賭博的診斷標準
- 入神 關於賭博經歷的想法頻繁產生,無論是過去、未來還是幻想的。
- 耐受 就像對葯產生耐受性一樣,需要金額越來越大、或次數越來越頻繁的投注,才能體驗到相同的刺激。
- 撤回 試圖停止或減少因為賭博而產生的煩躁不安。
- 逃避 通過賭博來改善情緒或逃避問題。
- 追賭 試圖通過更多的賭博來贏回輸掉的。
- 說謊 為掩蓋自己參與賭博的程度,向家人、朋友或治療師說謊。
- 失控 試圖減少賭博的努力未獲成功。
- 犯法 為獲得賭資或贏回賭本而犯法。可能包括盜竊、貪污、詐騙或造假。
- 冒險 冒著失去人際關係、工作或其他顯著的人生機會的風險,仍然要賭。
- 救助 作為賭博的後果,開始接受家人、朋友或第三方提供的經濟援助。
上面這10種情況,如果有5種或以上情況符合,那麼這個人就可以被診斷為病理性賭博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