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陸醫療改革走向的猜想
來自專欄 Dr. X 外科醫生的日常15 人贊了文章
基於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明顯,國家公費醫療保險壓力也在逐漸加大。為此,國家已經制定多項政策針對醫療行業進行改革。
這其中就包括了醫院醫師挂號費提高,藥品、器械耗材兩票制,藥品醫院零售零加成,耗材醫院使用零加成等。
致力於減少藥品、器械耗材的利潤空間,打擊傳統「以葯養醫」的不良風氣,突顯醫生的技術服務價值。
對於這一系列的醫改政策,很多從事醫療行業的人士都感到茫然,不知這些政策實施後,會給醫療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然這些醫療改革政策並非突如其來,據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某醫院的主任提及,早在美國、歐洲多個國家,甚至我國的香港,就已經實行過類似的醫療改革政策。
歐美與我國國情不一樣,而且距離較遠,所以我們拿香港來舉例子。在香港醫療發展歷史中曾有一段時間,公費醫療佔據全香港醫療費用的80%,120元港幣/天就可以包吃包住還有護士管理,為此香港政府財政壓力巨大。為了減輕財政壓力,起初香港政府的做法是想方設法減少人們去看病。
例如在醫院開門前,關閉街道上得所有公共廁所,以減少早上等醫院開門的看病人數。固定公立醫生的薪酬,醫生看病人越多就越累,但拿得是同樣的薪酬,這樣致使部分醫生想方設法拖延時間,就為了少看幾個病人。
但這並非長久之計,而且民眾對政府如此改革意見很大。所以為了既減少財政壓力又不激起民眾反對,香港政府更改方針,不再是消極制止,而是積極鼓勵。
鼓勵什麼呢?鼓勵醫生離開公立醫院,到私人診所執業或者自己成立私人診所。私人診所是不能使用公費醫療的,這樣便能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了。
為了鼓勵公立醫院的醫生邁出這一步,香港政府當時給這些離職的醫生,半年的公立醫院薪酬當作補貼。這個政策一出台,效果立竿見影,公立醫院30%的醫生都選擇了離職。
見此政策出台頗有成效,香港政府又陸續出台新政策,其中就包括......
在公立醫院住院的差別對待:凡是公費醫療住院的病人,全部歸到20~30人一間病房,自費或者商業保險住院的,可以住到2~3人一間病房;
在公立醫院治療的差別對待:凡是使用公費醫療的治療,基本都由帶教醫生帶著觀摩學生完成,而使用自費或者商業保險的治療,則由教授級別的專家來做;
在公立醫院手術的差別對待:凡是使用公費醫療的手術,一個手術等安排器械耗材到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例如做一個關節置換手術就要等6年,那個人工關節才到貨,才能排到你。而使用自費或者商業保險手術的,耗材即刻購買,即刻就可以安排進行手術。
如果說你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條款,那你可以選擇到私人醫院、診所進行就醫。
最後,我不敢說香港這個例子這就是我國大陸醫療改革的走向,但目前我國大陸醫改政策已經出台了鼓勵醫生外出多點執業,國家支持商業保險公司發展,鼓勵民眾購買商業保險。
所以在這裡,我大膽做出猜想,如果依照其他國家、地區的先例,醫療改革的發展走向就是讓商業保險公司大力發展養老醫療方向的險種,讓越來越多的醫生實現自由執業。
如果一個醫生離開了他所在的公立醫院,是否還有病人願意不用醫保去找他看病,是否還有病人願意為他的技術服務買單,這就與這個醫生在病人群眾心目中的影響力、親和力密不可分了。
http://weixin.qq.com/r/dzn07CPE936IrWeP92x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醫貿技巧:寫高回復率的郵件就用這四招兒!
※光黑是解決不了醫療行業的問題
※從基礎邏輯看醫療:醫院精細化發展的必然
※如何用互聯網的思維,運營一家診所?
※藥丸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