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認識美聯儲(上)

認識認識美聯儲(上)

8 人贊了文章

現代社會隨著媒體傳播手段以及互聯網的興起,美聯儲可謂家喻戶曉,全稱為: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Fed。為啥聊這個看似好乏味的Fed?一句話:就像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的央行一樣,Fed不僅僅是美國的央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全世界的央行。下面就揭揭Fed美聯儲的面紗。


「007」式的誕生

時至今日美聯儲105歲,儘管其誕生過程充滿了隱秘、緊張甚至某種陰謀論的調調,這也相當可能是一種巧合。

1902年,德國猶太人保羅·沃伯格(Paul Warburg)前往美國拓展銀行業務,他後來成為美聯儲的總設計師。

1907年1月6日,保羅·沃伯格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美國銀行系統的缺陷與需求」(Defects and Needs of Our Banking System),指出美國銀行體系發展滯後,集中度不夠,需要一個類似德意志帝國銀行(Reichsbank,當時的德國央行)的中央銀行。

隨後,另一個德國猶太人、保羅弟弟Felix的岳父、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代理人,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f)發出警告,「unless we have a Central Bank with adequate control of credit resources, this country is going to undergo the most severe and far reaching money panic in its history」,歌詞大意就是沒有央行要完。

1907年10月,「不出所料」美國發生了銀行危機,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跌幅超過50%,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J. P. Morgan創始人)投入大量資金穩定了市場,示範了擁有央行的益處。

1908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任命共和党參議員納爾遜·奧爾德里奇(Nelson Aldrich)建立並主持國家貨幣委員會,調查1907年危機並提出解決方案,從而邁出了美聯儲成立的腳步,這位參議員就是標準石油創始人-小約翰·洛克菲勒的岳父,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和雪佛龍這些「國際石油七姐妹」成員均來自標準石油的反壟斷拆分。

1910年11月,美國喬治亞州傑基爾島(Jekyll Island),富豪們(如洛克菲勒、摩根等)的過冬勝地,來了一群神秘的訪客。

他們分別到達火車站,避開新聞記者,整個行程只使用名字而不用姓氏,甚至有人用了假名,在島上的一處俱樂部會所待了一周多時間才返回紐約。直到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後,這些人才開始公開談論傑基爾島的秘密會面,他們是:

1、納爾遜·奧爾德里奇(Nelson Aldrich);

2、亞伯拉罕·皮亞特·安德魯(Abram Piatt Andrew),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

3、弗蘭克·萬德利普(Frank Vanderlip), 紐約國家城市銀行(洛克菲勒家族銀行,花旗4、銀行前身)總裁,銀行股東還包括了摩根家族、雅各布·希夫(1907危機後入股);

5、亨利·戴維森(Henry Davison),J. P. Morgan高級合伙人;

6、查爾斯·諾頓(Charles Norton),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總裁(摩根家族代理人);

7、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心腹;

8、保羅·沃伯格(Paul Warburg)。

「Fed七巨頭」實際上代表了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沃伯格家族以及在背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按照愛德華·格里芬(Edward Griffin)在《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1994年出版,後多次印刷,中文版《美聯儲傳》)里的說法,這些人控制了當時世界財富的四分之一。

他們不遠千里從紐約躲到僻靜的傑基爾島,目的是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為什麼要跟007似的來無影去無蹤?因為1907年危機毀掉了銀行家在美國人民心中的形象,國會議員不敢公開支持由銀行家參與制定的法案,後來弗蘭克·萬德利普也提到,「如果當時公開披露七人在一起制定了法案,則無論如何也得不到國會批准」。

七人當中保羅·沃伯格熟悉歐洲銀行業,由於1907年的那篇文章,已然成為眾望所歸的美國「央行」文件的操刀手。納爾遜·奧爾德里奇則作為老牌國會參議員坐鎮指揮。他們圍繞保羅提出的方案細節進行了長達一周多的討論,最終達成共識,形成了聯邦儲備法案初稿。

1912年,納爾遜·奧爾德里奇向國會提出「奧爾德里奇提案」(Aldrich Bill),由於當時民主黨已控制參眾兩院,該提案未獲通過。從1913年6月開始,民主黨眾議員卡特·格拉斯(Carter Glass)和參議員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提交了重新編排換湯不換藥的「格拉斯歐文提案」(Glass-Owen Bill),最終在1913年聖誕節前獲得通過,由威爾遜總統於1913年12月23日簽署成為法律。

正如愛德華·格里芬在書中所說,「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finally moved into Washington, DC」,這些來自傑基爾島的傢伙終於進入了華盛頓特區。後來傑基爾島被喬治亞州買下,變成了一個國家公園,俱樂部會所的其中一扇門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在這個房間里,美聯儲誕生了」。

「三無」美聯儲

披著「聯邦」、「儲備」、「系統」外衣,美聯儲的本質就是私營的中央銀行。

為了避開當時美國人厭惡的中央銀行字眼,使用了「聯邦」這個詞,看起來像是一個官方的政府機構,實際上,聯邦儲備系統作為私人擁有股份的中央銀行,並不歸國家所有,只是由「總統提名、參議會批准」Fed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共7名委員)的方式進行間接管理。為避免總統和國會通過任命控制美聯儲,專門規定了委員任期為14年。當然,由於美國兩黨的黨派分歧日益嚴重,總統提名但參議院不放行,導致在過去20年里Fed理事會只有40%的時間人員齊備,加大了政策失衡的風險(以後文章會詳細提到)。

同時,美聯儲號稱「系統」,下設12個聯邦儲備銀行,分別管理相應的聯邦儲備區,但其中最重要的永遠只有: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分管第二儲備區)。

除了資產規模最大以外,需提到其在美聯儲中最拉風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中的位置:FOMC的12人委員中,7名Fed理事會委員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佔8個席位,另外4個席位由其他11家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輪流擔任。而且,這些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不由總統或者國會任命,而是通過各地區商業領袖或相關人士自選產生。由此可見,在聯邦儲備法案中分散權力、保證區域控制而稱其為「系統」的提法,絕妙的將聯儲銀行中最具影響力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藏匿於背後。

1913年法案通過以後,國會議員查爾斯·林德伯格說到,「Federal Reserve Act establishes the most gigantic trust on earth. When the President signs this bill, the invisible government of the monetary power will be legalized」,聯邦儲備法案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信任,意味著國家信用才是美聯儲最大的儲備。讓人們相信政府借債會按時、足額還錢,讓人們相信發行的美元有價值不會惡性貶值,這是美聯儲能把遊戲持續玩下去的根基,否則很難想像這個私人機構竟然掌握著美國甚至全世界的生殺大權。

既不歸屬「聯邦」,也無「儲備」,真正的儲備是借用了國家信用為其背書,甚至也不是「系統」,概括來說,美聯儲天才的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私人享有所有權、國家任命管理層」來行使央行職能的「公私合營」模式。

自1913年以來,《聯邦儲備法案》被修改了100多次,每一項修正案都意圖擴大美聯儲的權力和影響範圍,旨在完全控制貨幣,「憑空創造或銷毀貨幣」。

Mandrake機制(Mandrake mechanism)

格里芬在《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書中創造了一個專門術語:"Mandrake mechanism",其意暗諷美聯儲將貨幣玩弄於股掌之間。

Mandrake是20世紀40年代的一個漫畫人物,有能力神奇地創造事物,並在適當的時候讓它們消失。

前面提到,1913年通過的《聯邦儲備法案》標誌著私人銀行家集團與美國政府合作的開始,想像一下當政府沒錢時會怎麼辦?除了節流,開源無非以下幾項手段:

1、增稅,「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稅收跟「鵝叫聲」成反比;

2、發債,國會這關不太容易過,債務上限(debt ceiling)始終都存在;

3、印鈔,美聯儲的日常工作並不受政府管制,帶來了「公私合營」的靈活性。

現在,如果美國財政部從美聯儲得到了10億美元的支票,美聯儲從哪裡來的這10億?實際是一個子兒也沒有,在給出財政部10億美元的時候,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增加了一份10億的債務,美其名曰「債務貨幣化」(monetizing the debt)。

在格里芬看來,這種Mandrake機制的「基礎」在於一個簡單的數學極限:貨幣乘數效應。想像一下這10億美元的動向,為了簡化分析看看其中的1000美元:

小明給白宮幹活剪草坪,得到1000美元支票(美聯儲大筆一揮前還根本不存在),然後存進了銀行賬戶,銀行有錢後就貸出去掙利息,由於10%的準備金要求,可以貸出900美元,正好小強裝修房子需要貸款,於是銀行將小明存進來的1000美元的90%貸給了小強,同樣接收小強900美元的銀行又可以將810美元再貸出去,反覆循環,銀行可以根據最初的1000美元存款貸出9000美元。哪來的9000美元?答案和美聯儲開支票時一樣,當時沒有錢,這筆錢正是在貸款的時候「創造」出來的,而銀行正是在這創造出來的貸款上收取利息。


In God We Trust

美國開國元勛、獨立宣言起草人,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曾經如此提到過對私營中央銀行體系的反對:

美聯儲發展至今其「私營」屬性也在逐漸與白宮、國會、以及國家和世界的發展和形勢相融合。這其中Mandrake機制卻始終沒發生改變。你可能會說,印鈔不會導致通脹嗎,不會帶來資產泡沫嗎,大家手裡的錢不都在貶值嗎?那如果背後的超級玩家是在玩「吹大泡泡又刺破泡泡」的遊戲呢?每一次資產泡沫的破滅都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機,從古到今從未改變,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狂熱、18世紀的英國南海公司泡沫和法國密西西比公司泡沫、1929年美國大蕭條、以及最近的2008年次貸危機,銀行是倒閉了不少,但真正的大鱷們卻不會傷筋動骨,反而隨著通脹通縮、價格的漲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洗牌,最簡單的事實就是,如何得到銀行貸款?需要有相應的抵押,無論房子、車子、存貨、工廠等等,一旦不能繼續還款,銀行就會得到你的資產,危機時也許不太值錢,但這正是大鱷們進場撈貨的最佳時機,同時由於規模大、抗擊打能力強,可以扛到市場復甦,而小魚小蝦們只能倒在黎明之前。

即使這些人玩得太過分出現了問題,還有bail-out,就算沒了bail-out還有bail-in,就算......還是別算了,too big to fail,哪怕在2008次貸危機里,Bear Sterns、AIG、JP Morgan Chase、Citigroup、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全都逃出生天,只有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這個倒霉蛋,想救但沒來得及。

誰出手保住了這些「兄弟」?美聯儲。由於用納稅人的錢bail out了這些玩家,使得美國國會在2010年通過《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擴大監管機構權力、允許分拆陷入困境的「Too big to fail」金融機構、禁止使用納稅人資金救市等等,其中禁止美聯儲向個別銀行提供類似次貸危機中對AIG、Bear Sterns等的求助。

作為納稅人應該歡呼雀躍,但作為一名銀行儲戶該擔心了(雖然風險很小),因為多德-弗蘭克法案將bail-out變成了bail-in,即授權可以動用儲戶存款對破產金融機構進行重組。後來還擴展到很多國家,如我國的《存款保險條例》就規定「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的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塞普勒斯是第一個吃到「bail-in螃蟹」的國家,2013年歐債危機時塞普勒斯10萬歐元以上的存款賬戶就被「減記」了三分之一左右。

美聯儲發行的鈔票上印著「In God We Trust」,彷彿美聯儲借上帝之手印出了美元,無論是否存在或者是否相信陰謀論之說,又或者只是上帝的傑作-巧合,有一點我們無可否認:美聯儲從誕生之日便如「神」一樣的存在。

被譽為「國際金融業」之父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奠基人,邁爾·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曾說過:「讓我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我不在乎誰制定它的法律」。美聯儲,神嗎?


推薦閱讀:

央行發話幣市跳水!看王福重教授怎麼說!
央行收緊同業存單額度
新行長的「大手筆」:11項金融開放政策超預期
央媽記者招待會:各國外匯儲備都誰管?
中央銀行加密貨幣——RSCoin系統之分析

TAG:貨幣政策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 中央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