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風箏密傳

風箏秘傳

風箏是什麼?風箏的類別風箏的歷史飛揚的原理平衡的原理骨架結構的固定提線 圖形設計糊貼風箏的竹條(骨架)準個些小布塊,糊貼風箏上的竹條 竹條上下排法 骨架材料 風箏飛行的原理 製作步驟 良好的升放技術《風箏》風箏是什麼?風箏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及休閒活動。『風箏』的意思是將固有的物體繫上繩線,利用風的力量,使其在空中飄揚。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對浩瀚無限的碧空懷有強烈的思慕,一直嚮往著能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行。風箏使人們渴慕飛上天空的願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滿足。春秋戰國時﹐東周墨子以木板製成風箏﹐稱為「木鳶」。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其實,『風箏』和『紙鳶』是有分別的。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 生像箏絃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繫上一條弓絃,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當紙鳶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絃的顫動,就會奏出鳴鳴聲音。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風箏的類別風箏的類別很多,造型繁多。主要分為平面和立體二種。傳統風箏之形態,如以其結構之差異來分類可分以下五種:1. 軟翅風箏 ----- 各種鷹類及各種鳥禽、蝴蝶、蜻蜓、蝙蝠、金魚等。2. 硬翅風箏 ----- 花籃、沙雁、蟬、蟠桃、各種人物等。3. 串連風箏 ----- 蜈蚣、龍等。4. 平面風箏 ----- 八卦、七星等。5. 立體風箏 ----- 宮燈等。其中,有「風箏之王」美譽之蜈蚣風箏更具中國風箏之代表性,是標準的串連風箏,通常作數十節展開後即大有可觀,但也有人作二、三百節。但若沒有足夠的埸地和風力是無法起飛的(有紀錄為1080M)。清代乾隆年間,曹雪芹的《風箏譜》中出現有雙線控制風箏詳圖、尺寸及解說,後來傳至歐美各地,外國人開始以尼龍布等作為風箏面,而骨架則以碳纖維桿代替傳統竹籤。二次大戰時,美軍更以風箏作活動訓練靶之用。時至今天,風箏玩家已經由最簡單的雙線控制的款式,改良至三線、四線、多線控制及立體風箏。風箏的歷史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墨子把製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鴻書>上說:「公輸班製木鳶以窺宋城」。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於三角測量信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製木鳶以窺宋城』。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扢向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嚮(一說張良用風箏繫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候景圍困,城牆被包圍。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候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繫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臺城即遭攻陷,梁朝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又從其他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當時的人們以為雷電與閃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格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象,而發明了避雷針。小學的「視覺藝術」與中學的「工藝」課,都重視啟發學生思考能力、想像力與創造力,積極培養自我的創造意識,誘發學生的想像力及創造力,並養成造形藝術的能力。風箏的設計及製作,也因為富有變化,趣味性亦高,便成為中、小學校工藝課程以及大專院校基本設計課程的良好課題。像日本風箏名人西林毅有句話:「愛玩風箏的孩子,會更健康活潑;放風箏的孩子,最能溝通心靈!」正是風箏寓教於樂的寫照。飛揚的原理(科學與科技)雖然風箏的造形種類很,但其昇空的原理不外是受流動的空氣鼓盪作用的影響。風的形成則是因為流動的關係,風的方向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的地區,風力的大小決定在空氣對流的速度,速度快則風力強,速度慢則風力弱。由於氣流瞬息萬變,尤其是接近地面的氣流更呈不穩定的狀態。風箏的設計必須適應及克服風力風向的變化,才能安穩的飄浮於天空。1. 空氣與風: 空氣是肉眼看不出的一種氣體,樹枝、葉片會搖動就是由於空氣在流動,地球上的氣壓常因各種因素而產生高氣壓與低氣壓,當高氣壓的空氣擁向低氣 壓處流動,所以產生了風。2. 氣溫與風: 風的流動由環境和地形的條件而不同。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夜晚卻由陸地吹向海上,白天的沙灘受太陽熱的影響,使空氣膨脹而變輕氣壓下降,因此海上的風自然吹向陸地,稱為「海風」;而夜晚的陸地由於散熱較快,所以風就從陸地吹向海上,這就是「陸風」。3. 地形與風: 風吹向險峻的山坡斜面時,就產生「上升風」,在山的背面,空氣成漩渦狀下降,稱為「下降風」。常發生於堤防、樹林或建築物等地,尤其高樓周圍的風容易產生漩渦,不宜施放風箏

4. 升力與抗力: 風箏能在空氣中漂浮飛翔,就是受空氣的力量支撐而上升的,這種力量稱為升力,又稱浮力。空氣的旋力方向來自四面八方的,因此才能飛翔於空中。平衡的原理(科學與科技)● 硬面的風箏昇空力很強,會在空中打轉,要使其平衡,須在風箏下端,繫掛繩子或重一點的飄帶使其靠下垂的重量來保持穩定。● 面積較寬大的風箏,要把上方的橫骨兩端用繩子綁牢讓中央部位凸出成弓形,使迎面的風從兩旁瀉出保持平衡。● 中、小形的風箏是要靠橫骨的彈性來適應風力的強弱,保持平衡,其橫骨的做法是中央部位較粗而兩端逐漸的細薄,可用手指抓著兩端試探其彈性與承受風力情形,或把橫骨正中央烤彎5度左右,使其有狐度,由兩旁瀉風保持穩定。● 單擔子風箏是利用兩支斜骨的打叉,使其在風箏下端開叉特別寬,好像擔子,增加兩端下垂的重量以保持穩定。● 串擔子風箏,是我們常看到的蜈蚣、龍等。圓圈的硬面小塊片中間繫著一支圓圈直徑4倍直的小橫竹棒,兩端各加上布繐或羽毛。● 硬磅風箏的結構是整個風箏翅膀都用竹條紮成的,所以翅膀都做成有一定彎度的膀兜,就是瀉風的溝子來保持平衡。● 穿空風箏一般的立體箏,有圓形、方形等,中間設中空,使風從中空處瀉掉,構成雙層的受風和瀉風。風箏面的緊鬆與封貼竹條疏密有關

用布條把整個骨架封貼起來,風箏面會比較美觀,但太陽一曬容易變形,升空不穩定。黏貼骨架上的小布塊疏密的間隔適當,對美觀、穩定、升空都有幫助。布塊疏貼,風箏面鬆軟以致不太美觀,雖然升空力較弱,但穩定性很好。骨架結構的固定(科學與科技)一般綁穿骨架都用細線,也可用24番小鐵線綑綁,如兩根竹條平行的連接時,用細鐵線繞兩圈,鐵線的兩端拉緊纏在一起就好,如兩根竹條交叉時,採打叉方式各叉口繞一圈後,以細鐵線兩端拉緊纏在一起就行。特別是製作立體風箏的紮骨架,用細鐵線來紮綁既簡單又牢固,更不變形,但要斜口剪子和長嘴夾子的工具。風箏骨架的位置配法與其升飛及穩定性有密切關係,若要製作一隻鳥,如鴿子、老鷹、水鴨、貓頭鷹、燕子、或蝙輻等等,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只要你把它的形狀特徵畫好,裝配骨架就成了。以作者的經驗這些鳥類的骨架裝配,可如以下圖解的方法,其最簡單且升飛的效果亦好,因為這種骨架配法,有硬面軟面兼顧,硬面是使風箏上昇,軟面則是保持風箏的平衡。有關風箏骨架的配骨方法,可以下圖為例像"來"字只要用六支骨架就好。

以這種骨架配骨法,不但用於鳥類,魚類也可以應用到,以下列舉數項圖解謹供參考。

提線提線的設定

三條提線的位置及作用

提線的長度

提線和風箏面的角度

提線的打結法

提線打活結法

拉線接提線法

開始著手製作風箏時,一定要先將所有材料準備妥當,再按部就地依圖索驥就可以順利完成了。相關的材料有骨架、表面、線軸、線針、白膠、奇異筆等顏料,骨架的材料前所述,如果沒有桂竹或孟竹,也可以採用香腳或玻璃纖管,表面的材料則可帆布或棉紙。圖形設計決定主題。選擇形狀。用適合製作風箏大小的白報紙設計圖樣。把白布敷在稿圖上,描繪圖形在白布上。用剪刀沿著圖形(邊緣須餘留1.5公分)剪下圖形。糊貼風箏的竹條(骨架)用冷膠(白膠)糊貼。先把風箏布的沿邊塗上冷膠,以防紗線的脫落。準個些小布塊,糊貼風箏上的竹條糊貼縱骨上的小布塊……2.5cm ×3.5cm糊貼橫骨上的小布塊……2cm ×3cm糊貼斜骨上的小布塊……1.5cm ×2cm用鉛筆畫出設定在風箏面上竹條位置。糊貼時,要把風箏面、竹條、小布塊三方面都糊上足夠面積的冷膠才能黏得牢。 因布面、竹條都有空隙有一方沒有糊滿膠就容易脫落。竹條上下排法

想要製作風箏前,當然得先認識風箏的組成要素,風箏是由骨架、風箏面與提線等所構成。骨架支撐起風箏的架構,決定風箏的尺寸與形式,風箏面則是一個風箏的門面,關係到美觀與否的視覺問題,而提線的設定決定著風箏飛行的好壞。每個要素的材料與製作手法是否選擇得當,攸關一個風箏的好壞。骨架材料紮構風箏骨架的材料各國有異,中國、日本、韓國大都用竹條(桂竹或孟宗竹),現代科學發達,亞克力與玻璃纖維棒的新產品,都可供做風箏的骨架材料。一般要製作風箏大多還是取用竹材,因為竹材容易取得,也容易加工,特別適用於製作簡單或精巧的風箏。桂竹在竹具加工就可以買得到,購買時要選粗大而堅實的,桂竹的肉質薄,比較好加工,做小型風箏很適合。 孟宗竹要到台灣南部產地才買得到,孟宗竹比桂竹粗大二三倍,肉質堅實又厚,是製作大型風箏所不可或缺的好竹材。竹料的選購:買材料時請店方鋸二公尺長(孟宗竹就鋸三公尺長)四大片,搬運比較方便。買回來後要把突出來的節硬塊,用刀去掉後,以對開的方式劈出一公分或一公分半寬,保存半年以上(須常日曬),竹片越乾彈性越好。風箏設計好,再以風箏的大小來配竹條的長短和厚薄度,看風箏所需要的粗硬、彈性及柔韌,自己動手用小刀和小鉋子慢慢削出來用。風箏面料的選擇:尼龍布是做雨傘和衣服的裏層、運動衣等,顏色很多,布料質地強、耐韌、不透風、不怕水,價錢便宜是很理想的風箏面料,也有布面上臘的比較厚重,選購時擇紗數少較輕的,白色布宜予彩色。風箏飛行的原理(科學與科技)風箏迎風向前傾斜,迎風的平面與水平線間構成「迎角」(或稱「迎風角」)。迎角的變化,對於風箏在氣流中運動所產生的「升力」,有直接的影響。由於適當的迎角,使風箏面的氣流受到阻擋,速度變慢,氣流的一部分動能變成力勢能,壓力就加強。最大的壓力集中在氣流的分界處(也就是「吃風點」)。從這一點,氣流分開,順風箏的上下和左右的邊繞過去,這個過程就是「瀉風」(或稱排風)。氣流經過風箏前邊緣時的速度最大,是空氣最緊縮之處。氣流經過風箏前緣以後,全部氣流向下傾斜,由於來不及在風箏後面密集,形成空氣稀薄而壓力較低的區域。這時風箏上下表面的壓力差,作用到風箏上,這個力的方向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只要風箏的迎角適當,就能使這個力指向風箏的後上方,這個力在空氣動力學上分解為與飛行方向平行的「阻力」,和與飛行方向垂直的「升力」。前者起阻擋的作用,後者起托舉升騰的作用。作用在風箏上的力,還有風箏本身的重量(或稱「重力」)和要有來自放飛點的「牽引力」(或稱「拉力」)。當總空氣動力大於重力時,風箏就會騰空而飛。

製作步驟《設計造形》構思設計造形,把造形及結構一一用草圖描畫出來。《製圖》 規劃其結構及各部分大小長短尺寸,然後製平面圖,立體風箏造形尚須繪製結構圖。起。紮架以前,最好在所有竹筋預定紮接處用尺量準作成記號,紮架完畢後,各處予以檢查是否則對稱,兩端彈性重量是否一樣。用膠水塗在線繩上,乾燥後異常堅固才不致鬆脫。骨架紮好後有些地方須要用線繃緊,以防骨架變形。《糊紙》將紙比照骨架之形狀先用鉛筆輕描輪廓,再在各邊多畫出一厘米左右邊緣,然後按此邊沿裁剪。糊紙時除將紙邊塗抹漿糊約1.5cm左右寬度外,竹架部分也應該稍擦漿糊,然後互相黏接。《綁拴 提 線》 選擇適宜之施力點綁拴提線,視骨架結構情形繫綁一根或兩根以上。《試 飛》選擇對風箏受力強弱適宜的風力及施放場地試飛,有時移動提線位置再行試飛。《修正》若更換提線位置及長短後,仍未能順利飛升時,可能需要變更部分結構,或將竹筋削細調整受力面。經一再試飛及修正,最後直至風箏能平穩飄浮於天空始算成功。《著色》試飛成功後再開始敷色,如果試飛前即將顏免塗好,試飛有問題在修正時會將顏色弄壞,有時紙面破損須重糊後再敷色彩。完工 全部工作完成,將風箏妥為收藏。平面風箏立體風箏

微型風箏多片風箏

良好的升放技術1. 起飛

起飛前先要弄清風的方向。提線者是逆風而站﹐風箏是迎風而飄﹐若掉亂了位置﹐任你如何落力﹐風箏也是無法起飛。初放風箏者﹐將風箏及線牌距離拉至十公尺至二三十公尺之間﹐這樣便可較易令風箏起飛。初學者可選平地又近海的地點,如大澳門﹑塔門﹑東坪州﹑東龍島等地方﹐均為熱門放風箏的地。九月至三月間﹐是香港放風箏的黃金時段。等待合宜時機:等待有一陣風吹來時趕緊升放,如果風力不夠強則必須耐心等候,否則有時難免遭受挫敗。跑步與放線:對風箏升放有經驗的人,大都不必請人幫忙而自行升放。初學者最好有一人幫忙高舉風箏,並且拖長風箏線十公尺至二三十公尺之間,等待陣風一至,迅速招舉箏夥伴將風箏鬆開(不必向上擲出),施放者邊跑看風箏起飛情形加控制,必須徐徐奔跑,使風箏慢慢昇起。2.操縱

風箏稍昇起後,如果場地寬敞,可邊跑邊放線,直至風箏昇起相當高度而無下墜趨向,起飛過程方告成功。但在風力強勁情況下,施放者則無須奔跑,風箏便可扶搖直上。把握放線或撤線機宜──當風力不繼時必須頻頻快速用力向後撤線,給予人手的加風。如感覺風箏線稍重即刻把握時機放線,如感覺減輕則應停止放線,如風箏有下降的趨勢,有時尚須迅速收回一部分風箏線,直至風箏能在天空托住不墜,起飛工作方算圓滿達成。如果風箏結構好,拉力和風力平衡時,風箏在空中紋絲不動穩如泰山,此時把風箏線繫在樹幹上或不動的沉重物體上可任其自由飄浮,然而在風向及風力不穩定情況下則必須隨機操縱。3. 收回風箏 收回風箏比較容易,只要避免收線過急即可,因為當收線時,風箏線與地面所呈角度愈來愈大,收線過急風箏則有向前俯衝跌落之危險。其次在收線時要儘量退至距離高有樹木遠的地方,以免風箏降下掛在樹梢尖端。封面圖:台灣郵票
推薦閱讀:

《風箏》大結局:"業餘"導演教你如何用步槍自殺
南「鷂」北「鳶」話風箏
愛情如風箏,婚姻似杯水
(原創)男人就像風箏,重要的是你手中的那根線
春日放風箏好處多:活動頸椎、緩解腰部肌肉

TAG:風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