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鹽業::第19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手冊(大眾版)
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缺碘,機體攝入碘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損害,除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兩種典型表現外,碘缺乏對人類健康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殘疾。因此,它與維生素A缺乏、缺鐵性貧血並列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重點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營養素營養不良疾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從1995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居民碘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在國家水平上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營養狀況發生了較大變化,食用碘鹽是否會引起碘過量也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為了讓廣大群眾全面、準確地了解碘缺乏病防治基本知識和我國在消除碘缺乏危害方面所採取的防治措施,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地方病防治分委會碘缺乏病專家組編寫了本手冊。手冊採用問答形式,突出重點和熱點問題,力求文字簡練、通俗、易懂,便於公眾接受和掌握碘缺乏病防治關鍵知識。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地方病防治分委會碘缺乏病專家組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錄 1、什麼是碘缺乏病? 2、碘缺乏有哪些主要危害? 3、為什麼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4、為什麼自然環境會缺碘? 5、碘是如何影響腦發育的? 6、碘缺乏對嬰幼兒及兒童的生長發育有哪些影響? 7、為什麼婦女和兒童最容易受到缺碘的危害? 8、碘缺乏病是否只發生在農村,城市人群也缺碘嗎? 9、人群補碘有哪些措施? 10、為什麼食鹽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的最好方法? 11、為什麼要普及食鹽加碘? 12、為什麼沿海地區居民進食海產品,也要食用碘鹽? 13、我國碘缺乏病的流行狀況如何? 14、我國現行的碘鹽中碘含量標準是多少? 15、居民如何正確購買和使用碘鹽? 16、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病人增多與食用碘鹽有關嗎? 17、哪些人不宜吃碘鹽? 18、如何保證重點人群的碘營養? 19、哪些人需要進行個體碘營養檢查? 20、如何判定適宜的碘營養水平? 21、每日膳食碘推薦量是多少? 22、我國的水源性高碘地區主要分布在哪裡? 23、水源性高碘地區防治高碘危害有哪些主要措施? 24、碘缺乏病防治為什麼需要多部門參與? 25、我國消除碘缺乏病的國家標準有哪些指標? 26、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後還需要繼續吃碘鹽嗎? 27、為什麼要設立防治碘缺乏病日? 碘缺乏是這樣容易防治, 以至於即使有一個因此患先天智力殘疾的兒童出生,都是一種犯罪。 Labouisse(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前任執行主任)1978 1.什麼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聾、啞、癱瘓為主要臨床特徵)和亞臨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為主要臨床特徵)、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碘缺乏病實質上屬於微營養素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缺鐵性貧血並列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重點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營養素營養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發生於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在我國被列為地方病之一。由於分布廣泛、受威脅人口眾多、危害嚴重,已從一個疾病問題上升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成為社會關注、國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2.碘缺乏有哪些主要危害? 在缺碘地區,由於個體缺碘程度不同,呈現一個由輕到重的譜帶,在不同發育時期缺碘,其相應的表現也不同。胎兒期碘缺乏的危害主要包括流產、早產、死產、先天性畸形、克汀病及亞臨床克汀病;新生兒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檢出率的升高;兒童青少年對碘缺乏比較敏感,可影響智力發育、身體發育,造成運動、視覺、聽覺障礙,突出的表現是甲狀腺腫大。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響胎兒和0-3歲嬰幼兒腦發育和體格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缺碘對動物也有同樣的危害,缺碘地區的牛、羊等牲畜的流產率增高,新生牲畜死亡率比不缺碘地區高。肉、毛、奶、蛋等產量及牲畜的生殖能力也明顯降低。 3.為什麼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一樣,作為一種營養素而存在於人體。它在人體的含量僅有20-50毫克(平均30毫克),約為身體重量的二百萬分之一,屬於微量元素(營養學上把含量不足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的一種。儘管含量極低,卻是機體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每天都需要攝取碘而合成甲狀腺激素。在停止碘攝入的情況下,體內儲備的碘僅夠維持2-3個月,所以碘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的碘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的供應,一旦缺乏,就會造成機體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導致一些臨床或亞臨床癥狀,如:無力、精力(體力和腦力)不足、精神不集中、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等;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由於甲狀腺激素不足,會導致體格發育落後或遲滯。 4.為什麼自然環境會缺碘? 自然環境缺碘是指土壤和水含碘不足。導致自然環境缺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 大約在第四紀冰川期,由於冰川溶化,冰水沖刷,將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沖走。而由裸露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僅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這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環境碘缺乏,這是自然環境碘缺乏最主要的原因; ● 洪水泛濫致使局部地區土壤中的碘連同土壤被沖走而加重碘缺乏; ● 由於植被破壞,地表土壤被風、沙、雨水、河流帶走,致使土壤表面裸露,造成碘被淋濾並大量丟失,這種現象在山區更為明顯。 5.碘是如何影響腦發育的?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大腦的生長和發育需要甲狀腺激素的參與,因此,碘是腦組織正常發育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科學研究發現,人腦在胎兒發育期有兩個發育、分化的旺盛期,也是最容易遭受各種因素侵害的時期,又稱易受傷害期。一是在胎齡的10-18周,這是神經母細胞增殖、發育及分化遷徙形成腦組織的時期;二是出生前3個月一直到出生後3歲,即腦發育完成的主要階段。胎兒由於缺碘以致甲狀腺激素供應不足,生長發育便會發生一系列障礙,其中首當其衝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分化受到阻滯。缺碘所致的腦損傷,在腦發育期過後即使補充再多的碘,對已受損傷的腦組織來說,也無濟於事。 6.碘缺乏對嬰幼兒及兒童的生長發育有哪些影響? 嬰幼兒正處於腦發育的第二個關鍵時期,同胎兒一樣對碘缺乏極為敏感。胎兒期嚴重碘缺乏若延續到嬰兒期,勢必發展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嬰幼兒碘缺乏程度較輕,將可能成為亞臨床克汀病或僅有輕度智力低下,可表現為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反應、自身運動能力、智能和生長發育落後。 兒童和青少年對碘缺乏比較敏感,碘缺乏會對生長發育包括智力發育和體格發育造成損害。碘缺乏地區的兒童智力發育達不到應有的水平,在我國普及加碘食鹽前,碘缺乏病病區出生和生活的學齡兒童智商值較非病區兒童低10-15個百分點。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碘缺乏會導致體格發育落後或遲滯,如:身材矮小、骨骼肌發育不良或遲滯、骨骺發育不良或閉合延遲、性發育落後或延遲,以及學習能力下降等。兒童和青少年碘缺乏的突出表現是甲狀腺腫大。一般來說,甲狀腺腫大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女孩腫大率普遍高於男孩。補碘以後,經過一段時間,腫大的甲狀腺可以恢復正常。 7.為什麼說婦女和兒童最容易受到缺碘的危害? 防治碘缺乏的重點人群是育齡婦女、孕婦、哺乳婦女、0-3歲嬰幼兒、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孕婦對碘的需要量遠高於非孕婦,孕婦攝入的碘除了滿足本身生理需要外,還要把碘供給胎兒,以確保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自然環境碘缺乏、孕婦的妊娠反應、忌鹽等都會導致孕婦碘攝入不足。隨著胎兒長大,對碘的需要量會加大。由於母親體內的碘要同時供給自己和胎兒,因此,存在著競爭。由於母親甲狀腺功能健全,胎兒的甲狀腺功能還處於發育階段,在競爭碘的能力上,胎兒處於劣勢。一旦母親攝入碘不足,就會導致胎兒缺碘,造成腦發育障礙,出生後癥狀較重者成為克汀病,輕者成為亞克汀病。 嬰幼兒的碘供應主要來自母乳,乳腺具有濃集碘的功能。此時哺乳婦女攝入的碘需要同時供給自己和嬰幼兒,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會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此外,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均處在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的時期,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增加,極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婦女和兒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8.碘缺乏病是否只發生在農村,城市人群也缺碘嗎? 碘缺乏病不僅發生在農村,也可發生在城市。1995年,我國在哈爾濱、瀋陽、北京、上海、濟南、鄭州、合肥、福州、西安(已供應碘鹽)、武漢(已供應碘鹽)等10個城市開展了學齡兒童的碘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5個城市兒童尿碘中位數低於100微克/升,最低僅為57.0微克/升,處於碘營養不足水平;7個城市兒童的甲狀腺腫大率在5%以上,最高達26.41%。2009年,在遼寧、福建、浙江、上海4個沿海省(市)開展了沿海地區居民碘營養狀況調查,上海地區孕婦尿碘水平低於150微克/升人群的比例佔55.4%。表明營養和生活水平較好的城市同樣存在人群碘營養不足的問題。 9. 人群補碘有哪些主要措施? 補碘的措施主要有碘鹽、碘製劑和富碘食品等。我國預防控制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普及加碘食鹽。此外,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非碘鹽衝擊嚴重、食鹽加碘措施尚未有效實施的地區可採用碘油作為替代或輔助措施,應用的主要對象是新婚育齡婦女、孕婦、哺乳婦女、嬰幼兒和兒童等重點人群。有特殊需要時,可以通過富碘食物(如海帶、紫菜)補碘,或遵從醫囑。 10.為什麼食鹽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預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補碘。人體對碘的儲存能力有限,正常成人每日需碘量約為75微克。由於自然環境缺碘是長期存在的,因此補碘應遵循長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的原則。人類每天離不開食鹽,通過食用加碘鹽補碘,符合長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則。人類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實踐證明,食鹽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簡單易行、價廉、能夠長期堅持的優勢,成為補碘的最佳途徑。 11. 為什麼要普及食鹽加碘? 我國是世界上碘缺乏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對中、重度缺碘病區實施食鹽加碘的防治策略,至1995年近35年的時間,碘缺乏病防治取得了重要成績,但未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標。1991年,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00年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並在1993年國務院召開的消除碘缺乏病高層動員會上,確定實施以普及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1995年我國全面普及食鹽加碘措施,僅用了5年時間,到2000年在全國水平上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標。在短短几年內,實施普及食鹽加碘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國90%以上的人口擺脫碘缺乏的危害。實踐證明,普及食鹽加碘是糾正碘缺乏、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 12.為什麼沿海地區居民進食海產品,也要食用碘鹽? 2009年,我國衛生部門在福建、上海、浙江、遼寧等4省(市)開展了沿海地區居民膳食碘攝入量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在居民中的食用頻率和食用量都很低,沿海地區居民膳食碘攝入來源於這類食物所佔的比例很低。在未考慮烹調損失的情況下,沿海地區居民膳食中的碘84.2%來自於加碘食鹽,來自於各類食物的碘僅佔13.1% (其中海帶、紫菜和海魚共占 2.1%),來自於飲用水的碘佔2.7%。如果食用不加碘食鹽,97%以上的居民碘攝入量將會低於推薦攝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風險很大,因此,沿海地區也需要普及加碘食鹽,以保證居民的碘攝入,降低碘缺乏的風險。 13. 我國碘缺乏病的流行狀況如何? 我國是碘缺乏病流行普遍和嚴重的國家。除上海市外,其他省(區、市)都曾有碘缺乏病流行。據20世紀90年代統計,碘缺乏病區分布於1807個縣,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人近800萬,典型地方性克汀病病人18.7萬,碘缺乏地區人群的智商比非病區正常人群低10-15個百分點,病區約有5%-15%的兒童存在輕度智力低下。 我國於1995、1997、1999、2002、2005、2011年分別開展了六次大規模碘缺乏病調查。自1995年到2011年,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由39.9%上升到95.3%;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觸診法)由20.4%下降到2.5%,8-10歲兒童尿碘中位數<100μg/L的省份從1995年的5個下降至0個。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衛生部對各省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情況開展了考核驗收。結果表明,我國已有28個省(區、市)實現了省級消除碘缺乏病目標,西藏、青海和新疆3省(區)實現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標;97.9%的縣(市、區)達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 14.我國現行的碘鹽中碘含量標準是多少? 世界各國規定的碘鹽中碘含量各不相同。西歐一些國家使用的鹽碘含量為每公斤10毫克-20毫克,美洲大多數國家為每公斤50毫克-100毫克,英國是每公斤25毫克。我國2011年公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碘含量》規定:每公斤食用鹽產品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計)為20毫克-30毫克,食用鹽碘含量的允許波動範圍(均勻度)為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30%;碘鹽中的碘含量為產品中的碘含量,而不是過去規定的生產水平加碘的含量;各省(區、市)可根據當地人群實際碘營養水平,選定適合本地的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 15. 居民如何正確購買和使用碘鹽? ● 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碘鹽,購買時要辨認清楚必須有包裝和碘鹽標誌。 ● 購買的碘鹽要妥善保存,應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離開灶台存放,避免高溫影響;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可購買小包裝碘鹽,做到隨用隨買。 ● 為防止碘丟失,烹飪時不宜過早放入碘鹽,宜在食物快熟時放入;避免用碘鹽爆鍋、長時間燉、煮,以免碘受熱失效而失去補碘的作用。 16.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病人增多與食用碘鹽有關嗎? 食用碘鹽防治碘缺乏病是十分安全、有效的,從世界上首次採用食鹽加碘的措施至今約九十年,沒有發生因吃碘鹽而引起碘過量、碘中毒和碘過敏的事件。近年來,有些臨床醫生反映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的患者有增多的現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膳食結構發生改變,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加之國家在醫療領域投入的增加,就醫和定期體檢的人越來越多,上述因素就可能表現出一些疾病(包含甲亢)發病率升高的現象,這並不是發病率真正的升高。今後隨著醫院的就診率、手術率和早期發現疾病的能力不斷提高,將會發現更多的患者。這種疾病患病率的升高不是嚴格流行病學抽樣後的統計資料,只是一種感覺上的認識,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 甲亢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臨床綜合症。甲亢的發病原因,目前認為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性以及精神因素有關。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大、離婚率上升和失業所致精神焦慮亦是誘發甲亢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常人群食用碘鹽無需擔憂,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只是有甲狀腺疾患的人應該避免食用碘鹽(或少食用)或其它富碘食物和藥物(如海帶、紫菜、碘造影劑、胺碘酮)。 17. 哪些人不宜吃碘鹽?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數人,因治療需要遵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生活在高碘地區的居民,他們每天從食物和飲用水中已經得到了較高劑量的碘,這部分人也不宜食用碘鹽。 按照《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的規定,因疾病不宜食用碘鹽的,應當持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購買不加碘食鹽。國家規定對高碘地區的居民不供應碘鹽。 18.如何保證重點人群的碘營養? 在合格碘鹽食用率達到90%的地區,重點人群食用碘鹽可以保證對碘營養的需求,不用額外補充碘製劑。《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規劃綱要》中規定,在食鹽加碘防治措施尚未得到或難以有效實施的地區,採用碘油作為替代或輔助措施。碘油具有長效、安全、價格低廉、使用簡單和能迅速糾正體內缺碘狀況的優點。因此,在碘營養不足且碘鹽覆蓋率比較低的地區和非碘鹽干擾比較嚴重的地區,應該有組織地對重點人群及時進行碘油投放工作,作為輔助補碘的方法。 19.哪些人需要進行個體碘營養檢查? 人體內80%-85%的碘從尿液排出,因此,腎臟是排碘的主要途徑。尿碘水平是反映前一天飲食碘攝入量的最好標誌,但是,不同個體間的尿碘含量變化很大,即使同一個人同一天內不同時間的尿碘含量也有很大變化,其原因主要與每天攝入的食物及飲水中碘含量不同有關,還與當時的尿液濃縮或稀釋程度(如大量飲水或出汗等)有關,因此,個體一次尿碘檢測結果意義不大。但群體的尿碘水平能夠抵消上述因素,基本可以客觀地反映該地區人群的碘營養狀況,一般情況下反應群體尿碘水平的樣本量至少要達到50份以上。 為了解各地區人群碘營養水平,衛生部門定期開展監測工作,測定群體尿碘水平,因此一般人群不必進行個體尿碘水平檢測。但是,某些特殊人群需進行個體碘營養檢查,如妊娠反應嚴重或者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她們在懷孕期間,因嘔吐或者水腫而使鹽攝入量明顯下降,會導致懷孕期間碘缺乏,進而影響胎兒的腦發育,因此需要及時了解碘營養水平;另外,患有甲狀腺疾患的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雖然疾病本身不宜攝入過多碘,但是由於胎兒和幼兒的正常發育需要,仍然需要食用碘鹽,甚至需要額外補充一些碘(可以選擇含碘豐富的食物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多種無機鹽和維生素合劑)。 進行個體碘營養檢查時,不應僅憑一次尿碘測定結果判斷碘營養狀況,而應間隔一定天數連續收集3次以上隨機尿樣進行測定,並且建議在採集尿樣的前幾天內避免食用含碘高的飲食或藥物,在正常飲食情況下收集尿樣。 20.如何判定適宜的碘營養水平? 目前國際上公認用人群尿碘中位數來判斷某地區人群碘營養水平。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ICCIDD)推薦碘營養水平判斷標準見下表。 21.每日膳食碘推薦量是多少? 根據研究,正常成人碘生理需要量是每人每天75微克。營養學家認為碘的膳食供給量應該多於生理需要量,適宜供給量為每人每天150微克。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適宜供給量為0-59個月學齡前兒童是每人每天90微克、6-12歲學齡兒童為120微克、12歲以上人群為 150微克、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為250微克;推薦每人每天攝入量為150-300微克,攝入量上限為每人每天1000微克。 22. 我國水源性高碘地區主要分布在哪裡? 高碘地區分為水源性和食源性兩種,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食源性高碘性甲狀腺腫的國家,主要是食用海藻類產品過多所致;我國的水源性高碘地區主要由於飲用水中碘含量偏高造成。我國是首先發現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末,在河北省渤海灣初次發現。1978-2007年,先後在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12個省(區、市)發現了水源性高碘地區。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河南、陝西、新疆12個省份的130個縣發現有飲水碘含量超標,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區和高碘病區的受威脅人口約為3100萬人。 23.水源性高碘地區防治高碘危害有哪些主要措施? 在水源性高碘地區,居民通過飲用碘含量過高的水,造成碘攝入量超過機體需要,嚴重時可能導致高碘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發病率增加。水源性高碘地區防治高碘危害的措施主要包括: ● 由鹽業部門供應不加碘食鹽; ● 水利部門落實改水措施,改高碘飲水為適碘飲水; ● 衛生、教育、宣傳等部門共同做好健康教育,讓群眾知情選購食鹽,既要保證水源性高碘地區居民的不加碘食鹽供應,又要嚴防不加碘食鹽對缺碘地區的衝擊; ● 衛生部門建立健全有效的監測體系,及時了解高碘地區的不加碘食鹽供應及水碘、病情變化情況,並根據監測結果適當調整防治策略。 24. 碘缺乏病防治為什麼需要多部門參與? 自1995年以來,我國採取以普及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多年總結的有效防治經驗是「政府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 碘鹽從生產加工到用戶使用經過幾個過程,包括將原碘加工成碘酸鉀、原鹽生產、原鹽加入碘酸鉀生產加工成加碘鹽、碘鹽分裝、出廠、批發、零售,期間需要質量監督檢驗和監測,這些過程需要財政部門、鹽業主管部門、質量監督、工商管理部門、衛生部門等共同合作。《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規定了衛生、發展改革、財政、教育、廣電、工業和信息化管理、質檢、工商等各相關部門的職責。 消除碘缺乏病關係到子孫後代的智力發育和身體健康,必須在各級政府領導下,各相關部門共同配合,社會各界積极參与,形成一個齊抓共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防治體系,保證可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實現。 25.我國消除碘缺乏病的國家標準有哪些指標? 2008年6月11日,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的《碘缺乏病消除標準》(GB 1006-2008),其中消除指標包括鹽碘、甲狀腺腫和尿碘3項指標: (1)鹽碘:①碘鹽覆蓋率≥95%;②居民戶合格碘鹽食用率≥90%。 (2)甲狀腺腫:8-10歲兒童觸診或超聲診斷甲狀腺腫大率﹤5%。 (3)尿碘:①在8-10歲兒童尿碘中100μg/L以下的比率﹤50%;②在8-10歲兒童尿碘中50μg/L以下的比率﹤20%。 26. 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後還需要繼續吃碘鹽嗎? 碘缺乏病的本質是人類生活的外環境碘缺乏,生長在這種環境中的動植物含碘量也不足,因此,生活在這類地區的人群碘攝入量也不足。土壤和水源中的碘是靠海水中的碘蒸發到雲層、再經降雨向陸地補充,通過降雨補充碘的過程相當緩慢。新土壤中的碘靠雨水補充到熟土壤富碘的水平,大約需要1-2萬年,故人類生活的外環境的缺碘狀態是長期的、難以改變的。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停止碘攝入的情況下,體內儲備的碘僅夠維持2-3個月。我國是受碘缺乏嚴重威脅的國家,如果我們不能長期地、持續地堅持補碘,那麼碘缺乏病就會捲土重來,所以我們必須堅持長期食用碘鹽。國外的經驗也證明必須堅持長期補碘:印度坎格拉區實施食鹽加碘措施後甲狀腺腫的患病率明顯下降,2000年暫停食鹽加碘政策,但在隨後的幾年裡,碘缺乏病又重現,2005年再次實施食鹽加碘,禁止銷售非加碘食鹽。 27. 為什麼要設立防治碘缺乏病日? 為了提高廣大群眾防治碘缺乏病意識,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碘缺乏病防治活動,1994年,衛生部、中國輕工總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內貿易部、國家技術監督局等5個部委、單位將每年的5月5日確定為「防治碘缺乏病日」,從2002年起改為5月15日。「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每年確定一個主題,結合防治工作的需要突出重點,以達到最佳宣傳效果。隨著宣傳深度和廣度的逐漸擴大,參與部門愈來愈廣泛。 「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媒體,通過製作電視劇、小品,發表科普文章,印發宣傳畫、宣傳單,張貼宣傳標語、口號,編排牆報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為了保證活動效果,提高活動的參與性、藝術性、趣味性,宣傳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有的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也有的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宣傳形式。 |
推薦閱讀:
※此墓數百年來, 大門一直敞開, 墓中5340件陪葬品卻沒人偷走
※湖北一市民散步時從土裡刨出活男嬰 家屬稱系誤埋
※湖北襄陽:最古老的寺廟——白馬寺
※行政區劃改革設想(6)——武漢都
※在荊州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