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最早家教名著顏氏家訓

古代最早家教名著顏氏家訓: 現代的家庭,日益小型化,獨生子女,三口之家,使得家族觀念逐漸淡化。然而,在教子時,人們往往又有一種尋根溯源的本能,希望從一些名門望族的治家良方中,以考古人家風,省今日育子規常。

古代顏氏家訓——最早的家教名著:早在北齊時期,北齊文學家顏之推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家教名著《顏氏家訓》。強調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和教育方法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極大,父母應把愛子和教子結合起來,切忌「無教而有愛」,「愛子要愛得其所,愛得有方」。現截取其中兩段——

原文。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譯文。古時候的聖王,有「胎教」的做法,懷孕三個月,出去住到別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視,耳朵不能亂聽,聽音樂吃美味,都要按照禮義加以節制,還得把這些寫到玉版上,藏進金櫃里。到胎兒出生還在幼兒時,擔任「師」和「保」的人,就要講解孝、仁、禮、義,來引導學習。普通老百姓家縱使不能如此,也應在嬰兒識人臉色、懂得喜怒時,就加以教導訓誨,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長大幾歲,就可省免鞭打懲罰。只要父母既威嚴又慈祥,子女自然敬畏謹慎而有孝行了。

原文: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

譯文:我見到世上那種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聽憑孩子開口,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呵斥時反而歡笑,等孩子懂了事時,還認為道理本來如此。到驕傲怠慢已成習慣,才去制止,那就縱使敲打得再狠毒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終於養成敗壞的品德。

看著這些古代教子家訓,我們不得不為古人對教子的嚴謹風範而折服。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新家庭,也應該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揚禮儀之邦的淳風。

一敬老人好孝風,二拔窮根好學風,三積善德留美名,四樹正氣留英名:「凡李家人,牢記家訓;偷摸盜竊,非我子孫;為非作歹,祖宗不容;好吃懶做,敗家子名;自己立業,好漢英雄。」。「日日種田不窮,夜夜做賊不富。」「勤快勤快有飯有菜,懶惰懶惰又飢又餓。」不危害社會,不危害他人;不欺哄詐騙,不嘴巴做人;不好吃懶做,不六親不認。」貧窮志不短,發家切莫驕,勤儉好創業,樂善人自高。」

《朱子家訓》:「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當加溫恤」;「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等等,約500字的《朱子家訓》,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膾炙人口,廣為傳誦,成為清代及近代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朱子家訓》與《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一道,是啟蒙教育的名著。

《品德修養家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返哺之情,孝親之仁也。鹿得草而尋群,蟻得食而報眾,愛群之義也。蜜蜂職責分明,大雁飛行有序,遵紀之禮也。蜘蛛結網而食,鸚鵡學舌而語,自強之智也。雞非定時不鳴,燕非春社不至,持誠之信也。諸物無知,各具天性美德,人為萬物之靈,立身處世,豈肯愧對於物。」

王昶的家規共有十條,包括要謹身起居,尊敬親人長輩,隨時隨地進行自我檢點;要認識物力艱難,要愛惜財用,飲食淡薄,衣服樸素,一切以節省儉約為準則;告誡子弟考試不要作弊,不要請人代考,更不要營求關節——走後門、通路子;見利不能忘義,不能產生貪心;對待別人,不能產生漠視心、欺誆心、徇情心,更不能產生自私自利佔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導子弟要勤奮好學,不要心有旁騖,荒廢學業;不要出入衙門,不要和走江湖的三教九流交往,不要和姦佞之人、刻薄之人、行為怪誕之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習氣等等。這種家規,今日看來未免有迂腐之處,但總體傾向依然無可非議。對於身居高位,在鄉里有著崇高威望的王昶而言,能夠如此嚴厲地修身、齊家,約束自己的子弟,實在難能可貴,也值得今人的深思與崇敬。


推薦閱讀:

四大名著最動人的60句話,道盡人生滋味*
100部推理迷不該錯過的推理名著
名著難以下咽錯不在「書」,在「讀」
為什麼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才出「大師作品」而之前幾乎沒有?

TAG:古代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