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低落時,你需要「刻意」行動
你在最低落的時候如何調節情緒?
這是知乎上的一個普通問題,但居然有三個人邀請我回答,這很罕見,後台經常也會有人詢問負面情緒調節技巧,情緒是個大問題,這篇文章我將分享下我情緒調節核心秘密,即:
刻意調節!!
之所以用刻「刻意」修飾調節,是因為我們有一個自動化的情緒調節方法:當情緒低落時,身體內部平衡被打破,我們會感覺非常不舒服,急於逃離這種狀態,大腦就會自動分析哪裡出了問題,並試圖找到解決辦法。
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這麼難受?
怎麼才能搞定?
。。。
如果你曾經停下來理清一下思緒,你會發現,你在不停地問自己一個又一個問題,然後逼迫自己想出解決辦法,這其實就是我們引以為豪的理性思維,準確說是問題解決思維,即找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毫無疑問,在我們面臨外部的現實問題時,這種理性思維非常有用,但當我們面臨的是內部的情緒問題時,這種試圖通過思考尋求解決的方式本身成了問題。
有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
志願者是一些輕度抑鬱和正常的大學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在10分鐘內思考困擾自己的問題,試圖探索自己的感覺、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法,而控制組用10分鐘思考與自己無關的話題,比如白雲形狀。
實驗結果顯示:
1、對於抑鬱大學生,思考與己相關的問題會使自己更加抑鬱,分散注意力(研究白雲)則可以減輕抑鬱;
2、對於正常大學生,沉思與分散注意力對情緒的影響差別不大。
3、相比普通大學生,抑鬱學生在沉思時想起了更多的消極回憶。
研究證實,痛苦和思考是一個糟糕的組合,痛苦時沉思,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
類似的心理學研究很多,心理學家Susan的研究更是有點反直覺:沉思會導致消極、自我挫敗的思維模式(難怪思考者都有一點抑鬱氣質),尤其是當人們心情不好時,情況就會變得更糟。
大腦的本能反應方式靠不住,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但這句話可以解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心理問題,很多解決方法是反本能的。
就情緒處理而言,我們習慣于思考,就是因為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理性思考能幫助我們解決情緒問題,但情緒低落,或面對嚴重的情緒問題,如抑鬱時,過度思考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用理性去處理感性,只會讓我們深陷情緒旋渦。
但很不幸,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遇到情緒問題時,尤其是嚴重的情緒問題時,喜歡琢磨、思考、反芻,導致自己被負面情緒吞噬。
上面的誤區說白了很簡單,但對於不了解這個道理的人而言,真的是吃盡苦頭,比如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在工作幾年後,因為現實與理想、工作與前途之間的巨大落差,個人努力的渺小,情緒極度低落,對人生、對前途極度悲觀,不停琢磨,不停琢磨,最後不僅沒找到好方法,反而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
就我個人而言,在離開離開體制的庇護所之後,面對激烈的競爭,極大的不確定性,經常會體會到失敗和挫折,這對於曾經體制內的安穩,這種巨大的落差對比,有的時候真的特別低落,在這幾年的起伏生活中,構建了一套有效的「刻意調節」方法。
1、刻意運動。
情緒低落時,我們處於一種無動力狀態,還會感覺身心疲憊,這其實是情緒的設計,情緒低落通常是源於某個損失,低落的情緒,能夠讓我們安靜下來,反思損失,積蓄力量,所以,情緒低落本身是有好處的,我們不可能天天給自己打雞血。
麻煩的是,嚴重的情緒低落,甚至是長期的情緒低落,這會慢慢發展成抑鬱,我們必須主動打破這種低落情緒的籠罩,運動就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不僅能夠提振我們的精力,讓我們身體興奮起來,它還會分泌快樂因子內啡肽,所以運動後,我們會享受到積極的情緒,幫助我們跳出情緒看問題。
心態變了,我們的視角也就變了,情緒低落時,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而積極情緒時,我們能夠找到新的視角,積極的看法。
2、刻意社交。
情緒低落時,我們會喜歡獨處,喜歡把自己隔離起來,靜靜地舔舐傷口,看似很堅強,但這種做法,我們主動放棄了社會支持力量。
來自社會的支持有多重要呢?心理學家對癌症患者做過一個統計,得到有效社會支持的癌症患者,平均多活了一倍時間,社會支持的作用,並不僅僅是心靈上的安慰,而是確確實實可以被量化的!
就比如今天,遇到好幾件煩心的事,根本靜不下心來做任何事,我就特意給兩個朋友打電話聊天,就是聊一些簡單的事,放下電話後,發現整個人的狀態都變了,心態變了,自然一切都好轉了。
當我們堅持不下去了,刻意提醒自己,給親人、朋友打一個電話,並不一定要傾訴煩惱,也許只是聊聊近況,嘮嘮家常,但當你放下電話,你會感覺到力量。
這不是雞湯,這是可以被立刻證偽的,不信你打電話試試。
3、刻意書寫。
心理學家曾經設計了一個經典實驗:
志願者是一些深受負面生活事件困擾的人,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要求實驗組回憶對他們影響重大的負面事件,比如失戀,失業,離婚,親人死亡等等,然後詳細記錄對這些重大事件的情緒體驗和深層次想法。控制組只是簡單的記錄表面性話題,如對生活的計劃。
實驗結果顯示:
1、短期看,與控制組相比,記錄此類負面事件令志願者更加心煩意亂,情緒痛苦。
2、但從長期看,實驗組從記錄中受益匪淺,記錄情緒體驗的被試心情漸好,學業提高,免疫系統功能大大提高。
沉思有害,但記錄情緒體驗卻有益!
關鍵在於,記錄情緒體驗可以對負面事件做出完整的、有意義的敘事。解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甚至是收穫。實驗也證實了這點:改善最大的被試,都是從極不連貫、毫無邏輯的描述問題開始,但最後能寫出連貫一致、清晰條理的故事來解釋事件並賦予其意義。
沉思是一種反覆的、螺旋式的死循環,是以一種消極的視角,緊盯某幾個支離破碎的痛點,很難構建出一種有意義的敘事。
所以,當情緒低落時,刻意書寫出來,不要內部思考,也不要自言自語,因為自言自語邏輯性不夠,而書寫是有邏輯的,是一個完整的敘事,通常我們有了完整的自我敘事,情緒就會得到極大的釋放。
以文字承載的思考,才是真正的理性思考!
4、刻意高興。
心理學做過統計,決定一個人幸福度的,不是某些重大的情緒事件,而是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比例,如果積極情緒體驗較多,哪怕是遇到極為重大的負面情緒,生活態度也是積極的。
這個統計很重要,也確實如此,這也是我經常在生活中使用的技巧。
當情緒低落時,我們的行動力很差的,動機也不強,通過打雞血去積極行動,很難,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做一些輕而易舉就能成功的簡單事情,比如收拾房間,整理書桌,做一些簡單的小任務,等等,當你真的去做時,你會發現其中的妙處。
比如昨天晚上寫文章有點卡文,非常煩躁,我就打開手機的「待辦瑣碎」清單,需要做的事情有,收拾書櫃,更換床單,然後就把這兩件小事做了,不僅之前的焦躁一掃而空,甚至還有點神清氣爽!
不要輕視微不足道的小成功!
五、刻意清單。
正確的情緒調節是體系的,是刻意的,但往往在我們最需要它時,我們的大腦陷入一種沒有效率的狀態,所以,必須將正確的、有用的情緒調節技巧,構建一個清單,通過清單,我們一目了然地執行。
這裡簡單介紹下清單。清單的理念非常簡單,最早是來源於醫療機構,如ICU(重症加強護理),每位病人要接受178項護理操作,每項操作都有風險,這僅僅靠人腦已經無法處理了,必須通過清單對照操作,方能確保醫療效果和醫療安全。
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已經超出了人腦力所能及的範圍,我們的「原始」大腦需要輔助,紙和筆就是最好的輔助工具,清單本質上屬於記錄,對大腦的輔助特別有效。
清單能夠將我們情緒處理經驗進行積累,系統的梳理、整合,當情緒低落時,我們不需要思考如何去調整,按照清單執行就可,而當我們面臨某個情緒時,我們的智商和思考能力被大幅削弱,刻意的羅列清單正好填補這個短板。
情緒調節我們都會,但如何在極端情緒下,儘快調節情緒,這需要一點「刻意」技巧,你要刻意試試嗎?
高太爺說:
有研究指出,近一萬年人類的大腦變化微乎其微,然而人類的變化,尤其是近幾十年的變化可謂是天翻地覆,我們原始的大腦,進化過程中行之有效的行為方式,已經很難應對複雜的現代社會,曾經的優勢,正成為困擾現代人的劣勢。
情緒調節就是如此,曾經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成為問題的根源,然而現代人的困擾,絕不僅僅是情緒調節,諸如學習、專註、拖延、自律、時間管理、自信、心理調節,等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著「現代人」與「原始大腦」的矛盾,而解決之道,則是反直覺、反本能的,需要我們刻意練習的。
刻意練習,刻意練習,這個詞現在非常熱,但刻意練習絕不僅僅只是對知識、技能的刻意練習,更是通過練習,培育行之有效的「現代化」方法,刻意重塑我們的大腦,一顆完美應對現代社會的大腦,從根本上提升競爭力。
這是我理解的「刻意練習」,也是我踐行的「刻意練習」,共勉。
PS:順便說一句,「刻意練習」正是「高太爺成長社群」的核心內容,目前社群正在招募中,昨天發布了招募文章《高太爺開社群啦》,內有社群的詳細介紹,感興趣的童鞋不妨一看~
推薦閱讀:
※蕭瀚:社會行動者的素養:澄澈之心與智慧之腦(南方周末 2008-2-14)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行動啟動 抽查寧錫揚三市
※唯有行動才能改造命運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評估總結會議發言(摘登)
※海門日報數字報刊平台-萬名巾幗志願者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