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

掌握「看家本領」 學好「必修課」

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

郭建寧

現在「中西馬」都有自己的受眾群、話語體系、研究範式和問題意識,迫切需要把它們打通,不僅是一個理念,而且需要實際的操作

習近平總書記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內容十分豐富,其中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看家本領」和「必修課」的論述給筆者的印象極為深刻。習近平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校、幹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中心組等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習總書記從「看家本領」和「必修課」的高度強調認真學習和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性,這對於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都是一個有力的推動和鼓舞。

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一個學科,它是一種導向,是一個標杆

習總書記的講話對包括高校在內相關單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高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教學的學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北京大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也是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地方。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與宣傳具有優良的傳統,早在1920年李大釗先生就在北大開設了唯物史觀的課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於1992年,是全國第一所馬克思主義學院。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著全校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北大有多少學生,我們馬院就有多少學生;北大的課堂有多大,馬院的課堂就有多大。我們感到:在北大從事馬克思主義的教學與研究肩負著一個歷史重任——它不僅僅是一個學科,它更是一種導向,是一個標杆,起到很重要的示範作用。

當今社會發展變化太快,全球化、數字化、網路化、信息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如何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特別是高校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教學,應當在以下五個方面著力。

一要打牢文本基礎

要提倡多讀經典,讀懂經典,讀好經典。讀經典的關鍵是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馬克思主義誕生已經160多年了,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同的解讀。從它的形態來看,有原生形態,就是馬克思;有次生形態,即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還有再生形態,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表現形式來看,馬克思主義主要有三種:一個是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一個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一個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解讀中還有早年的馬克思與晚年的馬克思;有馬克思與恩格斯;有講壇的馬克思與論壇的馬克思;有課本的馬克思與文本的馬克思;還有回到馬克思、重讀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走進馬克思、走近馬克思、馬克思與我們同行、馬克思與我們同時代等多種提法。因此,首先要讀經典、讀文本,要把文本的惟一性與解釋的多樣性、文本的歷史性與解釋的現代性結合起來,把握它的真精神。

二要關注重大現實問題

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有很多重大問題需要我們研究。文本和現實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性和現實性的關係。現在有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好像一關注現實,學術性就淡化了;一強調學術,現實性就不強了。其實不然。大家想一想,羅爾斯的《正義論》、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約瑟夫奈的文化軟實力理論,它們都既是重大理論,也關注了重大現實,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所以我們還是要關注重大現實,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質決定的,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決定的。

三要有比較寬闊的視野

研究馬克思主義就要對西方文化、西方傳統、西方學術有所了解。馬克思主義是西方傳過來的,這就要了解它的西方文化背景,特別要了解它和西方哲學的關係,和西方馬克思主義、西方後現代主義,和後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更好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同時也要對中國文化、中國學術、中國哲學有所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實踐維度;一個是文化維度。既要和中國實踐相結合,又要和中國文化相結合。所以我們還要了解中國傳統、中國哲學、中國文化,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在「中西馬」都有自己的受眾群、話語體系、研究範式和問題意識,迫切需要把它們打通,不僅是一個理念,而且需要實際的操作,這就需要我們視野比較開闊,對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比較廣泛的了解。

四要有一個良好的學風

以往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拘泥於斯大林的文本,或者叫哲學教科書體系,比較陳舊。現在我們的年輕學者基本不存在這個太陳舊的問題,而是很新。在這個新的過程中可能受西方的一些研究範式的影響比較大,比如頓悟、釋義、澄清、遮蔽、去蔽、去魅、話語、解構、顛覆等,這些概念是年輕學者包括研究生比較喜歡用的。現在的一些學術論文,有的過分咬文嚼字,成了文字遊戲;有的隨意生造概念,使人不知所云。文章寫的越來越看不懂,說穿了,就是「自我放逐」。一些問題看起來爭得很熱鬧,但是只在極小的圈子裡進行,充其量不過是「茶杯里的風暴」,對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沒有什麼作用和影響,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本性和批判精神更是格格不入。研究經院化、內容小眾化、選題邊緣化、話語西方化的狀況必須加以改變,否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就會成為空談。

五要提高學術質量

上面談到文章要寫的讓大家看得懂,不是說它沒有學術品味,不是說它沒有學術質量,而是恰恰相反,是要提高它的學術質量、學術品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繁榮與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不是大呼隆,不是大數量,而是學術性與現實性、學術視角與現實關注的統一。這就尤其需要理論創新,尤其需要防止低水平重複。現在的課題、項目、工程、論壇很多,論文、著作更是不計其數,但是卻多見橫向挪移,鮮見縱向提升,低水平重複的現象相當嚴重。增強哲學社會科學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教學的學術含量和學術品位,克服低水平重複,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課題,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關鍵所在。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


推薦閱讀:

黃理平:為什麼感覺身不由己?
馬克思主義與費爾巴哈的唯物論
從一月新番看對當今世界現代性的批判
蘇國勛:「全球化意識形態批判」 馬克思主義評論網

TAG:精神 | 馬克思主義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