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應該成為中國印刷業 「十三五」的發展目標
又到了制定中國印刷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時分,從2016到2020的這5年既是整個產業轉型變化巨大的時期,又是中國確定要由印刷大國向印刷強國邁進的關鍵性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王岩鑌司長在今年3月上海國際印刷周上提出的「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應該成為「十三五」中國印刷業的發展目標。
互聯網終端閱讀的快速普及帶來了印刷市場的變化,加上國際經濟大環境歷時八年依然不佳,印刷的產能又大大大於市場的需求,這幾年,印刷企業的日子過得都相對艱難。雖說公布的業績是2015依然比上年增長4.3個百分點,但這中間包含著相當部分的非主營收入。不加說明的表面利好,既給外界留下印刷業發展狀況的錯誤印象,也容易導致投資人的判斷失誤,如果能在現有基礎上把統計做得更細些,相關分析也就能做得更為精準。我們期待著大數據的運用能夠做到這一切。
「十三五」的五年註定是印刷業完成自身轉型升級的五年,能順勢實現轉型、尋找到出路的企業生存,反之則淘汰出局。通過上述調整,我國的印刷業應該變得更符合市場需求,企業的管理水準更高,勞動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成為一個具有活力的嶄新行業。與此同時,也應該憑藉產能及產值位居全球前列、廣泛採用先進設備及技術、產品質量名列世界前茅等綜合優勢躋身進世界印刷強國的行列。
「四化」應該成為
「十三五」印刷業發展規劃的基本目標
制定「十三五」印刷業發展規劃當然得遵循中央提出的兩個基本方針:
一是中共中央在2015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十三五」、甚至是更長一段時間裡我國經濟發展的五項基本要求,那就是必須得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印刷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理所當然地得堅持貫徹這五項基本要求。
二是必須得按照2015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工作要求,在行業調整中貫穿這一思想,因為印刷是屬於產能過剩的行業。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對印刷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划出現了兩種提法:
一種是從宏觀出發,把「十三五」期間印刷業的基本工作歸結為「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四化目標,更多地著眼於定性而不像制定「十二五」規劃時著眼於定量,因為判斷不夠準確與時局的變化最終讓屆時確定的不少目標陷於流產。
另一種是像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歷史上兩次制定的「16字方針」和「28字方針」一樣,從技術發展層面提出了「十三五」期間印刷業應該努力加以實現的五大目標,即:生產過程綠色化、電氣控制智能化、經營管理信息化、技術支撐網路化、服務產業多樣化。
毫無疑問,「四化」應該成為我國印刷業「十三五」期間的工作目標。因為「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這「四化」符合印刷業這段時間的發展方向,也與全球已經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數字技術成為推進工業繼續向前發展的原動力相吻合;因為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積累至今的印刷產業的現狀相吻合,在「去產能」「補短板」的背景下印刷業的繼續前進需要從這四個方面下工夫,這既是為了提升企業的整體水準,也是為了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綠色化」是
時代發展對印刷業提出的要求
印刷的「綠色化」是對中央提出的「綠色發展」要求的響應,是發展生產、讓生活更美好的本意。認識到我們需要的是綠色發展,這是花了沉重代價才換來的教訓,因為在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儘快改變落後面貌,在那麼一段時間內,關注了速度卻放棄了環境保護,結果經濟上去了,但是富裕起來的百姓卻生活在水污染、空氣污染、食品污染的環境中,惡疾頻發,外出得戴著口罩,抬頭看不見星星,這樣的生活又意義何在?所謂「協調發展」,也就是必須得在保護環境的大前提下發展生產,協調好發展生產與改善生活的關係。
時至今日,印刷人對印刷與石油化工首當其衝地一起成為政府環境治理工作的試點行業總還有點心尤不甘,因為印刷生產過程中確實存在環境污染,但屬於大巫中的小巫,就其在整個國民總產值中的地位看,2013年印刷行業2368.36億元的工業增加值(GDP)在我國568845.21億元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比也就僅為0.42%,未至於上升至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之大量輿論不明真情的過度渲染,直接影響到印刷行業的市場形象乃至銀行貸款、招工招生、……,要扭轉這些輿論給人留下的偏見可能再得花上數倍的努力。所以,指出行業存在的問題與儘力做到實事求是是同樣地重要,亂帶帽子是要害死人的。
但是,即便存在上述這些不足與對行業發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有機揮發物排放量、減少固廢、噪音等污染仍然是印刷企業在「十三五」期間的重要責任,治理不能達標或因為生產成本的增加企業無力負擔的就只能退出市場,何況印刷本身也需要「去產能」與「補短板」,需要按照「適者生存」的原則通過自然淘汰留下市場需要的強者。
印刷「數字化」在當前更值得
關注的是軟體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印刷走向「數字化」也是本屆德魯巴展會呈現給觀眾的一個發展趨向,這既是因為市場愈益轉向短版、個性化需求旺盛帶來的變化,也是因為數字印刷、數字印後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數字印刷工藝的相對環保帶來的變化。當然數字技術的發展並不排斥傳統印刷,而是彼此融合,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數字化」既包含著數字印刷及數字印後設備在生產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更指印刷應該主動對接互聯網,軟體更多地運用於生產,通過數字化的流程管理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管理水準。
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如果說由以往的紙質書報閱讀更多地轉向手機、電腦的終端閱讀,最終導致內容印刷量的大滑坡對印刷業來說是負面影響,那互聯網縮小了地域概念,帶來了異地同步印刷、遠程簽樣、設備故障遠程診斷等就是正面影響,當然互聯網發展帶來更大的變化是與客戶的交往方式變了,方便了、快捷了,印刷電商的出現正在推動著印刷業的變革,相信在「十三五」期間,印刷電商將會給予我們一個更清晰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帶來的變化肯定還將伴隨著我們認識的提高而不斷地往前發展。
一段時間來,國內的企業存在著重硬體輕軟體的思想,出資上百萬甚至上千萬購買必需的生產設備,只要確有需要,投資人容易點頭,但如果要花上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去採購軟體或開發軟體就較難得到允諾,說到底,還是對軟體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認識不足。事實上,自動調墨軟體的使用,印前為印刷生產提供墨量預置都可以大大減少裝版後的調試時間,大大節省調試所需的過版紙。而且,相對於設備的巨大投資,軟體投資所需費用相對還較少,模塊式的軟體更是許可根據使用情況逐漸增加、擴大其功能。換句話說,相對龐大的投資可以量力分期進行。完全可以相信,伴隨著企業對軟體作用認識的提高,就數字化工作而言,進展最快的應該就在這一塊。
時至今日,在推進數字化工作上,國內顯得落後的是對數字印刷的研發還顯得遠遠不夠,總還迷信只要有錢就可以從國外引進,素不知,一個泱泱大國,只要缺乏本土化、特別是民族化的產品,在這一領域就必定缺乏話語權,最終任人宰割。CTP是在實現了設備的本土化後才得到快速推廣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如果在「十三五」期間數字印刷所需的設備及耗材過度依賴進口的局面依然得不到有效改變,那我們與美日等在數字印刷領域領先的發達國家間的差距就會進一步拉大,這對實現印刷業的「數字化」是不利的。
印刷生產走向「智能化」
是中國製造2025的要求
印刷生產實現「智能化」是工業4.0的要求,也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目標。走向「智能化」當然是印刷業在「十三五」期間的追求。
什麼是工業4.0?《中國製造業工業4.0進程》作如下表述:「大部分中國製造企業仍然徘徊在工業2.0-3.0之間。工業2.0通常指擁有自動化生產線,而工業3.0則需要在自動化生產的過程中實現信息化,以實時掌握各類生產信息。如果升級到工業4.0的層面,則被認為必須擁有最高層次的機器間的信息交互,這會賦予機器決策能力,而這背後則需要以工業大數據的分析作為依託。」唯有理解了工業4.0的要求,對企業的現狀具有清醒的認識,才有可能知曉自己下一步的工作目標究竟是什麼。
在本屆德魯巴印刷展上,海德堡公司應對著工業4.0的要求,打出「simply smart」(簡單、智能)的宣傳口號,提出了「無人工廠」的概念,認為未來印刷業就是基於數字化技術的智能型產業,要幫助客戶實現「push to stop」(一觸而就),「讓客戶如同無人駕駛一樣,無需干預生產過程,通過軟體集成,實現各工序間及設備間的全自動、不間斷運行,直至完成系統中所有訂單。」毫無疑問,這將全方位的改變現有印刷企業的生產狀況,帶來印刷業的革命性變革。
在本屆德魯巴印刷展閉幕之後,海德堡、小森、蘭達等諸多公司都與柯達簽訂了合作協議,關鍵就是要使用被實踐證明較為成熟的由柯達公司開發的軟體系統,通過軟體把整個生產過程串聯成一個「無人駕駛」的全自動、高效率的流程。
好在國內已經有專業機構注意到印刷業可能出現的這一變化,於去年註冊成立的上海帛騰信息科技公司就專註於這一正在成長的市場,用模塊式的軟體構建起嶄新的印刷企業的生產流程管理,由此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減少對勞動力的過度依賴。更為可貴的是模塊化的應用軟體可以根據投入的資金狀況、生產需要及員工掌握的程度不斷地加以升級。完全可以相信這將是印刷業的明天。
「融合化」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印刷業的發展不是取代關係而是融合關係,絕不會因為數字印刷技術的出現就成了傳統膠版印刷的末日,為此,「融合化」也將是「十三五」期間印刷業的一個重大趨勢。
行業邊界由歷史上的清晰變得模糊,甚至是漸漸「融合」,跨行發展、彼此融合可能變為常態,多功能印刷本身就是跨行發展的產物;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工藝間相互融合,合作完成一件生產任務同樣成為一種常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數字印刷設備製造商與傳統印刷設備製造商利用各自的優勢強強互補,彼此融合,在蘭達設備中有小森的身影,在海德堡的數字設備中有富士膠片的技術;由於個性業務的增長,印前、印刷與印後等生產工藝相互融合,員工要求具備更多的操作技能;……如此等等。事實上,世界上的不少事就是從清晰到混沌,而後又漸漸地清晰起來,《三國演義》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不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嗎?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如果說因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因為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出現,使得「十二五」成為中國印刷業向前發展途中的一個轉折點,那「十三五」應該是中國印刷業繼續向前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除了「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應該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印刷要由歷史上的加工生產型轉向現代服務型的轉型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這不單純是個理念問題,而是在有了這個認識後,真正付諸行動上的轉型並非一件易事,習慣、惰性將是轉型工作難以規避的障礙,唯有認清目標,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總之,「十三五」是中國印刷業向前發展的關鍵五年,中國要實現自己提出的成為印刷強國的夢想,所有的印刷人都得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澳大利亞未來學者彼得·伊利亞德有句話:「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因此,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準備繼續「讓印刷成為榮耀」的企業家們都應該主動地對接市場,對接最新技術、對接政府的戰略發展思想,布局自己企業的未來。
文章來源: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 潘曉東
推薦閱讀:
※如果納粹德國贏得不列顛之戰,二戰和世界歷史將如何發展?
※小龍蝦 大產業——君山區大力發展稻蝦套種養殖 讓小龍蝦走向全國
※該不該和他發展?暖男,只適合當朋友
※美國營養學的發展與趨勢
※更大空間謀劃首都發展(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