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腫瘤不可怕,2個案例教你多活幾年

「腫瘤屬於慢性疾病,而任何慢性病在發生之前,都有體內功能慢性下降的過程,這個慢慢下降的過程,也是人體陽氣逐漸喪失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不知不覺就會疾病纏身,最終導致的是比如腫瘤、癌症這樣的終極疾病。」

(圖文無關)

良好的情緒有利於身體健康

醫學上對於腫瘤的解釋是:機體在各種致病因素下,細胞異常增殖而形成的局部腫塊,良性腫瘤容易治療,惡性腫瘤俗稱癌症,威脅生命,以肺癌為例,如果是早期,45%的患者生存期可達5年,如果是晚期,平均生存期為12~18個月,因此,普遍認為得了癌症幾乎也可以說就是意味著死亡。

「我看未必。」醫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得了腫瘤經過精心治療和患者的積極配合,完全康復的案例也存在,雖然是個案,但是已顛覆了以往人們對腫瘤疾病的認識,這也極大地激發了他本人探索腫瘤疾病的熱情。

據介紹,一項美國醫學統計發現,159名被醫院宣布活不到1年的癌症患者,經過有針對性心理治療後,最短的患者活了20個月,有1/4的患者部分或全部康復。英國皇家醫院曾經對4750名癌症患者進行了藥物和心理結合治療,其中20%的患者獲得康復和基本康復,其餘的患者也都較大程度延長了生命。在他自己的實際診治過程中,就有完全康復的鮮活案例。

經醫生介紹,記者見到患者於莉(化名),她化著精緻的妝容,穿著得體,姿態嫻雅,完全看不出曾是一名癌症患者。她告訴記者,十年前的一次體檢,她得知自己患上了乳腺癌,當時心頭被一片黑暗籠罩,很快進行了乳腺癌手術,本以為摘除後不會再有問題,不幸的是,一年後又發現右肺腫瘤,「我這個人很看得開,要來的終歸會來,既然命運如此安排,我又何必大驚小怪。」

(圖文無關)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病理確認為轉移型肺癌,需進行肺葉切除手術,由於患者是第二次癌症手術,我比較關注她的心理狀態,沒想到於莉比較樂觀,當時她的情緒也鼓舞了我,手術結束後,我暗自為她祈禱,希望病魔遠離這個豁達開朗的人。」雙手合在胸前真誠地笑著,在術後隨訪過程中,於莉辭去了工作,每天專心於自己的業餘愛好——唱歌。

「我合理地調整了作息時間,每天像一個沒事兒人似的,不再去想我是一個癌症患者,輕鬆面對生活,希望能夠安然享受餘生,沒想到,一年後,又發現肝轉移。」於莉溫婉地笑著,好像在講著別人的故事。

「於莉的病例對我啟發非常大,一般的癌症轉移患者,在知道自己轉移後,大多數會陷入焦慮和恐懼,越是這樣的情緒,越會導致病情惡化,使生存期越短,而於莉經過多發性轉移依然完全康復,這超過了正常預期,也使我漸漸認識到,患者情緒對於腫瘤的康復和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於是在行醫過程中,開始有意識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從思想觀念上放下對腫瘤疾病的恐懼,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與腫瘤和平共處,樹立戰勝腫瘤疾病的信心,和正常人一樣地參與生活和社會活動。

(圖文無關)

如今,於莉的全身PET-CT檢查結果顯示為正常,完全是一個健康的機體,從得乳腺癌到現在,已過去了10年,於莉也從一個癌症轉移患者恢復成為一個健康的正常人。

和於莉有著相似情形的李化成(化名)在某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5年前,體檢發現肺癌,術後一年,開始出現頭痛、復視等現象,經檢查後確認出現肺癌腦轉移,且是多發性腦轉移。實施腦部放療和腦轉移瘤的切除手術並配合靶向和中藥治療,現在,他的生存期已經超過了5年。普遍認為,這種患者的生存期一般不超過兩年,能達到5年已實屬罕見。

在電話採訪中,李化成爽朗的笑聲傳來:「我呀,就是不把腫瘤當回事,該工作工作,該生活生活,左大夫告訴我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別再像以前那麼拚命了,別再熬夜,飲食也清淡些,現在,我將一切俗事都看開了,名和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調整心態輕鬆生活,我呀,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名癌症患者了。左大夫是一個傳播快樂的人,也希望更多的腫瘤患者能正確認識癌症,輕鬆快樂地生活。」

雖然於莉和李化成的案例是極少數,但促使大家開始思考腫瘤的治療模式,他發現,凡是這類病患都有共同的特點:始終抱有希望和信心,樂觀積極,能夠從疾病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這改變了大家慣有的從西醫角度來治療腫瘤的思維,開始嘗試探索中醫、心理、人文等傳統思想與現代醫療相融合的治療模式。

功能失衡導致疾病狀態

據了解,中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15%的人群處於疾病狀態,剩下的70%的人群處於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可伴有頭暈、頭痛、失眠、健忘、低熱、肌肉關節疼痛和多種神經精神癥狀,基本特徵為「休息後不能緩解,理化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

從功能醫學的角度能夠很好地解答這個問題。這是人體的功能失衡到疾病狀態轉換的一個過程。」

「腫瘤屬於慢性疾病,而任何慢性病在發生之前,都有體內功能慢性下降的過程,這個慢慢下降的過程,最終導致的是終端疾病的發生。」西醫對於腫瘤的治療開始不再迷信於單純的切除手術。

人體好比是功能之樹,這棵樹有樹根、樹榦和樹枝,樹根就是引發疾病的原因。現代人經常熬夜導致睡眠不足,飲食不科學導致膳食結構失衡,外界環境的影響等各種不良因素都會造成毒素的沉積,這些不良因素和人體的基因發生作用以後,就會引起功能變化,人體功能長期改變,最後導致疾病,這個原理告訴我們,治療腫瘤一定要從根入手,在功能變化的時候就把它調理好,而功能醫學恰是從病因預防,病因入手。

醫生說,在他治療腫瘤疾病的十多年中,思想觀念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由最初的根治性切除、術後的規範放化療,再到慢慢接受和認可中醫、中藥,延伸到現在的營養、心理、心靈層面的全面關注。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對癌症疾病認識的深入,將會發現會有越來越多癌症患者和被醫學定義為癌症轉移患者成為健康的人。「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應該不要只關注腫瘤這個病變本身,而是應更加關注形成腫瘤的過程,從源頭防治腫瘤疾病的發生。」最近的相關研究表明,宿主因素對腫瘤發生、發展有重要影響。

無論是患者術後複發還是完全恢復正常健康狀態,透過這些病例,他都更願意去探索醫學背後層面的東西,「我的聲音可能很微弱,但是希望能給大家提供預防和治療所需要的幫助。」


推薦閱讀:

hpv疫苗這麼火有沒有可能是商業利益驅動的推廣?
【乳腺癌】CTC和ctDNA對乳腺癌預後的判斷孰優孰劣?
很多人說防晒霜擦多了會引發皮膚癌,這是真的嗎?
太可怕了,三種癌症已被專家證實會傳染,快告訴家人!
《癌症 別急著開刀》

TAG:癌症 | 腫瘤 |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