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失敗,叫你把孩子養成不懂孝順的「白眼狼」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丨暖暖棉花糖

成長樹原創,其他公號轉載請聯繫「授權」

上個月感恩節,媽媽們紛紛曬出孩子感謝自己的明信片,可也有朋友為孩子不懂感恩倍感心寒的。為照顧好兒子,她辭去優越的工作,當起全職媽媽,對兒子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一天,朋友發燒卧病在床,本以為兒子會噓寒問暖,可他卻因為當媽的不能帶他出去玩而大發脾氣,亂扔東西。看著自己付出了愛與所有心血的孩子,朋友不明白,為什麼他反倒對自己沒一點關愛和體貼?

感恩是種需要學習的能力

如果你救了一個人的命,你會期望他對你感恩嗎?或許會。只是,歌手叢飛節衣縮食資助178名貧困生,然而在他病危住院時,幾個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無一人來看望他;美國著名律師艾倫·德肖微茨曾幫助78個案犯免於受刑,猜猜其中有多少人曾後來登門向他道謝?不到5個。所以卡耐基才說:「忘恩是人的天性,它如同肆意生長的雜草;而感恩猶如靚麗的玫瑰,它需要細心的栽培與愛心的滋潤。」

感恩是種需要學習的能力。雖說孩子生性純良,可父母若是疏於對這份能力的培養,甚至冷漠對待,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不願表達感恩,直至最後能力的喪失。於是,悲劇也隨之而來:父母辛苦拉扯大孩子,孩子對父母卻冷漠以待;孩子獲得他人的幫助,卻不知圖報;長大後,孩子交友越來越困難,因為不擅於為友誼投入誠心與誠意……這樣的人,難免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孤單。

大學時,大雨傾盆,同學小雅托圖書館看書的室友給她帶飯。室友冒雨跑到校外,折騰了好幾個飯館才買到盒飯。殊不知,小雅沒吃幾口就抱怨:「這都是什麼菜啊?!難吃死了,你自己吃吧!」說罷,把盒飯推到室友的桌面上,破門而出,全然不顧濕透了一身的室友。

那次之後,我們都離小雅遠遠的。畢業多年,一次聚會中她說自己畢業後少有貴人相助,在初中高中大學幾乎沒交到什麼知心朋友,鬱悶的是,連宿舍的人都故意疏遠自己。在一旁聽著的我們,心裡其實都在嘀咕:「一個不懂感恩的人,怎麼會有朋友?」

如果孩子不懂感恩,最應怪罪誰?

小區一位阿姨一天到晚抱怨自己孤獨。跟她聊天,她會花上好幾個小時告訴你小時候她是如何盡心儘力照顧她兒女的,每當他們感冒發燒或是出了麻疹,都是她一個人忙裡忙外。可如今,她老了,卻少有子女回來陪陪她,跟她說說話。

孩子不懂感恩,應該怪誰?我想應該是父母。身邊不少老人抱怨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養了一輩子,卻不知感恩。可如果我們只是「養」,卻不曾用心「育」過他們,為人子女又如何知道感恩呢?從小放縱孩子吃「獨食」,對孩子有求必應,甚至無求必應,讓他們習慣被給予,只知索取……等你老了,又怎能期盼他們來感謝你?

有位親戚是個鍋爐工,工作極辛苦。後來,他娶了一位離異的阿姨。親戚四處湊錢供她和前夫生的一個孩子讀書。孩子理解繼父的辛苦嗎?感謝過繼父為自己付出的一切嗎?沒有。因為這位阿姨從沒告訴過孩子關於繼父的一切,更沒教導過孩子說「你繼父供你念書,要念著他的好」,相反,這位阿姨的態度是「那是他當繼父起碼要做的」,讓孩子認為別人養他是理所當然。因此,孩子從不覺得自己對繼父有所虧欠,說句感謝的話那更沒有。

原本不想讓孩子帶著虧欠感成長,可實際上,這種做法卻讓孩子產生了一種危險的想法,認為這個世界有義務這樣對他。果然後來,孩子大學畢業,想再從他繼父那裡弄點錢買房,遭到拒絕後,他就再也翻臉不認人了。

或許,很多家長已習慣了付出,不奢求孩子日後的回報,他們認為跟孩子談感恩,那簡直是貶低了自己對孩子的愛。無疑,這是種誤解,對孩子也是種誤導。在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中,這更是種殘缺,也會嚴重影響到孩子日後人格的健康成長及發展。

無法感知愛的孩子是學不會感恩的

學生時代上過很多有關「感恩」的公開課,無非是老師站在講台上一味地告訴我們:「做爹媽的不容易,做老師的不容易,你們要記得感謝……」大概是聽得膩煩了,有一次同桌吐槽了一句:「有這樣邀功的嗎?」

都說感恩意識的獲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身邊很多人,幾乎都在用「報恩=感恩」這種思維在進行要求式的感恩教育,讓孩子拜倒在父母以及老師的權威下,也無怪,這樣會令人生厭。感恩,要以愛作為情感基礎。如果忽略了「愛」這個課題,無法感知到愛的孩子是始終學不會感恩的。

我姨母從不對子女說過一句要他們以後感激自己的話。小時候,我經常看到她參與社區各種愛心募捐、慰問敬老院的老人的活動。她還把自己母親和婆婆接去一起照料,至今我仍記得姨母跟兩位老人坐在沙發上有說有笑的情景。老人有沒有麻煩姨母?不少。不過你從她的態度上看不到一點的負累感。她是真的發自肺腑地愛老人,讓她們感覺到家的溫暖。

如今,六十多歲的姨母已孀居多年,她的三個子女都爭著要她到自己家裡去住,是出於感恩嗎?或許是,但我覺得更是出於一種真正的愛。她的這些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有愛浸潤的氛圍中,現在輪到自己的媽媽需要照顧和幫助,他們同樣施予愛,是再自然不過了。

想有感恩的子女,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感恩的人。這話說得很在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面前,不要輕易詆毀別人的愛與善意。朋友送了你小禮物,別在孩子跟前嫌棄它;路上見到衣衫襤褸的老人乞討,不要嗤之以鼻躲得遠遠的;家裡老人行動慢了些,不要心生怨氣……這種反應對我們是小事,但孩子看進去了,就會起到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

每位父母都望自己的孩子日後幸福,但幸福是什麼?能愛別人,也能感受別人給予自己的愛,就是幸福的。感恩是愛的種子,我們雖不能讓孩子成為完人,但懷著感恩之心,至少可以讓孩子在離開我們後,活得更美好與更幸福。

養成感恩的精神,將是我們給予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天空樹(微信號skytrees001)定期分享百部兒童電影、繪本及音視頻故事等兒童資源,提供育兒資訊、親子活動及親子旅遊資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貼圖】曾經感動了千萬人的漫畫——請孝順父母 會有...
教會父母放心地花錢,也是一種孝順
什麼樣的老人容易享受子女的孝順?
我驕傲,兒子心真的很善也很孝順
單身不等於不孝順

TAG:孩子 | 孝順 | 失敗 | 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