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黨的逆襲——七張照片論旅遊照處理
繼上一篇器材黨的文章之後,不少朋友留言希望有一篇介紹後期的文章。雖然自感水平有限,也做不好講師的角色,但盛情難卻,還是寫下了這篇文章簡單展示下自己後期的過程和些許經驗。
為何叫「逆襲」?上篇器材黨也說過了,雖然鏡頭一個接著一個,實際並沒有一個鏡頭過萬,也沒有用過大三元之類的,主要原因就是後(mei)期(qian)!後期可以拉近不同鏡頭的差距,說是狗頭對牛頭的逆襲,權當是自我安慰吧
為何是「旅遊照」?一方面,旅遊照可能是絕大部分人買單反的主要用途;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專業去拍照的,估計也不需要看我這種文章了。。
本篇及本人常用的PS方法主要來自於Kelby的兩本教程。第一本算是手冊類型的後期書,各方面都有涉及;第二本相對薄一些,通過不同照片的整個處理流程來說明PS的核心技術,比較實用。
京東 Photoshop CS6數碼照片專業處理技法 [美]Scott Kelby ¥61.3 去購買
京東 Photoshop七大核心技術 凱爾 (Scott Kelby) 978711517965 ¥33.5 去購買
順道,在這裡也推薦下Kelby的《數碼攝影手冊》,目前已經出了5卷了。這套書的優點就是小體量,技巧有些很實用,適合純新手。缺點也是體量過小,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我覺得去書店翻著看看也就差不多了。。。
京東 數碼攝影手冊(第1卷)+(第2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二版) 共4本 ¥105.7 去購買
仍然是秉承著「用圖說話」的方式,下面依次給出七張照片的調圖過程,後期結果和風格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但希望中間的過程能對希望學習後期的朋友有所啟發吧。
個人的處理流程一般是先通過原廠軟體(佳能dpp,索尼idc)解raw轉為tiff,之後再導入CameraRAW(ACR)進行處理,最後再PS中打開進行最終處理。
Pic 1 - 室內讓我們從常見的室內景觀照片說起,原片如下:
這張照片屬於常見的隨手一拍的情景,局限於條件,只能手持高感。室內燈光也較為混雜,映照出禮拜堂的內部金碧輝煌,但明顯有後期提升的空間。
根據照片處理工作流,我們首先在PS中以Camera RAW模式打開原片
打開圖後的第一項調整是剪裁和調水平,對於有明顯水平面的場景,如果不能保持基本的水平會給人以第一印象的不和諧感(除了特意製造的傾斜感);調平時採用軟體的傾斜工具,通過圖中已有的水平線校準即可,本圖中採用左右柱子的頂端作為基準
調平之後,可以採用從上至下依次調整的方法。個人一般只調整其中的幾項,之後再在PS中進行第二輪調整
對於白平衡明顯失衡的照片,需要進行白平衡校準;而白平衡有「準確」和「適合」兩個概念,往往偏暖或偏冷的白平衡能更好的塑造環境,也就是雖不準確,但更適合。這張照片白平衡觀感尚可,因而沒有調整。
之後調整的是曝光。從直方圖可以看出來場景整體偏暗,為了之後的調整,在這裡先整體拉升曝光量至合適值,注意到高光警告的範圍隨著曝光增加明顯增多(圖中紅色部分)
當曝光相對「合適」時,我們要分別處理照片中的高光和暗部;首先是高光,向左調整高光模塊直到絕大部分高光警告都已經消失;對於這張照片,可以多調一些使得高光部分的細節更為清晰
高光調整之後,是陰影部分調整,向右調整陰影模塊,直到照片中的暗部明顯亮起來
然後進入ACR調整的最後一步,通過調整清晰度模塊增加照片的表現力,一般調到10-30的範圍內,注意調整該模塊可能會導致再次出現高光或陰影警報,可以返回再次調整高光和陰影模塊,調整完畢後就可以打開圖像進入PS了
進入PS之後,首先可以對高光和陰影部分進行微調,通過「圖像-調整-高光/陰影」彈出框,進一步降低高光亮度(對於畫面中的高光往往需要特別處理,否則很容在照片中顯得「扎眼」),這部調整的高光或陰影調整值一般不宜超過10
之後進入色階調整步驟,新建色階圖層,將左右兩端的滑塊置於直方圖波峰的兩端點附近,為了使畫面更加絢麗,可以在這裡略微向左調整中間灰度滑塊(1.1)左右
之後是曲線調整,新建曲線圖層,可以以預設的中對比度為基礎調整曲線增加對比度
下一個圖層調整是顏色調整,可以視情況增加飽和度或減少特定顏色的對比度
最後,合併調整的所有圖層,並進行銳化(銳化方法見後),得到了最終的照片,對比調整前,色彩有明顯提升,高光和暗部也都被容納了進來
Pic2 - 風景
這張原片,多彩的雲可能是亮點,但作為人眼焦點的人和船以及山都過暗,這也是後期的主要方向。
首先還是進入ACR調圖,從直方圖可以出來此圖主要像素集中在雲和湖面,有一個高亮度的峰,同時人和山有個暗部的小峰
調圖的過程和上一張基本一致,不同的是這張圖的高光部分需要調整的並不多,但陰影部分的山,船,人需要調亮一些。具體還是通過曝光、高光、陰影三個模塊進行調整,最後再增加清晰度,都完成後打開進入PS
進入PS後,這回採用一種新的方式調整圖像暗部,依次按下Control+alt+shift+2,control+shift+I,control+J;這樣就新建了一個只保留照片暗部的圖層。調整圖層疊加方式為「濾色」,就可以看到暗部被明顯加亮了。為了不使照片變得失真,可以調低這個圖層的不透明度到合適的大小
之後再如上一圖一樣進行色階調整,注意調整左端滑塊時不要讓人和船變成黑影溢出(可以調整同時按住alt查看溢出部分)
之後進行曲線調整,由於直方圖上的兩個峰,曲線的調整點也明顯增多,實際上對每個峰都是調高亮部,調低暗部以增加相對對比度
最後進行的是飽和度調整,略微增加飽和度
這回,我們用一個技巧來明顯增加照片的色彩絢麗程度。在菜單中選擇「圖像-模式-lab顏色」,在右下角的「通道」內可以看到原來的RGB色彩被換成了lab的通道顯示
之後我們選擇「圖像-應用圖像」,會發現圖片明顯變暗的奇怪,不用著急,在彈出框內選擇「柔光」的疊加方式即可。彈出框內可以選擇lab,明度,a,b四個通道進行疊加,可以依據喜好選擇其中之一,並調整不透明度來給照片增加色彩。
四個通道中,lab一般是明顯增加對比度,明度疊加後會明顯顏色失真,a通道疊加後圖像會偏綠和粉,b通道則是偏藍和黃(經常能把一片綠色變為秋色)
應用圖像之後,我們順便就可以完成最後的「銳化」,在通道內選擇明度,菜單選擇「濾鏡-銳化-USM銳化」,並設置合適的值(舉例個典型值:85,1,4),完成後注意選擇lab通道,再在菜單中將照片恢復為RGB顏色即可。這樣可以防止在彩色通道銳化帶來的色噪點。
最後,我們的原圖和處理後照片對比如下:
Pic3 - HDRI
對於大光比的情況,後期提升陰影的做法會帶來明顯的噪點(尤其是佳能的低寬容度cmos),範圍也較為有限。更為專業一些的做法是製作高動態範圍圖像(HDRI)。現在不少手機和相機也內置了HDR功能,但效果不可調,範圍有限,並且只能輸出jpg,不利於進一步後期
以下面這張圖為例,暗部陰影非常多,但如果增強曝光,夕陽的部分又會明顯過曝。HDRI的做法是通過不同曝光的多張圖片,將其信息映射到一張照片之上,從而獲得高動態範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相隔1檔曝光的三張照片:
能夠製作HDRI的軟體有很多,包括PS也內置了該功能,個人習慣用的是Photomatix pro,在其中直接導入raw文件載入即可
彈出框中有不少選擇,包括降噪,降色散,對於移動物體的處理,幾張照片的對齊等等,這裡就不詳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相關教程
合成的初步結果大概是這個樣子,可以看到直方圖內容十分豐富。界面左側有一堆看著就頭大的滑塊,不過好在右邊有幾十種預設的效果,建議在右側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預設,之後左側可以嘗試微調下滑塊看看效果。友提:圖像計算還是很耗資源的,軟體反應可能會有些慢
最後的輸出結果,建議保存為16位的tiff
之後就是進入ACR和PS的處理了,工作流和之前的風景處理基本相同,最終效果如下:
Pic4 - 單張HDRI
認真的HDRI往往需要做好前期,嚴肅的來說,一般需要上三腳架拍攝保證圖像的穩定性。這就和本文主體的旅遊攝影有些偏離。不過HDRI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單張HDR,本身雖然不可能帶來更大的動態範圍,但對於調整某些高反差圖像可能會有意外好的效果。
以下面這張圖為例,暗部陰影也不少,而提高曝光的話,藍天就會過曝
還Photomatix pro中可以直接打開單張圖片
打開之後的效果如下圖,和之前正常的HDR差不多,仍然是以預設為主進行調整
調整之後,輸出TIFF文件在PS中二次後期,最終效果如下圖。實際上,通過一般的PS調整也是可以實現類似的結果的,不過HDR某方面大大簡化的這個過程
Pic5 - 壞天氣
既然是旅遊為主,那麼天氣往往就不在掌控之中。尤其對於國內城市,碰上陰沉甚至污染的天空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在拍攝時注意構圖和選擇題材之外,加大後期力度往往能從原片的「肺片」中調出一些特別的色彩。
這張角樓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陰沉的天,昏暗的畫面,一眼看去就是該被刪掉的照片。不過下面我們試著處理看看
首先載入進ACR後,第一步仍然是找平和剪裁。這張照片明顯的一點就是低反差,也是陰天的一大特徵。相機認為適合的曝光會把畫面中大部分都顯示為中灰,自然好看不了。為此第一步先大幅提升整體曝光,之後對陰影、清晰度進行調整,發現照片明顯清爽多了,完成後進入PS
進入PS後,發現左邊畫面盡頭的大叔有點兒礙眼,還是動動手,用神器污點修復P掉吧
隨後在色階調整中,大幅移動左端滑塊直到處於直方圖的起點,然後注意調整中灰滑塊,使整體亮度保持不變,但對比度已經大大增強了
之後進入曲線和飽和度的調整,在偏灰的畫面中調出色彩
最後還是lab應用大法,這次採用a通道混合
經過銳化後,就形成了最終的調整結果,對比圖如下
Pic6 - 人像_1
對於人像來說,調圖的重點應該是以人為主,一切調整都要保證在優化好主體被攝者的基礎上進行(否則不被打死的。。。)。下圖是典型的弱背景的人像,背景以虛化為主,主要只提供光線和背景色彩,體現的更多是人物旅行時的狀態。
還是同樣的,先在ACR中打開照片,發現為了保證人物臉部的曝光合適,陽光部分的白色衣服明顯的高光溢出了;同時虛化的背景也略顯紛亂,這些都是後續調整可以優化的部分
不過對於這張照片,第一步要做的是剪裁;因為是抓拍,構圖不是很精細,左側小哥的臉過於搶鏡,人物也過於居中。通過剪裁使得人物視線留有餘地,背景干擾因素也明顯少了不少
之後就是重複之前的曝光-高光-陰影-清晰度調整了,注意對於人像,要時刻以人(臉)為中心,防止整體亮度合適但人臉過暗的情況,同時清晰度也要明顯比風景照片低,否則人物臉上的輪廓容易過於「深刻」
然後可以打開到PS進行處理,人像的第一步是對臉部周邊進行修正,這裡不打算討論磨皮大法,不過對臉部一些細微的修正還是有必要的,比如痘痘,亂飛的幾根頭髮等。這一步基本上只用污點修復工具+少許耐心就可以完成
然後就是常規的色階-曲線-飽和度調整了,注意調整過程中時刻注意臉部膚色的影響,明顯失真時考慮採用蒙板把人物蓋掉
銳化過後,還有兩個對人像調圖的技巧可以考慮:為了進一步降低背景的干擾,可以降低周邊的亮度,具體方法是:複製一個新圖層,把人像的部分用矩形選擇出來,然後通過「調整邊緣」羽化,可以添加一個帶有邊緣漸變的蒙板,之後將該圖層使用「正片疊底」方式疊加,最後調整不透明度到合適值
另外一個技巧:仍然複製新圖層,然後依次選擇「濾鏡-模糊-高斯模糊」,數值選擇15-20,然後降低圖層不透明度值20%以下。這樣的結果可以使人物更加柔和,有一種「微光」的感覺
這兩種技巧依個人喜好可以酌情選擇,最後調圖結果如下。粗看差別並不大,不過從細節上看,衣服和頭飾的高光也不那麼刺眼了,人物也處在更為合適的位置,膚色也紅潤一些。
Pic7 - 人像_2
上一張人像一開始的原片實際上並沒有一眼看上去的不和諧,主要是由於被攝對象處在適合拍照的陰影,相機默認色彩又比較合適。而對於先天條件不這麼好的情況下,後期要做的內容就會更多,下面的照片就是這樣的例子:逆光導致人臉發黑,再加上sony天生的黃綠色皮膚。。。不過不用著急,後期還是有方法的
首先還是導入ACR進行調整,一樣的老套路:水平剪裁-色溫-曝光-高光-陰影-清晰度,不過由於膚色偏黃,我們在這裡稍向右調整了一下色調
之後在PS中打開,第一步還是對人像進行微修,包括頭髮,臉部皮膚等
由於人臉曝光不足,進一步通過增加暗部圖層的濾光混合提升暗部空間(與Pic2中方法相同),同時加入色階和曲線調整
為了進一步提升臉部亮度和膚色,可以新建「選擇顏色」圖層,通過調低紅色和黃色中的黃滑塊是臉部由黃變粉,同時調低黑色滑塊也可以提高臉部亮度。為了不影響背景,這個圖層往往需要添加蒙板對背景進行遮擋
另外一個可選的步驟是,加入一個純色的圖層,例如淡紫、淡藍、淡黃等,再以較低的不透明度柔光混合,營造出小清新的風格
最後如果圖像色彩還是不滿意,沒有關係,我們還有lab大法。仍然是進入lab顏色,應用圖像,選擇a通道,就可以營造粉-綠為主色調的「阿寶色」了。最終調整結果對比如下
後記
這篇文章只包括了風景、室內和人像三種類型,而對於喜聞樂見的夜景和動植物沒有涉及。主要原因是個人認為夜景更多的功夫要用在前期和拍攝中期;而動植物由於畫面內容一般更為單一,實際處理起來是相對容易的(原片一般也不差)。
後期畢竟只是一種技術或者說工具,有一些技術(比如HDR)用的過多反而會審美疲勞;後期也無法替代前期的準備和中期的拍攝,但對於旅遊照來說,前期和中期往往受制於器材重量、時間、計劃等等方面的強烈制約,這種時候後期反而容易體現更重要的價值。
正如一個景點能被不同人拍成不同樣子,一張照片也能被不同人PS成不同風格,之間並不一定有高下之分。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從這篇文章里有所收穫和啟發,最後形成自己的調片風格。
推薦閱讀:
※禹音:我眼中的天柱山
※吃貨Abby:六天五夜尋味內蒙古, Abby旅遊攻略
※韋金勇:坐旅遊專列 東北半月行 游景點80個 只花3500元
※【旅遊攝影】西塘夜色
※吃海鮮的正確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