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都有哪些皇后?漢朝皇后大全
07-14
王姑的母親臧卜筮。說她的女兒皆當富貴,臧兒十分高興。可是長女王娡早已嫁給平民並生有一女。萬般無奈,臧兒偷偷把王姑姐妹送進皇宮。王氏姐妹進了皇宮,被派去侍奉皇太子劉啟。劉啟一見王家長女王便很是鍾情。劃啟宮中還有一個佳麗,叫粟姬,也很受寵愛。栗姬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榮。王夫人生了兩個女兒。 漢文帝在公元前157年病逝,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景帝。景帝極不情願地順從薄太后封薄妃為皇后。這年,王夫人喜得貴子,取名劉徹。景帝登基6年了,群臣上書,請立太子。皇后薄氏無子。他的兩個兒子中,栗姬所生的劉榮年長,便立劉榮為皇太子。封王夫人生的劉徹為膠東王。 栗姬的兒子劉榮被立為皇太子,母以子貴,栗姬身價倍增,得意之極。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嫁給堂邑侯陳午,生有一女,館陶長公主想許給皇太子劉榮為妃,誰知竟被栗姬一口謝絕,館陶長公主心中十分不快,轉而請與王夫人聯姻,把女兒嫁給膠東王劉徹,王夫人欣然應允。不久,薄太后病逝,薄皇后隨之被廢黜,栗姬十分高興,她想:吾兒是皇太子,皇后非我莫屬,她已幻想當皇后的榮耀。 在她忘乎所以的時侯,館陶長公主正在伺機報復她,在她面前碰壁而與王夫人聯姻的館陶長公主絕對不會讓鳳冠落在栗姬頭上的。她一有機會便在弟弟景帝面前詆毀栗姬。景帝仍意欲立栗姬為皇后。他曾對栗姬說:「我百歲後,你要好好照顧諸妃所生的皇子皇女。」心胸狹窄的栗姬卻不肯答應,景帝大失所望。 館陶長公主趁機更加起勁地詆毀栗姬;同時又盛讚王夫人所生的劉徹聰睿賢能,景帝有點動心了。館陶長公主見狀,又出一計:唆使人催促負責禮儀的大行官員上書景帝:「母以子貴。今後皇太子母應正位為皇后。」景對票姬的氣還沒消,聽完大行官員的奏疏,龍顏大怒,說:「這事豈是汝輩所當言!」詔令誅殺那個上書的官員,廢黜皇太子劉榮為臨時江王,立王夫人為皇后,劉徹為皇太子。王成了皇后,兒子劉徹帝位繼承入。景帝在公元前138年病逝,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武帝。立陳妃為皇后,尊王皇后為皇太后,遷居長樂宮。 王以邑昌:「宮廷風波」做了皇后,皇太后在長樂宮度過了她的晚年。元朔三年(前126),病逝。 衛子夫——武帝劉徹皇后 衛子夫出身卑賤,父親鄭季,在平陽侯府供職,她的母親衛媼是平陽侯曹壽家的婢女與衛媼私通,生了三男三女,三女衛子夫生得漂亮,後來,被平陽公主帶到長安的公主府,教她歌舞,成了公主府的一名歌伎。漢武帝一天去灞水岸邊祭神。禮畢回京的路上,路過武帝蛆姐平陽公主的府第,武帝便去皇姐家玩了一會兒。 平陽公主備感榮幸,置辦酒席,公主府的歌伎在堂下翩翩起舞,以助酒興。武帝邊飲邊觀賞伎女們的歌舞。他眼睛豁然一亮,目光停留在歌伎衛子夫身上!她的容貌,舞姿美妙。堂堂天子,頓時為之傾倒。平陽公主見狀,心中暗喜。 酒宴結束後,武帝起身準備起駕回宮。平陽公主忙喚衛子夫侍奉皇上,並將衛子敬獻給皇上,武帝十分歡喜。在回宮的路上,武帝迫及待地在車中便御幸了衛子夫。衛子夫隨武帝進了皇宮。 衛子夫人官後,武帝便把她忘記了。一年多,衛子夫未能見上武帝一面。適逢遣散無用的宮女,心灰意冷的衛子夫便請武帝把她遣散出宮。 武帝這才想起衛子夫,覺得對不住她,便把她留在身邊侍奉。衛夫子從此得寵。而且她的哥哥衛長君、衛青被授予侍中官職。成為武帝的近臣。衛子夫一連為武帝生了3個女孩。元朔三年(前128),她又生下一個男嬰,取名劉據。 武帝29歲才有這個兒子,甚是喜愛。母以子貴,衛子夫生下劉據不久,便被立為皇后。衛皇后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統兵出擊匈奴,屢建奇功。被封長平侯、冠軍侯。甚至衛青3個襁褓中的兒子。也皆封列侯。衛氏外戚,聲勢顯赫。 劉據7歲那年,武帝下詔,定他為繼承人。武帝雄才大略,好大喜功。而皇太子卻秉性仁慈,溫厚恭謹。父子性格、志趣相悖。隨著皇太子漸漸長大,武帝對太子越瞧越不順眼,缺少他那種氣魄。 武帝的妃子接連給武帝生了幾個兒子。在諸子中,武帝特別喜歡趙婕妤所生的劉弗陵。劉弗陵年方五六歲,長得又高文壯,聰睿多智。武帝常對人說:「此兒像我。」有心讓他繼承帝位。皇太子劉據開始失寵,他的母后衛子夫也漸漸地被冷落後宮漢武帝流徹,早已另求新歡。 劉據在征和二年(前95)的一天,派一個使臣去甘泉宮,向武帝請示一件事。使臣乘車賓士在馳道上,只有皇帝可以在馳道上行走,臣子走馳道,是犯上大逆不道。碰巧,這事讓奉皇帝之命緝捕姦宄、察舉不法的繡衣使者江充瞧見了,他立即下令逮捕那個使臣,投入監獄,沒收。 皇太子劉據聽說後,馬上派人去找江充求情。江充不買賬,上奏武帝。武帝龍顏大悅,贊道:「為臣看,就應當這樣!」 武帝劉徹年已68歲,衰老多病。江充害怕武帝死後。太子即位報復,想先下手除掉太子。於是,他便上書,說武帝染疾,乃巫蠱為祟。而且煞有其事地奏告武帝:「臣看皇宮之中,瀰漫著巫蠱之氣。」 武帝於生死之事本來就很迷信。聽江充一說,便信以為真,敕令江充到他的後宮中查處。命韓說,蘋鞍等協助江充。 江充首先查辦那些被武帝冷落的不幸女子,貴為皇后的衛氏也不得不接受江充的盤查。江充派人到太子劉據的宮殿中東刨西掘。他們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木偶,硬說那是從太子宮中挖出來的。皇后、太子萬分驚恐,太子急忙找他的師傅石德商議對策。石德說:「江充奸賊揚言木偶是在太子宮中挖出採的,您有口難辯,以老臣之見,不如矯詔逮捕江充,查究他的陰謀。您難道忘了趙高詐殺公子扶蘇而立胡亥之事嗎?」 太子劉據被逼到這般地步,也只有鋌而走險了。他派人把計謀奏告母后衛氏,衛氏也覺得只能如此了。下令把皇后的車馬拉出來,運載了弓箭兵刃;打開武庫,取出武器;徵發皇后的衛士,由皇太子指揮緝捕江充、韓說、章贛一幫奸佞。太子的人馬到韓說府,殺了韓說。章贛逃往甘泉宮給武帝報信去了。江充被怒不可遏的太子劉據下令處死。可是江充被殺,查證江充誣告一事落空。太子的冤案難以澄清,又落了個殺人滅口的罪名。劉據萬般無奈。只好舉兵造反,奪取帝位。 正在甘泉宮養病的武帝聽說本子起兵,頓時龍顏大怒。武帝賜詔劉丞相:「以牛車為死,毋與叛賊短兵相接,用弓弩射殺。堅閉城門,毋令反賊逃出。」武帝抱病移鎮長安城西的建章富。徵發長安一帝的軍隊,由劉丞相統率,鎮壓叛亂。太子劉據勢單力薄,乃赦免長安城中的囚徒。把他們武裝起來;徵發長水、宣曲兩支少數民族騎兵,與丞相指揮的軍隊大戰於長城中。雙方血戰5日,最終太子寡不敵眾,兵敗,逃跑。20天後,走投無路的太子劉據自殺,衛子夫也被漢武帝劉徹詔令廢黜皇后衛子夫在絕望中含冤自殺而死。 上官氏——昭帝劉弗陵皇后 上官氏是昭帝劉弗陵皇后也是漢年代年齡最小的皇后。武帝劉徹在後元二年(前87)二月病逝,劉弗陵即位,是為昭帝。昭帝8歲即位,未諳世事,於是,群臣商量決定由鄂邑公主養護昭帝,並以昭帝的名義下詔,尊鄂邑公主為鄂邑長公主,讓她人住皇宮,養護昭帝。 漢武帝遺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大將軍,桑弘羊為御史大夫,上宮桀為左將軍,共同輔佐皇太子,3年後顧命大臣之一的金日磾病死。霍、上官兩家結親,霍光的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為妻,由於這層關係,上官桀的權勢僅次於霍光。 昭帝劉弗陵12歲那年,鄂邑長公主為其選皇后。多方挑選,最後,鄂邑長公主看中了一個姓周的女孩,打算讓昭帝娶其為後,上官安的女兒,年方6歲,上官安早就有心讓女兒入主後宮,上官桀更是如此。上官父子見公主選了周家女人宮。上官安便風風火火地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懇求岳父出面,讓他的女兒、即霍光的外孫女人主後宮。霍光也有他的打算,他覺得昭帝還是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還不到立皇后的年齡;外孫女也太小,另外,他也不願讓上官安的後代做皇后,故沒答應。 上官安又去找丁外人,丁外人是鄂邑長公主的情夫。霍光為討好公主竟以昭帝名義,讓丁外人專職侍奉鄂邑長公主。上官安與丁外人關係甚密。上宮安討好地對丁外人說:「聽說公主有選立皇后的打算,我有個女兒,容貌端麗,請長公主垂受。這事成與不成,全仰仗閣下。漢家慣例,列侯尚公主,閣下何悉不封侯?」丁外人大喜,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憑他與公主的關係,這還不是小事一樁。於是,他馬上去找鄂邑長公主,長公主對丁外人向來是言聽計從,二話沒說遂改初衷,答應立上官女為皇后。6歲的上官氏被迎人皇宮,封為婕好。婕好是后妃中的第三等級,位次皇后、昭儀,位視上卿,爵比例侯。一個月後,上官氏封為皇后。成為漢代年齡最小的一個皇后。 上官父子感恩丁外人,上官安天天去為丁外人求封,霍光就是不答應。無奈上官安只得退一步懇求霍光給丁外人封光祿大夫,誰知霍光還是不答應。上官父子極為惱怒。鄂邑長公主聽說霍光拒絕封她的情夫,也甚為怨恨。 受遺詔輔政四大臣之一的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權臣,論資格、功勞、才能,他都自以為在霍光之上。但其權勢不僅低於霍光,也不如上官桀。他曾替子弟謀宮,遭到霍光的嚴詞拒絕,他對霍光也極為怨恨。 上官父子、鄂邑長公主和桑弘羊結成聯盟,攜手反對霍光。他們擔心朝中勢力不夠,又聯絡了燕王劉旦。燕王一直對昭宗和霍光不滿。所以,四方一拍即合,馬上著手行動。 上官桀等人暗中收集霍光的材料,由劉旦遣人上疏,彈劾霍光道:「霍光去長安東的廣明亭檢閱御林軍,道上駐蹕,太官供備飲食,僭用了天子禮儀;他任人唯親,長吏楊敞無才無功,卻封其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自恣,擅自調動校尉。臣懷疑他圖謀不軌。臣願歸王璽,宿衛京師,保衛皇上。」不料,昭帝劉弗陵識破了他們的計謀,把燕王的奏巰留下,不肯下發。上官桀一夥仍不甘心失敗,決定鋌而走險。他們密謀後定計:由鄂邑長公主出面宴請霍光,伏兵格殺霍光,同時除掉燕王劉旦,廢除昭帝、擁立上官桀為帝。 不料,他們的陰謀被稻田使者燕倉聽到,後又奏告昭帝與霍光。霍光發兵,果敢地逮殺上官子、丁外人,燕王劉旦、鄂長公主自殺身亡。 上官皇后年僅8歲,沒有參與父祖的陰謀活動,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不但保全了性命,且皇后的鳳冠也沒被摘掉。這場政變後,朝政安定。 霍光的政敵在這場政變中均被剷除,為了延續霍氏家族與劉氏家族的皇親關係,霍光急於想讓外孫女生個皇儲。此時宮廷的一切大權全由霍光把持,所以宮廷大臣和御醫都看霍光的眼色行事。他們領會霍光的用意,馬上上書昭帝,建議皇帝除了皇后外,應當少近女色才能保證龍體安康。於是,他們讓皇后下了一道命令:為了龍體聖安,後宮的宮女不得侍宿皇上。命令宮女須穿連襠褲,多扎幾條腰帶。這樣除了上官皇后外,眾多後宮佳麗再無可能侍宿昭帝。雖然上官皇后專房擅寵,卻沒如願以償生個皇子皇女。 昭帝劉弗陵在元鳳七年(前74)去逝。上官氏做了10年的皇后,豆蔻年華便成了寡婦。昭帝無嗣,霍光等迎立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尊上官皇后為皇太后,移居長樂宮。劉賀荒淫無道,於是霍光等人來到長樂宮,奏告劉賀無道,不可為帝。上宮太后同意廢黜劉賀。 廢黜劉賀後,霍光等在上官太后面前把武帝曾孫劉詢誇讚了一番,奏請迎立武帝曾孫劉詢為帝。上官太后准奏劉詢登上了帝位,是為宣帝。年方16歲的上官太后,成了太皇太后。上官氏是漢年代最小的太皇太后,她享受榮華富貴,她夾在父祖與外祖父爭權奪利的鬥爭中,自始至中,穩坐皇后寶座,子昭帝劉弗陵去逝後,不再問政事在長樂宮中卧養天年,在建昭二年(37)去逝,結束了一生。 王氏——宣帝劉詢皇后 玄帝劉詢開平元年(前74)登上皇帝寶座後與王氏的父親因有相同的「鬥雞」嗜好而成為密友,他不忘舊情,將其女王氏召為妃子,後來又被立為皇后。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霍光等擁立劉詢做了皇帝,是為宣帝。宣帝人承大統,想起在民間時因鬥雞結識的老友王奉光,便把他那個女兒召進宮中,做了一名妃子。 其實宣帝對王奉光的女兒毫無興趣,只是出於對王奉光的友情,所以王氏人宮多年,難得見上宣帝一面,在孤獨中混日渡生。本始三年(前71)春正月,身懷皇子的許皇后被權臣霍光的妻子指使人毒死。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當了皇后。宣帝立許皇后的兒子劉爽為皇太子,為此,霍皇后耿耿於懷。和母親合謀。想殺掉劉,但沒有得手。地節四年(前66),霍夫人與兒子霍禹等謀反被殺,霍皇后被廢黜。 宣帝劉詢可憐兒子劉爽早早地失去了母親,想選一個行為謹慎而又無子女的妃子為皇后,讓她來養育劉奭。宣帝左思右想,最後覺得人宮多年的王氏是最合適的人選。 元康二年(前64)二月,王氏被立為皇后。一場宮廷鬥爭結果,使灰心喪氣的王氏被宣帝劉詢立為母儀天下的皇后。王氏做了皇后以後,像從前做妃子一樣,她仍然難得見宣帝一面。不過,她極心儘力養育劉無微不至。她把一具女人所有的愛都給了劉奭就是她的寄託和希望。王皇后雖沒得到宣帝的寵愛,但他的父親鬥雞翁王奉光卻因女兒而貴顯,被封為邛成侯。 宣帝劉詢在黃龍元年(前49)去逝,劉奭即位,是為元帝。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后,封太后的哥哥王舜為安平侯。過了兩年,王奉光病逝。元帝命置園邑200家守護他的墳墓。 元帝劉爽在竟寧元年(前33)去逝,劉驁即位,是為元帝。元帝尊王太后為太皇太后。當時,成帝的母親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習慣上都稱「太后」,為了與王政君太后相區別。人們把太皇太后呼作「邛成太后」。 70多歲的邛成太后王氏在成帝永始元年(前16),這位既不爭權又不爭龐的太皇太后走完了她平平安安人生路程。 王政君——元帝劉皇后 王政君婉順賢惠到了婚嫁之時,還未迎娶,所許緣之人便暴病而亡。她父親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卦,算卦人說:「你的女兒乃富貴之命,將來所嫁之人一定是顯貴之人。」王禁很高興,便教政君寫字讀書,弄琴鼓瑟等待良機。王政君18歲那年,王禁把她送進了掖庭。 司馬良娣皇太子劉爽的愛妃臨死前,對皇太子說:「妾本不該死,是那些妃嬪咒的。」司馬良死後,劉爽悲痛萬分,他想起司馬良娣的話,發誓不再接近嬪妃。漢宣帝劉詢聽說後,怕斷了後嗣,便命皇后另選一名宮女送去東宮侍奉太子。皇太子早上朝見母后,皇后叫出挑好了的5個宮女,王政君是其中的一個宮女。 皇太子無意於這5個宮女,礙於母后,便隨口說道:「這個就行。」當時,王政君距太子最近,看王政君長相還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於是忙命把王政君送去東宮。王政君的相貌平平,偶然的機遇使她成為太子妃,太子劉爽與王政君侍宿一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劉爽再也沒臨幸於她。宣帝聽說有了嫡孫,高興萬分,親自給他起名為驁,字太孫,而且時常抱劉驁,逗他玩。 宣帝劉詢於公元前49年駕去逝,劉驁3歲。皇太子劉奭爽在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元帝遂立劉驁為皇太子。母以子貴,劉驁被立為皇太子,王政君應該頭頂鳳冠。但元帝猶豫不決,因為他不寵愛王政君。他最寵愛的妃子是傅氏和馮氏。傅妃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宮中的人緣極好,雖專寵於元帝。但並不道眾嬪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劉驁不久,傅妃生了兒子劉康,馮妃生了兒子劉興。元帝想把皇后的鳳冠戴在傅妃的頭上。但是,劉驁既立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傳統的規制當屬於王妃。元帝整整躊躇了3天,他不願引來非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立王政君為皇后。劉爽又創設了一個在宮中的地位次於皇后的名號——「昭儀。」昭儀位視丞相,比諸侯王,他心愛傅、馮二妃為昭儀,立劉康為定陶王,劉興為信都王。王政君皇后徒有皇后尊號,被冷落一邊。而且她的兒子、皇太子劉驁也越來越讓元帝劉爽不滿。 劉驁曾好讀經書,恭謹有禮。有一次,元帝召他,他聞詔忙跑。劉驁不敢橫穿皇帝專用的馳道,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元帝見太子來遲了,責怪太子。劉驁說明了原因,元帝很高興。但好景不長,劉驁對經書漸漸厭煩了,整日遊手好閒喜歡喝酒、遊玩。元帝多次訓斥,但太子屢教不改,於是元帝打算廢黜劉驁,另立愛妃之子劉康。元帝劉爽在竟寧元年(前33)病重,傅昭儀、劉康在側侍奉,王政君皇后、劉贅太子被拒之門外。 元帝劉爽一天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廢黜劉驁,另立劉康為繼承人的心愿。王政君皇后、劉贅太子聽說後,惶恐不知所措。元帝寵臣侍中史丹闖進元帝寢宮,頓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聞天下,臣民歸心。今臣聽陛下有廢立之意。若是這樣,請陛下先賜我死吧!」元帝齊爽說:「沒有這回事。皇后謹慎,先帝又疼愛太子,寡人豈敢先帝之意?」王政君保全了皇后的鳳冠。劉驁保全了皇太子的名號。 劉爽在竟寧元年(前33)五月死於未央宮,終年43歲。劉驁即位,是為成帝。王政君成了皇太后,移居長樂宮。成帝任命帝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遊山玩水,鬥雞走狗,朝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皇太后王政君和她哥哥王鳳的手中。 成帝劉贅身體多病,即位多年無子。定陶王劉康采朝,成帝留他在京師伴駕,有以劉康為帝位繼承人之意。王鳳對此不滿,擔心劉康做了皇帝對王氏外戚不利,遂借日食為名,奏諫成帝劉贅遣劉康回他的定陶國去。成帝對於自己大權旁落,王鳳專權用事,日漸不滿,有罷免王鳳之意。恰好京師地方長官京兆尹王章上書成帝,建議成帝貶王鳳,推薦中山王的舅舅馮野王取代王鳳,結果他們的密謀讓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兒子,他官至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與王章密謀時,他不露聲色,事後偷偷地通報王鳳。於是王鳳在家裝病,上書辭官。成帝劉贅覺得這是罷免王鳳的大好時機,誰知,皇太后王政君出來作梗,她哭哭啼啼,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壓力。成帝只好把王音打人死牢,杖斃獄中,妻子流放邊陲。當王氏外戚一個個貴顯無比,趾高氣揚、驕奢淫逸的時侯,年僅13歲的王莽與母親相依為命,他被服簡陋,舉止恭謹,小心翼翼地侍奉執掌朝廷大權的姑伯。與那些王家貴公子相比,潔身自好、恭儉有禮的王莽格外引人矚目。 王鳳在陽朔三年(前22)病重,王莽在側待侯,數月未解衣帶。王鳳十分感動,彌留之際,囑託皇太后和成帝授給王莽一官半職。王莽更加小心謹慎地侍奉姑叔。皇太后王政君對侄子頗有好感。王鳳在死後,王根輔政五年,因病上書辭職,推舉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馬一職。 劉贅在綏和二年(前7)去逝,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即皇帝位,是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後,他的祖母傅昭儀、母親丁姬兩家成了新的權貴,與王氏外戚在權益分配上發生衝突。太皇太后王政君命王莽辭職以緩和矛盾。王莽極不情願地上書辭官。 劉欣在元壽二年(前1)駕崩。哀帝無子,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哀帝駕崩的當天迫使哀帝把軍政大權交給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馬的寶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劉興年僅9歲的兒子劉衍為帝,是為平帝。平帝年幼不能臨政。於是。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力。她依賴王莽,委政於他。其實王莽覬覦帝位已久。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又沽名釣譽,廣施恩惠。經過幾年的經營。他把朝政大權控制了在自己的手中。 王莽對太皇太后王政君是不敢惹的,年邁的王政君仍握有相當大的權力。為獨攬大權,王莽指使爪牙上書,說太后至尊,不宜操勞過度,一些小事就不必躬親了。王政君聞之十分高興,規定以後惟有封侯賜爵一事須奏聞於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決。 平帝劉衍逐漸長大了,王莽覺察平帝對他專權十分不滿,便先下手鴆殺了平帝劉衍,擁立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孺子,」自己做起「攝皇帝」。太皇太后王政君萬萬沒有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竟欲篡奪她兒孫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時朝中大權完全落人侄兒王莽手中,自己有名無權,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漢自立的行動。 王莽到公元8年,將小皇帝劉嬰廢黜,在爪牙的歡呼聲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龍椅去謁見太皇太后王政君,說他秉承天命,代漢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實權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如今只有憤慨、怒罵的能力了。王莽在翌年正月初一,未央宮前殿隆重地舉行了朝皇帝即位典禮。登上龍座南面稱帝,接受百官朝賀。奉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璽綬,去掉漢朝的稱號。 王莽代漢自立,覺得只有接管漢氏玉璽。才算真正地取代了劉室的天下。因此,他稱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漢傳國璽」。王政君大怒,指著王舜罵道:「王舜,你家瑩受駐室皇恩,卻不恩報答,反而乘漢家人勢薄,幫王莽篡位。你們這樣的人,豬狗不如。我乃漢家老寡婦。活不了幾天了。我死了,就讓這塊玉璽隨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顏。對王政君說:「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不給,明日還能不給嗎?」王政君擔心王莽得不到「漢傳國璽」會狗急跳牆,遂拿出玉璽,扔在王舜面前,罵道:「我老將死,你們兄弟定受滅族的報應!」漢代在宮中侍奉的富員都著黑貂,王莽更為黃貂。王政君思念漢朝,拒絕按新朝札儀行事,而且命令身邊的侍從仍著黑貂。 王政君萬萬沒有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子王莽篡權了她兒孫漢始天下。84歲的王政君在王莽帶漢的第五年2月在悲憤憂愁中渡過了最後的時光。 趙飛燕——漢成帝劉驁皇后 趙飛燕生在官奴趙臨家。剛降生後趙臨夫婦滿臉愁容,往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出於萬般無奈,趙臨大婦決定將這女嬰扔掉。趙臨夫婦抱著女嬰左看右看,悲痛難忍。將嬰兒裹了又裹,然後含淚顫抖著手把嬰兒遞給趙臨,這天趙臨,將包裹好的嬰孩偷偷放在了荒郊野外。3天之後趙臨懷著一顆負疚之心。又悄悄來到丟棄嬰兒的地方。他大吃一驚,技貴棄了3天的女嬰居然還活著,他心想,這孩子或許還真有什麼福分呢。於是,趙臨便把嬰兒抱回了家。 一晃十幾個年頭過去了,昔日的嬰兒,已長成美貌出重的妙齡少女。她就是後來成為皇后的趙飛燕。起初,趙飛燕感到在長安後宮裡做婢女,後又到陽阿公主府。 陽阿公主見趙飛燕容貌俏麗,體態輕盈,聰明伶俐,十分喜愛,就讓人教她演歌習舞,充作府中的舞伎。幾年下來,歌如鶯語,舞似燕翔,技藝遠在群芳之上。公主替她取名:飛燕。飛燕名聲鶴起,長安城、里都知道陽阿公主府里有個色藝雙絕的趙飛燕。 西漢後期,漢成帝劉驁。既無開疆拓域的雄韜偉略,又乏守城安邦的治國之才,是個地地道道遊手好閒的昏君,這一天,成帝微服來到了陽阿公主的府第。 皇帝突然造訪,公主府上下一片忙亂。公主盛情設宴,為成帝接駕洗塵。為了助興,公主命府中舞會獻技。環佩金玉聲中,一位絕色佳人款款而來,成帝劉贅一見,十分傾心,不知不覺看呆了。只見她面如姣花,目似秋水,體態輕盈;歌舞起處,似花技輕顫,如燕子點水,一曲未盡,便有萬種風情,妙不可言。成帝劉贅在宮陽阿公主府幹情設宴之後,便要帶趙飛燕一同回宮。阿陽公主便順水人情,將趙飛燕獻給了成帝。 是大喜過望,自此,成帝劉贅終日與趙飛燕如膠似漆,有說不盡的纏綿。趙飛燕的心頭卻總籠罩著愁云:自己出身微賤,難免被那些出自名門望族的妃嬪所輕勢,而且自己勢單力孤,實在難與眾多對手相抗衡。思慮再三,趙飛燕決計要將妹妹合德弄到後宮。此後,飛燕常往成帝的耳朵里極言舍妹如何之美,直說得成帝劉贅滿心歡喜,恨不能馬上一見。於是,一道旨意將趙合德召進了宮裡。 趙合德入得宮來,光彩照人,宛如天仙一般。只見她膚若晚雪,鬟若層雲,眉若遠山,成帝喜不自勝,當即下旨,冊封飛燕為昭儀,僅次於皇后。為了取悅趙飛燕姐妹,為趙飛燕新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名曰遠條館,以示金屋藏嬌之意。此外,他又將舊有的昭陽殿修繕得富麗堂皇,賜給趙合德。從此,成帝劉贅一心迷戀趙家姐妹,每天在後宮與她們飲酒作樂。趙家姐妹仍不滿足。尤其是趙飛燕,他覬覦皇后的寶座已久,處心積慮地要搞垮許皇后以及班婕妤等人。以許氏外戚與在朝掌權的王氏外戚為代表的外戚爭權奪勢的鬥爭十分激烈,幾經較量,成帝時期,許氏外戚已呈明顯頹勢,此時許後已人老珠黃,失去了皇帝的歡心,只能在宮中如履薄冰地挨過時光。趙飛燕看準了這一有利時機,為了登上皇后寶座,趙氏姐妹參與陷害許氏。趙飛燕在鴻嘉三年(前18),告發許皇后之姊許謁。設壇詛咒已懷孕的王美人以及王鳳,其中也提到了班婕妤。當時。已過而立之年的成帝正苦於膝下無子,皇統無嗣。趙飛燕的告發正好觸動了成帝,盛怒之下,成帝劉贅下令將許謁問處死罪,許皇后則被廢入冷宮;班婕妤也受牽連,避往長信宮。趙飛燕巧施計謀,輕易掃清了通往皇后寶座的兩大障礙。 成帝也有了立趙飛燕為後的念頭,沒想到,這事遭到太后王政君的反對。太后雖不是出身於顯赫官宦家庭,卻也十分看重門第。尤其令成帝惱怒的是,一些大臣也竭力阻撓立後之事,使得成帝左右為難,進退維谷。 淳于長為他謀劃。這淳于長是太后王政君的外甥,官拜衛尉。他摸透成帝的心思。於是,他便經常到王政君太后那裡一會兒誇獎成帝如何孝顧,趙飛燕如何賢惠;一會兒又言國家不可一日無後。如此再三,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淳于長終於說動了太后。永始元年(前16),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后,戴上了她渴望已久的鳳冠,趙合德也由婕好進封為昭儀。加封之日,成帝不忘淳于長的說服之功,降旨封他為定陵侯。趙飛燕父親趙臨也被封為咸陽侯。 趙飛燕當上皇后以後,與其妹趙合德雙艷並峙,獨寵後宮。許多妃嬪根本難見君王一面,只能暗嘆命薄。隨著時光的流逝,飛燕姐姊又開始擔憂起來。飛燕姊妹雖然長期侍奉,卻始終未能生下一男半女,而成帝劉贅偶爾臨幸的其他妃嬪宮女,不少人都懷孕。為了繼續贏得皇帝的專寵。保住鳳冠和昭儀封號,她們決定鋌而走險,由趙飛燕幕後操縱,趙合德前台動手,姊妹倆極力摧殘後富有子的嬪妃。後宮中一位名叫曹宮的宮女元延元年(前12),生下了一個男孩。趙合德聞知,立即指使打手中黃門田客去除掉曹宮母子。田客派人矯詔用丸藥毒殺了曹宮。為了殺人滅口,趙合德又迫使服侍過曹官的六個宮婢自盡。後來,趙合德又四處打聽曹宮所生男孩的下落。這個出世未久的嬰兒最終也未逃脫趙合德的毒手。成帝劉贅得知後十分氣惱,但懾於趙家姐妹的驕悍,只好不了了之。後宮中的許美人第二年又生下了一男孩,成帝劉贅看到自終於有了子嗣,心中十分歡喜。孰料趙家姐妹知道後大怒,只合德柳眉豎起,怒形於色,竟然指著成帝責問道:「陛下常騙臣妾說是從中宮姐姐那裡來,既然是來自中官,許美人的孩子從何而來?你曾發誓不辜負我們姐妹。如今許美人生下了皇子,莫非你想立她為後不成?」說完,便捶胸頓足,大放悲聲,而且尋死向牆上撞。成帝不知如何是好,連賠是是,並且連連向合德許願。成帝討好道:「我並沒說立許美人,我說過讓天上無出趙氏之上。你盡可放心了!」 之後,成帝詔令中黃門靳嚴向許美人索要嬰孩,並將小兒裝入葦篋之中,送到趙合德居外,由趙合德與成帝私下觀看。他們又把葦篋封好,由宮婢交與掖庭獄丞籍武偷埋掉。趙氏姐妹繼續摧殘懷孕嬪妃,以至「生子者輒殺。墮胎者無效」!致使成帝從此絕嗣。只能在皇族中另擇皇儲。 綏和元年(前8),諸主來朝,圍繞著立儲問題,眾藩王之間自有一番明爭暗鬥。其中,爭奪的中心人物是中山王以及定陶王劉欣。趙飛燕得了劉欣祖母傅昭儀送來的財寶,歡喜自不必言,又念自已年長無子,正需找個依靠。此後,趙飛燕常在成帝面前為劉欣說情,贊其賢德。綏和二年(前7),成帝劉贅立劉欣做了太子。趙家姐妹寵壓後宮,又有太子以為後援,可謂盛極一時。 綏和二年(前7)三月十八日,體格健壯、素無病恙的成帝劉贅突得暴病而亡。一時間。宮廷內外眾說紛紜。趙飛燕姐妹承寵已久。在宮中樹致太多。成帝一死,眾人便群起而攻之。皇太后王政君下令大司馬大將軍王莽追查成帝死因,矛頭直指趙合德。趙合德深感不好,自殺身亡。 成帝劉贅去逝,趙飛燕失去了靠山,幸喜哀帝劉欣即位後,念及當年推薦有功,對也仍是禮儀有加,尊她為皇后,並封其之弟趙欽為新成侯。朝中大臣交相奏章。揭發趙飛燕姊妹殘害成帝子嗣之事,但哀帝劉欣根本不予追究,只將趙飛燕欽削職發配,敷衍了事。 哀帝劉欣即位後,外戚鬥爭更加激烈,哀帝一派的傅氏和丁氏外戚,與在朝掌權的王氏外戚爭權奪利,在這場鬥爭中,趙飛燕站到傅、丁外戚一邊,使得王氏十分嫉恨。 哀帝劉欣在元壽二年(前1)去逝,王氏外戚扶持9歲的平帝劉衍登上了帝位。平帝年幼,朝中大權一併歸於王氏。王氏取得絕對權勢後,大肆討伐自己的舊敵,時隔不久,王氏外戚以殘害皇子的罪名,將趙飛燕削去太后封號,幽禁在北宮。隨即又廢為庶人,令其遷出皇宮,移住成帝的延陵。趙飛燕經受為了沉重的打擊,感到自己已經絕望,便含恨自盡而亡。 傅氏——漢哀帝劉欣皇后 哀帝劉欣在做定陶王時,由祖母傅昭儀作主,娶了河內文縣(今屬河南)的唐姑娘傅氏為妃。16歲那年,正月按照慣例進京見皇上,綏和二年(前7)成帝劉贅下昭立劉欣為皇太子,傅氏於是成了皇太子妃,一起入宮漢成帝第二年病死於未陽宮,劉欣既皇帝位,是為哀帝,劉欣既帝後,傅氏和帝母定氏,成了新的皇新國戚。與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兄弟侄兒們在權益的分配上發生分歧,為了避免矛盾,王政君昭令侄兒王莽辭去大司馬。大將軍的官職,回他新野(今屬河南)王莽不敢規定辭官而去。 哀帝劉欣既位不久兩足串病,久治不愈,不能行走。傅氏貴為皇后卻得不到哀帝的龐愛。堂堂的天子龐愛的是個姓董,名賢的美男子,哀帝初立,他坐上了郎官,哀帝在一次殿上看見向他奏報時辰的董賢,為他的美貌傾倒昭他上殿拜位黃門郎。尋遷駙馬就尉侍中,出則驂乘,入御左右,同卧起。皇后傅氏被冷落一邊。董賢官運享通,步步高升,做上了大司馬。哀帝劉欣又召董賢妹妹入宮,封為昭儀。董昭儀見因其兄,故而為哀帝龐愛,皇后的寢宮曰:「椒房」,哀帝詔令董昭儀的寢舍「椒鳳」,以配椒房。哀帝還破例恩准董賢的妻子入侍董賢。有時仨人同侍奉哀帝。 傅皇后被冷落後,無可奈何做了六年皇帝,26歲的哀帝劉欣與元壽2年(公元元年)6月,病死於未央宮。哀帝無則太皇太后王政君駕臨未央宮,下令重新任命侄兒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王莽東山再起,決心報昔日被迫辭官之仇。他認為這全是傅氏,才使他被迫還鄉,所以,他上書太皇太后,指控傅太后與傅晏恃勢跋扈暴逆無道。他奏明太皇太后。王政君剝奪傅晏官爵,流放合浦(今廣西浦東北);他奏明太皇太后,剝奪傅晏官爵,流放合還不解氣,過了一個月,又把傅皇后廢為「庶人」。 傅氏皇后經受不了羞辱和沉重打擊,最後自殺。結束了傅氏每日獨守空房以燭光做伴悲劇。 王氏——平帝劉衍皇后 王氏系篡漢建立新朝的王莽之女。元壽二年(公元元年),哀帝劉欣病死未央宮,年僅9歲的中山王劉衍被立為皇帝。前將軍何武和左將軍公孫祿認為外戚家掌權太重,皇帝年幼,不應讓王氏家族輔政。但由於大司徒孔光第一班群臣竭力推薦王莽,歸後太皇太后王政君還是任命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朝中大事全由王莽操縱,漢平帝實際上成這一個形同虛設的小傀儡。 元始二年(3)秋,漢平帝劉衍12歲,王莽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奏書,皇帝既位已3年,應該為皇上選后妃了。請太后派才細研究一下「王經」,長出選聘皇后應具備的條件,然後在諸如殷周王族、周公家族和孔子的後代以及長安城內各諸侯等名門貴放中,挑選出符合天意的皇后來。 太皇太后王政君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專門設置了一介機構將符合條件的女子的名單全部收集起來,王氏諸多家族中的妙齡少女們大多也被選中。其實,王莽的真正用意是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他擔衣心這些女了中有比自己女兒條件好的,於是假惺性地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說:「我小女各方面條件都不如人家,不該把我的女兒和其他女子一同選上來。」太皇太后以為是王莽出自內心的謙遜,就下令:「王莽之女,系我的外孫女,不要挑選了。」這樣,王莽將女兒放在了一個特殊位置上。王莽的追隨者和讒媚之人因此大造輿論,於是乎,每天有黎民百姓的大小官員千餘人上書請願,公卿大夫不論上朝議政不是閑聊,都一致認為安漢公王莽功勛卓著,安漢公的女兒應該成為國母。向太后上書的人越來越多,午朝門外扔擠不堪,王政君只好採納了公卿的建議,同意讓王莽的女兒入選。 王莽計謀果然奏效,眾官員又極力上書「皇后非王莽之女莫屬,這是大勢所趁,人心所向。」王政君迫於輿論,就正式擬訂了選聘王莽女兒的計劃王莽果然沒白費心機,王氏12歲時,就被正式定為皇后的最佳人選。考察官回奏太皇太后王政君,對王氏倍加稱讚,「婁漢公之女,慈眉善目,德才兼備,當代皇后,只此一女,再無二人。」三公九卿等占卦問卜,其結果都說:「皇上與公主女,金水相生,天地良緣,是國家興盛、恩澤子孫的好徵兆。」 元始四年(公元4年)二月,王氏13歲,由大司徒和大司空親率迎親隊伍,僅聘禮就有黃金兩萬兩,錢兩萬貫,龍車鳳輦,吹吹打打,在鑼鼓與禮炮聲中。儀態萬千、柔姿翩翩的王氏登上風輦,入主未央宮,太皇太后王政君親自授予皇后印璽。至此,13歲的王皇后作為王莽鞏因權勢的一個砝碼,糊裡糊塗地被放在了皇宮深院。 王莽的真正目的並不是成為「國丈」,而是垂涎已久的帝位。為了防止女兒與14歲的小皇帝生下後代,擾亂他篡權的大計,於是,他又開始策劃更加卑的陰謀。 元始五年(公元5年)冬天十二月初八,王莽給漢平帝敬酒時,將毒藥偷放杯中,致便漢平帝劉衍中毒病中,不久,駕崩於未央宮。王氏僅做了22個月的皇后,隨著平帝的消失,而失去了尊位,並且未及成年,就成了寡婦。因平帝劉衍無子,王莽為了攝政,又立年僅2歲的劉嬰為太子,王皇后被封為皇太后。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稱帝,將漢乾改為新朝,王太后又被隆重為安定公太后。王氏認為其父是大逆不道她懷著對漢朝的忠貞,稱病不起。王莽做了新朝皇帝擔心王氏的存在,影響著天下百姓對漢朝的眷戀,懼怕她對漢家的忠貞會導致從叛親離,恢復漢家江山,王氏成了王莽稱帝後的一塊心病。 王莽左思右想,決定讓20歲的王氏改嫁。誰知王莽多次勸說,而且為她挑選了許多才華橫溢、身居高位的年輕官宦,但都被王氏拒絕了。為此,王莽又將她的封號改為黃皇室主,意思是她是新朝新皇帝王莽未出嫁的公主。同時,王莽不斷派人說服她儘快改嫁。但王皇后對來人都是怒目布視,甚至鞭打來者,轟趕出門。王莽對她也無可奈何,來硬的又不忍心,王氏畢竟是她的親生女兒,所以只好聽之任之了。 在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時逢天大旱,關中顆粒不收,饑民百姓相造,新朝危機四伏,漢家宗室、劉氏後代趁機起兵討莽,先有山東呂母,樊崇率赤眉軍轉戰南北,聲勢浩大,湖北王匡、王鳳率綠林軍長驅直入,橫掃王莽軍,漢家宗室後代劉秀趁機起兵,一時間,新朝搖搖欲墜。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皇宮守軍投降,義軍進入皇宮。新朝的達官貴人如喪家之犬,落荒而逃。 此時,孝平皇后,也即黃皇室主所住的未央宮便門已經著火,義軍高喊「叛賊王莽,還不快快投降!」王氏想自己雖忠貞漢室,但作為叛賊之女,怎向天下人交待,想到此,她只說了一句:「何面目以見漢家,」這位楚楚動人的往事,13歲就成為父親王莽爭以奪利的基石,被糊裡糊塗地放在皇宮深院,成為西漢王朝最後一位皇后。22個月後,她的父親王莽篡奪地位,成了新皇,摘去了她頭上的鳳冠,使她15歲成為寡婦。生為當家人,死為漢家鬼,王氏懷著對漢朝的忠貞,跳入熊熊烈火之中,以身殉漢。 王氏——新帝王莽皇后 王氏是宣春侯王鹹的女兒,王莽的夫人。王莽在成帝綏和元年(前來),大司玉根辭官後,當上大司馬。年僅38歲的他覬覦著未央宮的龍位,裝出一副薛儉有禮的樣子,欺世盜名。他一副如奴僕的打扮,為他增添光彩。王莽在大司馬的位子上僅坐了一年多。就被直下台來。王夫人也隨同王莽遷居新都國。簡樸如故。令王氏傷感的是,原來二兒子王獲不知為何事動怒,殺了一名家奴。王莽借這事來增加自己的聲譽,他痛斥兒子,堅持要王獲償命。王人人痛愛兒子,又敢違抗夫君的話。王獲無奈只得自殺。 哀帝劉欣既位後,重用的大司馬董賢是他的男寵,只會以色相媚人,別無他能。公卿大臣紛紛上書,要求重新起用王莽。哀帝迫於壓力,以侍奉太皇太后的名義召王莽回京師長安。王莽帶著妻子兒女離開蟄居5年的故鄉揚眉吐氣地回到京師長安。 劉欣在無壽二年(前1)病重,大皇太后在哀帝去逝的當天來到未央宮,下令把軍政大權交給王莽。王莽重登上大司馬寶座。他與太皇太后擁立年僅9歲的中山王劉衍為帝,是為平帝。王莽以大司馬的身份執掌國政。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王氏成了「安漢公」夫人。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女兒嫁給漢平帝劉衍做了皇后。 漢平帝劉衍即位後,王莽以防外戚爭權,不準平帝母親衛氏、帝舅衛寶等人京,讓他們留在中山。衛氏思念幼子,悲哭不已。王莽長子王宇覺得王莽此舉實不妥,便指使衛寶上書,請求入京。王莽仍然不準。王宇的老師吳章說:「乃瓮信鬼神,我們把血灑到酒府上,就說不讓衛氏入京,觸驚了上帝。」王宇知父親十分迷信,叫妻兄呂寬去辦這件事。誰知事情敗露,王莽下令逮捕呂寬,呂寬供出了王宇。王莽大怒,下令把王宇和他妻子呂焉打入死牢,呂焉因懷著孩子而得免,王宇飲葯自殺。 王氏的二兒子王獲被逼自殺,長子王宇為了王家的命運得罪觸動了王莽被逼死,還有那可憐的兒媳、未出世的孫子,一連串的打擊,使王夫人悲憤萬分。她還沒從悲憤中掙出來,結果漢平帝又被王莽鴆殺了。女兒方14歲。便成了寡婦。王夫人悲憤之極,整日憂傷、啼哭,她的兩眼漸漸失明。 王莽鴆殺了漢平帝劉衍,擁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孺子,」自己做起「攝皇帝」,王夫人也成了「攝皇后」。由於王莽代漢自立之心,已是眾人皆知。年邁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有名無權,已經沒有什麼力量阻止王莽代漢自立了。 王莽在居攝三年(8),來到未央宮前殿,穿上皇帝冠服,坐在龍椅之上,宣布他應天命代漢布立,定國號為:「新」,以十二月為始建國元年正月。王莽在始建元年(9)正月初一,在未央宮前殿降重地舉行了新朝皇帝登基大典。立王氏為新朝皇后,立小兒子王臨為皇太子。 王氏在皇太子王臨的養護下渡日。王氏是王莽篡奪皇位的墊腳石,雖然王氏頭頂鳳冠,並沒有感到歡樂和榮耀,她目睹自己的兩個兒子,自己的丈夫王莽彼此。她整日與眼淚作伴,最後哭瞎了雙眼,做了13年新朝皇后的王氏。在帝皇二年(21)正月去逝。 史氏——新帝王莽皇后 68歲的王莽迎立史氏為皇后。強大的綠林軍、赤眉軍地皇四年(23)攻地掠地,所向披靡,向新朝統治中心——長安逼近。新朝皇帝王莽驚恐萬分。自從王氏皇后死後。皇后的位子一直空著。舉辦一場皇帝大婚的禮典,立一個皇后,也許會有粉飾太平的作用。王莽按照這種想法,在新朝下發了選美的詔令,一批美女被選送京師長安,最後他選定杜陵史家的女兒為皇后。年僅68歲的王莽用黃金三萬兩、布帛珍億萬錢作聘禮。大婚那天,他把花白的鬚髮染成黑色,以示自己身強力壯。他神采奕奕地示至未央宮前殿門台階上,恭迎他的史氏皇后。 王莽與史氏婚後歡樂淫亂,7個月後與人君便從宣下文攻入了長安。王莽的頭被割了下來,掛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市場示眾。做了7個月皇后的史氏,頭頂上的鳳冠被綠林軍摘掉,最後史氏下落不明。也有的說:史氏死與病亂,至今無真實記載考證。 陰麗華——光武帝劉秀皇后 陰麗華是光武帝劉秀的皇后,她父親叫陰睦,母親姓鄧,在她18歲時,就被南陽蔡陽人劉秀羨慕。這時,天下大亂,豪傑蜂起。在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李通的鼓動下,劉秀兄弟起兵造反。第二一年,劉伯升、劉秀兄弟進軍宛縣,擁立劉聖公為天子,劉聖公拜伯升大司徒,劉秀太常、偏將國。駐軍在宛縣期間,劉秀聘娶年輕貌美的陰麗華為妻。新婚不久,劉秀披掛出征,陰麗華回新野娘家。 劉秀在更始二年(24),在部縣(今河北高邑東南)南面祭告天地群神,當了皇帝。劉秀的車駕馳進洛陽,定為國都。之後他派侍中傅俊去迎接。陰麗華到洛陽,光武帝劉秀封陰麗華為貴人,與伴他戎馬爭戰原夫人郭聖通名號相同。 第二年,光武帝想立她為後,覺得陰麗華貴人文靜賢慧,有母儀之態,意欲立她。陰麗華說:「郭貴人生有皇子,應立郭貴人為是。」聽了這番話,光武帝劉秀更加喜歡,並對陰麗華十分敬重,光武帝劉秀立郭聖通為皇后。這時天下未定,光武帝時常出征,陰貴人則隨軍出征,侍奉光武帝劉秀。 劉秀在建武四年(28),統兵征討割據北京的彭寵,身懷六甲的陰麗華隨軍出征,在元氏縣(今屬河北)分娩,生個男孩,劉秀高興萬分給他的皇子取名「劉庄」,陰麗華在戎馬倥傯中度過了5年。這時,一場災難突然落在陰貴人的家人頭上。一夥強盜聞人陰麗華的娘家,動掠財物,陰麗華的老母鄧氏和弟弟陰訴被強盜所殺。噩耗傳來,陰麗華悲痛欲絕,光武帝劉秀也很悲傷,追封貴人父親為宣恩哀侯,弟訴為宣義恭侯,以弟襲父爵。 陰麗華天生麗質,嬌艷無比,且很賢惠,舉止有禮,深得光武帝劉秀的歡心。這引起年老色衰而失寵的郭聖通皇后的嫉恨,而且時常以皇后的身份呵責陰麗華。劉秀越來越厭棄郭聖通皇后,對於她對陰貴人的嫉恨,更為不滿。當初,因為她生有兒子劉強,所以立郭聖通為皇后。現在,陰麗華也生有兒子劉庄。光武帝對皇太子劉強很有好感,但對他的母后卻已非常厭煩。 劉秀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制詔三公,曆數郭聖通皇后的種種罪行,命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收取郭聖通的皇后璽綬,眨為中山王太后,逐出皇宮。詔立陰麗華為皇后,她的長子劉庄被立為皇太子。陰麗華母子貴顯,她恭儉有禮,兢兢業業地處理後宮事務,與嬪妃相處得十分和睦。她舉止莊重,不苟言笑,有母儀風範。光武帝劉秀對陰麗華皇后很是寵愛。 光武帝劉秀在中元二年(公元57年),在皇城的南官前殿病死,享年62歲。陰麗華皇后陪伴光武帝度過了16年的美好時光。陰麗華不爭權,光武帝劉秀準備把立朝立代貴妃矚目的皇后鳳冠戴在陰麗華頭上時,陰麗華以國貴人有子為由。把皇后的寶座讓給了郭聖通,自己甘做皇后之下的貴人。她以其德行贏得光武帝的寵愛。 劉庄即位,是為明帝,尊陰麗華為皇太后。60歲的陰麗華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因病身亡。 馬氏——明帝劉庄皇后 馬氏,長安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南)四個兄長,姐妹三個,排行第三,都叫她馬三小姐。她的父親跟隨劉秀南征北伐,戰功累累,被封為新息侯。 建武二十四年(48),馬援率軍進擊武陵(郡治今湖南南常德)染病身亡。他的藺氏悲哀過度,精神失常。她同哥哥——馬瘳、馬光、馬客卿和兩個姐姐忽遭父亡母病的大難。在這危難之中,10歲的小女兒馬氏承擔起理家務的重任。指派僮僕干這干那,有條不紊。馬三小姐與竇家訂了婚。陰父病亡,遭竇家說三道四。馬援兄長馬余的兒子馬嚴很是氣憤,勸藺夫人與竇家絕婚。他建議送三小姐人宮。藺夫人默許。於是馬嚴上書,將其三女送入宮中。光武帝劉秀詔准。 相工閱視馬援三女,見馬三小姐相貌端莊,一頭黑髮,眉不施黛,獨左眉角小缺,施黛被之,有如一粟。相工奏言:「馬家三女兒宜充掖庭。」光武帝詔以馬家三女兒充太子宮。馬妃恭謹有禮,孝侍陰麗華皇后。禮侍眾妃。皇太子劉庄對馬妃很是寵愛。 劉庄在中元二年(57)二月,即位,是為明帝。馬妃成人了貴人。她的異母姐姐的女兒賈氏也選人皇宮,同為貴人。而且賈氏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奭。明帝劉庄讓馬貴人養育劉奭。馬貴人悉心撫育劉奭,關懷備至。劉奭孝性淳篤。母子慈愛,勝過親生。 轉眼間,明帝即位已有3年。公卿百宮奏請封立皇后。明帝正在考慮,皇太后陰麗華便說:「馬貴人德冠後官,皇后非她莫屬。」於是,明帝劉庄下詔:立貴人馬氏為皇后,劉坦為皇太子。 馬皇后德才兼備,能誦《周易》,好讀《春秋》、《楚辭》、尤喜《周禮》、《春秋繁露》。馬氏貴為皇后,節操更加謙肅。常穿粗糙繒衣,裙子無裝飾。諸嬪妃朝見,望見皇后衣裙舒展,以為是細絹做的,趨前一看,原來如此。眾妃稱譽皇后節儉,馬氏皇后卻說:「這種繒宜上色,故用它傲衣。」眾人莫不嘆息。嬪妃們喜歡遊玩,馬氏皇后勤於宮務,很少參加。而且馬氏皇后還時常勸諫皇上,不要因遊玩而影響了朝政。 每當朝政有不周到之處,馬氏皇后總是及時提醒明帝。一次,楚王劉英圖謀不軌,被廢黜。劉英自殺。有些人轉相誣告,牽扯此案的人很多,案獄連年不決。皇后奏諫明帝,不宜株連很多,應早結此案。明帝夜起徘徊,感悟馬氏皇后之言,劉英一案很快了斷。 明帝劉庄在永平八年(75)秋八月去逝,皇太子劉奭即位。是為章帝。馬氏皇后成了皇太后,從長秋宮移居到長樂宮。 馬氏皇太后所乾的第一件事,是擬定《顯宗起居注》。馬氏皇太后三兄馬廖,衛尉;馬防,城門校尉:馬光,越騎校尉。但都未封侯。章帝欲封3個舅舅為侯,馬氏皇太后鑒於前代外戚貴寵之禍,不允。而且馬氏皇太后對兄弟外甥們防範很嚴。 一次,馬氏皇太后出宮巡行,馬家外戚紛紛遮道回安,馬氏皇太后見他們車如流水,馬若游龍,奴僕衣飾華美。回宮之後,下令停止每年按慣例賞賜馬家外戚的錢財。馬氏皇太后希望藉此舉使馬家外戚有所警懼,改過從儉。太后賞罰分明,對儉樸之人,則盛加讚揚委以官位。有年夏天大早,諂媚之徒上書,說若封拜外戚旱情可減。章帝再次請求封諸舅為侯。馬氏皇太后氣憤地說:「那些上書之人不過是諂媚皇上而已!」還是不準封拜。馬氏皇太后母親死,墳墓的封土堆高了一些,馬氏皇太后覺得不妥,馬廖等馬上削減高度。 新平公主家的御者失火,延及皇宮北閣的後殿,馬氏皇太后認為自己守備不慎,毀壞北閣後殿,愧見先帝陵墓,沒去謁祭光武帝原陵。建初四年(79),天下豐稔,社會安定,章帝劉坦遂封3個舅舅為列侯。馬廖三兄弟受爵後辭官,以列侯歸第。明帝劉庄皇后馬氏以節儉而著稱。大有母儀天下之風範,及賢德聖明的皇后,一生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因其與世無爭,馬氏皇后在建初四年(79)因感染疾病病故而死,平平安安渡過了一生。 竇氏——章帝劉坦皇后 竇氏出生洛陽,開國元勛,竇融使他的曾祖父,城門校尉竇穆是她祖父竇勛使她的父親泌陽公主是她的母親,竇氏在她6歲就能做很好的文章。竇氏在建初二年(77)八月,與其妹妹被選入長樂宮,她那如花似玉的容貌,非凡的舉止言談得到馬太后的賞識。更使當朝天子章帝劉坦的喜愛,被選為貴人。為她在群方中竟中皇后的寶座奠定基礎。馬太后建初三年(78)病逝後劉坦性格寬,深得喜歡,喜歡的還有宋貴人和梁貴人。並在建初三年(78)宋貴人選入宮中,並在第二年生了皇子劉慶。建初四年(79)劉慶被立為皇太子。正當宋貴人沉浸在母以子貴的歡悅里,竇氏的嫉妒心與日俱增,她串通她的母親泌陽公主,密謀陷害宋貴人。富有,竇氏在掖庭門攔截了宋貴人的一封信。信上說:「久病思生兔,讓家裡求生菟。」竇氏便藉此誣陷她設蠱道詛咒。闡帝經不讎竇的挑撥,於是宋人迦同皇太子劉慶漸漸對章帝間坦疏遠了。建初七年(82)章帝廢皇太子劉慶為清河孝王,而立了由竇氏撫養的皇子劉肇為皇太子。宋氏被逐出,並派小黃門拷打申問她,宋氏飲葯自殺身亡。 竇氏一直無子,所以,過養劉肇為他的兒子。劉肇是梁貴人建初四年(79)生育的。竇氏撫養劉肇是梁家慶幸。竇氏認為劉肇將來會被列為皇太子將來能做皇帝,一定不虧待養母和生母一家人的。誰知這話傳到竇氏耳朵里,除掉梁氏也成了竇氏的目標。竇氏在建初七年(82)解決了宋貴人及劉慶後,又在建初八年陷害梁貴人。梁氏被譖殺身亡。從而竇氏更加深得章帝的龐愛,她在後宮地位便開始設足於朝政。 竇氏登上皇后寶座後,章帝下昭,拜她的哥哥竇憲為郎峭久,又升遷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她的弟弟竇篤任黃門侍郎。竇憲兄弟深得章帝的信任。竇憲恃寵日驕,他看好了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田,非要強「買」過來,沁水公主被逼無奈,只得默許。後來漢章學發覺,大怒,找來竇憲訓斥:「打狗還要看主人,現在你意敢搶佔公主的田園,可見你為非作歹!我今天非貶了你不可!」竇後聞訊,爭忙趕來,哭哭啼啼撕毀衣裳要替哥哥去死。章帝面對這位淚人,間毫無辦法,只得赦了竇憲的罪。 年僅33歲的章帝在章和二年(88)二月,章德前殿去逝,年僅10歲的皇太子劉肇即帝位,為漢和帝。尊竇皇后為皇太后,因和帝年幼,由母后臨朝執政。竇後從此開始了宮內宮外的政治生涯。竇後下昭:漢章帝聖賢明達,奉行祖宗的治國之道,使天下安寧,現今皇帝年幼多病,我權且輔助他處理政事。邊外的天國賢王,都是我朝的藩屬屏障;朝內文武百官都能嚴格要求自己,采協同處理本朝的事務,這樣,方能解除我方後顧之憂。只是在守天下祖業之際,需要有內輔來出謀決斷。侍中竇憲兼有才能品行,更以忠孝為重,漢章帝親受遺昭,任命他為掌典輔助。太尉鄧彪有三讓的高德和海內歸仁的品行,潁明達,又是群賢之首,章帝多次讚揚他,並想以此來教化百姓。因此,任鄧彪為太傅,賜爵關內侯,錄尚書事,外事百官之事。 竇氏又更改了章帝時的一些規定。建初三年(78),章帝不忍與諸王分離,就留諸王住在京師,竇太后必諸王反對她,所以以守邊為重的借口,下令全部派遣回封國。當時,北方匈奴不婁侵擾,使北方的老百姓不得安寧。竇太后想借鹽鐵稅來增加軍費,改變章帝對匈奴安撫妥協的政策,以便大舉進攻匈奴。 漢章帝去逝後,齊殤王的兒子都鄉侯劉暢來京弔喪,因為劉暢和步兵校尉鄧壘是摯友,鄧壘的母親元氏與長樂宮往來密切,所以,藉此種關係劉暢就進入長樂宮,而且很得竇太后的歡心,時常被昭到上東門議事。竇憲害怕劉暢被竇太后寵幸,分割他的權力,派客暗殺了劉暢,並歸罪於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平爐派侍御史與青州刺史嚴刑拷打劉剛。竇太后以覺後大怒,將竇憲關閉在內宮。恰巧北匈奴再次擾邊,南匈奴請求戴罪出征匈奴,竇後就同意了他的請求。這年十月,任竇憲為車騎將軍,聯合南匈奴大舉進攻北匈奴。永元元年(89),雙方大戰於稽落山,連戰連捷,竇憲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得勝還朝。 竇憲升任大將軍,封武陽侯,大將軍一職僅次於太傅,但卻擁有實權。此時是竇氏家庭的鼎時期,竇太后的弟弟竇篤任衛尉,竇景和竇環皆任侍中,官職升遷之快超出常人。竇憲平了匈奴,威名大盛。凡是違背其意的人都相繼被逼自殺,形成了朝臣人心驚慌。竇氏兄弟借竇太后的勢力,禍害百姓,引起了眾憤,為了平民憤,竇太后史是免了竇景的官,後來又被昭入朝內任職。 漢和帝永元四年(93),陰謀叛逆,但走漏了消息。和帝與宦官密議,決定誅之,因竇憲在朝外,怕他為亂,所以先忍未發。等到竇憲和鄧疊班師回朝,和帝立即下昭執金吾、五校尉率兵先逮捕了鄧疊、鄧磊、等叛賊,下獄並處死。然後,派謁者僕射收了竇糙大將軍的印綬,只封冠軍侯,令竇憲、竇篤、竇景、竇環歸其封國。等他們到了封國後,逼迫他們自殺。竇氏宗族、賓客及靠竇氏做官的人也全部免官。 從此,東漢外戚勢力消沉,宦官勢力抬頭,並且形顧交替執政的格局。竇太后由此被軟禁宮中,不得參與政事,使這位長期操縱政局的太后,竇氏太后與漢和帝永元九年(97)去逝。在她去逝後,宋氏、梁氏族人上奏,和帝劉昭要求把竇太后貶其尊號,和帝劉昭念竇皇太后養育之思,不但沒同意他們的要求,而且為竇氏皇太后舉行了安葬儀式。 鄧綏——和帝劉肇皇后 鄧綬英俊貌美,深得和帝劉昭的龐愛,她的祖父是東漢開國功臣太傅鄧禹,因戰功卓著被冊封為高密侯。鄧綏的父親鄧訓是護羌校尉,母親陰氏是光烈皇后陰麗華的侄女。 鄧綏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6歲誦讀史書,12歲通習《詩經》、《論語》。她聽哥哥們朗讀經傳時。常提使諸兄也難於回答的問題,因她志在典籍,人們都戲稱她為「諸生」。鄧訓見她稟賦不凡,很是器重。 永元四年(93),13歲的鄧綏被漢和帝選中人宮,適逢父親朱病故依照當時的喪服制度,鄧綏需在家守喪3年,所以謝絕入宮。永元七年,和帝17歲,雖然後宮已有幾位嬪妃,還需更多的美女充實後宮。又開始廣為挑選美女。此時鄧綏3年守喪服滿,鄧綏顯得更加嬌妍多姿,容愁光煥發。此番內宮選美,鄧家十分緊張。此次皇帝徵召宮女,鄧家把它看做一咱機會,但為試車謹慎起見,陰夫人請一位名叫蘇文的相士給女兒看看相,以定吉凶。 蘇文端詳鄧綏的面相和骨相後,連聲稱讚說:「小姐乃成湯骨相,貴不可言。身長而眉寬,顴高而不露,眼神黑白分明,步履安泰,其聲音如鳴鳳,清澈響亮。此相貴不可言,乃后妃之命。」相士的這一番吹捧話,鄧家人聽後,無不欽喜,於是忙收拾行裝,裝扮鄧綏,準備修旨進宮。 鄧綏懷著惴不安的心情來到了漢朝的後宮。她頎長秀美的身段和姝麗瑩涪的容貌卓然超群超群,令左右詫然。因為當時和帝劉肇愛著陰貴人,所以她與眾宮女一樣過著孤單凄苦的生活。沒有機會接近皇帝。 巡幸後宮時發現了鄧綏,鄧綏立即被冊封為貴人。鄧綏侍奉和帝,既合禮儀又略帶風趣。從此,和帝到嘉德宮的次數愈來愈頻繁,陰後對此大為嫉恨。而鄧貴人卻承寵不驕,恭慎如故,極有法度,對陰後絲毫不敢怠慢。她深知爭寵結恨極易招致禍患。進謁陰後時,鄧綏小心伺侯,惟恐被好妒的陰後抓住把柄。甚至對宮女內侍,她也能曲意撫慰,關心備至。所以宮中上下都對她心悅誠服,交口稱譽。和帝對她也日益鍾愛。 鄧貴人有一次生病,卧床不起。和帝為使鄧貴人儘快康復,准許她的母親和兄弟進宮來侍奉,並且不限日期。妥極力推脫,和帝奇怪。心想其他嬪妃一生可能也沒這種機會,而鄧貴人卻不買他的賬,鄧貴人見皇上滿臉疑容便說:「宮禁至重,臣妾外家人久在內省,為內廷禁令所不許。皇上的恩德,臣妾心領,但會使朝臣對陛下有譏議。對臣妾有毀謗,於公於私都無益處,故賤妾不願受恩。」和帝劉肇,龍顏大悅,大加讚賞:「他人都以家人入宮為榮,貴人反以為憂,深自抑損,真令朕佩服啊。」他除了對鄧綏倍加愛寵外,從內心又多了一份敬重。 一直沒有生育陰後人宮後她懼怕鄧綏先她生子,因此尋找一切機會打擊她。面對陰後咄咄逼人的架勢,鄧綏更加小心。她常常自稱身體不適,另選其他宮女人御,希望能為皇上生下子嗣。每當六宮宴會時,諸姬妾貴人竟加修飾,爭奇一艷;想以此引起皇上的注意。而鄧綏總是身著素妝且不加修飾。若是服裝顏色與陰後相同,為避攀比爭寵之嫌,她便及時更換。在和陰後同時進見時,她總是站在一旁,不敢就坐。和帝提同時,她常常逡巡而後對,從不先皇后答話。和皇后並行時,弓身細步,以示卑微。和帝劉肇綏如此謙抑,勞心曲體,心中十分憐愛。 謙讓忠順,上得和帝鍾愛,下得宮女侍從的敬佩,德冠後宮,聲譽大增。陰後見此情景,內心更加嫉妒,但她一時也想不出對策。此時,她的姨母鄧朱給她出主意,讓她借用巫蠱咒詛,來陷害鄧貴人。 永元十三年(101)夏,和帝染病不起。皇帝病重期間,自皇后以下。皇上不宣召,均不得進見。後宮只有禱告上蒼為天子祈福。陰後見和帝抱病垂危,便密語左右說:「我若得志,決不讓鄧氏再有遺類!」宮人竟將密語傳給了鄧綏。鄧綏聽後,如聞晴天霹靂,心中十分委屈。她流著眼淚對左右傾訴道:「我竭誠盡心地侍奉皇后,竟不能得到她的寬解,看來是上天將降災於我。如今皇上病危,我決定以自己的性命,乞求上蒼保佑皇上龍體大安。可以報答皇帝的鐘愛之恩,又可以解脫宗族滅門之禍,不令陰後橫施毒手使我有入彘譏。」隨後鄧綏傳令宮女趙玉等人準備香案,禱告之後,鄧綏欲飲葯自盡。侍女趙玉心急如焚,突然,想出一條緩兵之計。她向鄧綏謊報,皇上的病已痊癒大舉,很炔就能康復。鄧綏信以為真。轉憂為喜,這才放下毒藥。事也湊巧,第二天。和帝的病果真好了。 和帝也聽到了一些關於陰後巫蠱祝詛的傳聞,他對陰後的做法極為憎惡,便私下派人調查此事。而且有人告發鄧朱家為皇后供奉巫蠱詛咒,和帝派中常侍張慎等人調查後回稟說確有此事。和帝大怒,下令將鄧朱的兩個兒子鄧奉、鄧毅。陰後的弟弟陰軼、陰輔、陰敞均入獄,這些人與陰後一起,秘密祭拜,詛咒鄧綏,使皇帝沒有子嗣。陰後父陰綱畏罪自殺。和帝覺得陰後失德,不足以母儀天下,便下詔廢后,命其遷出長秋官,廢於待罪的桐宮。鄧綏卻寬宏大量。極力在和帝面前為陰後說好話,但和帝執意不聽。陰後被廢之後,不久便憂鬱而死。 永元十四年(102)冬,會奏,國不能無後,請和帝續立皇后。和帝說道:「皇后之尊,與朕同體,上承宗廟,母儀天下,唯有德冠後廷的鄧貴人,才可勝任。」鄧貴人聽說後,連忙上書辭謝。鄧貴人推讓再三,和帝已決計立她為後,無奈只好從命。不久便舉行隆重的立後大典,上至皇帝,下至滿朝文武齊集章德殿。皇后面帝而立,由太尉持節捧璽綬,宗正出班宣讀策文。皇后就坐,接受群臣拜駕。22歲的鄧綏憑藉自己的才貌與德行終於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自從鄧綏登上皇后位之後,並沒有為宮中的繁華奢麗所陶醉,也沒有因地位的高升而自傲,仍然處處以謙讓寬厚為懷,明智識禮。當時,郡國獻給京師的奇珍異寶很多,地方官更是絞盡腦汁地搜羅珍麗,以求得皇帝的賞睞,然百姓卻備受其苦。鄧後取消所有這些徵發,只讓地方在年底貢獻些紙墨而已。百姓拍手稱快,這一措施既為天下做出勤儉節約的表率。 鄧綏皇后正位後,其宗親子弟多以受封。故此在漢朝曾多次出現外戚集團分據要職,竊國專權的局面。飽讀經史的鄧綏對此早有戒備。當和帝要按照成例尊顯皇后家族賜官時,鄧綏堅決反對,皇帝只好依著鄧後。劉肇在元興元年(105)再度染病,終於一病不起。年僅27歲的和帝劉肇病故。因和帝死得突然,誰來繼承皇位,從未商議過,所以此事就落到了25歲的鄧後身上。 鄧綏在宮中經過了多次危難。和帝在世時,她那種謙遜自退的做法是為了遠避災禍。9年的宮中生活,她深知權力的重要。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必須選擇一個能夠控制的皇位繼承人。可惜鄧後人宮多年,卻沒有兒子,後宮所生的皇子大多夭殤。時人視宮中為凶地,後來每有皇子出生,就讓奶媽抱出宮外,寄養民間。和帝駕崩後,群臣不知皇嗣下落,無人擁立,鄧後告訴眾臣,和帝有兩個兒子倖存,長子劉勝,為一宮女所生,雖已有8歲,但身有重病,不宜迎立,少子劉隆,出生僅百日,可馬上迎入。鄧後思忖,劉隆尚在襁褓,可撫養為己子,於是在她的鼓動之下,不足半歲的劉隆登上了皇位,尊鄧後為皇太后,因年幼,無法臨朝,所以由太后臨朝聽政,改元延平。 鄧太后將和帝安葬於慎陵,正式開始了她的執政生涯。將劉勝封為平原王,同時命令朝中重臣得人禁中。此時的鄧後為穩操大權,她不再顧慮重重,將長兄鄧騭封為上蔡侯車騎將軍,令他綜理朝政,命鄧騭住在官內,以便隨時商議國事,弟弟鄧悝、鄧弘、鄧閶也有封侯。為便於議事與傳達詔命,除自家兄弟外,鄧綏還重用宦官鄭眾、蔡倫等人為親信。 太后臨朝後,接連下詔。大赦天下,凡建武以來因罪遭禁錮者,統統免罪為平民。又下令減少宮內所供應的物資,規定每天只能吃一肉一飯,地方郡國的貢獻減半。凡因暴雨受災的郡國,皆免除田租。所有掖庭侍女以及宗族家的官奴婢,一律遣歸。各令婚嫁。各地不合祀典的淫祀統統取締。這些法令頒布後深受百姓稱讚鄧太后再次遭遇難題,小皇帝劉隆登位8個月便夭殤了。現在劉勝是和帝的惟一的親生兒子,鄧太后擔心第一次未立劉勝,若立劉勝肯定懷恨報復,便決計另擇一人。 鄧太后與鄧騭查找玉牒,發現只有和帝兄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是皇族最親近的後代。而且年齡也比較合適。二人商定後又與公卿集議,一致通過。適逢劉祜正在京師王邸之中,鄧騭便連夜持節用王青蓋車迎接劉祜人宮。先封長安侯,不久便策立為皇帝。劃祜成了東漢的新一代皇帝,是為安帝。 鄧太后擁立安帝之後,依舊臨朝稱制,掌握朝中大權。為了避鄧氏專權之嫌,鄧太后專門做了一些裁抑外戚勢力的施措。她詔告司急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說:「雖懷敬顧之志,但宗門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姦猾,多犯禁憲。你們定要明加撿救。不得庇護。」鄧氏親屬犯罪者從此沒有特別赦免的事。鄧太后臨朝執政的做法還是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滿,最終導致了一次政變風波。 司空周章多次直言彈劾,鄧綏不予理睬。於是周章串通聯絡,採取措施。準備以少數親信,買通宮禁門衛,進入宮門。捕殺鄧騭、鄭眾、蔡倫等,然後囚禁太后,廢安帝,改立齊勝為帝。因策劃不周還未動手就被鄧綏太后發覺。周章只好自殺,一場政變陰謀被平息。 鄧綏接受教訓,把權力看得更重,凡有提到讓她歸政的奏疏,她一律毫不客氣地加以處置。杜根上書直言,鄧太后大怒,命人將杜根裝進巨囊,撲殺於殿下,然後棄於城外。對權力的貪慾已使她喪失了理智。鄧綏叔父越騎校尉鄧康建議鄧太后「聽從公議,自損私權」。太后沒有採納,鄧康只好稱病不朝。鄧太后便派一女侍去探視,那女侍假太后威勢倨傲無禮,遭到鄧康一頓責罵。鄧綏一氣之下,竟罷了鄧康的官。 鄧綏太后雖貪慾權力不肯還政。但她治國還是相當勤勉的。永初二年(108)夏,京師大旱,親自審查冤獄。有位囚犯被逼供招認殺人,他本想訴冤,見獄吏在場只好作罷。察覺其神色不對,便呼喚回來重審,之後,鄧太后將其赦免,並將洛陽令收押在洛陽內抵罪。 鄧太后入宮後就一直隨曹大家學習經書。曹大家是《漢書》作者班固的妹妹。名昭。班昭博學高才,曾受和帝之命續寫了《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因她們4歲時與曹壽為妻,曹壽早死,故此稱她「曹大家」。太后有時還向昭咨以政事。永初三年(109)秋,鄧綏的母親病故,需服喪一年,鄧騭也上書乞退。與班昭商議,班昭認為鄧騭歸喪既可成全其孝名,又能贏得謙退的讚譽,鄧後接納她的建議,令鄧騭兄弟為母服喪。 鄧綏臨朝之時,多次下詔選舉明政術、述古今、直言敢諫的賢能之士,把他們吸收到朝廷之中,參與謀議。通過這些辦法進一步擴大了氏外戚的勢力,穩定其統治。 鄧綏鑒於當時學校荒廢,永初四年(110),創辦了第一所宮邸學校,主要是整理經傳,教授宮人。元初六年(119),又創辦了另一所專門教育王家子女及鄧氏子孫的貴胄學校。她還親自監督考試,足見其對後代教育的重視。鄧太后還根據經書直接制定和實施國家的大政方針,緩和了各種矛盾,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從而扭轉了經學的衰落局面。 鄧綏太后執政16年,從未有過重大失政。只要聽說有百姓受飢,她時常徹夜不寐,親自裁減宮中的費用,救濟災民。她雖一直掌握朝政大權,但對鄧家人卻不留情面,嚴於法禁,使得他們都不敢驕縱犯法。鄧綏並沒有被宮中的繁華所陶醉,沒有因母儀天下而自傲,而是以謙讓寬厚,明智識禮。鄧綏臨朝執政16年,兢兢業業,勤政愛民,既綜理國政,扶持漢室,又謹防震主,惹火燒身。像鄧綏這樣寬懷大度,謹慎守成,臨朝聽政16載的皇后人物,在古代后妃中實屬罕見! 安帝元初年(114)的八月。閻姬進入了皇宮。初到後宮。閻姬對後宮的生活十分稀奇,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盼望皇后的桂冠戴在自己的頭頂之上。性情寬厚安帝劉祜,被性格開朗的閻姬深深吸引,閻姬對安帝劉祜自然是百依百順,極力取悅。閻姬對安帝十分柔情體貼,更得安帝的歡心。當年便立閻姬為貴人。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讀書撫琴,暢談人生,彼此間擁有與他人難得的相知。於是第二年(115)夏四月丙午這天,閻姬又被立為皇后。 閻姬妃父親閻暢被提升為長水校尉,又封北宜春侯。元初四年(117),閻暢死後,長子閻顯繼父之位。建光元年(121)鄧太后駕崩後,漢安帝開始親政,閻姬羨慕鄧太后的尊儀,渴望像鄧太后那樣凌駕於萬人之上,所以,她挖空心思參與政權。隨著閻氏上台,閻氏家族開始名聲顯赫。閻顯及弟弟閻景、閻耀、閻晏同為卿校,掌握了京師禁兵。延光元年(123),又改封閻顯為長社縣侯,食邑增加到1,35萬戶。並且追尊其母為滎陽君。閻顯和閻景七八歲的兒子都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閻姬頓時權勢傾朝,安帝對她只得惟命是從。百依百順。漢安帝劉祜自當了皇帝就受制於鄧太后,他的父親清河王劉慶就是被漢章帝的竇皇后貶為王的,所以,他對女人干政既恨又怕。安帝傷心地感覺到閻姬自從做了皇后,她的權力欲極強,所以漸漸很少許臨章閻姬的皇后宮,而常常去其他宮人那裡度夜了。於是宮人李氏很快就得到心靈受創的安帝的寵幸。生了皇子劉保。閻姬知道後十分嫉妒,暗中派人殺了李氏。 因閻姬無子,所以劉保被立為皇太子。隨著歲月的流逝。皇太子劉保漸漸長大。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劉保,閻皇后內心十分不安,甚至還有一些恐懼;若劉保即位,做了皇帝,哪還有閻姬的好日子過。於是,她勾結宦官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等,誣陷皇太子劉保,安帝劉祜被迫無奈廢了皇太子,封為濟陽王。 延光四年(125)三月,庚申這天,隨安帝劉祜駕幸章陵的途中,安帝劉祜舊病複發,到了葉縣病故。閻姬、閻顯兄弟與宦官江京、樊豐等密謀:暫不發布皇帝去逝的消息,以防不測。閻姬傳出口渝,皇帝重病,不能召見各位公卿。然後,他們快馬加鞭地趕路,4天後到宮中。第二天傍晚時分,發布了皇帝去逝的消息,然後準備發喪。緊接著,宣布尊閻皇后為太后,臨朝執政,以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並定策于禁中。這給臣僚們來了個措手不及。為了長久地執政,閻姬與其親信商議決定,迎立濟北惠王的兒子北鄉侯劉懿為皇帝。 劉懿234天就登上皇帝之位後去逝了。閻顯秘密叫來宦官江京、劉安、陳達等與閻太后決定先隱瞞少帝駕崩之事,趕快到劉氏諸子中尋個幼帝。他們反覆篩選,商量最後一致同意濟北河間王的兒子劉欲,於是緊忙派人往濟北河間王府,去征詔劉欲。其實此時濟陽王劉保正與宦官中黃門孫程密謀篡位。孫程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宦官。他看到閻姬與公卿大臣相處不和,所以,他想通過扶植皇帝來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聲望。在劉保被廢為濟陽王后。孫程就秘密接近劉保。 十一月二日,京師及郡國16處發生了地震。當天夜裡,孫程夥同18個宦官表示效忠濟陽王。四日晚上,孫程等到崇德殿相會,在進入章台門時,正遇上江京、劉安、李閏、陳達等在省門下密商,於是雙方短兵相接,發生惡戰,孫程和王康一起斬殺了江京、劉安、陳達。因為宮內宦官大多數人服從李閏,所以沒有當場殺李潤。押著他一起迎接濟陽王,劉保立為帝,即漢順帝。 漢順帝劉保被老謀深算的宦官孫程及宮內宦官一場宮延政變後撞上了皇帝寶座,閻姬被押入離宮,飽嘗了獄中囚徒艱難生活。在永建三年(127),這位在位二十二年執政的閻姬太后最後在權力之爭中被折磨而死。 梁——順帝劉保皇后妠 梁妠9歲時便能背誦《論語》,談論《韓詩》也能略舉大義,她常把古時賢淑之女的圖畫放在身邊,自我勸誡,深得其父梁商的喜愛。視為掌上明珠。 永建蘭年(128),登基3年的順帝劉保詔令在全國13歲至20歲之間擇選良家童女以充後宮,梁商的女兒梁妠和梁商的妹妹兩個人天生麗質,尤其是梁妠,更是楚楚動人,舉止端莊。負責相面的茅通一見梁,連忙拜賀說:「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梁中選。她的姑姑也入選。梁內侄倆皆獲得「貴人」官號。為了區分梁家兩貴人,後宮稱梁為「梁小貴人」。 順帝劉保對「梁小貴人」格外寵愛,常常引御,幾乎不再臨幸其他嬪妃,而「梁小貴人」從容辭謝曰:「后妃若像螽斯蟲那樣不妒忌,子眾多。國之福也。若陛下平等對待眾妃,妾也可免遭誹謗。」順帝劉保聽後,對「梁小貴人」愈加喜愛。很是欣賞。4年以後,百官上書,請立皇后。順帝除了最寵幸的「梁小貴人」外,還有3個貴人。4人當中立誰,他拿不定主意,最後,他用抽籤:的辦法來決定取捨。結果,梁中選。 年方17歲的梁妠入主後宮,結束了「梁小貴人」的生活,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她搬進了富麗堂皇的皇后寢宮——長秋宮。梁皇后謹慎言行,上待順帝,下統眾妃。雖貴為皇后,然無驕專之心。每逢出現了日食、月食,她便認為自己舉止失措,上天懲戒。梁妠登上皇后寶座後,她的父親梁商加位特進,加封戶邑,賜安車駟車。兄梁冀也遷為步兵校尉。梁氏一家從此貴顯。士大夫們對此十分憂慮,他們擔心重蹈外戚專權的覆轍。眾大臣紛紛上書順帝劉保,疾言外戚專權之禍,建議給梁高爵厚祿,不可委主權柄。順帝非但沒有採納,陽嘉三年(134),詔拜梁商為大將軍,總理朝政。梁商不願就任此職,稱疾不起。翌年,順帝劉保派太堂桓焉奉策詣梁商府,宣詔梁商就職。梁商萬般無奈只好詣闕受命,出任大將軍。 梁商雖然在大將軍身居大位,但柔和謙恭,虛己進賢。每當發生饑荒,他便令家吏用車拉著糧食去賑濟貧民,深得百姓的愛戴。朝野上對他頗多稱譽。順帝也更加倚重。梁說,梁冀卻背著父親和妹妹胡作非為。游手閑,嗜酒能飲,無惡不作,心狠手毒,凡得罪他他的人,都置於死地。 梁商在永和六年(141)秋,病故。順帝特許皇后去為父送葬,以示禮敬。順帝為了表示對梁家人的厚愛又發出一道詔令:任命梁冀繼父輔政,為大將軍,任命梁冀之弟河南尹,他把朝政大權再一次交給了梁氏外戚。順帝劉保在建康元年(144)八月去逝,年僅三十歲。 梁妠侍奉順帝16年,然無子。和她同年入宮的虞美人生有一子,取名劉炳,年兩歲,繼位為帝,是為沖帝,梁妠成了皇太后,臨朝聽政。梁皇太后執政後發出第一道詔令,是以趙峻為太傅,李固為太尉,與兄梁冀大將軍共理朝政。接著又發出第二道詔令,詔三公百官推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治國安民之道。 梁太后有志於國,重振朝政,扭轉頹勢。其兄梁冀倚仗梁太后而專權跋扈,恣肆妄為,梁太后不忍除去兄長的權勢,反而越來越順從倚重他的行為。小皇帝劉炳在永熹元年(145)正月,重病垂危。梁冀見狀,瞞著百官,也瞞著梁尋求帝位繼承人。他看中了渤海王劉鴻年僅8歲的兒子劉纘。派人把劉纘偷偷地接到洛陽都亭,準備沖帝一死,便立刻擁劉纘為帝。沖帝劉炳不久病死。粱太后擔心揚、徐一帶的農民起義軍乘機進攻,於是派中常侍詔令李固等人,不得泄露沖帝病死的消息,待確立帝位繼承人後再發喪。李固認為沖帝劉炳雖然年幼,仍是天子,不應掩匿其死,梁同意了。 沖帝劉炳病死,朝野上下震動,新皇帝的人選成了朝中每日議論的大事。李固等人認為清河王劉蒜年長有德,可以親自理朝,梁冀單獨向梁述說了立劉纘為帝的想法。在這關鍵時刻,一向勤政自謙的梁太后心中家族的利益佔了上風,採納了劉冀的意見,立劉纘為帝,是為質帝。 質帝劉纘雖然年幼,深知自己貴為天子,是梁兄妹手中的傀儡,他對此處境很不滿意。梁大將軍聽說後十分恐懼,沒想到自己親手扶上帝位的質帝劉纘竟嫉恨他,擔心小皇帝長大掌權後找他算賬,遂把毒藥攙進御膳——煮餅里。質帝食後,急召太尉李固。話未說完便中毒死亡。 梁又與梁冀密謀立章帝曾孫蠡吾侯劉志為帝。劉志已與他們的妹妹梁女瑩訂婚。梁氏兄妹意欲把妹夫扶上帝位,以穩固梁氏的權益。當群臣聚議新君時,梁冀便提議立劉志為帝。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等一班大臣力主立德行昭著的清河王劉蒜為帝。雙方爭執不下,梁冀重會公卿大臣,他言辭激切,非劉志不立。胡廣、趙戒待官僚礙於梁氏兄弟的權勢,便屈服了,惟有李固執意要立劉蒜。梁冀怒氣沖沖馳入皇宮,去見梁,由梁下詔,罷免李固。 劉志即皇帝位,是為桓帝。梁太后仍舊臨朝聽政。桓帝劉志又是一個傀儡皇帝。梁的勢力到了頂峰。此時,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義。粱接連發出幾道詔令,守土之官要恤民愛民;三公九卿上書言朝政得失;賜天下父老、鰥寡孤獨粟帛;遣使賑濟荊、揚二州災區;大將軍、公卿舉賢良方正,策問朝政得失;郡國囚徒減死罪一等,修建皇陵的刑徒減刑6個月……梁太后試圖通過這些措施來挽救局勢,保護劉漢王朝和她的家族的利益。但是,她的詔令措施被以其兄長梁冀為首怕貪官污吏所破壞。梁冀貪贓枉法。 因他是太后和桓帝皇后的兄長,滿朝大臣怒不敢言。梁雖有挽救,但又不忍懲辦兄長,所以梁的一道道詔令措施如同廢紙一般,眾公卿對這位臨朝聽政的太后越來越失望。和平元年(150)春,梁太后重病纏身,歸政桓帝。 這位四十五歲的梁皇太后自妠17歲就做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即使後來臨朝執政也是有志於國。其兄貪殘權欲,飛揚跋扈,漢朝江山危在旦夕,對其兄束手無策,一道道救亡圖存的詔令如同廢紙一般。使漢朝的江山,危在旦夕之中。梁於和平元年(150)春病故,便離開了人間。 竇妙——恆帝劉志皇后 竇妙扶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人,出自名門官宦之家。因從小受家有寵愛,延熹八年(165),竇妙被選入掖庭,立為貴人。同年冬天,鄧猛女皇后廢之後,竇妙被立為皇后。竇妙的父親竇武生前為越騎校尉,封槐里侯,次年又拜受城門校尉,竇妙雖然貴為皇后,但恆帝卻寵幸采女田聖等人,而很少臨幸制於她,竇妙為此咬牙切齒尋求機會,報復田聖等人。永康元年(167)冬,恆帝劉志卧病,便擢升田聖等9名寵女為貴人。不久,恆帝劉志病故。 竇妙生性忌妒、性情暴躁、殘忍,為泄失寵之冤恨,在恆帝劉志梓宮尚在前殿之時,便斬殺了田聖,還要誅殺另外幾位貴人,經中常侍管霸,蘇康等人的苦口劫諫,竇妙才憤住手。 恆帝劉志雖有后妃無數,一生意沒有得子,恆帝去逝不久,竇妙為掌握朝中大權,在冊立太子上動腦筋,他與其父竇武商量,決定立只有12歲的犢亭侯劉宏為帝。這就是東漢第11位皇帝——漢靈帝。朝延大權仍操縱在竇氏父女之中,為鞏固竇氏權力,又封竇武為大將軍,常居禁中,後又封聞喜侯。竇機被封為渭陽侯,位拜侍中,竇紹被封為侯,千行步兵消滅,竇靖被封為西鄉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騎。 竇妙對廢官宦遲遲不下決心,因竇武多次密奏行事,錯失良機。中常侍曹節對竇武專權十分不滿,一直尋找機會殺竇武。曹節並與一些大臣商議,支持劉宏下詔殺竇武及其親信,凡竇氏宗親,一概誅殺,被遷信南宮雲台。儘管如此,靈帝念太后有援立功勞,於建寧四年(171)十月,親率群臣到南宮朝拜,竇妙並送去上等壽品。當時,黃門令董萌多次為太后訴怨,靈帝劉宏深表同情,給太后增加一些供養資俸。董萌因此得罪曹節、王甫等人,被誣為謗訕永樂宮而坐獄死亡。 生性忌妒,性情殘躁的竇妙,貴為皇后,很少得到恆帝劉志的寵幸,她如果中燒,皇后屍骨未寒,她便斬殺後宮中的妃子,最後又因廢宦官猶豫未忍,後被宦官扶持靈帝劉宏被遷出長秋宮。竇妙的母親於熹平元年(172)去逝後,竇妙只因母親去逝而猶豫染上疾病而病故。 何氏——靈帝劉宏皇后 何氏河南南陽人,她父親河真以屠宰聞名,家境雖很富裕,但地位畢竟低下,為光宗耀祖,家人用金錢賄賂官吏,將何氏選入宮中。 漢靈帝劉宏生性貪色,見何氏年輕貌美,所以垂涎風分:靈帝吩子心切,而何氏生下皇子劉辯,深得喜愛,被立為貴子。為避凶求吉,劉辯被寄養在道士史子眇家中,號曰史侯。何氏在光和三年,(180)被冊立為皇后,其父何真被封為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其母為舞陽君。何氏自以為生子有功,便驕橫一時,後宮眾多嬪妃都慎怕她,深得靈帝劉宏寵幸的嬪妃王美人懷孕後,因為害怕何氏加害自己,竟然嚇得服藥想打掉胎兒,誰知胎兒卻安然不動,王美人曾夢自己不日而行,王美人求卦,算命之人說這是祥瑞之兆,於是王美人改變初衷,於光和四年(181)生下皇子劉協。何皇后大怒,竟將生育不久的王美人毒死。靈帝劉宏對何氏的殘暴十分憤怒,決心要廢掉何氏,由於眾多宦官求情,使何氏幸免於難。劉宏於中平六年(189)去逝。太子劉辯即,是為漢少帝,何氏以太后身份臨朝。劉辯登基後,何氏之兄大將軍何進為翦除異已,加密欲宦官,召并州刺史董卓進京,事機敗露,何進反被何氏詔見為名斬殺於嘉德殿前,何氏的母親陽君也被亂兵所殺,董卓率兵進洛陽,廢掉少帝劉辯,貶其為弘農王,立劉協為帝,是不獻帝。何氏這位屠夫之女做了皇后,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何氏不僅做了皇后,而且臨朝執政後被迫遷居廖安宮,終於沒逃出被鴆殺悲慘的命運。 伏壽——獻帝劉協皇后 伏壽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其父伏完博學廣識,深沉有大度,尚恆帝女陽安公主,是一位富有教養、品性高尚的美人。 中平六年(189),劉辯立為帝。其母何皇后以太后身份臨朝,何皇后兄大將軍何直企圖剷除宦官勢力,反被宦官中常侍張讓等人所殺。並辯牧董卓進洛陽後,廢立後,立時年9歲陳留王主協為帝,是為獻帝。董卓自封為相國,又加封為太、掌握了朝中大權。他的屬將、兵卒劫掠財物,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引起人們的憤恨。各地的州郡牧守於初平元年(190)紛紛起兵討伐董卓。董卓被迫挾持獻帝劉協陽遷都長安。侍中伏完也伴隨獻帝劉協。到長安後,伏完為討好獻帝,送女兒伏壽入掖庭陪伴11歲的小皇帝,被封為小貴人。 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僕射孫瑞、中郎將呂布設計初平三年(92)誅殺董卓。董卓部將李催又將王允殺死。興平二年(195),伏壽被立為皇后,伏完遷執金吾,負責衛無戌京師。李、郭為了爭權,數月間,宮室被焚,長安城成了一片廢墟。 獻帝劉協和伏壽一行在楊奉、董承等護衛下,離開長安,逃到陝縣(今河南陝縣)太尉楊彪奏請獻帝連夜渡過黃河,向東投靠關東各州郡守。南帝准奏。獻帝劉協向中灘走去,伏壽手裡還挾著一些絹帛在父親伏完的扶持下前行,護駕的安集將軍董承見財起意,暗囑符工孫徽上前搶奪。孫徽一刀砍死伏皇后左右的小黃門,鮮血飛濺到伏皇后的衣袖上,獻帝見狀慌忙呵斥,孫徽才未能奪手。獻帝、伏皇后登上船後,大臣們紛紛登船,因船只能容數十人,所以大批武士也爭著上船,無法上船的或扳住船漿,或扯住纜繩,不讓船隻離崖。董承和興義將軍楊奉急忙用刀亂砍,渡船才緩緩駛向河心。伏壽嚇得魂飛魄散。李催催馬趕到,遙望遠行的船隻大怒,謀殺沒得成。獻帝劉協一行倉皇逃命,快到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時,河內太守張揚、河東太守王邑前來迎駕,儘管吃住都很寒酸,但獻帝劉協和伏皇后十分滿足。 建安元年(196),張揚護送獻帝一行回到洛陽。皇宮已被董卓攻成一片灰燼,獻帝劉協和伏壽皇后只得住進原中常付趙忠的府中。曹操搶選率軍進駐洛陽,把獻帝迎到許昌,形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他獨攬大權,自封為大將軍,武平侯。伏壽皇后的父親伏完被封為輔園將軍,董承因女兒被獻帝冊為貴人,也封為衛將軍。獻帝只是個傀儡皇帝。皇宮的侍衛、僕從,都是曹操的黨羽親信。 獻帝劉協難以忍受各種任人擺布的生活。他寫女子密詔,讓車騎將軍董承帶出,命宗室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王等密謀除去曹操。建安五年春(200)春,董承等人的密謀泄漏,曹操進宮中,對獻帝說:「董承欲謀反,請皇上治罪!」獻帝懼怕曹操,連忙讓董承做了替罪羊,結果,曹操不依不饒,欲將董之女董貴人一同處死,獻帝劉協此時全無帝王之尊,竟含淚哀求道:「董貴人已有身孕,請將軍等她分娩後,再治罪不遲。」曹操置之不理,眾武士便將董貴人活活勒死。緊接著又將董承等人斬首示眾,夷滅宗族。 伏壽皇后害怕董氏的結局也會落到自己的頭上,於是寫密信給父親伏完,設法除掉曹操。伏完因懼怕曹操的勢力,始終不敢有所舉動。伏完死後的第6年,此中竟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他脅迫南帝廢掉伏皇后,並代獻帝寫女子廢后詔書,派御史在夫郗慮拿著詔書,尚書令華歆一起帶兵搜捕,伏壽皇后藏在宮中的夾牆中,被華歆發現,伏壽披頭散髮赤著腳走出來,向獻帝哭求道:陛下你為何不能為我活命?獻帝劉協無奈,哀嘆說:「我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時終了呢!」之後,伏壽貴為皇后,在位20年,一直與獻帝劉協在全權臣悍將的挾持下過著傀儡式的朝不保夕的生活,陪伴獻帝劉協同甘共苦,然而,丑弱的獻帝竟然無能力保全他的性命,伏壽被關在密室中,幽囚而死。伏壽宗族百餘多人被誅連而死,所生的兩個兒子被毒死。 漢——匈奴 王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興山)人。父名王穰,約在公元前1世紀初。出生在江南農村。 王昭君從小就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善良勤勉,深得父母的寵愛。十多歲的時候,父母專門在自己家門前為她修了一座望月樓,讓她在樓上讀書作畫,彈琴歌舞,刺繡梳妝。王昭君長得亭亭玉立,儀錶艷麗。許多慕名登門求婚者都被他委婉地謝絕了。漢元帝繼位以後,廣泛搜羅天下美女,充實後宮。17的王昭君以「良家女」被選人宮。元帝因妃嬪眾多,不能逐一召見。於是命令著名的畫家杜陵人毛延壽摹繪宮女肖像。然後進里皇上御覽,元帝按圖索驥,擇優召幸。 王昭君被召去讓毛延壽畫像。昭君天生美貌,但她生性清高,她斷然拒絕行賄。毛延壽索賄不成,便惱羞成怒,藉機宣洩私憤。畫筆之下故意把昭君的花容月貌繪成泥塑木雕一般,昭君被易妍為丑的形貌自然無法取悅於元帝,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就這樣被冷落在後宮中。 入宮多年的王昭君因毛延壽的卑劣行徑而未能見御,想起自己可能在漢宮中無聊地虛度一生,內心就感到戰顫慄。刀渴望能夠脫離深宮,回到與世無爭,充滿歡愉與生機的生活。元帝竟在元年(前33),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元帝慨允諾。掖庭令到後宮查問,後宮那些美貌女子寧願百無聊賴地度日,也不願前往不為人知的匈奴,而王昭君卻毫不猶豫地表示自願前往匈奴。 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漢匈之間的關係一直時弛時張。武帝即位(前140)以前,國力較弱,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為的是換取北部邊境的暫時安寧。王昭君雖然身唐宮中,對於漢匈兩族關係,也有所耳聞。竟寧元年(前33)春,元帝呼韓邪單于為慶賀郅支伏誅和呼韓邪入朝而改元「竟寧」。昭君對漢匈兩族關係,已有一定的認識。當呼韓邪單于求親時,她便慷慨應召,自願扮演一個「和平使者」的角色。 呼韓邪單于面乞和親。覺得前代已有取宮室子女充作公主嫁與單于的先例,不妨從後宮中隨便選擇一個未曾召幸的女子嫁與已投降的呼韓邪。於是,他詔令:「誰願意去匈奴,朕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在漢代的女子看來,出塞是一件極不尋常的事,所以多數宮女猶豫不決。此時滿腹愁怨的王昭君主動請行。元帝聞訊後十分飲慰,當即允諾,並吩咐準備嫁妝,選擇吉日,為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送行。 王昭君裝束停當,向元帝辭行。元帝驚呆了!沒想到昭君竟是一個芳容絕代的女子。只見她雲鬢低翠,容貌豐美,粉頰緋紅,服靚麗,體態身材無不合度,那兩道黛眉,淺顰微蹙,似乎含有嗔怨的模樣。左右臣僚也為之傾倒,元帝後悔莫及,但事已法挽回。呼韓邪單于歡歡喜喜地謝過元帝厚恩,便攜帶昭君出塞。 王昭君隨同呼韓邪一起,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棲身數載的漢宮,前往漠北。王昭君出塞時,頭戴紅背兜,身穿紅斗篷,騎著白馬,懷抱琵琶,前往漠北。王昭君一行經過了漢朝的左馮翊(今陝西西安)、北地(今甘肅慶陽)、上郡(今陝西榆林)、西河(今內蒙古東勝)、朔方(今內蒙古杭錦旗)、五原(今內蒙古包頭)等地。王昭君坐在氈車上,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望著愈來愈近的單于廷,一種難以說清的思緒湧上了她的心頭。 到達匈奴中部的單于廷後,呼韓邪單于加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匈奴稱妻為閼氏),即匈奴皇后。 王昭君過上了住穹廬。披氈裘,食畜肉,飲乳酪的游牧生活。王昭君慢慢適應了匈奴族的生活方式,善良勤勉的王昭君,把漢朝的文化介紹給他們,匈奴人民都很喜愛她,尊敬她。 呼韓邪單于開闢了北部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接受漢朝中央領導的先例,促成了塞北與中原的統一,開創了漢匈在兩族的團結合作。漢匈關係和平友好,關市暢通,兩族人民的互市和接觸可以不受或少受限制,匈奴人可從漢人手中獲得生產和生活用品,漢族文化可以傳入匈奴,從而使匈奴人的社會生產力和日常生活都迅速地提高;同時奴文化也傳播到中原,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寶庫。呼韓邪單于在漢朝支持下,結束了匈奴20餘年來的分裂狀態。統一安定了匈奴政治的混亂局面,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婚後的第三年,漢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韓邪單于病死。 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成婚後一年多便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伊屠知牙師。呼韓邪單于死後,大瘀氏所生的雕陶莫繼位,號復株累單于。此時王昭君上書漢成帝要求歸漢,漢成帝敕令王昭君「從胡俗」。因為匈奴有「父死妻其後母(不是生母)」的習俗。在匈奴人的觀念中,嫁入本氏族的女子,屬於夫家的氏族。夫死之後,必須約束在本氏族之中不得外嫁。因此,除生母外,都由兒子或兄弟繼承她們的婚姻關係,使她們不能脫離夫家的氏族共同體。接到成帝的敕令後,王昭君體會到漢朝的用意,打消了當漢的念頭,忍受了「子蒸其母」(雖然不是親子)的委屈。再嫁給了復株累單于雕陶莫。 王昭君又與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生了兩個女兒,長女名雲,後嫁給右骨都侯須卜當,稱須卜居次(即須卜公主);小女嫁簿給當於氏,故稱當於居次。歸君的兒子伊屠知牙師做了匈奴的右日逐王。隨著歲月和流逝,王昭君病死在匈奴。王昭君以一個良家女被選入東漢後宮,她剛直地性格,致使冷落,開始了漫長而愁苦的後宮生活。為擺脫孤寂無聊的後宮生活,她決定充當「和親使者」,遠嫁匈奴,肩負起發展漢匈兩族團結友好的關係的特殊使命。若似女中豪傑。 王昭君在漢匈兩族關係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流傳至今達七百七十多首詩詞之作;歌詠贊唱,稱王昭君「巾國英雄」。王昭君的形象在歷史長河中閃爍光芒被世代稱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她曾經是亞洲皇后,離婚後竟被前夫曝出一周要十次性事!如今的她卻是......
※歷史故事五:最惡毒的皇后呂雉
※他5歲登基,改姓氏禁族語,廢皇后殺太子,卻仍是歷史偉人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怎麼樣?
※逼丈夫給自己哥哥削官: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不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