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打造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媒體融合發展系列調研報告之一光明日報媒體融合發展專題調研組作者:謝文 《光明日報》( 2015年06月06日07版)

6月4日,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光明都市傳媒、中國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浙江新聞客戶端對「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救援情況的報道。

廣州日報中央編輯部示意圖

開欄的話

2014年是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元年」,黨中央出台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媒體積極探索、深化改革,不斷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為檢視近一年來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進展和經驗得失,為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典型示範、前沿信息、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並普及相關知識,從本期起,《光明調查》版將陸續推出「媒體融合發展系列調研報告」,敬請關注。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出的重大戰略。近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媒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不斷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媒體融合發展已初見成效。各媒體以用戶為中心,打造重點項目,再造采編流程,創新機制體制,提升了傳播社會效益、新聞生產效率和媒體經營能力。媒體融合發展,打破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此消彼長」的觀點,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現了「此長彼長」。

目前,主要新聞單位媒體融合發展正從局部實踐上升為頂層設計,開始從多點突破向整體推進擴展,從報道創新向機制創新轉變,正在向深度融合、全面轉型、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加速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正推動傳統主流媒體向有強大傳播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紮實邁進。

1加強頂層設計、推進重大項目「一把手工程」力促媒體融合發展

一年來,各級宣傳部門、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把融合發展作為主要工程,一把手挂帥,加強頂層設計,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有力推動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採訪、編輯、傳播、管理、機制等方面深度融合。

中央新聞單位普遍成立了媒體融合領導小組,由一把手兼任組長,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各單位媒體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媒體融合重大項目的建設。人民日報社建立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辦公會制度,在編委會領導下,由社長牽頭負責,制定了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方案,加速推進全媒體新聞平台、人民日報社數據中心、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媒體融合發展重大項目。新華社提出建設不僅在傳統媒體領域佔主導地位,也在新媒體領域佔主導地位的國家通訊社,成立了新媒體中心,開設了新媒體專線,全力打造新華社發布客戶端集群,並推出了上百個大型的全媒體融合報道產品。光明日報把媒體融合發展作為報社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總編輯為組長的媒體融合領導小組,通過研修、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報社員工的思想觀念,樹立媒體融合發展的自覺自信。光明日報率先採用「融媒體」概念,並於2014年10月成立了融媒體中心,著力從理念、流程、技術、產品、人才、渠道、市場、資本等八個方面統籌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中央電視台成立了台網融合頂層設計領導小組,把台網融合工作作為台長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制定了《中央電視台新媒體頂層設計實施方案》。為搶佔移動互聯網新入口和移動傳播制高點,2014年底央視與中國移動簽署協議合作共建國家4G視頻傳播中心。

多地立足實際推出當地融合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支持計劃。上海提出,要實現傳統媒體脫胎換骨和新媒體發展騰飛,努力走在全國前列。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專項資金實施辦法》,在上海市宣傳文化專項資金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和政府購買等方式支持上海市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業務。重慶市制定了《重慶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對媒體融合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作出具體要求,提出自2015年起連續三年安排預算資金、專項資金支持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宣傳輿論主營業務發展和媒體融合項目建設。

2創新報道形式,拓展信息服務對「內容為王」的認識與實踐不斷深化

報紙由「報」和「紙」兩部分組成,「報」是傳播的內容,「紙」是傳播的載體。新媒體衝擊的是「紙」,對內容的需求是不變的。對於新聞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是「硬通貨」,是核心競爭力,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堅守「內容為王」,不斷拓展新聞信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人民日報把發揮自身深度報道和評論、理論等優勢,實現話語體系和內容建設融合作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不斷按照新媒體傳播的規律,開發更加適應用戶信息消費需求的新產品。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堅守「權威聲音、主流價值、清新表達」的內容定位,在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中成功樹立了清新、溫暖、正能量的形象,贏得了6500多萬粉絲的關注。人民日報客戶端響亮喊出「做有品質的新聞」,在內容上突出原創、突出獨家、突出評論,設置「時局」「時評」「點贊中國」等欄目,持續向用戶提供有觀點、有溫度的新聞和優質的信息服務,獲得了用戶的青睞。

新華社把「新聞+創意」作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常態,先後打造了《三北造林記》《上海自貿區》《焦裕祿》《中國經濟「新常態」》等形態各異的系列創新產品,這些全媒體融合報道產品在互聯網上傳播廣泛,有效實現了重大正面題材在全媒體時代的傳播引領。2014年年底,新華社融合報道平台推出「新華全媒頭條」欄目,圍繞重大主題、重要事件和熱點新聞播發跨媒介新聞產品,以全媒體形式呈現同一新聞的不同側面,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作為光明日報社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性產品,光明都市傳媒專門針對樓宇用戶的特點設計、製作節目,將中央主流媒體的新聞理念貫穿到內容設計、製作的全過程。節目製作充分考慮樓宇環境特點,內容徹底碎片化,後台可以遠程精確控制每一塊屏的播放內容,真正實現了針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投放」。目前,光明都市傳媒正在逐步改變樓宇媒體的行業生態,將樓宇媒體從廣告屏改變為有公信力的公共媒體,成為傳遞社會核心價值的載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平台,方便受眾日常生活的渠道。

在互聯網視頻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廣電媒體深刻體會到原創內容生產能力地位無可替代,版權是電視媒體的核心資產。中央電視台2013年年底召開了全台第一次高規格的版權工作會議,明確在全媒體時代,央視不僅要定位於優秀的節目播出平台,也要成為強大的內容生產者和提供者。從2014年4月起,湖南衛視改變了以往售賣版權的做法,開始實施「芒果獨播」戰略,自製節目內容只在湖南廣電的芒果TV平台上播放。優質內容對吸引流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芒果TV全平台日活躍用戶超過了3000萬,受眾訪問時長居行業首位,湖南衛視與新媒體的關係也從原來的「異體共生」逐漸變為「一體共生」。

越來越多的新聞單位意識到,在全媒體時代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但在對內容的理解上應樹立更加寬泛的產品理念。內容為王不能局限於新聞為王,媒體應該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滿足用戶資訊、實用、社交和娛樂四大需求、有競爭力的內容產品。光明日報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活動,把「產品」理念貫穿到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各個環節,每一場活動都形成一個融媒體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3重塑采編流程、調整組織機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

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按照中央媒體融合部署,結合各自特點進行機制體制創新,在采編流程再造、媒體內部組織機構調整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通過建立「中央廚房」式的全媒體編輯部,主要媒體把原來分散的采編力量、分立的發布終端整合起來,重構采編流程,大大提高了新聞資源利用水平。2015年兩會,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全媒體平台)正式亮相,「中央廚房」下設統籌推廣組、內容定製組、可視化組。三個組密切協作,根據微博、微信、客戶端、網站、報紙等不同媒介的傳播特性,分三波進行報道,第一波求快,第二波求全,第三波求深。「中央廚房」的運作,改變了人民日報原來以版面為主導的采編管理方式,將其變成了全媒體形態、24小時全天候生產的全過程采編管理,再造了采編流程,實現了「記者一次採集信息、廚房多種生成產品、渠道多元傳播給用戶」,顯著提高了新聞生產力。作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拳頭產品和重要切入點,人民日報通過客戶端建設打通人民日報核心采編資源,融通社屬各報刊和社外各級黨報黨刊的優質內容資源。客戶端建設和發展,逐漸改變了人民日報的傳統采編流程,促進了人民日報與用戶多元、直接、緊密、實時的連接,使人民日報的運營模式從單純提供內容向既提供優質內容,又提供特色服務的方向轉變。

廣州日報通過中央編輯部整合集團資源,促進了新舊媒體的深度融合。中央編輯部由廣州日報社夜編新聞中心、大洋網、全媒體新聞中心、音視頻部、數字新聞實驗室等部門組成,合併後的辦公地點設在夜編中心。在此之前,廣州日報不同新聞埠的發布權分屬不同部門,中央編輯部把報紙端的出版發布和各個新媒體埠的發布統合在一起,為「統一指揮,統一把關」創造了時空條件。

通過建立采編中央廚房,各媒體有效地整合了資源、打通了渠道、優化了流程,推動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4既借力發展,又著眼長遠,媒體融合發展技術支撐不斷夯實

技術力量是驅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傳統媒體的「痛點」。一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媒體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著力彌補原有技術短板,強化自身技術能力,以重點項目的形式推動全媒體采編系統、資料庫、雲平台、數據傳輸發布系統等的建設,吸收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改進內容生產傳播,成效顯著。

全媒體采編平台作為媒體融合的基礎技術平台,得到了各新聞單位的高度重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建立了「中國廣播雲采編平台」,有效連接全國廣播電台從業人員和新聞采寫資源,把四級辦廣播的資源分散劣勢變成集聚優勢,在台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多終端上實現了報題、選題、素材編輯、文稿撰寫和審核的多元統一管理。

除了採用技術外包的方式借力發展外,為了解決新媒體產品發展不受制於人的問題,一些媒體集團著眼長遠,積極搭建自己的技術平台。人民日報成立了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民日報社全媒體新聞平台」項目的設計開發、實施運維,為人民日報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驅動。新華社成立了713實驗室,主要工作內容是對雲計算、大數據、內容聚合、移動互聯網、多媒體內容檢索、數據可視化、數字版權管理、寬頻短波傳輸等關鍵性、瓶頸性技術和標準進行研究論證、測試、模擬和示範運行。光明日報成立了融媒體中心,將其作為報社媒體創新的技術平台、新媒體內容的加工基地,承擔所有新媒體領域的技術支撐,並負責產品設計和市場對接。光明日報還與微軟公司合作,面向skype用戶推送時光譜新聞服務,並推出了「媒體雲」,將微軟先進的WindowsAzure計算技術和光明日報的新聞傳播經驗結合起來,向廣大媒體機構提供雲計算服務。中國日報社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成立了新媒體聯合實驗室,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建設中國日報的全球媒體雲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構建面向全球的「融媒體」傳播研究平台。很多信息領域的前沿技術已經廣泛用於新聞報道實踐中,如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利用LBS智能定位技術,並引進吸收「用戶畫像」技術,根據讀者興趣自動匹配新聞,實現了新聞的精準推薦。

4500萬

人民日報客戶端從2014年6月12日上線至今,在不到一年時間裡,自主下載量已超過4500萬。

2000萬

「新華全媒頭條」欄目2014年12月31日面世,僅據360瀏覽器監測顯示,推出首月在全網訪問量就超過了2000萬。

2400萬

光明日報法人微博2014年11月的直播話題「連線烏鎮·帶你去看世界互聯大會」,在新浪、騰訊微博上閱讀量達2400萬。

32億

浙報集團2012年32億元收購邊鋒浩方,獲得3億註冊用戶,2000萬活躍用戶,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用戶平台。

3000萬

湖南廣電2014年4月實施「芒果獨播」戰略,全力支持芒果TV發展,目前芒果TV全平台日均活躍用戶已超過3000萬。

5集聚外部賢才、激活內部隊伍,打牢融合發展人才基礎

人才是媒體競爭的核心要素。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一方面吸引聚攏優秀外部人才,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創新機制體制激活優化內部人才,培養全媒體記者、全媒體編輯、全媒體管理者,有力地夯實了媒體融合發展的人才基礎。

針對傳統媒體技術人才隊伍薄弱的狀況,各媒體努力創造吸引技術人才的工作條件和機制環境,全面加強技術力量,為媒體融合發展打牢基礎。浙報集團出台了《互聯網技術人員管理辦法》,參照互聯網企業對技術人員職業發展管理實踐,對技術人員晉陞設計了技術通道、管理通道雙向暢通的職業通道。

為激發全員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媒體在新聞產品評價中引入用戶評價等新媒體指標。中央電視台探索建立全媒體評價體系,為傳統的收視率統計引入新媒體影響力評價機制。2014年起,央視的每周全台工作例會除通報前一周全台節目收視外,還對節目在新媒體上的表現進行通報。

在通過機制創新激發媒體隊伍,尤其是采編人員的活力方面,多家媒體做了有益的探索。在上海市委的支持下,上海報業集團實施了采編專業職務序列改革,通過建立首席記者、高級記者、資深記者等新聞采編業務序列,改變報社內部職務晉陞「寫而優則仕」的傳統模式,為好記者、好編輯提供了新的職業發展空間。在薪酬制度上,優秀記者和編輯的收入可以高於主任、副總編輯甚至總編輯。

全媒體人才培養、培訓是各媒體推動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進行互聯網思維、前沿傳媒技術、產品思維等培訓,各媒體正在逐步解決現有采編人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認識轉換、技能提升和信心重塑問題。光明日報在清華大學舉辦了全媒體管理高級研修班,邀請業界、學界專家進行全媒體管理、社會化媒體運營、數據分析挖掘等方面的講學,有力促進了報社采編部門思想觀念的轉變,樹立了采編人員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自覺自信。

(光明日報媒體融合發展專題調研組成員:謝文、劉江偉、吳晉娜、郭佳;本報告執筆人:謝文)

打造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媒體融合發展系列調研報告之一光明日報媒體融合發展專題調研組作者:謝文 《光明日報》( 2015年06月06日07版)

6月4日,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光明都市傳媒、中國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浙江新聞客戶端對「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救援情況的報道。

廣州日報中央編輯部示意圖

開欄的話

2014年是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元年」,黨中央出台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媒體積極探索、深化改革,不斷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為檢視近一年來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進展和經驗得失,為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典型示範、前沿信息、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並普及相關知識,從本期起,《光明調查》版將陸續推出「媒體融合發展系列調研報告」,敬請關注。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出的重大戰略。近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媒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不斷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媒體融合發展已初見成效。各媒體以用戶為中心,打造重點項目,再造采編流程,創新機制體制,提升了傳播社會效益、新聞生產效率和媒體經營能力。媒體融合發展,打破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此消彼長」的觀點,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現了「此長彼長」。

目前,主要新聞單位媒體融合發展正從局部實踐上升為頂層設計,開始從多點突破向整體推進擴展,從報道創新向機制創新轉變,正在向深度融合、全面轉型、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加速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正推動傳統主流媒體向有強大傳播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紮實邁進。

1加強頂層設計、推進重大項目「一把手工程」力促媒體融合發展

一年來,各級宣傳部門、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把融合發展作為主要工程,一把手挂帥,加強頂層設計,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有力推動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採訪、編輯、傳播、管理、機制等方面深度融合。

中央新聞單位普遍成立了媒體融合領導小組,由一把手兼任組長,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各單位媒體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媒體融合重大項目的建設。人民日報社建立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辦公會制度,在編委會領導下,由社長牽頭負責,制定了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方案,加速推進全媒體新聞平台、人民日報社數據中心、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媒體融合發展重大項目。新華社提出建設不僅在傳統媒體領域佔主導地位,也在新媒體領域佔主導地位的國家通訊社,成立了新媒體中心,開設了新媒體專線,全力打造新華社發布客戶端集群,並推出了上百個大型的全媒體融合報道產品。光明日報把媒體融合發展作為報社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總編輯為組長的媒體融合領導小組,通過研修、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報社員工的思想觀念,樹立媒體融合發展的自覺自信。光明日報率先採用「融媒體」概念,並於2014年10月成立了融媒體中心,著力從理念、流程、技術、產品、人才、渠道、市場、資本等八個方面統籌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中央電視台成立了台網融合頂層設計領導小組,把台網融合工作作為台長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制定了《中央電視台新媒體頂層設計實施方案》。為搶佔移動互聯網新入口和移動傳播制高點,2014年底央視與中國移動簽署協議合作共建國家4G視頻傳播中心。

多地立足實際推出當地融合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支持計劃。上海提出,要實現傳統媒體脫胎換骨和新媒體發展騰飛,努力走在全國前列。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專項資金實施辦法》,在上海市宣傳文化專項資金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和政府購買等方式支持上海市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業務。重慶市制定了《重慶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對媒體融合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作出具體要求,提出自2015年起連續三年安排預算資金、專項資金支持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宣傳輿論主營業務發展和媒體融合項目建設。

2創新報道形式,拓展信息服務對「內容為王」的認識與實踐不斷深化

報紙由「報」和「紙」兩部分組成,「報」是傳播的內容,「紙」是傳播的載體。新媒體衝擊的是「紙」,對內容的需求是不變的。對於新聞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是「硬通貨」,是核心競爭力,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堅守「內容為王」,不斷拓展新聞信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人民日報把發揮自身深度報道和評論、理論等優勢,實現話語體系和內容建設融合作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不斷按照新媒體傳播的規律,開發更加適應用戶信息消費需求的新產品。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堅守「權威聲音、主流價值、清新表達」的內容定位,在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中成功樹立了清新、溫暖、正能量的形象,贏得了6500多萬粉絲的關注。人民日報客戶端響亮喊出「做有品質的新聞」,在內容上突出原創、突出獨家、突出評論,設置「時局」「時評」「點贊中國」等欄目,持續向用戶提供有觀點、有溫度的新聞和優質的信息服務,獲得了用戶的青睞。

新華社把「新聞+創意」作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常態,先後打造了《三北造林記》《上海自貿區》《焦裕祿》《中國經濟「新常態」》等形態各異的系列創新產品,這些全媒體融合報道產品在互聯網上傳播廣泛,有效實現了重大正面題材在全媒體時代的傳播引領。2014年年底,新華社融合報道平台推出「新華全媒頭條」欄目,圍繞重大主題、重要事件和熱點新聞播發跨媒介新聞產品,以全媒體形式呈現同一新聞的不同側面,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作為光明日報社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性產品,光明都市傳媒專門針對樓宇用戶的特點設計、製作節目,將中央主流媒體的新聞理念貫穿到內容設計、製作的全過程。節目製作充分考慮樓宇環境特點,內容徹底碎片化,後台可以遠程精確控制每一塊屏的播放內容,真正實現了針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投放」。目前,光明都市傳媒正在逐步改變樓宇媒體的行業生態,將樓宇媒體從廣告屏改變為有公信力的公共媒體,成為傳遞社會核心價值的載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平台,方便受眾日常生活的渠道。

在互聯網視頻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廣電媒體深刻體會到原創內容生產能力地位無可替代,版權是電視媒體的核心資產。中央電視台2013年年底召開了全台第一次高規格的版權工作會議,明確在全媒體時代,央視不僅要定位於優秀的節目播出平台,也要成為強大的內容生產者和提供者。從2014年4月起,湖南衛視改變了以往售賣版權的做法,開始實施「芒果獨播」戰略,自製節目內容只在湖南廣電的芒果TV平台上播放。優質內容對吸引流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芒果TV全平台日活躍用戶超過了3000萬,受眾訪問時長居行業首位,湖南衛視與新媒體的關係也從原來的「異體共生」逐漸變為「一體共生」。

越來越多的新聞單位意識到,在全媒體時代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但在對內容的理解上應樹立更加寬泛的產品理念。內容為王不能局限於新聞為王,媒體應該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滿足用戶資訊、實用、社交和娛樂四大需求、有競爭力的內容產品。光明日報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活動,把「產品」理念貫穿到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各個環節,每一場活動都形成一個融媒體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3重塑采編流程、調整組織機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

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按照中央媒體融合部署,結合各自特點進行機制體制創新,在采編流程再造、媒體內部組織機構調整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通過建立「中央廚房」式的全媒體編輯部,主要媒體把原來分散的采編力量、分立的發布終端整合起來,重構采編流程,大大提高了新聞資源利用水平。2015年兩會,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全媒體平台)正式亮相,「中央廚房」下設統籌推廣組、內容定製組、可視化組。三個組密切協作,根據微博、微信、客戶端、網站、報紙等不同媒介的傳播特性,分三波進行報道,第一波求快,第二波求全,第三波求深。「中央廚房」的運作,改變了人民日報原來以版面為主導的采編管理方式,將其變成了全媒體形態、24小時全天候生產的全過程采編管理,再造了采編流程,實現了「記者一次採集信息、廚房多種生成產品、渠道多元傳播給用戶」,顯著提高了新聞生產力。作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拳頭產品和重要切入點,人民日報通過客戶端建設打通人民日報核心采編資源,融通社屬各報刊和社外各級黨報黨刊的優質內容資源。客戶端建設和發展,逐漸改變了人民日報的傳統采編流程,促進了人民日報與用戶多元、直接、緊密、實時的連接,使人民日報的運營模式從單純提供內容向既提供優質內容,又提供特色服務的方向轉變。

廣州日報通過中央編輯部整合集團資源,促進了新舊媒體的深度融合。中央編輯部由廣州日報社夜編新聞中心、大洋網、全媒體新聞中心、音視頻部、數字新聞實驗室等部門組成,合併後的辦公地點設在夜編中心。在此之前,廣州日報不同新聞埠的發布權分屬不同部門,中央編輯部把報紙端的出版發布和各個新媒體埠的發布統合在一起,為「統一指揮,統一把關」創造了時空條件。

通過建立采編中央廚房,各媒體有效地整合了資源、打通了渠道、優化了流程,推動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4既借力發展,又著眼長遠,媒體融合發展技術支撐不斷夯實

技術力量是驅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傳統媒體的「痛點」。一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媒體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著力彌補原有技術短板,強化自身技術能力,以重點項目的形式推動全媒體采編系統、資料庫、雲平台、數據傳輸發布系統等的建設,吸收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改進內容生產傳播,成效顯著。

全媒體采編平台作為媒體融合的基礎技術平台,得到了各新聞單位的高度重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建立了「中國廣播雲采編平台」,有效連接全國廣播電台從業人員和新聞采寫資源,把四級辦廣播的資源分散劣勢變成集聚優勢,在台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多終端上實現了報題、選題、素材編輯、文稿撰寫和審核的多元統一管理。

除了採用技術外包的方式借力發展外,為了解決新媒體產品發展不受制於人的問題,一些媒體集團著眼長遠,積極搭建自己的技術平台。人民日報成立了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民日報社全媒體新聞平台」項目的設計開發、實施運維,為人民日報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驅動。新華社成立了713實驗室,主要工作內容是對雲計算、大數據、內容聚合、移動互聯網、多媒體內容檢索、數據可視化、數字版權管理、寬頻短波傳輸等關鍵性、瓶頸性技術和標準進行研究論證、測試、模擬和示範運行。光明日報成立了融媒體中心,將其作為報社媒體創新的技術平台、新媒體內容的加工基地,承擔所有新媒體領域的技術支撐,並負責產品設計和市場對接。光明日報還與微軟公司合作,面向skype用戶推送時光譜新聞服務,並推出了「媒體雲」,將微軟先進的WindowsAzure計算技術和光明日報的新聞傳播經驗結合起來,向廣大媒體機構提供雲計算服務。中國日報社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成立了新媒體聯合實驗室,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建設中國日報的全球媒體雲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構建面向全球的「融媒體」傳播研究平台。很多信息領域的前沿技術已經廣泛用於新聞報道實踐中,如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利用LBS智能定位技術,並引進吸收「用戶畫像」技術,根據讀者興趣自動匹配新聞,實現了新聞的精準推薦。

4500萬

人民日報客戶端從2014年6月12日上線至今,在不到一年時間裡,自主下載量已超過4500萬。

2000萬

「新華全媒頭條」欄目2014年12月31日面世,僅據360瀏覽器監測顯示,推出首月在全網訪問量就超過了2000萬。

2400萬

光明日報法人微博2014年11月的直播話題「連線烏鎮·帶你去看世界互聯大會」,在新浪、騰訊微博上閱讀量達2400萬。

32億

浙報集團2012年32億元收購邊鋒浩方,獲得3億註冊用戶,2000萬活躍用戶,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用戶平台。

3000萬

湖南廣電2014年4月實施「芒果獨播」戰略,全力支持芒果TV發展,目前芒果TV全平台日均活躍用戶已超過3000萬。

5集聚外部賢才、激活內部隊伍,打牢融合發展人才基礎

人才是媒體競爭的核心要素。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一方面吸引聚攏優秀外部人才,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創新機制體制激活優化內部人才,培養全媒體記者、全媒體編輯、全媒體管理者,有力地夯實了媒體融合發展的人才基礎。

針對傳統媒體技術人才隊伍薄弱的狀況,各媒體努力創造吸引技術人才的工作條件和機制環境,全面加強技術力量,為媒體融合發展打牢基礎。浙報集團出台了《互聯網技術人員管理辦法》,參照互聯網企業對技術人員職業發展管理實踐,對技術人員晉陞設計了技術通道、管理通道雙向暢通的職業通道。

為激發全員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媒體在新聞產品評價中引入用戶評價等新媒體指標。中央電視台探索建立全媒體評價體系,為傳統的收視率統計引入新媒體影響力評價機制。2014年起,央視的每周全台工作例會除通報前一周全台節目收視外,還對節目在新媒體上的表現進行通報。

在通過機制創新激發媒體隊伍,尤其是采編人員的活力方面,多家媒體做了有益的探索。在上海市委的支持下,上海報業集團實施了采編專業職務序列改革,通過建立首席記者、高級記者、資深記者等新聞采編業務序列,改變報社內部職務晉陞「寫而優則仕」的傳統模式,為好記者、好編輯提供了新的職業發展空間。在薪酬制度上,優秀記者和編輯的收入可以高於主任、副總編輯甚至總編輯。

全媒體人才培養、培訓是各媒體推動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進行互聯網思維、前沿傳媒技術、產品思維等培訓,各媒體正在逐步解決現有采編人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認識轉換、技能提升和信心重塑問題。光明日報在清華大學舉辦了全媒體管理高級研修班,邀請業界、學界專家進行全媒體管理、社會化媒體運營、數據分析挖掘等方面的講學,有力促進了報社采編部門思想觀念的轉變,樹立了采編人員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自覺自信。

(光明日報媒體融合發展專題調研組成員:謝文、劉江偉、吳晉娜、郭佳;本報告執筆人:謝文)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你的職場競爭力
這些職場核心競爭力,學校是不會教你的!
從省域競爭力藍皮書談起
3步保持終身競爭力:習得、拋棄、再習得
加快農合行網點轉型提升競爭力的思考

TAG:競爭力 | 媒體 | 競爭 | 強大 | 流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