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優秀傳統文化的長久生命力
中辦國辦要求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強調,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要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意見》要求,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編寫中華文化幼兒讀物,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創作系列繪本、童謠、兒歌、動畫等。修訂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程教材。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建設。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研究制定國民語言教育大綱,開展好國民語言教育。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不忘根本方得發展
2月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就《意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中宣部表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日益擴大,西方各種社會文化思潮大量湧入,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以洋為美、以洋為尊,甚至貶低、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這都迫切需要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走上積極健康、規範有序的軌道。
經過38年改革開放,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些成就是中國人流血流汗干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現實明證。這些成就也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之後,厚積薄發而孕育出的世界性貢獻。
近年來,一些人在出國出境時,看到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習俗等在海外境外得到相對完整的傳承,不禁因此心生自卑,並進而妄自菲薄。其實他們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小部分,他們沒看到的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故土之上早已落地生根,並且千百年來獨立不改。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最主要的載體,不是凝固不變的物,而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全體中國人。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綿延不斷以及中國最近幾十年來的成功實踐,都離不開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護佑。不忘根本,繼續傳承發展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最重要保障,也是當代中國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實現這一傳承需要看得見、可遵循的抓手和路徑,「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因此而來。
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日出台的有關意見,更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由此判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對於延續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產生深遠影響。
其實,相關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並不遙遠,已經在滋潤著公眾的心田。廣受好評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記住鄉愁》,就是有關部門先期著手推進的一個重點項目。意見印發之後,在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推進戲曲、書法、傳統體育等進校園,保護髮展中華老字號,城市規劃設計等方方面面,會有更多項目啟動和推進。這些「工程」將發揮引領示範作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迅速取得實際成效,將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滋養文藝創作、融入生產生活。
當然,在實施傳承發展工程中,必須做到交流互鑒、開放包容、以我為主、擇善而從。既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能盲目排外,要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极參与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在實施傳承發展工程中,還要特別注意抵制簡單照搬照抄的復古主義。不忘根本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求得更好的發展,因此檢驗有關工程實施成敗的標準就是,是否實事求是地解決了現實問題。在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原則,在不斷地溫故中知新,回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把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路進行到底。
向我們的文化傳統致敬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想像共同體」的地基和屋頂,都因文化而來。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滋養「不虛、不私、不妄」的真情;以古代典籍中的典故、名句,講述治國理政的道理;要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念茲在茲,正是因為其中「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因而視之為「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喻之為「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
毋庸諱言,我們有過對於自身文化傳統的困惑與猶疑。中國歷史上,有「三晚」之說——晚周、晚明、晚清,都是社會文化斷裂期。1842年,英軍陳兵南京城下,中國被拋入「全球時間」。在這「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經抗爭、變法,經革命、戰爭,經建設、改革,不到200年時間裡,中國文化經歷著劇烈的變革。及至今日,面對傳統,人們往往有「霧裡看花」之惑;面對世界,又難免有「鄉愁何寄」之困。在不少人那裡,「中國風」不過是絲綢、水墨、大屋檐的符號堆砌,節日的行禮如儀敵不過電商促銷的廣告,人際的傳統美德被消費社會的物質戰車甩在身後。在現代化的軌道上疾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游弋,我們急需重新定義自身。
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包括文化的復興。今天,西方文化藉助全球化進程、藉助現代技術,以一種強勢文化的力量衝擊著中國傳統文化。維護中國的文化主體性,不是抱殘守缺、閉關鎖國,把傳統等同於「復古」「守舊」;更不是「去中國化」、毀古搬洋,把傳統一概視之為「糟粕」「落後」,而是要返本開新,看到我們是站在五千年的文化河床之上、是紮根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文化土層之中,以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我們的文化傳統,不僅孕育了這個從未中斷的「亘古亘今,亦新亦舊」之文明,而且創造出人類歷史上罕有的一個民族從衰落走向復興的奇蹟。這正是中華文化的偉大之所在,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基之所在,更是我們弘揚傳統面向未來的底氣之所在。
向我們的文化傳統致敬,我們以獨特的智慧和價值屹立東方。從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愛人」,從周易的「陰陽相生」到孟子的「民貴君輕」,禮樂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學,涵養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架構起中華民族的心靈空間。四大發明傳入西方,被英國哲學家培根譽為「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上世紀30年代,梅蘭芳在西方巡演,京劇的魅力震驚世界;改革開放以來,中華傳統文化隨著中餐、漢字、孔子學院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架設起溝通東西世界的橋樑;2017年年初,渾身布滿穴位的針灸銅人,在瑞士日內瓦綻放中醫影響力……中華文化也以不同於西方文明的基因,打開著全人類的文化場域。
向我們的文化傳統致敬,我們以包容與創新的氣質走向未來。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過去的也是未來的。以絲綢之路為例,它不僅是一條通商道路,也是一條文化紐帶。唐代的長安城,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人的國際性城市;明代初期鄭和七下西洋,船隊帶回「麒麟」(非洲長頸鹿),南京城萬人空巷一睹真容。今天,「一帶一路」打開築夢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勾畫宏大願景,同樣體現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與創新發展。有學者把中華文化比作「一個有著強大向心力的漩渦」,不斷與周邊各個地方各種文化相融相生,最終形成一個極其豐富而巨大的「時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創造力。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呼籲,「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中華文明不僅在器物上曾給世界巨大貢獻,在精神上同樣能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未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
今天,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對中華文化提出嚴峻挑戰。能不能守住中華文化的根基,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我們面臨的迫切任務。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深入挖掘其價值內涵,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造中華民族之魂。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無疑是個好消息,不僅體現出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視,這個意見也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有著很高的指導價值,可以視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當然,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僅有中央出台意見還不夠,還需要各個地方、相關單位與個人的參與、支持和落實,需要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可以說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宣傳、文化、教育、文藝等部門的責任自不必說,即使是普通群眾也都有著必然的聯繫。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講求誠信、以禮相待、互幫互敬、遵紀守法等,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又如在家庭文化中,樹家規、講家風,追求家庭和諧和睦,親情友善等也是中華文化的題中之義。光大優秀傳統文化,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去研究古籍、闡釋歷史、保護文物、創作文藝作品,其實,只要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覺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讓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積極作用,產生應有價值,就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光大。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每一位中國人都是主人翁、都要出實力。任何時候,這都應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意志品格和精神信念。
歡迎繼續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註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
※不到3的衛生間可以怎麼設計,優秀設計師有妙招!
※優秀女人為何多剩女
※你有多優秀,就有多孤獨!
※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這5大禁忌一定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