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見的玄機(二十四)
第二十四回(1) 不能承先 如何啟後?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蔘》)
你瞧,一旦踏上真正修行的路途,真正的考驗就開始了,這考驗,他起於青萍之末,無人察覺之際,可是轉眼間功夫就變得「巍巍蕩蕩颯飄飄,渺渺茫茫出碧霄。」咦?這不是前面說到黃風嶺虎先鋒的詩句嗎?是呀。你可還記得,這小說描述到那黃風怪的怪黃風的時候,用了幾乎是誇張得驚人的筆觸嗎?
冷冷颼颼天地變,無影無形黃沙旋。穿林折嶺倒松梅,播土揚塵崩嶺坫。黃河浪潑徹底渾,湘江水涌翻波轉。碧天振動鬥牛宮,爭些颳倒森羅殿。五百羅漢鬧喧天,八大金剛齊嚷亂。文殊走了青毛獅,普賢白象難尋見。真武龜蛇失了群,梓橦騾子飄其韂。行商喊叫告蒼天,梢公拜許諸般願。煙波性命浪中流,名利殘生隨水辦。仙山洞府黑攸攸,海島蓬萊昏暗暗。老君難顧煉丹爐,壽星收了龍鬚扇。王母正去赴蟠桃,一風吹亂裙腰釧。二郎迷失灌州城,哪吒難取匣中劍。天王不見手心塔,魯班吊了金頭鑽。雷音寶闕倒三層,趙州石橋崩兩斷。一輪紅日盪無光,滿天星斗皆昏亂。南山鳥往北山飛,東湖水向西湖漫。雌雄拆對不相呼,子母分離難叫喚。龍王遍海找夜叉,雷公到處尋閃電。十代閻王覓判官,地府牛頭追馬面。這風吹倒普陀山,捲起觀音經一卷。
一個妖怪,一個潑妖怪,為什麼這作者要這麼近於吹捧似的去形容它的風狂呢?你看看,這妖怪能力之強悍,簡直是把整個天上人間都給破壞了,海陸空、地獄、天宮、人間、神佛、……無不東倒西歪。不就是一隻黃毛小鼠嘛,哪來這麼大的威風?
哎呀呀,一個妖怪,不可能來這麼大的威風的嘛,那這小說描述的這惡劣風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其實,這個問題,還同樣是完全不能離開修鍊來談論。
這風呀,其實是來自唐三藏,源頭是他作為一個修鍊人,他自行解體的念頭、那些厭棄悟空、八戒這兩個醜八怪的想法。他這些作為一個修行人完全不應該有的想法,真的就撼動了那漫天的同意他修鍊、支持他修鍊、已經誓言要保證他修行成功的天、地、神。
有些想法,作為一個人來說,無所謂,甚至無所謂對錯。可是作為修行人,的確是不能輕易的去念叨那些想法的。對於一個一般人,他一動念,天地盡皆知,可是人家只是知道你這麼想了而已,你的想法干擾不到人家。一個修行人,那就不止是漫天的神仙都知道了你的想法,而且你的想法雖然齷齪,但是因為靠山是你、那個齷齪的想法,被你的能量給加強得,猶如一隻充足了氣的皮球一樣,膨脹又強悍,並且能嚴重影響到人家神仙、尤其是那些要幫助你的神仙,越是要幫你的神仙、被你牽累的越凶。
八戒好色,但是八戒知恥。行者上前笑道:「好女婿呀!這早晚還不起來謝親,又不到師父處報喜,還在這裡賣解兒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個綳巴弔拷的女婿呀!」那獃子見他來搶白著羞,咬著牙,忍著疼,不敢叫喊。沙僧見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繩索救下。獃子對他們只是磕頭禮拜,其實羞恥難當。……行者把那簡帖兒遞與八戒,八戒見了是頌子,更加慚愧。八戒道:「兄弟再莫題起。不當人子了!從今後,再也不敢妄為。」
八戒不但知恥,還能夠很難得的正面認識自己的這次出醜:「就是累折骨頭,也只是摩肩壓擔,隨師父西域去也。」換作一個心眼兒小的、心胸窄的,十有八九當時就折斷擔子,紅著眼睛賭著氣兒真的回家、真的不修了。
就是因為八戒一旦清醒過來,還知道羞恥。並且更難得的是能正面吸取教訓。因此,儘管老豬他一路上經常拖後腿,但是人家那是在糊塗、執著迷心的時候,清醒過來還是繼續堅持修行。當然了,他們三個都跟唐三藏不一樣的是,他們都是出離人世的、相當程度的沒有迷的仙人。
可是修行,不管你是不是仙人,考驗是一樣的。三藏最可怕的執著,就是屢屢的排斥不符合自己修行人標準的孫悟空,而他的修行人標準,很大程度上又是俗人的表面的標準,八戒對於自己放不下的色念,知道羞恥,而三藏對自己的執著,卻渾然不覺。他前面這一關過去了一個重大考驗,卻跌到了一個一樣重大的考驗。然後往下的路,從五庄觀開始,對他的這個常人心的考驗,一次一次的重來,並且是一次比一次猛烈。
三藏的修法,歷史上是人的真正的修法。人的修法,那就是很微弱的了,怎麼微弱呢,就是遇到什麼魔障,一概的通過堅守心念而行,至於降妖伏魔,那是護法神們的事情,他自己呢,則是一直的這麼微弱,那些一層一層的修葺一新的世界,他不到圓滿不得主宰。那麼,這種方式,是因為,很多很多的障礙他修行的,他不能觸動,神佛也不能觸動,只能教他默默的修心,以被動的方式修。所以么,心經就是在這種前提下的,所以么,三藏頂多也就是修成一個普通佛。至於四大菩薩那種尊貴境界、乃至釋迦佛祖的前身絕高境界,現在按照道經佛經聖經,是修不到那地步了。
有朋友以為西遊記能指導修行,竊以為是不能的。西遊記很生動、很精彩的反映了真正修行人的那種過程,但是作者就是以一種文化的方式在反映。本人的解讀,介紹一下那些通常情況下看不見的層面,也是遵循作者的方向,以介紹這種文化的方式來欣賞。大家儘管當作一種精彩的、寶貴的文化來欣賞好了。
第二十四回(2) 三藏也有八戒的一面
你看,這曝露了一通這三藏的不光彩面,還不待咱們取笑一下他,小說就把他當作一個喜劇角色來調侃了。
你看小說寫到,是行者把三藏這個師父領上了修行的大路,他們餐風露宿的,忽然就撞見了一座高高大大的山,氣勢洶洶的攔住了他們。面對這高山,三藏首先是要表現一下做師父的風範,下達下達指示,你看他,勒馬停鞭道:「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然後話音一轉,馬上從偉岸的形像變成了不偉岸的形像:「恐有妖魔作耗。」原來,他一看見這嵯峨崢嶸的高山,樣貌跟悟空八戒沙僧他們三個一樣的奇形怪狀,馬上就從奇形怪狀聯想到了妖怪,接著就從妖怪聯想到了被妖怪欺負。不但他預見到了自己會受欺負,還順帶的好心的想到了三個徒弟會一起受欺負:「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
哎呦,你看這個推理,其實是蠻順暢呢,如同行雲流水一樣、一氣呵成、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放在現在社會當中,三藏這就是很有代表意義的創作型人才、領袖型幹部啊:聯想能力豐富,信手拈來,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從空氣中都能嗅出來西方反華勢力的陰謀、華爾街的詭計來。
但是咱們現在不能忘記,三藏這時候充當的是搞笑角色。為什麼呢?因為,你知道,如果真的出現了妖怪,三藏被妖怪欺負的可能性的確是存在的。而孫悟空他們三個,就真的太不能這麼推論了,他哥兒仨,本來就是妖怪出身,而且曾經還都是妖怪中的妖怪,他們當然不會害怕妖怪,單方面的說,被妖怪欺負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那三藏最後這一句「侵害吾黨」從何說起呢?沒地兒說起,是凌空的造了一所房子。他呀,是自己心裡發慌了,然後拉上三個徒弟來一起害怕、分擔分擔自己的怕,好給自己壯壯膽。並且,這個「侵害吾黨」說起來,從表面上看,還很慈愛呢,啊,考慮到三個徒弟的安危,說起來真的是冠冕堂皇,很有能擋風遮雨的功用。
三藏話音還沒落地,立刻就後悔了,因為他忽然看見一直走在前面的悟空扭過頭來的疑惑密布的小臉兒。果然,果然,這猴子好不知趣的、毫不留情的戳破了三藏那美麗的肥皂泡泡:「馬前但有我等三人,怕甚妖魔?」
孫悟空的話,首先就是否認俺們三個需要您老人家的擔心:我們三個不需要你保護,是我們保護你。其次就是否定了三藏怕心的合理性:你在我們三個的嚴密保護下,還怕什麼妖魔呢。
要的就是悟空這句話,雖然三藏被悟空這簡短的話兒給堵住了嘴,但是更重要的是,悟空的話讓他心裡踏實了。為了掩蓋尷尬,同時也真的是因為心裡踏實愉悅起來,三藏馬上無厘頭的、誇張的、做歡喜狀:「徒弟,我一向西來,經歷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
三藏這一從怕到喜,思想情緒轉變幅度過大,於是就脫節了,進入准夢遊狀態。他忽然從險峻崢嶸中發現了美,竟然恍惚間覺得,這麼漂亮的地方,自己是不是已經到了佛祖家靈山雷音寺了……
三藏這個感覺,怎麼回事?這個呀,是人類常見的落差錯覺。說的難聽了,那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起因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基於這種落差的思想意識多了去了。如,看見比自己某方面強的人,不是通過提高自己來減少相對落差,而是通過摧毀對方,或把對方貶低到零高度甚至負高度,來抬高自己的相對位置,製造虛幻的自我偉岸形像。或者,通過批評對方、挑出對方的瑕疵,表明自己在對方之上的高度,來營造自我偉岸的感覺。有心的朋友,可以在這方面細細的返觀內照一下自己,更可以環視一下周圍,你一定會發現,有趣的發現很多這種現象。
哎!我真的是佩服死西遊記的作者了,小說中所有的人物對話,都禁得起你從每一個角度去品味和賞玩。無論是從世俗層面,還是修行層面,從哪個側面看,都滴水不漏。不但是滴水不漏,還跟小說中的前後環節環環相扣。東西方歷史上那些文豪,沒有一部小說作品有這麼深度。這個文學大師、那個文學大師,作品再精彩,從高層面上看,都有很多人為拼湊的痕迹和漏洞,淺觀尚可,不堪深度賞玩。
第二十四回(3) 共病
從奇形怪狀聯想到了妖怪,接著就從妖怪聯想到了自己被妖怪欺負,並且從自己身上延伸到徒弟們也會被妖怪欺負。這個思維,我知道,應該不少於九成的人類會有這種理所當然的推理過程。但是這種思維其實是一種不好的慣性思維,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出了問題來。
這種慣性思維,是一種負面思維,按照現在的觀念說,會帶來負能量,給自己的身心帶來不好的影響。作為修行人,那麼這種思維,就等於是求魔的思維,等於是要求魔怪來折磨你。
這三藏,從精神層面講,跟孫悟空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他擅長這種負面思維,而且幾乎是條件反射一樣的、幾乎是不需要大腦參與就能靈感一樣源源不斷的噴薄而出。在一般人中間,天性樂觀、陽光的人,就不太容易陷入這種思維,從這一點上可以判斷三藏的性格不是一個樂觀陽光的哥們。並且從前前後後對他的行為描寫,凡事不主動、溫吞,是個有內向嫌疑的傢伙,起碼不是朝氣蓬勃、或爽快的個性。
說起來,豬八戒也很擅長負面思維,只是老豬的這方面腦筋,淳樸的掉渣,像沒見過世面的傻根兒一樣好玩。也就是說,豬八戒的這方面思維會給他帶來些不太好的影響,但影響不大,不是什麼大問題。三藏就不同了,他的這種思維,在修行的路上,一直給他帶來干擾,直到修到靈山走到凌雲渡邊上,他還在抱著這種思維的殘渣,磨磨唧唧的。
負面思維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遇到事情總是往壞的方面想,不往好的方面想。這個總是往壞處想的負面思維,跟遇到事情做最差結果的打算還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那種做最壞結果打算的心態,意思是連最壞的結果都在預期之內,都可以接受的包含著一種無執的大度和從容。其實人家是一種積極的、正面的心態。
你看,從三藏到八戒、再到最壞打算,這三個看上去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是一樣的思維和心態,其實是三個差異很大的思維心態,相似和差異,差不多可以相比騾馬驢。
負面思維,與落差錯覺,是人類、尤其是現代人類的共病,也一直是人類走向修行之路的兩個非常大的迷局。
三藏錯覺中把相對於恐懼那巨大落差的幸福感,當作了修道抵達靈山的幸福眩暈感。又被孫悟空無情的給叫醒了。沙僧道:「師兄,我們到雷音有多少遠?」行者道:「十萬八千里。十停中還不曾走了一停哩。」
究竟要走多久才能到達雷音寺呢?然後,在八戒的詢問下,孫悟空就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數據:自己,一天能走至少50個來回,單向次數那就是最少100了。八戒沙僧呢,10多天就到,那就折中按15天吧。唐僧,1000輩子也夠嗆,按照過去50年大概平均壽命計算,那就是50000年。可是三藏他們取經,並沒有走上幾萬年,按照小說大概是走了14年呀。所以我說,三藏是跨越不同的時空往上走的。
可是一定有人會發現我說話的漏洞,那就是,按照小說講,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他越是往上跨越,時間越是漫長。按照我說的這個時空結構,三藏他們走到目的地,恐怕南贍部洲的大唐國,已經化作灰土和文物不知道多少萬年了。
所以說,這修行,有著出乎你所有想像和推理的奧秘。是呀,怎麼這師徒四人,一直在俗人、妖怪、強盜之間打轉轉呢?怎麼一直到了靈山腳下,還是在強盜橫行的俗世中晃蕩呢?那一層天一層天走上去,不應該是天人世界嗎?
這問題先放在一邊,但看孫悟空給三藏提供的解決方案:「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這裡面,包含著前面問題的答案,也點出了修行的根蒂。
志誠,是單一、純凈、通透的意思。回首?靈山不是在前面嗎?回首是來時路,怎麼,靈山會在身後嗎?錯了,孫悟空所說的回首,是指返觀內找,挑自己的毛病,找自己的茬。這個回首,是內斂、向內清理的意思。自己的內在體系清理乾淨了,難道會忽然發現,「哇,靈山在我心裡埋著呢」?不會的。當你清理乾淨自己一層思緒,身體通透清亮,在天機和修行之機的作用下,你不知不覺的就升華到更高層面境界了。念念回首,不斷的持續演進,就總有一天,會升華到佛祖給你顯現的那個靈山所在之境界。
修行之人,每當悟到一個道理,都會有瞬間豁然開朗的光明感,豁然貫通的通透感,以及那一瞬間忽然清涼單純下來的靜謐感。當你有這種感覺,就說明你悟到了。如果你是激動的熱血沸騰、或者覺得膽氣高漲的興奮,那就錯了。
看見了吧,修行路上,唐三藏用自己的優點約束悟空的缺點,來幫助他修行。而悟空呢,往往是指導唐三藏修行的導師。既然說到了真修行的要害,那麼必然就要獲取真修行的至寶。真格的要來了。
第二十四回(4) 定而知動
這個三藏真奇怪,一路上,只要是遇到高山攔路,他總是千篇一律的驚詫莫名,心慌意亂。唉,這就是修行人畏懼過關的心態嘛。畏懼情緒會加大難度,無畏則會減少難度,甚至把難度給消除了。三藏的悟性,比不上孫悟空他們其實。
其實呢,修行人的悟性,非是天生的,往往是一生一生的磨練出來的。怎麼磨練呢,就是謹奉勤行、時時內省、內查。如果你明白了真正的修行,不是那種裝模作樣的、故作深沉的、嘩眾取寵的修行,會發現真正的修行好簡單,而且,不需要那麼多廢話,更不是什麼哲理。你會看到,那些現代派的禪宗大師、佛學大師之類的,簡直是弱爆了。
當你一旦去掉那麼一兩個雜想妄念的時候,你即刻就會發現,你瞬間就進入了一種靜止的、清凈無物的輕盈狀態,當然,基本上這個狀態很可能瞬間就沒了。粗心的人,或者說總是向外求的人,不會留意自己的這個變化,以為是身體的一個錯覺,他們總是壓制這種其實是一閃靈性的靈動光彩。三藏往往就是這樣,所以修行總是磕磕絆絆的。
一旦你捕捉住這種狀態,能清晰的分辨出那就是你的真我本性在閃爍,那剩下的什麼都不用多說了,入門了。這就是修行人夢寐以求的靜。原來這種靜,不是靜止,是什麼,是忽然定住、穩住、不為一切所動搖的那種悍然的剛強。這種剛強中,你是清醒的、什麼都不留戀的,那麼,那些你平時以為是天經地義的想法、自己的、別人的、忽然你就發現,它們都是妄動的浮雲飛絮。平日你怎麼琢磨也琢磨不透的、看不透的很多似乎高深的東西,一下子就盡在眼底,就那麼回事兒罷了。
修行人不是木頭,修行人的入靜或入定不是修成木頭樁子、電線杆子、泥巴胚子。把自己修成木頭樁、泥巴胚的人,是獃子。真正修行的人,你看過去那高僧、道人、活佛,你的腦袋裡想什麼,人家一看就知道,你還沒想清楚的時候,人家就已經看清了。修行人都是心理學大師,不是他們整天鑽研人際關係學、厚黑學,乃是因為他們通過看破自己、看破了人間。如果一個自稱修行人,修了若干時日,還傻里吧唧的、誰說的好聽聽誰的、別人三兩句花言巧語的話就讓他心潮澎湃,那不用說,不是木頭、就是木偶。
在孫悟空面前,唐三藏、豬八戒心裡的什麼小算盤都遮蓋不住,也是這個原因呢。真靜止下來,你就處於五行運作之上,就主宰自身五行之機理,這時候你的肉身,就是萬壽山了。當你真的主宰自己的五行時候,真正的你的生命,就必須要開始了。
記得嗎?沙悟凈的降妖杖,是月宮中桂木做的,獨獨裡面的木芯被抽出,注入了金芯。沒有金心,如何降妖?金乃肅、殺、鎮、滅之本性。
超脫了性海流沙、超越了色性之生人的根本、通身透徹、本尊靜謐如無、便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說是未開,其實已經是將開未開的臨界狀態。童年的你我,無知的讓人無話可說的歲月,同樣是這個狀態呢。
修行人走到這地步,接應你的當然就是鎮元大仙,替你守護你的原本,接應你走過這一境界。在這個境界中,如果允許你顯形,你就如同一陣清風,別人只聞其動,不見其人,大地也牽掛不了你,任由你隨意而往。真正的你,就如當空明月,圓融無滯。清風來接應,應化他三藏如同清風之純凈無形,明月來接應他,應化他三藏如同明月之清晰明亮。為何是明月而不是白日呢?哎呀,這個可是有講究了,反正是現在還到不得那境界。明月嘛,佛法照耀才生出光輝,不是自身放射的光輝。
這人蔘果究竟為何物?「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小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人蔘,不就是人身嘛?果,就是得成正果。一萬年三十個,你就知道,過去的天界,在一個法門中,一萬年只准三十個人修成正果。哎,這是不是有點文字遊戲的味道?用文字遊戲來設置迷局,難道修行就這麼喜歡耍小聰明嗎?這個果,可是真身呀!如果你得不到這個孩子形體在你的丹田,就表示你在修行門外。這個身形,是那個境界的主管神仙、你的上師他們給你創造的。天尊,名號是那一層大天的至高之尊者的意思。
一萬年只准三十個人修成正果,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給這麼少的名額限制?按照規律,一萬年,有三十個正果神掉下來,他掉下來,才有空位子,有空位子,才有名額。像三藏這位,他是掉下來了,他的位子空著,但是沒有讓別人修上來,給他留著,讓他再修回去。保留期限:五百年。目的:藉助這一遭為東土眾生求法。修不成怎麼辦?那就別人替換了他。
第二十四回(5) 安排之有趣 你想不出來
通過朋友們留言反饋我發現,不能講太離常的具體感受,很可能很對一些朋友的胃口,但是可能更多的人不知所云,因為這些體驗感受,純粹是個人的,不具備普適性。如果因此導致有朋友誤認為我講的感受是普適的、甚至是必有的,那可太糟糕了,我豈不等於騙人誤入歧途了?所以這裡必須聲明,關於體驗感受的內容,純粹是個人的經驗之談,相關內容都是我個人而言的、相對的,務請諸位明鑒。
跟著故事內容咱們繼續走。咱們來說說這道號鎮元子的大仙,是跟唐三藏的過去是怎麼個交情。當然,人家早就知道唐三藏的前世今生,人家瞪著眼睛看著他一路西行而來。人家還特意留下兩個徒弟來接待三藏不說,還特意叮囑值守徒弟給三藏兩個金貴無比的人蔘果吃。並且還特意告訴弟子,自己跟這金蟬子轉生的和尚是故人。故人哦!而且還給人家吃兩個——注意不是一個哦——別人夢寐以求都求不來的人蔘果。這待遇夠超格不?
可是我仔細一想,不對呀……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大仙道:「你那裡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五百年前,金蟬子就是給了這鎮元大仙遞了一杯茶而已,就這杯水之交,就成了故人了?
蘭盆大會,自從三界有人以來,不知道天上已經舉辦過多少屆了,這鎮元大仙,不知道參加過多少次了,而金蟬子作為如來佛的第二個弟子,從鎮元大仙的話語中可以判斷,之前他倆估計沒有見過面,甚至連招呼都沒打過。金蟬子,也就是給人家遞了一杯茶,人家就這麼掛記他?古往今來,鎮元大仙,不知道接過多少佛徒弟的茶水兒咯!
說心裡話,我就認為這鎮元大仙,五百年前那一次參加大會,是如來佛祖特意請他過去的。這金蟬子給大仙傳茶,應該是佛祖特意安排的。至於因由和目的,應該是佛祖和大仙早就有了協商的。金蟬子,不是因為不聽佛祖講法,就被打下凡間輪迴重新修行了嗎?這金蟬子給大仙傳茶,應該是他法會走神之前的事情。也就是說,他金蟬子出事之前,佛祖早就預見到了將會發生的一切,早就著手安排後續的所有事情了。
你看這鎮元大仙,一方面如此看重跟金蟬子的一面之交,一方面,卻偏偏在三藏登門的時候找事情跑路了,離家出走。不但一走了之,遠走高飛,甚至還帶走了幾乎所有的徒弟們,有本事的一個都沒留下,只留下兩個最小最沒本事的來。你見過這樣的故人嗎?
你們走就走吧,還特意叮囑兩個小徒弟:「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不可驚動他知。」這個就更疑點重重了。鎮元大仙非常清楚這三藏、以及三個徒弟的本事和性情的,以他這樣無往不知的甚深法力,不用動腦筋,都會知道三藏會怎麼做、孫猴子會怎麼做、豬大嘴會怎麼做……
如果他真的有心防範這哥兒三個,斷然要留置幾個法力高強的弟子,而不是挑選兩個最需要去聽法、最需要修鍊提高的、年齡最小、資歷最淺的弟子來。如果他真的非常看重自家的人蔘果,他應該不去元始天尊那兒聽什麼法會,應該親自把守人蔘果樹才是道理。
甚至,那元始天尊又是何等神仙?他也不早不晚的,偏偏在三藏師徒到了五庄觀的當口上,給鎮元大仙下請帖,鋪好台階讓這大仙合情合理的走人。
而且,修行人只須吃一個,他還緊巴巴的叮囑倆小徒弟:咱跟金蟬子哥兒倆好,給他吃兩個!結果是什麼?是所有神仙都會預見到的結果:三藏根本就不吃。於是這兩個就順理成章的進了清風明月哥兒倆的肚中之物。借故唐三藏、惠利自家徒,你說這師父當得……
一場遊戲一場夢,一切的一切,都是佛祖、菩薩、眾神早就協商好、鋪墊好的考驗的關難而已。三藏糾結於人心之念,於是就把本來是頗有喜劇色彩的考驗,幾乎給搞成了慘烈的悲劇。
人蔘果,又名小參果。三藏吃了一個,是怎麼回事?到得最後凌雲渡,他的五穀滋養之肉身,褪殼而去,如屍身一般順流漂下,重歸於塵土。那剩下的那個一模一樣的三藏,就是在肉身中長大的小身果。是呀,沒有真身之果位,怎麼成神呢?
第二十四回(6) 驢唇對馬嘴
且說三藏師徒來到人家地盤。三藏離鞍下馬,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庄觀洞天。」看到這幾個字,三藏馬上判斷出來,這裡真箇是一座觀宇。是呀,這麼大的字兒,當然能馬上判斷出來。看到了是同行家,老豬和老沙都哼哼唧唧的表示欣慰。唯獨咱們的猴哥,心裡有點彆扭,僅僅對八戒要求進去人家裡的提議表示贊同。
走著走著,來到人家大門口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看到這對聯如此海口,猴哥一向缺缺耐性,馬上就忍不住了,行者笑道:「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首,也不曾見有此話說。」
為什麼悟空這麼不平衡?尤其是後面遇到兩個道童說的大話,把孫悟空的氣管兒簡直給沖爆了。因為猴哥家裡的門牌上也同樣是標著洞天福地的標誌的。他家標牌上寫的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但是以猴哥高貴的出身、英明的遠見、神武的表現,當初也沒能搞懂怎麼才能做到長生不老、與天同壽。後來飄洋過海的四處尋法,直到遇到了菩提祖師,才算獲得長生的秘要,但是,還因為沒有人身給老天爺給留了個罩門,最終在佛祖的手心裡,被壓下五行山,然後還要繼續修行,才能奔上真正長生不老的大路。
所以嘛,悟空一瞧見人家也是洞天福地,首先想到的是能跟自己一比高下的怪物,一想到能跟自己比個高低,他心裡就已經有點不忿兒了。然後忽然又看見人家毫不掩飾的堂堂正正的自稱神仙、道人。他當時就感到火大,對方居然沒出場就把自己比下去了!
還有更讓悟空耿耿於懷的。悟空自己是也是天生地養的,但是人家的大堂里光明正大的懸掛著「天地」二字。怎麼似乎好像明明就是處處要跟孫悟空攀比一樣……所以他心裡就老大不服氣了。
然而對方的家長、兄弟們都走了個空空蕩蕩,於是孫悟空就抓著兩個小童子的話尾巴兒,狠狠的自我平衡起來,沒羞沒臊的跟兩個毛孩子鬥嘴,並且想藉機擺顯一下自己的正宗身份:「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
要論說正宗,其實大家本來出身都是正宗。要說不正宗,這不修成正果,誰也不再是什麼正宗。關於這個問題,三藏卻是因為內斂慣了,反是最為清醒的。他說:「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是不在,攪擾他做甚?你去山門前放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糧,借他鍋灶,做頓飯吃,待臨行,送他幾文柴錢,便罷了。各依執事,讓我在此歇息歇息,飯畢就行。」
鷺鷥不吃鷺鷥肉,大家都是沒修成的,不達到最終目的的時候,說什麼你長我短的?爭一時之長短,逞一時口才之強、舌頭之長、就只圖個嘴上過癮,沒啥意思嘛。
因為三藏這一番話說到了點子上,馬上孫悟空就順溜了。然後這清風明月就暗暗的讚歎唐三藏有風範、有涵養。
三藏把三個徒弟擺順溜了,可是他自己卻轉眼又不順溜了。人家清風明月敲了兩個人蔘果來,接在盤中,徑至前殿奉獻道:「唐師父,我五庄觀土僻山荒,無物可奉,土儀素果二枚,權為解渴。」聽見了吧,雖然道人家吃肉喝酒也不足為怪,但是人家首先說的很清楚,是按照當地習俗,給三藏兩個素的水果嘗嘗。人家是完全尊重三藏的信仰習慣的。人家首先就聲明清楚,是素的。並且人家在首先的首先,就刻意低調的降低這素果的稀奇程度,啊,我們這窮鄉僻壤,啊,我們這物產貧瘠,啊,我們這土裡土氣,他們不敢讓三藏知道這果子是無價之寶,生怕三藏推託、或者一激動就激動咋呼起來、甚至范進中舉般的失心瘋。
但是,他們的好心和小心,效果很失敗,三藏根本就一個字兒也不相信,三藏只看到那是兩個小孩子,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不信人家說的話:這明明是兩個手腳會動的小娃娃,那兩個小道童,看起來童真可愛、沒想到居然讓我吃活小兒!都說老道狠,看來真不是虛傳啊。沒奈何,明月只好如實道來這果的真名:「老師,此物叫做『人蔘果』,吃一個兒不妨。」人家以為,說出人蔘果的大名,這三藏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聽說過,馬上知道這是無價之寶。就算沒聽說過,以一個修行人的悟性,應該聞聽之後渾身一震……聽了他話,三藏果然渾身一震——是給氣得。三藏伸出哆嗦的手指,顫抖著指著明月的鼻子說:「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麼就把他拿來當果子?」
三藏腦筋的意外故障,看傻了清風,實在是給三藏攪糊了思想,沒奈何只好反反覆復的喃喃的說:「實是樹上結的,實是樹上結的,……」清風的老實話,被三藏看作是做賊心虛,結果就找來了更猛烈的、更理壯氣粗斥責:「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
吃驚、無奈、委屈之下,哥兒倆只好悶到自己房間里,一吃了之!
第二十四回(7) 福地洞天
有朋友堅稱孫悟空師兄弟三個,他們每人吃了倆人蔘果,覺得有問題。當然有問題。可是問題在於大家沒注意的地方。
第一次吃。孫悟空偷來了三個人蔘果。這人蔘果,八戒張開口轂轆的囫圇舌咽下肚一個、給噎得直翻白眼兒。孫悟空和沙和尚細嚼細咽、啯啅啯啅的每人吃掉了一個。啊,不錯,已經各自吃了一個。第二次,鎮元大仙又請他們三個人各自吃了一個。於是,他們三個每人吃了兩個,沒錯吧?
咳咳。錯了!
那菩薩救活了人蔘果樹,樹上長了幾個果子?二十三個人蔘果。之前鎮元大仙招待人吃了兩個,清風明月吃了兩個,孫悟空偷走吃了三個,孫悟空打落丟掉一個又給菩薩變回來了。的確沒錯呀。
真的錯了。
錯在哪裡了?土地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時必用金器,方得下來。打下來,卻將盤兒用絲帕襯墊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壽。吃他須用磁器,清水化開食用。……」
行者他們哥仨,沒有用清水,用的是口水。也沒有用磁器,應該不能說他們的牙齒算磁器吧……他們三個是直接填到嘴巴裡面吃掉了。這種吃法,根據土地的食用指南,你應該明白,是完全無效的吃法。所以,認為他們每人吃了兩個人蔘果的,錯了。
肯定有人說,那兩個道童清風明月,也沒有按照這麼死板的規矩吃呀!誰說的?八戒哥哥親耳聽到、親口說的:「才自在這隔壁房裡,一家一個,啯啅啯啅的吃了出去,……」可是,你認為這清風明月會這樣子跟啃蘋果一樣的啃吃這珍寶水果嗎?你認為這清風明月不遵循人蔘果正確吃法嗎?
那麼,啯啅啯啅的啃,你認為八戒說的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嗎?我認為,十有八九是八戒給饞得出現了幻覺。如果人家按照正確吃飯,他當時應該是聽不到聲音,可是他的觀念就是水果要用嘴巴牙齒啃,他覺得人家應該是在這樣吃而已。這個幻覺才是更符合八戒當時火燒火燎猴急猴急的心態。
這人蔘果樹,所在的地方實在是稀奇。怎麼個稀奇了?孫悟空被八戒勾引了去做賊,拿了人家的金擊子,就跑向人家後院去。推開花園的兩扇門,滿眼的花卉。再往前走推開菜園的兩扇門,滿地的蔬菜。再往前走,又推開了兩扇門,奇蹟出現了。
什麼奇蹟?推開看處,呀!只見那正中間有根大樹,真箇是青枝馥郁,綠葉陰森,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餘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哎呦!這一棵高達千尺、直上雲霄的大樹,孫悟空在推開院門之前,居然一點都看不見的樣子,這,不是奇蹟,還有什麼配得上被稱作奇蹟?
其實,這還真的不是萬壽山五庄觀第一個奇蹟呢。早在他們來到人家地盤上的時候,已經撞上奇蹟了。還記得嗎?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庄觀洞天。」
哎,不就是十個自我標榜的字兒嘛,這是什麼奇蹟了?當然有奇蹟呀。您一定要看清楚了,人家寫的意思:萬壽山是福地,五庄觀是洞天。人家說的非常清楚,五庄觀是洞天!也就是說,五庄觀是萬壽山裡面的一個洞!跟觀音菩薩的潮音洞、跟猴哥花果山的水簾洞是同一類型的。
這算什麼奇蹟了?從頭到尾這三回小說,您看到任何關於洞的描述了嗎?沒有!那是不是我在故作高深呢?似乎真有可能哦……
依我看,這個洞天的奇蹟,就是人蔘果樹在院子外面不能被看到的直接原因。可是說來說去,洞,在哪裡?要想知道洞怎麼回事,一定要注意,洞字後面還有一個天字呢。悟空進的每一層門,應該裡面就是一層天,他推開的院門,實際上應該是一層天的門。這裡面的天,跟外面世界的天與層還不一樣,兩者是互相孤立的。
凡是古代所稱的福地,裡面必有洞天。福地之所以成為福地,就是因為裡面有洞天。但是一般人們不可能看到洞天,人們所知道、所能感受到的,是大地上的脈,尤其是山中的脈,山的形成走勢,不就是因為地脈才形成的嗎?脈裡面就是洞天了。
大地的地氣每個朝代都在變化,跟天象一起協同的變化。地脈中地氣一變,地上的萬物都發生了屬性的變化,一個最廣為人知的變化,就是中草藥藥性的變化,還有農作物的變化,都是跟著朝代在變化的,朝代的變化,是跟著天象和地脈而變化的。
自古名山僧佔多,和尚們也要尋找他們一法門所劃定的地域去修行。道家修仙呢?仙不就是山人嘛,更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足本在破岩中。千磨萬煉仍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第二十四回(8) 稍縱即逝的機會
清風明月兩個小傢伙,師父真真切切的叮囑了他們兩個,防著唐師父的三個徒弟。這兩個小傢伙,也親眼見到那三個嘴臉凶頑、性情粗糙,也知道應當提防他們三個,而且也的確在孫悟空他們三個走開了的當兒,審慎確認了唐三藏的身份,才取了人蔘果獻上的。
可是他那道房,與那廚房緊緊的間壁,這邊悄悄的言語,那邊即便聽見。兩個小道童,在這裡不知道呆了幾百年了,竟然會不知道他們跟三藏說話、他們自個兒言語,在隔壁的廚房聽不見?理論上,是不存在他們不知道的可能。如果連這點智商都沒有,別說做神仙,做俗人都算低級的了。
可是這不合理的事情的確就發生了。似乎就是為了讓隔壁那廂的長耳朵聽見一樣,八戒正在廚房裡做飯,先前聽見說,取金擊子,拿丹盤,他已在心;又聽見他說,唐僧不認得是人蔘果,即拿在房裡自吃,八戒這嘴巴里忍不住口水嘩嘩的。八戒這反映,讓我想起來《貓和老鼠》中一個場景,湯姆貓故意在老鼠洞前表演吃棒棒糖,一點一點的拉呀、舔呀,饞得那小老鼠站在邊上,跟著湯姆貓同時在那裡咂吧嘴、流口水……
然後八戒就再也沒心思燒火煮飯了,一遍又一遍的跑到屋子門口去瞧猴哥,他這一輩子,再也沒有今天這一刻如此的熱盼那該死的孫猴子了。等到一瞧見孫悟空牽馬回來,八戒就急翹翹的亂揮手招呼孫悟空。然後,有趣的對話就開始了。先是孫悟空戳著豬八戒的腦殼滔滔不絕的指指點點,到得最後,是八戒戳著悟空的腦殼滔滔不絕的指指點點,並且孫悟空也生平頭一遭,對這獃子如此的順溜,只顧一個勁兒的點頭稱是:「我曉得,我曉得。」為了一個吃字,八戒和悟空空前的一致起來。
本來么,悟空和八戒都是喜歡吃的。嘴巴饞這方面,本來就悟空比八戒更厲害,悟空就是在天上吃出來的名堂、吃出來的禍殃。悟空就像進自家後院摘果子一樣的,就跑人家後院去了。取了之後,由於不懂取人蔘果的方法,敲落了一隻果子,就被大地給收去了。於是當時孫悟空就急眼了,認為是這裡的土地神跟自己搶呢。
他就捻著訣,念一口「唵」字咒,拘得那花園土地前來,對行者施禮道:「大聖,呼喚小神,有何吩咐?」然後孫悟空,就對土地神,語重心長的、動之以情的、曉之以理的、耐心細緻的、講解他做賊的倫理道德,行者道:「你不知老孫是蓋天下有名的賊頭。我當年偷蟠桃、盜御酒、竊靈丹,也不曾有人敢與我分用;怎麼今日偷他一個果子,你就抽了我的頭分去了!這果子是樹上結的,空中過鳥也該有分,老孫就吃他一個,有何大害?怎麼剛打下來,你就撈了去?」
看見沒,這修行了這麼多年的孫大聖,就為了一隻從來沒見過的果子,就完全失去了一個修行人的體面,又回到五六百年前在蟠桃園的思想境界……
唐三藏不知道修行正果的機要,誤會兩個童子獻吃嬰兒,該得的至寶被棄如蔽履。八戒不知果子摘了就應該儘快吃,誤會兩個童子貪吃。悟空不知道果子敲落就不能落地,誤會土地神偷吃。悟空八戒沙僧不知至寶的吃法,結果吃了也白吃。這些都說明了,修行機遇的難遇與難得。
這個窘境,正是修行人幾乎天天都會遇到的感受。出現一種狀態、感受、或遇見一件事情,不知道如何把握,對於不符合自己觀念的,管他是對是錯,一概的排斥,卻不懂得去問詢、更不懂得去靜靜的觀察與深究下去。或者就像孫悟空他們那樣,以凡俗人心去對待高境界的事情,以凡俗人的手段去對待修鍊的收穫,結果是有了非凡的大能,也完全不會運用,不懂得如何運用,抱著金飯碗四處討飯去了,還整天埋怨師父沒給自己能力。
修行人,每當往前走一層境界,都有很多新出現的事物,看上去,跟之前遇到的沒有任何分別,可是裡面卻是全新的。當你抱著舊有的認識去認識他的時候,那真的就以為是舊有的了。所以,很多人固步自封,就是這樣子造成的。當然,修行中還有很多應該永久堅持的,而就連這些,時日久了,你再跟過去對比起來,裡面也天差地別、別有洞天。
第二十四回(9) 人蔘果的境界
這人蔘果,根據小說,還是挺值得研究一下的。孫悟空無端的懷疑土地神搶了他的果子吃。沒想到這土地神出來,卻教導了無所不知的孫大聖一頓。土地道:「大聖,錯怪了小神也。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個鬼仙,怎麼敢拿去?就是聞也無福聞聞。」
土地神,劃地而居,他們居然不是地仙,竟然是鬼仙。鬼仙的意思,那就是陰間的一方地之主了,就跟人間的縣官相似。那麼,根據這個推斷,地仙雖然依地而仙,但是所在層面卻是高於陰間諸神的。「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全世界,這幾千年來,就是地仙多,成千上萬。但是你看出來沒?「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地仙究竟是一幫子什麼神仙?其實,幾千年來一直做地仙的,全部是修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修行人們,他們為何可以長生住世、不死於人間呢?乃是因為他們獲得了這個人參果。這個人參果,是專門給修行人、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修行人準備的。
這是個什麼境界?那得看人蔘果是什麼境界了。土地道:「大聖只知這寶貝延壽,更不知他的出處哩。」行者道:「有甚出處?」土地道:「這寶貝,……卻是只與五行相畏。」
行者道:「怎麼與五行相畏?」土地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從人蔘果與五行相畏,能判斷出來它是哪個境界的產物么?能。
「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表明了,這個人參果,就好比是由水份組成的冰塊一樣,冰塊會無形無影的溶解消失在水裡。這個人參果,遇到五行就終結了,尤其是遇到水,就消失了。這說明,人蔘果是基於五行的、由五行因素組成的,所以,五行的因素對它來說形成了一種屏障。
這個人參果,從上下的層面關係來講,應該是高於五行的,凌駕於五行之上。可是,偏偏它又制約於五行,五行是它的構成因素、是它不可逾越的屏障。說來真是奇妙,遇水即化,是個雙關語。這個水,對於修行人來說,有著特別的含義。修行人每提高一個境界,都是通過每一境界的基本因素水上而行的。這個水,並非我們日常飲用的水,乃是五行中的那個水。
這個根源之水的根源嘛,體現出來,正是孫悟空敲不動的大地。那土地神繼續說:「……這個土有四萬七千年,就是鋼鑽鑽他也鑽不動些須,比生鐵也還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長生。大聖不信時,可把這地下打打兒看。」
什麼一會兒水,一會兒又變成土了,這不亂了套嘛。沒亂套。我說的是根源之水的根源,也就是水的水,那體現出來,是這個金剛一樣大地。你要知道這萬壽山是什麼地方。「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
首先,這裡的大地,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這個未開之際,萬萬不可以為,天地出現之後,就沒有了!這是一層境界,這層境界是永在的。這層境界一旦出現什麼變動,那人世間早就天翻地覆,如果這一境界消失,那什麼銀河系、天地、三界、萬事萬物,全部跟著一起化為烏有了。所以,這個比鐵還堅硬的大地,就是那一層本原之境的形象體現。
「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這意思是什麼,那意思不就是「萬劫無移大地根」?這個大地,我是說所有物質的大地。回到西遊記第一回,看花果山的來歷:「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
這放在一起一對比,馬上就清楚了吧?萬壽山存在於「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的境界,花果山存在於「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孫悟空,現在還沒能力突破自己的原始境界呢,他怎麼能動得了這土地的分毫?這株大樹,超越三界之上眾多層次、並且上達至高之境,它所凝結的真人身,一旦給了修行人,修行人才能修鍊上去,才能無所不能。並且,那土地明明白白的告訴悟空食果須用清水化開,那猴子卻跟完全沒聽見這句話一樣,直接丟嘴巴里吃了。這裡面有問題。其實還有問題呢,那土地神,明明親眼看著孫悟空偷人蔘果,他老人家明明非常清楚這人蔘果絕對是秘寶、萬萬不能隨便給人吃的,但是他老人家,你瞧見了,他不但對孫悟空的偷竊行為視若無睹、而且還吐嚕吐嚕的對孫悟空和盤托出、詳細指導,而且事後還面無愧色的坦然的走了。這裡面也有問題。
在五庄觀之前的境界,三藏每當走過一重天,都是清理打掃、重新構造他肉身中的荒廢的天地。過了五庄觀,才是真正的造天造地。
但是三藏拒絕進階。因此那兩個道童、清風明月,發現給唐三藏人蔘果他不吃,卻又被偷了四個,懷疑是他師徒四人行竊。這兩個小傢伙,斷然知道他師徒四人不得法而吃。於是兩個修行人,就完全不顧修行人的體面、大肆對唐僧爆粗口起來。並且這倆傢伙,只認定唐僧痛罵,「定是那伙惡人偷了,我們只罵唐僧去來。」然後,兩個出了園門,徑來殿上,指著唐僧,禿前禿後,穢語污言,不絕口的亂罵;賊頭鼠腦,臭短臊長,沒好氣的胡嚷。
其實呀,這唐三藏的確該遭受這一頓羞辱。因為呢,他是在迷中修的,關鍵問題不能給他點破,但是當他如此不悟,等於是說要逃避往上走的修行一樣!他必須在迷中悟,那麼只能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修理他。這兩個道童,其實正是通過這種異常怪異的方式,來促使他唐三藏能識破這個異常背後的真機。當然,兩個道童本身,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發火,他們兩個,正是被上師和菩薩借用了一下嘴巴而已。
修行的事情,就這麼隱晦的、但又毫不遮掩的給你顯露破綻讓你識破。但是,唉,你總是作繭自縛。怎麼辦?那就等著更加激烈的點悟出現吧……
第二十四回(10) 開胃小菜一碟
你能想到嗎?從人蔘果上可以推算出來孫悟空哥兒仨的紀年史。
其一:那沙僧撇下行李,跑進廚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開衣兜道:「兄弟,你看這個是甚的東西?」沙僧見了道:「是人蔘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認得。你曾在那裡吃過的?」沙僧道:「小弟雖不曾吃,但舊時做捲簾大將,扶侍鸞輿赴蟠桃宴,嘗見海外諸仙將此果與王母上壽。見便曾見,卻未曾吃。哥哥,可與我些兒嘗嘗?」
其二:他那道房,與那廚房緊緊的間壁。這邊悄悄的言語,那邊即便聽見。八戒正在廚房裡做飯,先前聽見說,取金擊子,拿丹盤,他已在心;又聽見他說,唐僧不認得是人蔘果,即拿在房裡自吃,口裡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個兒嘗新!」
其三:八戒道:「你進來,不是飯少。這觀里有一件寶貝,你可曉得?」行者道:「甚麼寶貝?」八戒笑道:「說與你,你不曾見;拿與你,你不認得。」行者道:「這獃子笑話我老孫。老孫五百年前,因訪仙道時,也曾雲遊在海角天涯。那般兒不曾見?」八戒道:「哥啊,人蔘果你曾見么?」
行者驚道:「這個真不曾見。但只常聞得人說,人蔘果乃是草還丹,人吃了極能延壽。如今那裡有得?」
然而這小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
沙僧曾經在蟠桃會上見過人蔘果,那麼,他應該至少參加過一次蟠桃會,見過一次。現在,輪到了人蔘果成熟。那麼,他的歷史至少一萬年了。並且,他得道上天,也至少一萬年前的事情了。
豬八戒聽說過人蔘果,沒有見過。那麼,他修道得道的歷史,應該是在上一次蟠桃會之後的事情。他的歷史,短於一萬年。至於孫猴子的歷史,咱們都不用算的啦,也就是一千年左右。你看這哥兒三個,排名座次和能力層次大小,是倒排序的。如果按照本次歷史約一萬年為依據來看,那麼沙僧應該算是上一次史前人類了。你看他的長相,就很異類。
既然沙僧見識過人蔘果,而人蔘果只出產於這個五庄觀,那麼,他應該認識這觀的老闆才對。也就是說他應該跟鎮元大仙起碼有過一面之緣。也就是說,鎮元大仙起碼應該對他和唐僧都是故友才對。但是事實上,從後面的故事發展,你就知道,他們並不認識。
還有,沙僧說的這人蔘果,居然不是鎮元大仙進貢給王母娘娘的。他說的很清楚:「嘗見海外諸仙將此果與王母上壽。」你知道嗎?「海外諸仙」這個稱謂,在中國神話歷史上,幾乎就是專指海上三仙山的神仙們的。海上三仙山包括:蓬萊、方丈、瀛壺。顯然,關於人蔘果的出產地,海外諸仙對沙僧保密了呢。
關於人蔘果的產地,這哥仨都不知道,也就是說,要麼:天上的神仙們,普遍的都不知道這人蔘果的具體產地。要麼:他們早就集體對這未來的哥仨保密了。
並且,這個萬壽山出產人蔘果的這個鋼鑽也鑽不動的土,根據土地神的介紹,有四萬七千年。五九四十五,那,我估計,應該是幼苗長了兩千年,開始開花。然後結了五輪果子。唐三藏師徒撞上的,這恰好是第五次。而之前沙僧做捲簾大將時候看到的人蔘果,應該是第四茬果子。
可是這個人參果的根,歷史卻遠遠的超過了四萬七千年,乃是久遠歷史之前的產物。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這棵樹的根,幾乎跟孕育孫悟空的石頭一樣的歷史悠久。
(第二十四回完)
推薦閱讀:
※歪讀西遊:安天大會勝蟠桃,宇宙清平賀聖朝
※《歪批西遊》之太白金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絕非偶然
※西遊記與官場哲學
※《歪批西遊》之那些可憐的女妖們:冰火兩重天
※系統揭示西遊記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