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毛澤東稱二戰我們不是主力 只是分隊
1/30國旗從上往下依次為」中華民國、蘇聯、美國、英國」代表四大反法西斯同盟國。|
分享到
原題: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聯盟8月15日,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楊天石教授應上海市長寧區圖書館、蔚秀報告廳、季我努學社之邀,在長寧區圖書館做精彩講演。此次系列講演由長寧區圖書館主辦,蔚秀報告廳、季我努學社協辦。下面是講演的精華,在此刊發,以饗讀者。一、中日兩國的強弱差距首先要講的第一個問題,是中日兩國的強弱差距。抗日戰爭是發生在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研究兩國的國情。日本是當時世界的工業強國之一,從1931年到1937年日本的工業增長速度年均是9.9%,1937年也就是抗戰爆發的這一年,日本的工業總產值大概是60億美元。我們中國呢?只有13.6億美元,也就是說,日本的年產值是當時中國的4倍還要多。打仗離不開鋼鐵,當時日本的鋼產量是580萬噸,中國的鋼產量呢?很可憐,只有4萬噸,所以日本的鋼產量是中國鋼產量的145倍。要打仗,飛機要開動、坦克要開動、汽車要開動,不可能沒有石油。當時日本的石油是169萬噸,中國呢?只有1.31萬噸,日本的石油產量是中國的129倍。在1937年.日本的武器生產能力可以做到每年生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餘輛,造船就是造軍艦、造輪船的能力,日本造船能力每年是40餘萬噸,造艦能力每年5萬噸。而我們不能夠生產一架飛機、一門大口徑口炮、一輛坦克、一輛汽車,所以說在這方面,當時我們中國的能力是零。當時中國僅僅能生產少量的小型艦艇,主要的部件和原件還必須要靠進口。在1937年的時候,我們中國只能夠生產步兵輕武器和小口徑的火炮。戰前,日本的總兵力是448萬人,中國的總兵力呢?大概是200萬人。當時的日本有作戰飛機1600架,中國只有223架。日本有艦艇285艘,中國僅有60餘艘。以步兵師為例,日本每個師共21945人,中國只有10923人。輕機槍日軍每個師配備541挺,中國的每個師只能配備274挺。重機槍日軍每個師是104挺,中國的軍隊只有54挺。野山炮這種重型武器,日軍每個師裝備64門,中國軍隊僅僅是9門。可見,當時的中日兩國,日本在國家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方面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而中國國家的經濟力量、國家的軍事力量處於絕對劣勢。當時中日兩國的差距不僅表現在國力、軍力上,而且表現在國家的統一與分裂的歧異上。日本實行天皇制,國家統一、上下齊心、弘揚武士道精神。中國呢?國共兩黨正在生死搏鬥。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跟建都南京的國民政府對立。第二年,日本人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此外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西康、陝西、新疆等省的統治者都心懷異志,南京國民政府的號令範圍只有長江中下游的有限幾個省份。這是我從當時中日兩國國力、軍力和國家的統一幾個方面對兩個國家所做的考察,總體來說,日本是一個強勁的對手,而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是一個非常衰弱、非常落後的國家。過去中國有句話大家很熟悉,叫「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我想中日兩國當時不是對手,不能成為勢均力敵、雙方搏鬥的對手。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問題。二、中國抗戰必須爭取和利用外力第二個問題,我想講的是中國抗戰必須爭取和利用外力。中國雖然是大國,但是落後,因此一定要爭取和利用外部的力量。早在1921年,中國著名的軍事家蔣百里將軍就提出,日本的戰略是速戰速決,要儘快滅亡中國。當時日本的一個陸軍大將跟日本天皇有個對話,天皇問日本將軍說「你看打中國需要多長時間?」那個將軍回答「一到兩個月。」也就是說日本人原來估計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把中國消滅掉。蔣百里將軍針鋒相對的提出一個戰略,叫持久消耗戰略。也就是「拖」,拖到什麼時候?拖到國際局勢發生變化,拖到西方的戰爭和東方的戰爭合流。蔣介石在1936年6月跟英國的一個經濟學家有一段對話,蔣說「對日抗戰是不可避免的,中日兩國一定會打一仗。由於中國的力量尚不足以擊敗日本的進攻。我將盡量使之拖延。」蔣介石的意思是要拖延,打持久戰。「當戰爭來臨時,我將在沿海地區做可能的最強烈的抵抗,然後逐步向中國的內陸撤退,繼續抵抗。最後,我們將在西部的某省,可能是四川,維持一個自由的中國,以待英美參加,共同抵抗侵略者。」也就是說,蔣介石繼承了蔣百里將軍的思想,要打持久戰。蔣介石講這段話的時間是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的一年,蔣介石已經對於抗日戰爭的發展和它的前途做了一個正確的估計。要爭取外國的力量、要爭取外國的幫助,首先靠誰?爭取誰?過去歷史學界有一個很普通的看法,說南京國民政府是「親英美派」,蔣介石是跟英國、美國友好。說英國、美國是南京國民政府的主子,蔣介石一定會按照他主子的命令去反抗日本。但是歷史表現出來的情況,完全和這些歷史學家們所說相反,蔣介石首先並沒有要求英國、美國的援助,首先是向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求援。1932年12月,也就是「九一八事變」以後的第二年。蔣介石把一位老外交家顏惠慶派到蘇聯去,跟蘇聯的外交部長商談恢復邦交。中蘇兩國本來是有外交關係,但是1929年斷交了。蔣介石曾在日記里寫了一段話,他說「與俄復交,跟蘇聯恢復外交關係,可以使日本人害怕。」日本人怕什麼呢?日本人最害怕的地方就是我首先要採取的對策。蔣介石認為,日本人最害怕的是蘇聯,所以我首先要做的是跟蘇聯恢復邦交。1937年中蘇兩國簽訂了一個條約,叫《互不侵犯條約》。名義上是互不侵犯,實際上是一個同盟條約,是一個互相幫助的條約。有了這個條約,蘇聯人就可以向中國運送武器,可以向中國運送飛機,可以向中國派顧問、派飛行員來支援中國。所以說最早援助中國的國家是蘇聯。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跟蘇聯結成同盟之後,然後才爭取同英國、美國結盟。1937年12月南京淪陷,然後就是武漢會戰。在武漢會戰之前,廣州失陷。廣州、香港地區原來是英國的勢力範圍,日本人佔領了廣州,所以蔣介石就召見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跟他談了幾個小時,就講華南地區跟你們英國關係密切,是英國的勢力範圍。現在日本人佔領了廣州,你們要有所動作。也就是說,蔣介石想爭取英國支持中國抗戰。但是最後這位卡爾大使只表示我們同情中國。廢話一句啊。三、中國抗戰外交路線的確立早在1937年10月28日,當時上海「八一三抗戰」已經打了一段時候了。蔣介石到蘇州對軍隊幹部發表演講,題目叫《以光榮的犧牲求最後的勝利》。蔣介石講:「如果單靠我們一國現有的軍事力量,與他對抗,我們建設未成,準備不足,當然不容易打敗它。」「但是我們是被侵略的國家,我們是為國家生存而戰,是為維護國際正義而戰,這種神聖偉大的民族抗戰,世界各國除了日本之外都要同情我們、贊助我們,我們就可以用國際形勢來壓迫敵人。」也就是說,蔣介石把希望寄托在國際,想要動員國際力量來壓迫日本。南京淪陷前夕,1938年11月16日,蔣介石在南京主持國防最高會議,他的演講題目叫《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國民政府已經決定遷往重慶。在演講裡邊,蔣介石講:「現在侵略國家的對面,一定會產生一個英、美、法、蘇的聯合陣線。可以說國際形勢,已被我英勇抗戰所改造了,如果我們繼續努力抗戰下去,一定可以達到各國在遠東敵視日本、包圍日本的目的,一定使日本陷於絕對的孤立,這個目的是不遠的、是很容易達到的。」此時國民政府的外交方針已經定了,即跟英國、美國、法國、蘇聯組成聯合陣線,組成反對日本法西斯的同盟。為了這個目的,國民政府,包括蔣介石做了很多努力。我下面舉了幾個例子,看看國民政府、看看蔣介石當年是怎麼努力的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1938年12月11日,蔣介石跟美國大使詹森談話,說「中國一定要爭取成為太平洋上獨立自由的國家,我們期待著與美國共同擔負世界和平的責任。」1939年,當時的立法院長孫科正在蘇聯訪問,蔣介石告訴孫科,英國和俄國正在談判合作,希望蘇聯方面不要忘記遠東,並且希望能夠促成中、俄、英、法在遠東的合作,這是蔣在通過孫科對蘇聯方面做工作,要在遠東聯合蘇聯、英國、法國。蔣介石而且要孫科當面去告訴蘇聯領袖斯大林,要向斯大林講清楚,中國的抗戰與世界和平的關係,讓英國、法國都能夠透徹的了解,讓我們中國參加反侵略的團結,與各國民眾進一步的作伸張公理正義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蔣介石再次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督促英國政府儘快與蘇聯締結軍事同盟,而且不僅英國、蘇聯在歐洲要團結,而且要讓它推廣到遠東和亞洲。當時的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蔣介石告訴英國大使說,如果你們英國需要的話,我們提供20萬受過訓練的軍隊。這20萬軍隊歸英國指揮、調度,我們共同在遠東地區、在香港地區反對日本侵略。做了蘇聯的工作、做了英國的工作,又做法國的工作。蔣介石給當時中國駐英大使顧維鈞打電話,說這次英國和法國在新加坡開軍事會議,是否可以將中國與法國在遠東的軍事合作確定下來,希望法國政府能夠讓中國參加,並且有所準備、有所決定。此後,蔣介石又見美國的總統顧問叫拉鐵摩爾。蔣介石告訴他,我國對日抗戰已經四年了,但是四年以來只有我們中國一個國家抗戰,孤立於民主陣營之外,我們單單的一國跟日本打。請他轉告羅斯福總統促成英、蘇兩國與中國建立同盟,參加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荷蘭太平洋的聯防會議,藉以保證中國與其他民主國家立於平等地位。但是中國政府以及蔣介石的這些努力,並沒有能夠馬上起作用。四、中國政府反對英美對日妥協與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組建我下面講的問題是中國政府反對英美妥協,有一位歷史學家批評我,說蔣介石為什麼抗戰呢?他是英國人、美國人的「走狗」。他為什麼抗戰呢?是因為他的主子讓蔣介石抗戰,所以蔣介石聽他主子參加抗戰。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沒有根據的。事實是,中國政府對英美的妥協行為做了鬥爭,英美才分別投入抗日鬥爭。請看事實。英國這個國家老奸巨滑,他對日本長期採取的是妥協、綏靖政策,什麼叫綏靖政策呢?就是安撫他,讓他別鬧、讓他愛幹什麼幹什麼。中國當時的駐英大使顧維鈞曾經回憶,他說「英國的政策就是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極力討好日本,而不惜犧牲別國的利益,特別是中國的利益。英國人企圖使日本不要在中國以外的地域打仗。」1939年,英國駐日本的大使叫克萊琪,跟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在東京有一個談判,談判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說日本人你別打英國,你別侵犯我英國在遠東的利益。你不要去碰香港、不要去碰新加坡,那麼我英國支持你。在英國、日本互相談判的時候,蔣介石發表了一個演說,他說「任何對於日本之讓步,將必妨害中國,將必違背九國公約之規定。」就是說,你英國這麼做,就等於幫助日本侵略,就等於幫助日本撕毀九國公約,你英國怎麼可以背信棄義,甘與侵略國相附而放棄對華久遠之誼?可見,中國政府明確反對英國跟日本妥協。中國政府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反對美國跟日本妥協,當時的情況是,英國、法國在歐洲已經跟德國打起來了,美國很有可能在太平洋跟日本再打起來。美國人可能陷入一個叫「兩洋作戰」的局面,什麼叫「兩洋作戰」?即在大西洋跟德國打,在太平洋跟日本打。這個「兩洋作戰」對美國是不利的,所以美國人想儘可能避免既和德國打又和日本打這種局面,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寫了一個備忘錄,恢復對日本的經濟、貿易關係。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曾經給羅斯福打了一個電報,說你們美國如果要幫助中國的話,一定要對日本採取經濟方面的制裁。當時日本需要戰略物資,需要鋼鐵、石油、銅、鉛,需要大量的戰略物資。日本是一個小國,沒有鋼、沒有鐵、沒有石油,什麼都沒有,那麼日本人為什麼能夠進攻中國?它這些戰略物資從哪兒來呢?從美國買,90%以上的鋼、石油、銅、鉛都是美國人賣給日本人,所以蔣介石跟美國總統提出,你要幫助我中國抗戰,但卻把鋼鐵、石油賣給日本人,這個怎麼行呢?希望美國人對日本採取經濟封鎖、經濟制裁,不要把東西賣給日本人。羅斯福當時聽了蔣介石的意見,宣布廢止美國和日本方面的貿易協定,不賣了。另外,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財產,因為當時日本在美國大概有1億多美元的儲備。美國不賣鋼鐵了、不賣石油了、財產凍結了,日本就沒有辦法打仗。這以後,日本和美國之間就開始談判,談判的主題就是,生意要繼續做,鋼鐵、石油也要繼續賣,日本在美國得存款要解凍。結果,美國準備恢復對日本的經濟關係,向日本供應一定數量的石油和大米,以後再增加。那麼好了,原來不賣石油,飛機沒法上天、坦克無法開動、汽車無法開動,現在美國表示石油繼續賣,美國政府準備向日本妥協。國務卿赫爾在羅斯福備忘錄的基礎上又定了一個辦法,叫「臨時過渡辦法」。美國同意修改凍結在美日本資產的命令,而且表示繼續把石油賣給日本人,另外還從日本進口生絲。這就在羅斯福妥協的基礎上進一步妥協了,這個妥協的結果呢?就使得日本可以進一步向中國、向東南亞發動侵略戰爭。我請大家看蔣介石的一段日記,說「看到了美國人所考慮到的對日本放鬆妥協的條件,痛憤之至。何美國愚懦至此?」又說:美國人怎麼這麼笨、怎麼這麼懦弱。蔣介石下了一個結論,說「從此可知,帝國資本主義者惟有損人利己,毫無信義可言。」這個「帝國資本主義者」罵誰啊?罵的是美國。蔣介石說「我過去以為美國人不會這樣的,對美國人始終信仰,認為美國人和英國人不一樣。從今以後,我就知道世界道德之墮落,看來我們中國除求己以外沒有可以相信的朋友。世界道德本來就是這麼糟糕、本來如此,我太傻,過於相信別人了。」蔣介石在日記里既自我檢討,又嚴厲的批評美國。我講到這個地方,是不是會有讀者認為,蔣介石也就是在日記里罵罵美國就是了,他敢公開的罵美國嗎?當天蔣介石寫了一封給胡適的電報。胡適當時是中國政府駐美國的代表。蔣介石在電文中說「從此國際信義與人類道德不可復問」他要求胡適把這個意思告訴美國的國務卿赫爾,切不可對經濟封鎖有絲毫的放鬆,說我蔣中正也不相信美國政府到了今天,對日本人還有那麼多的幻想。晚上蔣介石又寫了第二封電報,說現在由於美國向日本妥協,所以我們中國人心動搖,要求美國政府立即表明跟日本絕不妥協的態度,「藉以安定人心,挽回大局,免使中國抗戰前功盡棄、民族犧牲虛擲。」蔣介石一天之內給胡適發了兩封電報,要求胡適向美國方面提出交涉。除了胡適,當時中國政府還有個代表,即宋子文。蔣介石給宋子文打電報,說「如果美國還是這麼對日本妥協的話,那麼中國四年半的抗戰,死傷無數的生命,遭受歷史以來空前未有的犧牲,都是由於美國政府的曖昧游移。這樣做下去的話,中國的抗戰就功敗垂成,世界上的災難就沒有完。」蔣介石在電報里,給了美國一個非常嚴重的警告,說你跟日本妥協,以後的歷史會怎樣記載你們美國?!胡適把蔣介石的意見告訴了羅斯福,宋子文也把蔣介石的意見告訴了羅斯福。羅斯福就找胡適和宋子文談話,談什麼?說我們美國這個「臨時過渡辦法」確有缺點。羅斯福承認錯了。蔣介石除了通過胡適、宋子文對美國提出抗議,還給丘吉爾打了電報。丘吉爾在凌晨打電話給羅斯福,說你不要這麼做,你不能跟日本妥協,說「我們為中國擔憂,如果中國的戰場垮了,那麼我們歐洲戰場危險就會大大的增加。」蔣介石抗議、丘吉爾反對,所以羅斯福跟外交部長研究之後,最後規定「拋棄這樁蠢事」,決定不再跟日本妥協。美國不妥協了,向日本提出了很強硬的條件。日本火了,所以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得出結論,「美國已經徹頭徹尾地成為蔣介石的代言人」。如果按照美國人的新的強硬的條件的話,那麼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盧溝橋事變所有的成果都將付諸流水。御前會議決定對美國、英國、荷蘭開戰,裕仁天皇批准海軍軍令部總長發出命令,將攻擊日期定為12月8日。日本人在給美國的回答裡面指責美國順從重慶方面的意願,12月8日4點20分,兩個日本代表向美國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和向美、英宣戰的天皇詔書,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發動太平洋戰爭蓄謀已久,它之所以發生在12月初,是由於美國政府接受了中國政府的意見,改變了對日妥協政策所致,因此在12月8日,美國、英國也對日本宣戰。同樣在12月8日,蔣介石代表中國政府表示,將竭其全力與美、英、蘇聯及其他諸友邦共同作戰,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軸心國家的完全失敗。而且蔣介石提出,應該成立軍事同盟,這個同盟應以美國為領袖。1941年12月10日,蔣介石在重慶接見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提議建立中、英、美、蘇、荷五國的軍事合作,訂立互助協定。12月10日,蔣介石致電駐美代表宋子文,建議制訂中美英荷四國聯合作戰計劃。1941年12月16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建議蔣在重慶召開聯合軍事會議,產生一個永久機構來指揮。1941年12月31日晚上,羅斯福約見中國代表宋子文,商談發表聯合宣言。羅斯福提出,將由英、美、俄、中四強先行簽字,其餘各國將於明天簽字,宋子文當即代表中國簽字。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的抗日戰爭,由此進一步獲得世界更多國家的同情、聲援和支持,成為取得最後勝利最堅強的保證。我前面所講中國政府在反對英美妥協裡邊起的重要作用,中國政府在改變美國政府的立場上起了重要作用。由於美國政府從向日本妥協轉變為對日強硬,因此日本發動了「珍珠港事變」、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因此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在這個過程裡面,中國政府、蔣介石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五、美蘇兩國是反法西斯力量的主力軍前些年有一個日本的NHK電台記者到北京訪問,談到日本的戰敗問題。我講了一句話,「你們日本被我們中國打敗了。」這個日本記者馬上表示說,楊先生你這樣講不對,我們日本不是被你們中國打敗的,我們日本是被美國打敗的。為什麼好多日本人到現在還不承認是被中國打敗的?這個我是下面想講的,就是說,美、蘇兩國消滅了日本的侵略主力。我舉幾個例子,當年美國打日本叫「太平洋戰爭」,採取的戰術叫跳島戰術,太平洋上好多島,怎麼打呢?打下一個島再跳打另外一個島。例如中途島戰役,日本喪失了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1艘、飛機275架、陣亡3500人。另外一個戰鬥叫萊特灣之戰,日軍4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被擊沉,飛機損失數百架,並有1萬多名飛行員和水兵犧牲。沖繩島戰役,日軍死亡至少有十萬七千人。還有硫磺島,在1945年2月19日晨,在900餘艘戰艦、200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美軍以22萬人之眾的兵力對只有2萬人的日軍守衛的硫磺島發起進攻。美軍全殲島上2.2萬人的日軍,但是美軍也付出了2.8萬人傷亡的沉重代價。戰役使得美國陸戰3師的戰鬥部隊傷亡60%,而陸戰4師、5師戰鬥部隊的傷亡更是高達75%,美軍陸戰部隊幾乎失去了戰鬥力。我講這些例子是說明,美軍在太平洋的戰鬥裡邊,每打一個島嶼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付出巨大的犧牲。所以羅斯福受不了了,羅斯福覺得美軍這麼打的話犧牲沉重,所以他要找尋一個「捷徑」讓美國人、美軍死得少一點,那麼這個「捷徑」終於找出來了,就是原子彈。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9號向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在此期間,蘇軍出兵東北。1945年8月8日,莫洛托夫接見日本駐蘇大使遞交宣戰書,蘇軍150萬人進軍東北,經過一周激戰,蘇軍傷亡2萬餘人,殲滅日本關東軍8萬人。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詔書,8月18日下午關東軍司令部下令投降,60餘萬關東軍成為俘虜。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為什麼勝利了,過去有一個說法,叫蘇武、屈原之爭。蘇武是指靠蘇聯的武裝、蘇聯紅軍打東北,這叫蘇武。屈原是指屈服在原子彈前面,所以這叫蘇武、屈原之爭。這個爭論從二戰勝利之後一直到現在還存在,但是我想從我上面的敘述看來,日本之所以投降,其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美國、蘇聯。美國和蘇聯摧毀了日本侵略的主力,摧毀了日本侵略者的意志,所以這個我想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六、中國參加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之後我講到這個地方,大家會有一個問題,那麼我們中國呢?中國到底起了什麼作用?所以我下面講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參加反法西斯聯盟之後,我們中國做了什麼、我們中國的作用是什麼。第一是蔣介石訪問印度,爭取印度參加反法西斯聯盟。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但是印度這個國家很怪,地位很尷尬。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印度人為了獨立,要反對英國,但是英國又是中國的同盟國,是中國的戰友。如果印度這個國家站到日本方面、站到德國方面,不堪設想。當時印度有沒有可能參加法西斯陣營呢?參加軸心國呢?可能性很大,因為印度民族、印度的黨派,國大黨有兩個領袖,一個是我們熟悉的尼赫魯,另外一個是甘地,這兩個人都反對英國。當時東方的日本、西方的德國都在拉攏印度。說你印度別跟著英國、美國走,你跟我們日本走,你只要跟我們走,我們保證你將來印度可以獨立,這個很有誘惑力。當時有一個印度人,叫博斯,成立了一支軍隊,叫「印度國民軍」。成立了一個政府,在新加坡,這個「印度國民軍」就是跟日本合作的。如果整個的印度都倒過去,那麼對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日本拉印度,西方的德國也在拉印度,說你站到我們德國方面來,我們德國人幫你獨立。而且德國人還有一手,德國人派了一個秘密代表叫洋克,洋克跟蔣介石的代表桂永清談判,準備秘密簽訂一個條約——中德軍事密約。這個密約講什麼呢?你中國從緬甸去列印度,我們德國從中東去列印度,德國和中國打下印度之後,讓德國的軍隊和日本的軍隊在印度會師。這就很危險了,印度是人口僅次於中國的大國,東方的日本、西方的德國都想拉攏印度站到自己一邊,而印度主要的政黨又很有可能要站到法西斯一邊。所以在這個情況下,蔣介石、宋美齡去訪問印度。這是他們夫婦在抗戰期間第一次離開中國,幹嘛呢?調解,調解英國和印度的矛盾。蔣介石夫婦對英國的殖民政府講,說你們對印度要寬大一點、寬容一點,要允許印度自治。另外蔣介石、宋美玲又跟印度的兩個政黨領袖(尼赫魯、甘地)講,說你們要參加反法西斯陣營,跟我們中國合作打日本,至於印度獨立將來再說。蔣介石、宋美齡要去印度訪問,誰不高興,誰反對呢?英國反對,英國的丘吉爾反對。他想印度是我英國的殖民地,你中國的領導人跑到印度來幹什麼?丘吉爾反對蔣氏夫婦訪問,特別反對蔣介石到瓦達去會見甘地,寫信給蔣要好好思索,說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英國的印度總督會見宋美齡,要求蔣不要首先會見在新德里的尼赫魯,被宋拒絕了。蔣要求英方安排與甘地見面,英方提出在第三地見面。1942年2月18日蔣夫婦在加爾各答會見了甘地,提出中印共同奮鬥,尋求兩國合作的共同基礎,甘地沒有回答。蔣回到中國以後,提醒英方對國大黨要寬容。1942年夏,英國與國大黨談判決裂,逮捕了甘地與尼赫魯,丘吉爾提出彼此不干涉內政,反對蔣介石要求釋放國大黨尼赫魯甘地的工作。丘吉爾頑固不化,蔣曾經爭取羅斯福的幫助,但是英美同盟使羅斯福不願意插手,就勸蔣避免任何交涉。後來宋美齡到美國去演說,強調印度獨立對於同盟國的重要性,要求無條件釋放甘地、尼赫魯。丘吉爾給英國的外交大臣艾登寫信,認為宋美齡是「麻煩製造者」,是「被寵壞了的小孩」,準備向中國提出抗議。所以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當時中國政府一心一意的要調解英國和印度的矛盾,目的是為了防止印度被拉進法西斯陣營,要求他們站到反法西斯陣營,儘管這一件事情由於英國的反對沒有能夠完成,但是中國政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第二個重點要講的是,派遣遠征軍出戰緬甸。緬甸是中國的南方鄰國,緬甸對中國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國抗戰需要接受外國的軍火、需要接受外國的援助,靠什麼?首先靠香港,香港被日本佔領了,所以這條路斷了。然後靠滇粵鐵路,雲南到越南的鐵路,由於越南被日本佔領了,這條路也斷了。最後只剩下滇緬公路,從雲南到緬甸的公路。西方國家對中國抗戰的援助都是先運到緬甸的仰光,然後通過緬甸的公路運到中國的西南方。日軍為了截斷中國抗戰的國際通道,所以一定要佔領緬甸,一定要斬斷這條公路。所以說中國一定要援助緬甸,但是緬甸又是英國的殖民地,丘吉爾不願意中國的軍隊進入緬甸,一直到了仰光被英國佔領了,丘吉爾才勉強同意中國政府軍隊進入緬甸。中國軍隊進入緬甸以後首先打的第一仗是同古保衛戰,同古是緬甸南部的戰略要地。中國軍隊作戰的第200師,杜聿明是首任師長。杜聿明升為軍長以後由戴安瀾繼續當師長。當年中國遠征軍有一所戰歌,「槍在我們肩上,血在我們胸膛。到緬甸去吧,走上國際的戰場。」戴安瀾師長的軍隊到達同古的目的本來是支援英軍守住仰光這個海口城市,但是在中國軍隊到達之前的一天,英國已經下令撤離仰光,所以英國人實際上是騙中國軍隊來掩護他們撤退。中國的軍隊在同古奮戰了12天,傷亡千人,消滅了日軍5000多人,在一個夜裡撤退了。對中國軍隊的表現,英國的《泰晤士報》說:「被圍守軍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的經過,實使中國軍隊之光榮簿中增一新頁。」日軍一個軍官叫橫田,他說南進以來從未遭遇過像這樣的勁敵,勁敵是誰呢?就是中國的軍隊。第二個戰鬥仁安羌之戰。孫立人將軍以少數部隊把日軍打敗了,把7000個英國兵救出來,所以4月20日這一天就被定為克服仁安羌解救的日子,孫立人被英國國王授予帝國司令勳章,這個是中國遠征軍第二次打的很漂亮的一個戰鬥。第三個戰鬥是攻克密支那,密支那是緬北的重鎮。中國軍隊為了打通當時正在建設的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道——中印公路,另外是為了減低駝峰航線的危險。大家知道,駝峰航線是一條空中航線,是一條飛越喜馬拉雅山的航線。所以為了減低駝峰航線的危險,就是要把密支那拿下來,讓駝峰航線的安全度提高。另外要使得日軍在緬甸北部的軍隊,讓他沒有後路。這一次戰鬥是由中國的鄭洞國將軍指揮的。英國人不想打這場戰鬥,英國人只想保住印度,另外只想控制香港、控制東南亞,所以反對在密支那進攻日軍。由於美國方面的支持,最後密支那這場戰鬥還是發生了,打了100天,把密支那拿下來了。密支那拿下來之後,中國駐印軍完全掌握了緬北的主動權,滇緬形勢完全改變,美國將軍的評價是中國士兵完全能同世界上的任何軍隊媲美,吃苦耐勞、長時間任勞任怨。在密支那戰鬥裡邊,美國將軍先後換過三位美國的戰地指揮官,不斷的擴大中國將領的指揮權,最後由中國將領指揮全部的作戰行動。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遠征軍的一部分,從印度出發進攻緬北日軍。兵力12萬人,一年半中收復緬甸大小城鎮50多座,挺進2400公里,解放了緬甸國土13萬平方公里。與此同時,在雲南的怒江以東的中國遠征軍16萬人,1944年5月反攻,經過8個多月的苦戰,收復滇西全部失地38000平方公里,斃傷日軍21000人。英軍和中國遠征軍兩軍合計打死日軍48850人,中國遠征軍傷亡79154人,有2900人長眠在緬甸的土地上。這是中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做的第二個工作。打擊、牽制、困擾日本,這個是中國軍隊做的第三件工作。從1937年冬到1940年冬,日本在中國的陸軍占其陸軍總數的78%,最高時達94%。二戰戰區是2200萬平方公里,中國戰區是600萬平方公里,德、日、意的法西斯軍隊是1100萬人,中國抗擊了其中的240萬人。由於中國戰場的存在,由於中國軍隊的抗戰,第一,阻礙了日軍的北進計劃,使得蘇聯得以加強歐洲戰場,避免兩線作戰,專心致志的對付希特勒的部隊。從1941年春到1944年秋,蘇聯先後從遠東地區調集了54萬人,5000門大炮、33000多輛坦克到歐洲。自然,這對於保衛蘇聯的歐洲國土以及最後反攻,擊潰德軍起了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他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中國)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說,「如果日本進取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夠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羅斯福對他的兒子小羅斯福講,「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們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戰場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並且一直衝向中東。日本可以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反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開,吞併埃及,斬斷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中國政府對於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忠誠的,在中日漫長的戰爭過程中,據統計日本人曾經跟國民政府談判過12次,想把中國政府拉到日本方面來,讓蔣介石和汪精衛合流,但是都被重慶政府、蔣介石拒絕了。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有一年日本人找到蔣介石在香港的代表,說只要重慶政府坐到談判桌上來跟日本談判,我們日本保證兩條,第一條拋棄汪精衛,第二可以把汪精衛殺掉。孔祥熙覺得這個條件很好,只要坐到談判桌前來談判,日本人拋棄汪精衛而且可以把汪精衛殺掉,這不是很好嗎?所以孔祥熙就給蔣介石寫了封信,說條件不錯,馬上派人到香港談判。但是蔣介石在孔祥熙的報告上批了一行字,說如果有人繼續借汪精衛來勸我跟日本人談判,殺無赦。用非常堅決的態度拒絕了跟日本人談判。我剛才講到,1942年,德國的戈林,希特勒的第二把手派一個代表到瑞士跟蔣介石的代表桂永清談判,建議訂立中德軍事密約。共同進攻印度,讓西方的德國軍隊和東方的日本軍隊聯合起來,蔣介石指示嚴詞拒絕,絕不可能跟希特勒合作。中國政府參加反法西斯聯盟以後一個最大的活動就是開羅會議,1943年中期,盟國開始考慮舉行一次最高級的會議,討論對於軸心國的作戰和戰後安排。蘇聯因為當時還沒有對日作戰,所以斯大林沒有參加,第一次在開羅是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第二次是在伊朗的德黑蘭是由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參加。前面的開羅會議討論遠東,德黑蘭會議討論歐洲。這個會議決定恢復中國主權,要把日本佔領的東北、台灣、澎湖、遼東半島歸還中國,決定對日本的懲罰辦法,要決定要不要保留天皇制,由日本人民自己來決定。討論了戰後對日本的軍事管制,羅斯福提出來以中國為主,蔣介石提出要以美國為主,關於戰爭賠償問題,蔣介石提出來要實物賠償。會議還討論了周邊國家的獨立問題,關於朝鮮,中國方面主張讓朝鮮自由獨立,但是英國提出來不講獨立,只寫明脫離日本的統治,由於中國政府堅決主張,所以後來開羅宣言明確表示,朝鮮要獨立。所以說12月1日開羅宣言發表: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的或佔領的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開羅會議的意義在於,讓中國首腦跟美國、英國的首腦平等會晤,共商世界大事,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的事情。第二個事情,開羅會議宣言反映了中國人民恢復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願望。七、兩個聯盟與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最後談一個問題,中國抗戰勝利的原因。中國抗戰為什麼勝利了?我認為是由於兩個同盟的存在。國內是以國共為基礎的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階層、各團體的統一戰線。有了這個統一戰線,才有了正面與敵後兩個戰場。國際是以美、蘇、英、中為主體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如果沒有第二個同盟,中國單獨對日作戰的話,最終我相信中國也會勝利,但是時間會更漫長,不止8年,可能會更長,困難也會更大。最近大家在熱議抗戰勝利的原因,熱議中國戰場的作用。那麼我想介紹毛澤東在50年代跟南斯拉夫代表講的兩句話,毛澤東跟南斯拉夫代表團講,反法西斯戰爭我們不是主力軍,我們只是分隊。我想毛澤東的這一段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東方主戰場,這個戰場在打擊日軍、牽制日軍、困住日軍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剛才引用了斯大林、引用了丘吉爾、引用了羅斯福的話,他們都承認中國戰場在打擊日軍、牽制日軍、困住日軍方面的作用,讓它的雙腳陷在中國戰爭的泥塘裡邊拔不出來,這個是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和蘇聯的作用。毛澤東講「我們不是主力軍,我們只是分隊。」這當然反映了毛澤東的謙虛,但是我認為,也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實際。我們既不能否定中國戰場的作用,但是也不應該誇大它的作用。我今天想講的就是這麼多,謝謝大家來聽我的報告。(原標題:史家:不可否定二戰中國戰場作用也不應誇大)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更多精彩,請登錄環球網
推薦閱讀:
※毛澤東與郭沫若的詩詞交往、
※賀子珍延安負氣出走是因覺察出毛澤東有「異動」?(2)
※毛澤東與魯迅彼此是如何評價對方的?
※毛澤東的秧歌情
※毛澤東祖籍在原陽-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