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彬 中國當代作家的力量都去了市場
「中國當代作家普遍缺乏思想的內在力量,他們的力量都去了哪兒?以前是政治,而現在則賣給了市場!」德國著名漢學家、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顧彬教授近日在南京又出高論。
這位愛喝白酒的老外漢學家,因3年前那句「中國當代文學都是垃圾」而聞名,此次來華,顧彬再次就此澄清「我只是說90年代一些美女作家的作品是垃圾」,他認為,自己的觀點「被斷章取義了」。
此次顧彬受聘為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受聘會上,顧彬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與中國學者探討文學學術問題。「我1974年、1975年(30歲)來中國後開始學習漢語,然後開始關注中國現當代文學。」
顧彬教授精通多門外語,除了是一名漢學家,他還是一名翻譯家。顧彬翻譯過多部中國文學作品,最愛中國詩歌,對中國古代文學也頗有心得,喜歡蘇東坡。他最近出版的新書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而這一次,顧彬似乎依舊不知「吃一塹長一智」這句中國俗語,再次「炮轟」中國現當代文學。他說,德國人對中國當代作家的看法是,「他們是真正的作家,還是商人?」「真正的作家是不會去寫劇本的,但是中國許多作家去寫劇本」,而且「中國當代文學太主張『性與罪』了」。他認為,一個真正的作家應該遠離市場,應該充滿愛,努力去幫助別人。
面對顧彬的「狂轟濫炸」,當天受聘會在座的作家、評論家均認為,顧彬的觀點過於偏激、以偏概全。「中國當代文人下海只是個別現象,不能代表中國文壇的全貌」,「中國也有許多清新作品,有許多專註於創作的作家」。而評論家們則提出,「每個民族的文學都有自己的獨特背景和特點」,「文學評論的標準不是唯一的」,「用歐洲精英主義的標準來衡量中國文學是否合適?」
此外,顧彬還注意到,「中國當代作家普遍古文不好,而且他們基本上不會外語」,「1949年以前的中國作家基本上都是翻譯家,可是現在的中國作家都不翻譯」。顧彬認為,古文功底差,使得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的語言失去了傳統語言的韻味和力量。而現當代作家如果不會外語,就不能看外國原文作品,從而失去了文學創作的參照系。「1949年之前的林語堂可以用英文寫作,張愛玲的英文也很漂亮,她用英文寫的小說比中文好得多」。
針對顧彬對當代作家語言方面的批評,著名作家蘇童認為,「中國當代文學家還是有發展母語的野心的,如賈平凹、王安憶等都對母語的使用和發展做出了執著的探索」。針對顧彬對孫犁語言的批評,作家黃蓓佳指出「孫犁作品中那種水濛濛的東西,外國漢學家可能是無法理解的」。
與中國教授、作家、文學評論家和大學生們聚在一起座談,顧彬說,這種自由的氛圍讓他「非常感動」。顧彬說,他愛中國現當代文學,但是「愛,和批評、批判並不衝突」。
對顧彬的這一說法,不少與會者表示認同。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丁帆教授說,「批評與被批評的雅量是促進文學生長的根本」。另一位教授也認為,學術需要有爭論才能發展,也許我們的作家的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無論顧彬的觀點是否完全正確,至少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一位「他者」,他的批判值得我們反思。
「我們對待顧彬的觀點應該如同用漁網打魚一樣,重要的不是看漏掉了哪些東西,而是看撈起了哪些東西。」南京大學王彬彬教授這樣總結道。
劉作楣 本報記者 李潤文
推薦閱讀:
※《爸爸帶給兒女力量》(怎樣當個好父親)
※厲害了!馬克龍政黨成立剛一年成為法國第一大政治力量!
※聖名的力量 祈禱與靜默
※嘉善治水 引入專業力量·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