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鎬的境界
謝銳李昌鎬九段的新作《不得貪勝》中文版近期出版,在這本以圍棋十訣第一條作為書名的自傳著作里,李昌鎬開宗明義地寫道:「我人生的大局現在正進入轉折點。從兒時便諳熟『不得貪勝』的棋諺,此時在我腦海中變得深刻起來。我堅信,勝負不是圍棋的全部,在超越勝負的上一層,蘊藏著至高無上的價值。」圍棋十訣之首「不得貪勝」,意即「越是對勝利存有貪念,越是得不到勝利」,這與吳清源大師一生追求的「平常心」有異曲同工之妙。棋如人生,人生的目標亦為「求勝」,但是對目標過於執著,就會讓我們心浮氣躁、視野狹隘、思維僵化。「不得貪勝」並不是要放棄「求勝」之心,而是要時刻保持頭腦冷靜,避開各種誘惑,認清自我,從而發揮出個人最大的潛能。《孫子兵法》說: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夠避開戰鬥,利用對手的弱點牽制對手、壯大自己,使得利益最大化,這便是成功的最高境界。李昌鎬在書中反省,「很小時候起就不斷地聽這四字棋諺的說教,次數多得如同耳朵裡面釘了釘子一樣,但直到現在我才有所領悟。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是一名職業棋手,在奪取冠軍獲得獎金便是最崇高美德的職業棋界,那些勝負之外的模糊觀念,我連轉一下眼珠的空暇和心情都沒有。」曾經君臨棋界的李昌鎬說:「圍棋是唯一一種只有業餘人士才能達到至高精神境界的比賽。」這實在有趣之極。「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被譽為「石佛」的勝負師李昌鎬,在經歷多年勝負之後,悟出「只有業餘才能達到至高境界」之理。他寫道:「對那些通過圍棋來追求實際金錢價值的職業棋手來說,圍棋已經成為謀生的手段,勝負直接關係到獎金的多少,所以根本無法從勝負的囚籠中擺脫出來。而純業餘棋手則可以駕馭在勝負之上,他們可以想像到更加寬廣的世界,進行更多的創造。」原來,即便是石佛,多年來也未能掙脫比賽獎金的羈絆,所以才有如此感慨。但實際上,業餘棋手也不能輕易掙脫勝負的牢籠,倘若沒有勝負,圍棋只會變得枯燥無味;職業棋手也並非不能駕馭在勝負之上,比如當年十番棋時的吳清源,中日圍棋擂台賽時的聶衛平。可能是長期沉浸於職業勝負多年之故,李昌鎬在書中表達出來了一種對業餘棋手無限嚮往的心情,並將業餘棋手在圍棋上的追求推至「藝道追求」的高度,他寫道:「從遙遠的過去開始,先行者們就不斷追求圍棋的『藝道』,而這種『藝道』在體育圍棋中,依然存在著。享受這種藝道追求的人,便是業餘棋手。」從對圍棋盡善盡美的藝道標準來看,李昌鎬對業餘棋手的追求有拔高之嫌,絕大多數業餘棋手進行圍棋對弈,與其說是求道,還不如說是遊戲,倒是不少棋痴似的職業棋手,比如古力、李世石,還有李昌鎬本人,為每手棋的效率最大化、精確化而殫精竭慮,這應該更有資格稱為「藝道」,此過程難道不是一個超越自我的「享受」嗎?但經歷了萬千職業勝負的李昌鎬已經對「不得貪勝」有新的領悟了,那就是「享受圍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寫道:「我的爺爺和父親雖然棋藝並不是很突出,但他們比我更加享受圍棋,因為他們完全從勝負中解放出來。圍棋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一個世界,不管棋藝高低,也不管是贏還是輸,以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盡情享受圍棋的樂趣,這便是『不得貪勝』的境界。」「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當年蘇東坡一句小詩,契合今天李昌鎬的「不得貪勝」之說。只是,不曾過盡千帆,又怎能都付笑談中?沒有最初的勝負執念,又如何成就為勝負大師?(作者系《體壇周報》著名圍棋記者、編輯)
推薦閱讀:
※我與李昌鎬的第2局(下)
※您怎麼去評價李昌鎬?
※李昌鎬功力依舊深厚 與李世石三番之戰應是好勝負
※我與李昌鎬的12局(首局回憶)
※我和李昌鎬的第三局(下):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