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念佛禪七開示精華錄》
07-14
聖嚴法師《念佛禪七開示精華錄》念佛也是禪念佛,通常被認為是凈土法門,為什麼成了禪呢?其實,不管任何法門,都走向一個目的--離苦得樂、消業除煩惱。沒有一定的法門叫做禪,念佛同樣可以是禪的法門。我們禪修時用默照禪、話頭禪、數息禪,念佛時用的就是念佛禪。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即能修成「念佛三昧」。 「三昧」是指「心一境」,念佛時,你的念頭裡只有阿彌陀佛,其他念頭都沒有,這叫做「一境」。一心念佛,不但可以除煩惱妄想、消業開悟,更可以生凈土、成佛。正念不斷 處處阿彌陀佛 念佛的「念」指念頭,不僅是嘴巴念。 「念」字由今、心組成,今指今天,就是現在的意思;心指念頭。每一個念頭都不離現在的心,就是「念」。現在的心會有雜念、妄念,而念佛的心則是凈念、正念。念佛可念任何的佛,不過大部分佛經都教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也讚歎念阿彌陀佛。修行念佛法門,就必須信阿彌陀佛;信了便要發願修成「念佛三昧」;信願之後還要行。行包括正行、助行,正行是念阿彌陀佛,助行就是修一切的善法。念佛禪七期間,拜佛時要念佛,經行時要念佛,連出坡時也要念。一邊默念、一邊雙手在進行勞動,心在念佛,手也在念佛。念佛時,把環境里所有人事物,通通融入阿彌陀佛的佛號里。隨時隨地念阿彌陀佛,而且要「正念不斷、凈念相繼」,就會體會到處處都是阿彌陀佛。念佛法門非常簡單,只要會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因此,不論根器,任何人都能從念佛當中得到利益。修「念佛三昧」見法身佛 修行的基本原則在修心,也就是鏈心。把雜亂的妄想心,變成清凈的三昧心,就叫做修行。念佛的時候,隨時將心放在念佛方法上,並清楚自己的心在方法上,這是念佛的基礎修行方法,也是禪宗的基本修行方法。原則上,念佛不只是念阿彌陀佛,念佛的名號、相好、悲智願心、國土莊嚴,也都可以修成念佛三昧。雖然我們念的是有相的佛,但一定要知道還有無相的佛。一開始先從有相的佛開始念,方能達到親見無相的法身佛、報身佛。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大勢至菩薩有敘述自己怎麼學到「念佛三昧」。那時有一位超日月光如來,教大勢至菩薩修行「念佛三昧」:只要心憶念著佛、繫念著佛,就能跟佛相應;在《般舟三昧經》中也提到,如果我們念佛得「念佛三昧」,就能在現前見佛,或是在未來見佛。但是我們凡夫身見到的是有相的、化身的佛,如果能實證無生法忍,就能見到報身佛和法身佛,這是大勢至菩薩自己的經驗。建立大信心 修行三昧 根據天台宗智者大師寫的《摩訶止觀》,有四種三昧:一是常坐三昧,是坐著不動;二是常行三昧,就是「般舟三昧」,也就是在修行期間,除用餐外,都必須經行,不得休息;三是半行半坐三昧,是經行和坐交互運用;四是非行非坐三昧,又叫「隨自意三昧」,就是隨自己意思,任何狀況都能修。想要修成「念佛三昧」,首先要建立起對佛、對佛所說的法,以及對這個法門的大信心,就是不能有一點點懷疑的想法。在《般舟三昧經?行品》中,有一段比喻:一位少年把自己打扮得非常莊嚴美麗,然後拿著裝了麻油的器皿、裝了水的器皿、新磨好的鏡子、沒有瑕疵的水晶,想用這四樣東西來照自己,這當中呈現出的是麻油、水的影子,還是鏡子、水晶的影子?佛說一切諸佛都是眾生心中的諸佛,心中有佛而修成「念佛三昧」,心中的佛就能顯現出來。經文中所舉的四樣東西本身並沒有影子,所有出現的影子都是少年自己的,這說明了只要自心清凈,就能見到十方諸佛。「般舟三昧」即「無相三昧」 十方諸佛,實際上就是我們內心的反映。昨天用影子做比喻,它原本並沒有什麼影像,產生的影像就是自己的影像。 《大乘起信論》中講到「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只要念什麼,就能見到什麼,所以念佛的人可以見佛、可以生凈土,這個佛是心所產生的佛。如果自己的心是清凈的、跟佛是相應的,自己的心就是佛。在《般舟三昧經?無著品》中提到「無著」,就是不要執著,這點出了「般舟三昧」就是「無相三昧」。十方一切諸佛在你前面,是你的心看到?還是你的身體看到?如果說是身體看到,沒有心,那身體是死的,能看到嗎?如果是身心合起來看到的,心和身兩樣東西合起來,這便是因緣法。因緣法意思是說身心只是臨時組合,是空的、不是實在的,只是暫時的現象,並沒有一個真的東西在那裡。所以,不把自己的身和心當成自身的佛、自性的佛,才能證佛果,達到「無相三昧」。不起差別心的「一行三昧」 今天介紹「一行三昧」。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下卷里提到「一行三昧」。佛說法界只有一相,那就是平等相,因此修「一行三昧」時,需知道法界是一相,不要起差別心。法界一相,實際上就是無相,因此叫做「一行三昧」。不執著有相可取、有相可得,這才是真的入「一行三昧」。如果我們還沒這種工夫,也要認知到,現在所取的一切相都只是暫時的工具,不是目標,就像過河時坐船,船是工具,過了河之後,一定要離開船。我們的環境中有許多誘惑、障礙、困擾,往往使自己就沒辦法把握住。如何不受環境影響、而能得到解脫?首先要持戒。持戒沒辦法清凈,怎麼辦?那就要懺悔。此外,我們要經常想到布施,就是在任何地方、見到任何人,都要思考我對這個環境里的人有什麼好處。即使無法為別人帶來好處,至少不能傷害他們、讓他們受損失,讓他們增加負擔。時時精進不放逸今天是佛七最後一天。七天之後,並不表示修行已經圓滿,這只是種了善根。念佛禪七隻是一個精進的階段,平常還要持續不斷地念佛。當你忘掉了、懈怠了,要回來再參加念佛,禪七也可以,佛七也可以,念佛禪七也可以。平日要時時念佛,即使工作不方便念佛,也要時時提醒自己是念佛、修行的人。最後鼓勵大家,要像參加馬拉松賽跑,最後階段要衝刺、精進,不能懈怠。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依教奉行——妙祥法師開示
※[轉載]緣起性空看人生——寬謙法師
※【凈界法師】【法華經講記30】我們一方面是業障深重,一方面眾生法妙
※【二十二】親近過凈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
※【新提醒】(《阿彌陀經》講記五: 臨終接引(二)(純祥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