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蔬菜遭遇信任危機-今日頭條

蔬菜是市民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農產品。時下,市場上供給的蔬菜分為普通蔬菜、品牌蔬菜、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等等。其價格由低到高,相差懸殊,有的達幾倍甚至十幾倍。但是,「價高」有機蔬菜是否真的代表「質優」?「貴的」蔬菜是否一定就是「好的」?記者調查了解到,其實,一些價格相差懸殊的蔬菜質量並無太大區別,而有著動人字眼的有機蔬菜也不都名副其實。

消費者:有機蔬菜叫好不叫座

什麼是有機蔬菜?根據國家有機產品標準規定,「有機農業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就是說,有機蔬菜應是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蔬菜,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蔬菜。

正因為有機蔬菜沒有化學農藥污染,純天然,其品質最有保證,才被賦予較高價格。市民在市場上購買蔬菜時會發現,有機蔬菜與無公害蔬菜或常規蔬菜相比,其價格相當高,如同樣為西紅柿,常規的售價為每公斤5.6元;而有機認證的售價每公斤高達57元之多。再如有機芹菜的零售價為每公斤24元,是常規芹菜價格的6倍。

不少消費者儘管知道有機蔬菜價格高,還是願意買,主要原因是圖個「放心」。市民張女士說:「媒體經常曝光問題食品的案例,因為擔心農藥殘留,為了健康,寧願多花點錢買品牌蔬菜、有機蔬菜,至少從心理上能安心一些。」

按理說,有機蔬菜如果質優價高也是正常的。目前,有機蔬菜主要供應大型超市等部分高端市場,能夠接受有機蔬菜價格的則是一少部分富裕家庭。實事求是地講,隨著人們對有機蔬菜認可度的提高,有機蔬菜的銷量逐年上升。但總體來看,其在蔬菜銷售總量中佔比還很低。出現這種情況,有機蔬菜價格高不被大眾接受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其實,最主要原因是消費者難以分清哪些是真正的有機蔬菜。

市場上但凡真正的有機蔬菜都貼有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的有機標籤。不過,有相當部分消費者抱有疑問,貼上有機標籤的蔬菜就真的「有機」嗎?這也難怪,用肉眼單從外表的確無法看出來與普通蔬菜的區別。多數老百姓就是擔心上當,怕花高價卻買來普通蔬菜。儘管商家廣泛宣傳有機蔬菜的好處,但是,有機蔬菜還是不能像一般無公害蔬菜那樣供不應求。從一些超市蔬菜櫃檯情況可以看到,許多包裝精美的有機蔬菜擺放久了,生產標籤打的日期多是幾天前的,塑料薄膜內的菜明顯發乾變蔫了。

市場:有機蔬菜良莠不分

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擔心不無道理,事實上有機蔬菜質量確實不容樂觀。最近,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15年蔬菜比較試驗報告,結果就讓消費者大跌眼鏡。本市大型超市、副食品市場和社區便利店銷售的蔬菜整體質量呈安全水平,但是認證蔬菜樣品單項農藥檢出率高於常規蔬菜樣品。13種有機蔬菜中,有9種檢出百菌清單項農藥殘留,佔比為69.23%。

百菌清純系化學合成農藥,上述9種「有機」蔬菜檢出值雖未超出國家《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但不符合國家《有機產品》標準。市綠色食品流通協會一位負責人說:「出現農藥殘留被檢出的情況,根據國家的標準,即便是微量的,只要是檢出來,就不符合有機產品的特徵。」

有機蔬菜生產時應該十分純凈,杜絕一切化學東西,但在市場上抽檢出如此高比例的不合格有機蔬菜,令消費者大為震驚。「真的不敢相信,這些貼著最高等級安全標籤的『貴族』菜竟也騙人。」有市民失望地說,「今後誰還願意買高價的有機菜呀!」

儘管有生產商解釋說,出現這種情況是意外,可能是周邊相鄰的菜地飄來的農藥造成的。還有的說是銷售部門在分揀、包裝、貼標、運輸過程中可能貼錯標誌才出了問題。然而,這些理由難以讓消費者信服。

記者在農村採訪時,發現有機蔬菜生產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記者跟隨有關部門在某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考察,當地領導和生產商擺出一系列蔬菜讓大家品嘗,口口聲聲說是有機的,不打任何農藥。記者不經意地問一位躲在人群後的打工者:「這大棚里的蔬菜打農藥嗎?」對方答:「當然打,不打農藥蟲子怎麼治?」其泄露的內情令記者驚詫不已。

還有一次,記者隨有關部門檢查菜市場,抽查到某品牌的有機韭菜中含有農藥。在檢查人員反覆追究下,生產商才私下道出問題的緣由,原來,該基地生產的有機韭菜供貨不足,為確保不斷貨,就從農貿市場採購了一批普通韭菜冒充有機的配貨給超市。

而在城鄉市場或超市中銷售的所謂有機蔬菜也是良莠不齊,真假混雜。有的生產者或商販擅自在包裝箱上打上有機蔬菜的字樣,大肆高價兜售沒有認證的「有機」蔬菜。也有的商販乾脆把某些沒有任何包裝和認證標誌的普通蔬菜直接打著有機蔬菜的旗號進行叫賣,就為賣個高價。

近兩年,在農貿市場里幾乎都賣一種外表蓬鬆的「有機菜花」,就因加上「有機」兩字,這種菜花價格陡升,每公斤達12元以上,而普通的菜花則每公斤6元左右。對此,相關蔬菜研究專家表示,真正的「有機」是對蔬菜種植環境的要求,並且很難在農貿市場買到。所謂有機菜花並不是菜花品種,而是對蔬菜種植環境的要求,不是說長得蓬鬆的就是有機菜花,緊湊的就不是,而是只要種植環境能達到有機標準,都可以稱為有機菜花。目前農貿市場廣泛叫賣的這種「有機菜花」其實就是一個菜花新品種而已,跟「有機」毫不沾邊。

追問:如何對待有機蔬菜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有機食品認證存在重認證、輕監管的現象。據了解,全國20多家機構有認證資格,而未經批准的遠不止這個數。不同機構在認證過程中對標準的執行有寬有嚴。尤其那些不規範的認證機構基於生存壓力,幾千元錢就可以搞定,極易將「認證」變成了「賣證」。認證機構更多的是對認證過程負責,生產過程中的監管由於「多龍治水」,難免出現部分經過認證的有機農產品不達標的現象。

另外,有關部門對取得有機蔬菜認證資格但是生產質量不達標的經營者,以及假冒有機蔬菜的生產者或經營者,缺乏一套完善和嚴格的獎懲制度,且處罰力度較弱,不能起到懲戒作用,導致一些假冒有機蔬菜的經營人員在巨大經濟利益誘惑下,膽大妄為,屢教不改。

「誰來監管這些有機蔬菜認證機構和取得認證資格單位的後續生產,保證有機蔬菜認證的真實權威性,是目前有機農產品行業面臨的棘手問題。」有農業專家建議,要規範有機產品認證市場,加強國家認監委等相關部門對認證機構的監管;政府相關部門應配合認監委,加強農業、質檢、工商、衛生部門在有機蔬菜市場整頓上的合作,加大對非法成立的認證機構的打擊。也有業內人士建議,要制定並採取市場退出機制,強化認證機構的權威性,對取得認證資格卻不按照有機蔬菜標準生產者,要嚴厲打擊,乃至取消其使用有機蔬菜標誌的資格。

在當前有機蔬菜生產和銷售尚處於真假好壞難辨的情況下,高價不代表高質量成為共識。那麼,消費者如何應對這種不盡如人意的市場環境呢?「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盲目迷信有機產品。」一位市消協負責人表示,「對於消費者而言,要合理、科學消費蔬菜產品,購買蔬菜既不過分迷信『有機』,也不要全盤否定。」

從近期本市有機蔬菜、無公害蔬菜和常規蔬菜等比較試驗結果看,三者之間的品質不一定相差那麼多。本市大型超市、副食品市場和社區便利店銷售的大蔥、白菜、甘藍、菜花、韭菜、芹菜等主要品種蔬菜整體質量呈安全水平,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蔬菜時,要針對不同質量等級和品牌的蔬菜商品,綜合考慮性價比,理性消費蔬菜產品。


推薦閱讀:

陶虹新劇發布會避提徐崢 談婚姻:靠信任維持
永遠不要弄破四樣東西:信任、關係、諾言和心
試好奇門更信任
不要輕易拍胸脯說你不是李添,你的莎莎可不這麼認為。
別辜負巨蟹對你的信任!

TAG:蔬菜 | 危機 | 信任 | 信任危機 | 今日頭條 | 有機蔬菜 | 有機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