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吳言生:漢傳佛教八宗祖庭文化的精華要義

鳳凰佛教按:11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佛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陝西省組委會承辦,北京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協辦的「漢傳佛教祖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與會大德專家圍繞會議主題「祖德流芳,共續勝緣」,將深入研討漢傳佛教祖庭文化的發展、繼承和弘揚,推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對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陝西師範大學佛教所所長、國際佛教禪修學會執行會長吳言生教授將出席研討會,並提交題為《漢傳佛教祖庭宗派思想精髓與現代意義》的論文。吳言生教授在論文中高度概括了漢傳佛教八宗祖庭的思想精髓,及在現代社會的現實意義,提綱挈領、宏觀嚴謹,是漢傳佛教祖庭文化研討的重要表達。鳳凰佛教編選了吳言生教授論文的主要觀點。(以上文字,摘自鳳凰佛教)

國際佛教禪修學會執行會長、陝西師範大學佛教研究所吳言生教授

中國佛教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派別,在隋唐時成熟光大的主要有八宗,即性、相、台、賢、禪、凈、律、密。依託漢傳佛教祖庭寺院產生的中國佛教八宗,標誌著印度佛教真正完成了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有著博大深厚的思想精髓和強烈的現實意義。中國佛教八宗思想既有獨闢蹊徑之處,也有圓融互攝之處。本文立足於八宗思想精華和現代意義的融合點,摘其一端,擷其大要,難免管窺蠡測,掛一漏萬。疏蕪之處,敬祈方家指正。

一三論宗:緣起性空,破邪顯正

三論宗依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等三部論書立宗。發揮緣起性空的學說,為大乘佛學建立了牢固的理論基礎。

三論宗的祖庭是長安草堂寺。三論宗的思想精髓是緣起性空和破邪顯正。

【緣起性空】

三論宗認為世間、出世間萬有諸法,都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生,叫緣起;離開了眾多因緣事物就不存在,叫性空。把緣起和性空統一起來,就是中道。為了闡明這一理論,三論宗設立了真俗二諦和八不中道等義。從俗諦說事物在緣起上是有,從真諦說諸法在本性上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真諦俗諦圓融不二,就是中道。

三論宗所依據的是般若學,般若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它的最主要的真諦就是「空」的理論。世人之所以沉迷三界六道,頭出頭沒,長劫輪迴,就是因為迷於現象的有,而不能打開慧眼洞透幻象,看到它本性的空。

迷於幻象,就是執迷不悟的凡夫眾生;看到空性,就是破迷開悟的諸佛菩薩。凡夫眾生是「凡所有相,抱住不放」,如蠅逐臭,如蛾投火,如渴鹿乘陽焰;諸佛菩薩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乘著般若之舟,渡過生死大海,直達涅槃彼岸。

【破邪顯正】

吉藏說:「破邪則下拯沉淪,顯正則上弘大法」,破邪是為了拯救沉淪眾生,顯正是為了弘揚大乘佛法。三論宗認為凡夫眾生有種種偏執偏見,概括起來有生滅、斷常、一異、來去四雙八類,病入膏肓,沉痾日久,慧命垂危。

所以三論宗師應病與葯,依《中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八不偈之意,對生滅常斷一異來去予以否定,令諸眾生離開這八種偏見,以悟入空有不二的中道,這就是「破邪顯正」的思想。宇宙萬物剎那生滅變化,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但凡夫眾生卻認為這些都是常住不變的,執著鑽營,貪著財色名食睡,造下種種惡業,流轉輪迴生死,長劫不能出離。執著於世間事物的現象,就生起了邪知邪見。佛法引導眾生體怔諸法的空性、無常性,斷除眾生的三毒五欲,而使眾生本具的清凈自性顯現出來。

用般若的慧眼來看,諸法不僅沒有真實的去來的現象,也沒有真實的生滅的現象,諸法從根本上說沒有生滅變化,世人所見的生滅變化只是一種假相而已。破除了邪知邪見,見到了諸法實相,就超越了生死輪迴,獲得了究竟解脫。

二唯識宗:萬法唯識,轉染成凈

唯識宗因強調沒有心外獨立之境,主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而得名。又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性而稱為法相宗,因玄奘大師和弟子窺基住持大慈恩寺創立宗派而稱為慈恩宗。

唯識宗所依經典以《瑜伽師地論》為本,其主要理論為三性說,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凡夫妄情妄念普遍計度(周遍觀察思量)一切法(事物),並虛妄地分別執著,是「遍計所執性」;萬法皆無自性,不能單獨生起,須依靠眾緣和合,才能形成,是「依他起性」;在依他起性的基礎上,遠離遍計所執性的謬誤,斷除對一切現象的虛妄分別,獲得對事物本質的真實認識,體證真如是圓滿、成就、真實的,是「圓成實性」。

唯識宗祖庭是長安大慈恩寺、興教寺。唯識宗的思想精髓是萬法唯識和轉染成凈。

【萬法唯識】

大乘佛教的「一切皆心造」思想,在唯識學中具體化為「一切由識變現」的理論。對這個觀點,常人往往會提出責難:「既然一切由識變現,那麼你倒變出一個東西出來給我看看?」這是沒有理解佛教基本原理而產生的疑問。

佛教認為,各人業力不同,果報不同,所生存的環境也不同。依報隨著正報轉,正是每個人的業力,變現出了他自己所依存的器世間。那麼業力到底從什麼地方而來?業力是深深植根於心識之中,是由我們的心識決定的。

一個人的修行是否成功,關鍵就在阿賴耶識這個「種子」上。善的「種子」就可以修得善果,惡的「種子」就必然招致惡果。要修成羅漢,就得有羅漢的「種子」;要修成菩薩,就得有菩薩的「種子」;要修成佛,就得有佛的「種子」。四聖與六凡,皆是種子生。天堂與地獄,皆是心所造。一切皆是我心,我心即是一切。

【轉染成凈】

既然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的心識就要念念清凈念念佛,就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要不斷地清除心識中的染污,轉變凡夫的心識而成就佛的智慧。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清凈世界,從心開始;莊嚴世界,從心開始。

由於我們的心識被無明所遮蔽,看不清諸法實相,流連火宅,眾苦交煎。心凈則國土凈,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去掉心識中的染污,心無掛礙,才能「無有恐怖,遠離顛夢想」,才能以內在生命的純凈與安寧,來創造外在世界的純凈與安寧。

《華嚴經》說:「染污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轉變;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凈劫轉變。」佛自受用的莊嚴凈土,就是由佛的清凈心所造。轉染成凈,凈化心識,就凈化了國土,凈化了自然,凈化了社會,凈化了世界。人心的清凈,就會有國土的清凈。心識的莊嚴,就會有國土的莊嚴。

三天台宗:一念三千,三諦圓融

台宗因創始人智顗大師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所以也稱為法華宗。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中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

天台宗的祖庭是天台山國清寺。天台宗的思想精髓是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

【一念三千】

「一念」指心念活動的最短時間;「三千」表示世間與出世間之總現象。天台宗認為:「凡起一念,必屬一界」,一念心起,必然屬於十法界中的某一個法界。

起了嗔恚的一念,就是地獄道的因;起了貪婪的一念,就是餓鬼道之因;起了愚痴的一念,就是畜生道之因。起了我慢貢高的一念,就是阿修羅道之因;起了十善五戒的一念,就是人道之因;起了上品十善業的一念,就是天道之因。

在六凡法界之外,還有永絕生死流轉的四聖法界。起了與「四聖諦」相應的一念,就是阿羅漢界的因;起了與「十二因緣」相應的一念,就是辟支佛法界的因;起了與六度四攝、自覺覺他相應的一念,就是菩薩法界的因;起了與慈、悲、喜、舍相應的一念,就是佛法界的因。

起一念就是一個受生之因,超越世間的四聖法界也從這一念相應而起,可見這一念,就是提升與墮落、成魔與成佛、此岸與彼岸、輪迴與涅槃的轉關!佛教修行用功的關鍵點,就是要牢牢抓好這一念。「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吹毛用了急須磨」!

【三諦圓融】

三諦是空諦、假諦、中諦。《中論·四諦品》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切事物都由因緣而生,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一切現象都是暫時的、瞬間的,剎那即滅,空無自性,這是「空諦」、「真諦」;一切事物雖無永恆不變的實體,卻畢竟有如幻如化、千奇百狀的相貌,這是「假諦」、「俗諦」;諸法既有空性的一面,又有假有的一面,非空非假,這就是中諦。

「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假諦者立一切法。」天台宗認為,空的本性與假的緣起不是兩個方面,說「空」時當下就是「假」,說「假」時當下就是空,因此空假兩者完全統一在中諦之中,性空不妨礙緣起,緣起不妨礙性空。

空諦、假諦、中諦,就像「水」、「波」和「濕性」,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圓融相即而不可分離。也好像同鏡子的光明質性、鏡子中的影像、鏡子的本身。鏡子的光明質性是空,鏡中的影像是假,鏡子的本身即是中。鏡子的本身(中)是光明性(空)和影相(假)的統一。體證三諦圓融的思想,既可以由假入空,上求菩提,無住生心;也可以由空現假,下化眾生,廣行善事。

四華嚴宗:圓融無礙,相互成就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華嚴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

華嚴宗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來闡明法界緣起理論。四法界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法界是形形色色的現象世界(「雜」),理法界是清凈的本體世界(「純」),這兩種世界互相包容而無妨礙(純雜無礙),叫做「理事無礙法界」。各種事物之間也都互相包容而無妨礙,叫做「事事無礙法界」。

十玄門是從各種角度闡發事物之間的圓融關係;六相說從總別、同異、成壞三方面看待一切事物,認識到每一事物都處於總別相即、同異相即、成壞相即的圓融狀態。

華嚴宗的祖庭是西安至相寺、華嚴寺。華嚴宗的思想精髓是圓融無礙、相互成就。

【圓融無礙】

在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中,華嚴宗最強調圓融。所謂「圓融」,是指一切事物只有處在特定的關係中才能產生,只有聯繫其他事物才有意義。澄觀說:「融通萬法,令無障礙。」華嚴宗認為宇宙萬法、相即相入,如因陀羅網,每個人和事物都是網上的一顆珍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攝互映,重重無盡。一切緣起的事物,不管空間上的廣狹,還是時間上的長短,都圓融無礙。

華嚴宗講圓融的目的,在於確立萬法間協調、和諧的關係,從而消除一切對立、隔閡。由此出發,煩惱與解脫、佛與眾生、彼岸與此岸、短暫與永恆,也是彼此融通相通的,不存在不可超越的鴻溝,給追求覺悟的人們以極大的信心與希望,並提供了具體的修行途徑。

【相互成就】

華嚴的圓融思想,導引了修行的方向:既然萬法是圓融一體的,彼此之間就要相互成就、相互補台、相互幫忙,而不要相互排擠、相互拆台、相互傷害。當今世界有地區間的緊張和衝突,有國家間的爭端和糾紛,有文明間的分歧與爭論,有人與人間的對立和分化,有人與自然的緊張與衝突等等。圓融和諧的華嚴思想,在處理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等方面的問題時,均有重要的意義。

我的恩師凈慧長老曾經說過,「一朵花的美麗,需要整個宇宙的生命來成就」。每個人的生命如此美麗,都是父母、眾生、國土、三寶等恩深似海、眾緣和合的結果,因此對此要分外感恩報恩。每一個眾生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互相關聯、彼此影響,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眾共生世,故名眾生。」因為眾生本質上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所以沒有高下貴賤之分。「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每個人對於自己除外的社會其他成員,對於世間芸芸眾生,都抱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情懷,在走路時、大小便時、洗臉時、吃飯時、吃飯後,無不與眾生息息相通,無不在為眾生祈求幸福——

「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痴,蠲除罪法」;「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凈法門,永無垢染」;「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辨,具諸佛法」;「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五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禪宗因主張修習禪定而得名,以參禪悟道為宗,故稱禪宗。由於禪宗偏重於修心,以心傳心,直傳佛祖的心印,又叫「佛心宗」。

禪宗在中國佛教中影響極大,中國著名佛教領袖太虛大師說:「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禪宗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在中國佛教八宗中,禪宗是佛法的重心。

禪宗的祖庭是開封少林寺。禪宗的思想精髓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直指人心】

禪宗認為人人都有佛性。人之所以是凡夫,不能成佛,是因為人的佛性被種種慾望遮蔽,生起了種種執著。佛陀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時說:「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這隱含著禪宗思想體系的四個層面,也就是「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境界論」,簡而言之就是「本心、迷失、放下、回家」。

人心是佛魔同體,凡聖同居,成佛也由它,成魔也由它。直指人心,就是直指人的本心本性,直指覺悟的佛心。《壇經》說:「前念迷即凡夫,後念覺即是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了解了清凈本心,就不會心外求法、盲修瞎煉,就可以開悟成佛。修行一定要先見到清凈的本心。這對現代人擺脫物慾羈縛,善用其心,有著鮮明的指導意義。

【見性成佛】

禪宗的見性,是斷除了種種煩惱,證悟到自己的本性和佛一樣,叫做見性成佛。《壇經》將見性成佛的意蘊闡發得尤為充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來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清凈,隨緣不變,在污不染;自性不生不滅,生生滅滅是幻象,不生不滅是實相;自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自性本無動搖,凡夫前念滅後念生妄念紛飛,真心自性則如如不動;自性能生萬法,四聖凡六十法界,全部皆由自性生。

見到本心本性,對現代人來說,是苦海的慈航,指路的明燈。沒有見到真如佛性,就會被無明業力牽引,造作種種諸業,迷己逐物,逐物迷己。見到了自性,就能脫枷解鎖,覺悟成佛,就能轉化束縛的生命為解脫的生命,轉化執著的生命為自在的生命,轉化輪迴的生命為涅槃的生命,轉化此岸的生命為彼岸的生命。

六凈土宗:凈化人心,和諧社會

凈土宗因專修念佛往生西方阿彌陀佛凈土而得名。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凈土,故又稱蓮宗。由於凈土宗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做到,自中唐以後廣泛流行,明代以後更是十分盛行,出現了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盛況。

凈土宗祖庭是西安悟真寺、香積寺。凈土宗的思想精髓是凈化人心,和諧社會。

【凈化人心】

凈土宗修持方法較為簡單,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持名念佛方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只要一心專念彌陀一佛名號,就能往生凈土。

東晉慧遠大師弘揚彌陀凈土,唐代禪宗發揮自性凈土。慧能說:「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大珠慧海禪師說:「若心清凈所在之處,皆為凈土。……其心若不凈在,所生處皆是穢土。凈穢在心,不在國土。」

現代社會眾生,生活節奏緊張、競爭壓力大,眾生煩惱業力厚重,方便易行人人能修的凈土法門成為最宜普及修習的法門。《觀無量壽佛經》中讚歎念佛人:「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念佛能凈化心靈,提升品格,使業消智朗,增福增慧。凈土由諸佛菩薩修行的願力及眾生的業力感召所成,我們也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改進自己的行為,把娑婆世界創造成清凈佛國一樣的和諧美妙的人間凈土。

【和諧社會】

「十方世界皆有凈土」, 東方有藥師佛的凈琉璃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西方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毗盧遮那佛的華嚴世界。這些凈土世界物產豐富、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七寶池,八功德水,綠樹成行,鳥語花香。果由心造,境由業感,創造清凈莊嚴的美好的人間凈土,必須從人類心靈這個根本上著手。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不可為了金山銀山為了滿足私慾,而去損害污染了綠水青山。凈土就是良好的社會,是人心清靜的善果;濁土就是醜惡的社會,是人心不正的惡果。

七律宗:防非止惡,眾善奉行

佛教的律宗,就是由於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其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實踐;戒相是戒的表現或規定。戒體是受戒弟子從師受戒時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

律宗的實際創始人為唐代道宣。道宣專研律學,著有關於《四分律》的五種著作,稱為五大部。他在終南山創設戒壇,制訂佛教受戒儀式,從而正式創立了律宗。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宗之稱。

律宗的祖庭是西安灃德寺、凈業寺。律宗的思想精髓是防非止惡,眾善奉行。

【防非止惡】

律宗的小乘戒法有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的三皈五戒。「三皈」,就是第一皈依佛,以佛為師。第二皈依法,以法為師。第三皈依僧,以僧為師。「五戒」是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

律宗的思想有著極其強烈的現實意義。防非止惡,建立起清凈的戒體,就不會為了一己的私利而傷害他人,更不能踐踏底線。我曾深入到一家監獄裡做佛學講座,發現監獄裡關的,都是破除了五戒的人,如殺人犯(殺)、盜竊犯(盜)、強姦犯(淫)、詐騙犯(妄)、販毒犯(酒)。

這些人之所以被關入監獄,就是觸犯了五戒的緣故。遵守戒律,有利於克己利他改善人際關係;有利於增強誠信增加社會和諧;有利於克制私慾與自然和諧相處。

【眾善奉行】

通常一提起律宗,人們總是聯想起佛門清規戒律,這是僅僅看到了「止持」(約束住自己的噁心,不作惡)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作持」(激發出自己的善心,多行善)的一面。佛教的根本思想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僅僅有止持,而缺乏作持,是遠遠不夠的。

律宗的大乘戒法以「三聚凈戒」為主。三聚凈戒就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攝律儀戒」,主張無惡不斷,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攝善法戒」,主張無善不修,因為涓滴之水可以成河。「攝眾生戒」主張無生不度,要廣修一切善法以利益眾生,因此也叫「饒益有情戒」。

大乘菩薩戒法的精神是: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看到了律宗作持的一面並信受奉行,就會發現律宗在自覺的基礎上,稟持著覺他的情懷,努力行善,廣度眾生,從而更好地「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八密宗:提升能量,護國佑民

密宗因修習三密(身密、語密、意密)瑜伽(相應)而獲得悉地(成就),故名。密宗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皆由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識」為「心法」,屬金剛界。兩者都具備在眾生的心中。

口誦真言咒語(「語密」)、手結契印(手式或身體姿勢,「身密」)和心作觀想(「意密」),就能使身、口、意「三業」清凈,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在中國弘傳純粹密教(「純密」)並正式形成宗派的,始於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

密宗祖庭有西安大興善寺、青龍寺等。密宗的思想精髓是提升能量,護國佑民。

【提升能量】

密宗的口密是咒語,咒語是幫助世人達成人生願望的有效手段。咒語功能較多,祈求降雨、驅逐鬼魅、延長生命、治療疾病,都能極大地解決現實人生的種種問題。

密宗的持咒是對修行者心性極大的考驗和磨礪。咒語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反覆誦持,動輒上萬遍。在幾十萬遍的誦念過程中,修行者需要完成重複的工作,不得不時刻保持警醒,避免疏忽出錯,全身心投入到修行中,在這個過程中心性得到磨練,意志得到磨礪。

密宗的身密是手印,手印也是幫助達成世人心愿的有力保障。如施無畏印能讓一切眾生安樂無畏,與願印滿足世人願望促使眾生歡樂圓滿。密宗傳遞出一種勃勃生機,如同其本尊大日如來一樣,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璀璨陽光,遍照乾坤,溫暖和煦。

【護國佑民】

密宗的護國佑民的情懷非常深厚。修行密宗,讓人心存愛國佑民之念,愛國佑民意識得到涵養和強化。著名的護國三經《仁王經》、《金光明經》、《法華經》中,前兩部就是密宗的獨家經典。這些經典都有護衛國家、繁榮社會的主旨。

不空在重譯《仁王經》時論說此經能護佑國家,《仁王經》傳來中土後,僧侶關注救護國難便成為新常態。從佑民來講,生活中所遇的諸種困難都可能藉助密宗的神奇手段加以解決,世人在密宗幫助下可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命形態。

密宗佛菩薩都發願要佑護世人,如密宗的五方佛示現出不同的姿態,都一致想為凡人的現世生活帶來護佑;毗沙門天王,則以守護神的身份護佑著密宗修習者。一行法師說密宗「拔一切苦,施無量樂」,是深得其精髓的。密宗的請雨經法、孔雀經法、守護經法、仁王經法,或關注國民生計,或息災祈雨,或求國泰民安,或期守土為國,都極大地激發了世人的愛國、愛民之心。

依託漢傳佛教八宗祖庭所創立的佛教八宗,有著豐富的佛教文化思想資源。深入挖掘整理僅傳佛教八宗優秀的佛教文化思想資源,使佛教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論宗的緣起性宗思想,可以為超越物慾功利提供思想資源;唯識宗的萬法唯識思想,天台宗的一念三千思想,可以為修養崇高心性提供精神資源;華嚴宗的圓融無礙思想,可以為建構和諧社會提供精神資源;禪宗的見性成佛思想,可以為成就覺悟人生提供精神資源;凈土宗的人間凈土思想,可以為凈化社會提供精神資源;律宗的清凈持戒思想,可以為堅守底線提供精神資源;密宗的身口意三密思想,可以為提升正能量提供精神資源。

善用漢傳佛教祖庭文化的精神資源,使佛教思想精髓在當代社會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是一個非常迫切而重大的課題。(本文系筆者承擔的陝西省宗教局《中國佛教祖庭文化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

傳播佛禪大智慧

分享佛禪正能量 【國際佛教禪修學會 榮譽出品】

【結緣佛禪大智慧,幸福幸運到永遠】

☆☆.感謝關注分享,轉發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漢傳佛教的禪修
漢傳佛教(2)
漢傳佛教的稱謂等常識簡介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
參訪龍泉寺

TAG:文化 | 佛教 | 漢傳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