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凱利:劫持宇宙
凱文·凱利:劫持宇宙
————PS:各位親,此文摘自凱文·凱利《失控》第二十四章《九律》,此書智慧密度極高,令人腦洞大開,所謂流行的「互聯網思維」 不過得之於此書之皮毛。總之此書讀之有益但不適合一口氣讀得太多,如果感覺自己腦殼有些木獃獃,用這篇文章敲擊兩下更好玩:砰砰砰……有可能會讓你神魂顛倒。
如何無中生有:
大自然從無創造了有。
先是一顆堅硬的岩石星球;然後是生命,許許多多的生命。先是貧瘠的荒山;然後是點綴著魚和香蒲、還有紅翅黑鸝的山澗。先是橡子,然後是一片橡樹林。
我想自己也能夠做到那一點。先是一大塊金屬;然後是一個機器人。先是幾根電線;然後是一個頭腦。先是一些古老的基因;然後是一隻恐龍。
如何無中生有?雖然大自然深諳這個把戲,但僅僅依靠觀察她,我們並沒學到太多的東西。而從構建複雜性的種種失敗中,從把這些失敗的教訓和在模擬以及理解自然系統時取得的一點點成就結合起來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更多。於是,從計算機科學的前沿,從生物研究的邊緣,從千奇百怪的跨學科實驗的角落,我總結出了操縱無中生有的造物九律:
——分散式狀態
——自下而上的控制
——培養遞增收益
——模塊化生長
——邊緣最大化
——鼓勵犯錯誤
——不求目標最優;但求目標眾多
——謀求持久的不均衡
——變自生變
這九律均為組織原則,在諸如生物進化,「模擬城市」等各式各樣的系統中都能發現這些原則的運用。當然,我並不是說它們是無中生有的唯一律法;但是,由複雜性科學中累積的大量觀察中總結出的這九律是最為廣泛、最為明確、也最具代表性的通則。我相信,只要堅守這九律就能夠如天神一般大獲成功。
分散式狀態。蜂窩的意識,經濟體的行為,超級電腦的思維,還有我內在的生命都分布在眾多更小的單元上(這些單元自身可能也會被再分布)。當部分之和的累加超過各部分時,那額外的部分(也就是從無中生出的有)就被分布於各部分之中。我們無論何時從無中得到某物,總會發現它衍生自許多相互作用的更小的部件。我們感覺最有趣的奇蹟——生命、智力、進化——全都能在大型分散式系統的土壤中找到。
自下而上的控制。當分散式網路中的一切都互相連接起來時,一切都會同時發生。這時,遍及各處而且快速變化的問題都會圍繞湧現的中央權威環行。因此全面控制必須由自身最底層相互連接的行動通過並行方式來完成,而非出於中央指令的行為。群體能夠引導自己,而且在快速、大規模的異質性變化領域中,只有群體能引導自己。要想無中生有,控制必然依賴於簡單性的底層。
培養遞增收益。每當你動用一個構想,一種語言,或者一項技能時,你都在強化它、鞏固它並使其更可能再被利用。這就是所謂的正反饋或滾雪球。成功孕育成功。《新約》里這條社會動力學的律條以此而聞名:「擁有的越多,得到的越多」。任何改變自身環境為自己增值的事物,玩的都是收益遞增的遊戲。此外,所有大型而持續的系統也玩這樣的遊戲。這一律法在經濟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以及人類心理學中都起著作用。地球上的生命改變著地球以產生更多的生命。信心建立起信心。秩序造就更多的秩序。富人愈富。
模塊化生長。創造有效的複雜系統的唯一途徑就是先從一個有效的簡單系統開始。試圖未加培育就立即啟用高度複雜的組織——如智力或市場經濟——註定走向失敗。整合一個大草原需要時間——哪怕你手中已掌握了所有分塊。時間是用來讓每個部分以所有其它部分為標準驗證自己的。逐步組裝起能獨立運作的簡單模塊之後,就產生了複雜系統。
邊緣最大化。世界產生自異質性。統一的實體必須不時經歷地震般的變革來適應世界,其中某種變革肯定會將其殺死。另一方面,一個由多種成分構成的實體,在每天上千次的微小變革中適應著世界,處於一種永恆的但絕非致命的騷動狀態之中。差異常發生在遙遠的邊界、市郊、隱密角落、混沌的轉折點以及孤立的團簇中。在經濟的、生態的、進化的和制度的模塊中,健康的邊緣能夠加快它們的適應性,增加它們的彈性,而且幾乎總是創新的源泉。
鼓勵犯錯誤。小聰明只能得逞一時,到人人會耍時就不靈了。從平庸中脫穎而出,靠的是新鮮玩意兒,或者是開拓出新的領域。但是,很難從錯誤中辨別出超脫傳統的方法、新鮮玩意兒或領域的過程。即使是人類天才最具才氣的行為,歸根結底也是一種試錯行為。「有過而改之,為神之策劃之一部分,」夢幻詩人威廉·布萊克這樣寫道。無論隨機還是刻意的錯誤,都必然成為任何創造過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化可以被看作是對系統錯誤的管理。
不求目標最優;但求目標眾多。簡單的機器能夠高效率運轉,但複雜的適應性機器則做不到。複雜結構中有許多主導裝置,但沒有一個裝置會受到專門的服務。與其費勁將任一功能最優化,不如使多數功能「足夠好」,這才是大型系統的生存之道。舉個例子,一個適應性系統必須權衡是應該拓展已知的成功途徑(優化當前策略),還是分出資源來開闢新路(因此把精力浪費在試用效率低下的方法上。)在任一複雜實體中,其混合驅動程序如此眾多,不可能明了其真正的生存之道。生存是一個多指向的目標。多數生命體都是多指向的,因而它們是碰巧可行的硬生生的變種,而不是蛋白質、基因或器官的精確體現。無中生有講究的不是高雅;只要能運行,就棒極了。
謀求持久的不均衡。恆久不變和無情的變化都無益於創造。成功的創造猶如一曲優美的爵士樂,必須在其平穩的套路與失準的音符間達到平衡。均衡即死亡。然而,一個系統若不能在某一平衡點上保持穩定,就幾乎等同於引發爆炸,迅速滅亡。而且,沒有任何一個物體處於平衡又失衡的狀態。某些東西處於持久的不均衡——連續衝浪的狀態,永遠處於永不停止也永不墜落的邊緣。在流動的邊界安家仍然是創造以及所有偽神們所追求的目標。
變自生變。變化是可架構的。這也是大型複雜系統的做法:整合變化。當多個複雜系統建構為一個特大體系的時候,每個系統就各自開始施加其影響直至最終改變其它系統的架構。也就是說,如果遊戲規則的訂立是由下而上,則處在底層的相互作用的力量就有可能在運行期間改變遊戲的規則。隨著時間的遷延,那些使系統產生變化的規則自身也產生了變化。進化——這一常掛在嘴邊的學說——是有關實體如何隨著時間的遷延而變化的學說。更深層次的進化——就像其可能有的正式定義一樣——是關於隨著時間遷延而改變實體的規則是如何隨時間遷延而變化的。要做到從無中生出最多的有,你就必須擁有自我變化的規則。
劫持宇宙
造物九律支撐著令人敬畏的自然界的運作:大草原,火烈鳥,雪松林,眼球,地質時代中的自然選擇,乃至從幼小的精子、卵子、到幼象的演變……
生物邏輯的造物九律也一樣,它們如今被注入了電腦晶元、電子通信網路、機器人模塊、藥學探索、軟體設計、企業管理之中,旨在使這些人工系統克服自身的複雜性。
科技被生物活素激活之後,我們就得到了能夠適應、學習和進化的人工製品。當我們的技術適應、學習和進化之後,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嶄新的生物文明。
所有複雜體集結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破壞的連續體,這個連續體介乎刻板精確的齒輪和華美自然的荒原之間。機械設計的提升已經成為工業時代的印記。新生物文明的印記則是再次使其設計的作品回歸有機。不同於早期人類社會需要依賴取之於自然的生物學解決辦法——草藥、動物蛋白質、天然染料等等——新生物文化將工程技術和放縱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直至二者難以區別,就像本該如此令人不可思議一樣。
即將來臨的文化帶有鮮明的生物本性,這是由於受到以下五方面的影響:
儘管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技術化,有機生命——包括野生的也包括馴養的——將繼續是類對於全球圖景認識的主要基礎構造。
機械將變得更具生物特性。
技術網路將使人類括文化更有利於生態環境的平衡和進化。
工程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將淹沒機械技術的重要性。
生物學的方法將被視為解決問題的理想方法。
在即將到來的新生物時代,所有我們既依賴又擔心的事物將會是天生的多於人造的。而今我們有了電腦病毒,神經網路,生物圈二號,基因療法以及智能卡——所有這些人工構造的產品,聯接起了機械與生物進程。將來的仿生雜交會更令人困惑,更普遍,也會更具威力。我想,也許會出現這樣一個世界:其中有變異的建築、活著的硅聚合物、離線進化的軟體程序,自適應的車輛、塞滿共同進化傢具的房間、打掃衛生的蚊型機器人、能治病的人造生物病毒、神經性插座、半機械身體部件、定製糧食作物、模擬人格、以及由不斷變化的計算設備組成的巨型生態。
生命長河——至少其流動的邏輯——終其一生,都在流動。
對此我們不應大驚小怪,生命已征服了地球上大多數非活性物質,接下來它就會去征服技術,並使之接受它那不斷進化、常變常新,而且進程不受我們掌控的統治。即使我們不交出控制,新生物技術的所得也遠比時鐘,齒輪和可預見的簡單性世界的所得多的多。
如同今天的複雜事物,明天的一切將會變得更加複雜。科學家以及這裡轉述的項目已經關注掌握設計的律法,為的是能由混沌中產生有序,從而避免有組織的複雜性解體成為無組織的複雜性,從而無中生有。
推薦閱讀:
※[轉載]段修斌:宇宙與人類社會的四維時空
※為什麼說發現生命星球就會把大過濾器推遲到技術時代?
※宇宙外面是什麼, 宇宙外面可能是更多的宇宙
※美國宇航局最新發現, 宇宙中真的有另一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