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路推薦】王航:現代農業的「四個新時代」
摘要
近日,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做客虎嗅第七期上道沙龍——《互聯網+農業機會在哪?》。王航副董事長以「中國正在進入農場時代 」(亦稱「新農業時代」)為題進行了分享,回顧了農業生產、管理、流通、交易的演變。王航提出現代農業正面臨「四個新時代」,從而引導出新農業發展的「三個核心」,以此反推農業技術革新、理念創新,指出新農業時代,農場管理的複雜度已經提高,具體如何應對其中的問題。以下是虎嗅就王航副董事長的演講進行的整理編輯,實錄有刪改。
現代農業進入四個「新時代」從散戶時代到農場時代中國的農業環境裡面,「四個新時代」已經來臨了,即農場時代、品質時代、協同時代和數據時代。其中第一個時代的意義最大。
新希望在六七年前飼料的生產大概1000萬噸,有三百多萬個用戶;現在是1700萬噸,大概只有20萬用戶了,說明什麼?說明農業生產單位的平均規模快速擴張,已經以農場的形式去呈現了。
現在的農場和過去的散戶,有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們只能賣飼料,我們不能夠提供別的服務給他,因為生產單位太小,我去服務他,單位成本太高。過去老說商業銀行到農村去,要服務農民,不可能的,因為單位服務成本太高,個體服務風險太高,雙高降不下來。
在今天,隨著農場規模的擴大,單位服務成本就降下來了,同時農場擴大以後,農場就開始為一些過去他不願或不能買單的東西買單了,要為技術服務買單,為金融服務買單,為物流服務買單了,這種根本性、關鍵性的變化正在中國出現。除了相當時間以來不斷拉長的農產品價格下調周期的持續打擊因素以外,最重要的還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及城市化,年輕人都向城市裡面轉移,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留在農村務農,促使土地逐步集中,生產逐步集中。這是一個重要的標誌。
數量時代向品質時代轉變現代農業第二個變化,我們叫數量時代向品質時代轉變。什麼叫數量時代?過去我們很緊張,老說把中國人的飯碗捧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裡,總講糧食安全,總講口糧安全,實際上我們的口糧人均400多公斤,在全球比起來不低的。從2004年到2014年,我們糧食增產43%,而人口只增長了5.3%。我們總是擔心糧食不夠,農業部每年把糧食增產作為他的KPI,每年有大量農藥化肥的投放,每年過量的收儲,每年就是糧食價格的低迷。而現在環境變了,很多產業都過剩了,這個時候的機會在消費升級,而不是簡單的數量需求帶給我們的紅利。消費升級圍繞著農業,意味著消費者想吃到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更方便的東西,對糧食安全的過度擔心引發了食品安全的空間不足,要從這個角度去看農業的變化。
博弈時代到協同時代
第三個時代,我說叫博弈時代到協同時代。這個必須感謝我們很多互聯網人加入我們的行業,過去我們城鄉絕對隔離,信息完全斷絕,有大量所謂雞販子、豬販子在中間,但是他們也很辛苦,這邊要注水欺騙消費者,那邊要欺騙農民,使得城鄉之間很多信息是不對稱,是博弈,造成的結果就是每年價格波動過大,農民不能夠實現均衡、穩定的生產。但是今天有很多技術,把這個信息不對稱給打破,所以我們可以做很多協同。真正的現代渠道是能使上游協同起來的渠道。
從概念時代到數據時代第四個變化就是從過去的概念時代真正到一個數據時代。我們看美國的農業部,其實他不是一個我們印象中的政府部門,他是一個全球農業數據公司,他向全球農業的生產者和農業利益相關者提供數據,天氣數據、土壤的數據、播種量的數據、收成的數據,讓大家控制好自己的生產計劃。我們的農業部還是一個資源的配置者,我們發補貼,做五年規劃,規劃的很多沒有基礎,因為微觀上的數據上不去。過去我們講概念,今天我們要講真正數據的東西。
今天在微觀上我們互聯網農業被資本所逼,開始來說很多讓大家擔心的甚至不著邊際的話,為什麼?因為不能掙錢,只能掙一些數據給大家看看,快速的跑馬圈地,大家都是這個遊戲規則,燒啊,燒啊,但是在燒完以後的灰燼裡面,必須爭取有一些數據沉澱下來了。
大家還是開始發現,有一些數據是真正有意思的,所以數據時代我們抓什麼東西?我個人認為,在我講的這幾個時代背景下,農業的發展的核心是效率、價格和可持續。
新農業時代的「三個核心」我認為農業發展的核心是三個:第一個核心是效率,第二個核心是價值,第三個核心是可持續。
提高效率就是要減少浪費。在農村,影響農業效率最大的問題是浪費,沒有一個好的、精準的生產計劃,生產蒙著來。我們農產品到餐桌上,有人統計浪費15%,在餐桌以前我感覺要浪費30%,時間、空間的調整要浪費,時間的持續要浪費,一個農產品,你是今天賣掉還是後天賣掉,這裡面就是個浪費。
現在說得很多的農超對接,這裡面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你想一個超市,它不會到處去採購,它不會去向一百個農場採購,這樣的買手風險很難控制,過去講農批市場沒用,但是我們看全球一些先進國家,農批市場還在,農批市場要發揮幾個作用:
第一個作用發現價格,比較價格。沒有農批市場怎麼對產品進行定價,現在對農產品定價,線上找不到一個好東西定價,都是看線下,所以新發地擺在這兒,線上的企業依靠新發地做定價。
第二個,農產品在物流上一定要有一個整合採購中心叫一站購起的地方,採購者不會買一個黃瓜跑這邊,買個茄子跑那邊。過去做終端零售的時候就吃過這個虧,我們總覺得賣的東西好大家自然會來,但是消費者不會這麼麻煩東逛西逛,後來發現賣肉的店有一個水果店在我旁邊擺了以後,肉店生意就起來了,這就是為什麼要扎堆?但是要扎堆,也要優秀的企業來扎堆。
第三個作用,農批市場是一個共配中心。終端的配送、一對一的配送看上去滿足了C端的需求,實際上從社會價值來講,是潛在的社會價值的浪費,多餘的汽油、多餘的能耗、多餘的電梯運行。而餐飲企業更麻煩,不可能一個門店每半個小時來個車給它送一個東西,一定要有一個共配中心。
第四個作用,作為一個農批市場實際上是把供應鏈裡面很多成本費用、發生的位置進行了調節。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觀察一個小小的動作,你們去看很多農批市場,有一個動作叫切萵筍,削萵筍皮,請問大家這個萵筍皮在哪裡削是最好的?是在農民生產出來削最好,還是在超市裡面削還好,是在居民家裡面削最好?最後大家發現農批市場削最好,綜合下來成本費用最低,整個供應鏈最優化的。
所以我是覺得對我們傳統一些供應鏈的東西還是要深度認識,核心裏面不是誰替代誰,而是考慮一個效率,怎麼減少浪費的問題。
提高價值在於提高消費者的信心。我們中國經濟發展了幾十年以後,中產階級人口增加到比較龐大的數據,要增加消費者的信心,講可追溯等等。但是可追溯我們要思考品牌是建立在產地上,還是建立在產品上,還是建立在渠道上?用什麼樣的品牌來引導消費者的信心,每個品牌應該怎麼建設,怎麼保證。我們有很多做農村電商的,坦率來講叫始亂終棄,一開始就快速的跑馬圈地,沒有真正去做一個消費者信心能夠扎得住的東西。大家在城市裡面講的很好很漂亮,一到農村兩眼一黑,我要找誰誰給我這個東西,這個時候跳出幾個年輕人保證可以供給,過兩天幾個年輕人就不在了。
所以這個價值,就是怎麼能夠落下來,要做到一定的規模的話,就必須和真正現代的農業改造結合起來。
可持續就是要實現精準生產。對農業的影響裡面我們講化肥農藥,主要的農資品過量投放,或者假的農資品的投放,使得我們農業可持續受到影響。我們如果能在生產上做到精準生產,通過精準的生產能夠使得農資投放品達到真正適度,而不是化肥消費越多越好,是農資品恰到好處的消費。
新農業時代,農場管理的複雜度提高了大家都在紅海裡面找藍海的時候,奧科美董事長藍海讓我在奧科美的身上體會到很多。奧科美過去是做農村物聯網的一些內容,把農場的溫度、濕度、酸鹼度這些指標收集起來,用探頭把這些物理關係進行遠程觀察,後面把一些技術添加進來,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監測技術等,這些技術很重要。只要把病蟲害的動向預測好,農資農藥的投放才能夠恰到好處,不浪費,有效果。
後來就發現,農場時代到來以後農場管理的複雜度就提高了,為什麼?下游變了,下游會要求我在你的農場是不是也能夠一站購齊,所以農場經營的品種從過去的兩三種一下增加到四五十種,就算他不經營這麼多品種,也必須和周圍的農場聯合共同來建設,制定生產計劃,而我們的農場又沒有這種IT基礎,恰到好處,我們的這個叫雲技術,正好為這些農民服務。
深耕在農業,研究農業的各種生產方式、生產形態,為各種農業形態提供了一個很精準的從排產計劃開始的管理系統,到一個採收計劃。而這些計劃又和下游的一些農產品採購和需求,包括一些電商也好,超市也好,結合起來,用這種需求來拉動農民做計劃,讓農民通過一個系統的支持精準地去執行這個計劃。這個模式我覺得是中國農場未來發展的一個新的未來,而這個過程裡面,實際上也增強了消費者的信心。
文章來自:「新希望集團」
推薦閱讀:
※補辦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及車輛營運證
※一種選擇道路的態度
※成長的道路上 不要讓「朋友」牽絆了腳步
※(1)玄學與科學並不矛盾,只是一直沒人找到溝通的道路
※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