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形成或與類星體有關
到底是先有類星體還是先有星系呢?天文學家一直認為是那些年輕的星系餵飽了位於其中心的黑洞,直至這些黑洞變成了類星體,後者具有不可思議的質量以及巨大的能量。然而科學家現在發現了一顆類星體顯然是在缺乏宿主星系的情況下製造著恆星。這一發現表明,類星體至少能夠形成一些星系,並且或許並非是從相反的方向。美國學院公園馬里蘭大學的天文學家Christopher Reynolds表示,「如果能夠得到證實,那麼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時還將為研究早期宇宙提供新的視角。 類星體是類似恆星天體的簡稱,長期以來,它總是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不解。在比太陽系還要小的一個區域里,一顆典型的類星體所釋放出的大量熱量和能量——其中的一些以物質噴流的形式、用接近光的速度移動——能夠照亮整個的星系。與稱為超新星的巨星在死亡時爆發出的超級明亮而短暫的光線不同,類星體可以一直發光。 2005年被發現的HE0450-2958在某些方面絕對是一顆典型的類星體。它距離地球約50億光年,並且像其他類星體一樣質量巨大、能量充沛。然而有一件事卻使這顆天體引起了天文學家的興趣:HE0450-2958隱藏在一片塵埃雲之中,然而後者太小了,以至於無法遮蔽周圍的星系。天文學家利用紅外線實施的新觀察最終得到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這顆類星體的周圍根本就不存在環繞的星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小型的伴生星系——它與類星體的距離僅為22000 光年,並且其中的恆星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形成。該類星體的噴流直接對準了這個星系,研究小組推測,這些噴流很可能通過將物質送往星系從而驅動了恆星形成的過程。研究人員同時發現,HE0450-2958和它的伴生星系正在緩慢地向著對方移動。在幾百萬年以後,它們很有可能將彼此熔合在一起。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一些類星體被星系所圍繞——星系並沒有形成類星體;或者說,類星體被拉進了星系。研究小組在上周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網路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法國薩克萊原子能委員會的天體物理學家David Elbaz表示,這一發現為星系的形成描繪了一幅新的圖畫。他說,這並不是附近宇宙中恆星形成的主要途徑——這裡的星系都很成熟,並且也不存在類星體。但是Elbaz指出,「在星系形成的早期或許真的發生過這樣的碰撞」——大約在100億年到120億年之前,當時大多數星系剛剛誕生,並且類星體也非常普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