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令張居正身敗名裂?

萬曆帝御書

又一個輪迴

張居正絕不會是婦人之見,李太后越支持他越謹慎。萬曆八年(1580年)之後,工作上的張居正進入了一種血拚狀態。他以一種近乎癲狂的狀態,推進「一條鞭法」,整頓官場流弊,強化邊境。《明神宗實錄》曰:「十年內海寓(內)肅清,四夷詟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綜(核)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詢經濟之才也。」

帝國煥發生機,張居正則戛然而止——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與世長辭。所謂蓋棺定論,到張居正死的這一刻,萬曆皇帝也算明白過來:張居正並不是霍光,而是跟周公有點像,有時候態度不好,作風粗暴,為的還是朱家江山,並非傳說中的居心叵測。張居正死後,也是備極哀榮:贈上柱國,謚文忠。

但是,不到一年張居正的形象徹底逆轉。萬曆十一年(1583年),陝西道御史楊四知突然發難,上書彈劾張居正十四大罪。楊四知的奏疏寫得空洞無物,文字水平也很一般。但是,楊四知的奏疏反響強烈,無數大臣群起響應。泥鰍掀起三尺浪,那是明朝的大鱷介入其中。

第一個要整張居正的人,是張四維。

張四維(1526—1585),字子維,號鳳磐,山西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張居正之後的內閣首輔。張四維為何要支持罵前任?因為他聰明:「四維生而穎異,年十五舉秀才。」接著張居正干首輔,想幹得比前任好那是很難的。張居正的強勢,得罪的人多,借迎合時議收攏人心,有利於加強領導。萬一工作中出了問題,根子理到前任名下,這也是為官的最佳套路。

工作上的考慮,只是因素之一。若論私交,張四維與張居正之間還是比較好。既是「好朋友」,為何又翻臉比翻書還快呢?因為張四維與另一個人關係更鐵——這就是高拱。當年高拱要與殷士儋翻臉,為的就是擠走殷士儋,給張四維騰位子,可惜沒有辦成。作為張居正的死對頭高拱,高拱圈子裡的鐵哥們,首推王崇古、楊博。王崇古的姐姐是張四維的親媽,王崇古的女兒是楊博的兒媳婦,楊博的兩個孫女又都是張四維生的兒媳——張四維要是與高拱、王崇古、楊博關係不好,這回家連日子都沒法過!

第二個要整張居正的人,是朱翊鈞。皇上為何要對一個作古的人下手?有人說是張居正假「勤儉」真「奢侈」、假「清廉」真「腐敗」刺激了他,有點像。張居正曾要求萬曆精簡出行,逢年過節也不要大擺宴席,保持艱苦奮鬥的本色,實際上他自己出行專用「豪車」——三十二個人抬的大轎子。文人筆記更稱是因為李太后與張居正有一腿,朱翊鈞處理張居正,與秦始皇摔死嫪毐與太后趙姬所生的兩個私生子異曲同工。現代人的分析,甚至與朱翊鈞的「青春期綜合症」有關——張居正搞得他太壓抑,發泄符合心理學。

其實,這些多少有點膚淺。萬曆皇帝後期為史學家詬病,但他又是有政治智慧的。二十歲的朱翊鈞,事實上已長大,他很清楚自己的這個王朝很特殊,太祖立國時設計了皇族作為王朝的支柱,靖難之役後祖制就變了,帝國的支柱只剩下文官集團。但是,皇權和文官集團的權力必須維持在一個平衡點,否則就是衝突與鬥爭。而張居正的「相權」,事實上已凌駕於皇權之上,這種局面不可能長久。張居正死了,作為矛盾一方的文官集團,居然主動遞過來一把刀子,朱翊鈞倘若不用那就真是「昏君」了。

「鉗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萬曆皇帝的每條指斥,都是緊緊圍繞皇權與相權。無論是怎樣的締造新政功臣,只要「專權亂政」,那就是十惡不赦之徒!

清算張居正,李太后沒有作出任何阻止,她同樣清楚這場清算的性質。就政治智慧而言,李太后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在兒子登基的第一個月,她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撤換內閣首輔,成功將內相、外相置於自己的可控之下。她對張居正的欣賞,幾乎到了不加掩飾的地步,但為了維護皇權,她的理性又戰勝了情感。她眼裡的兒子長大了,從此態度180度大轉彎,終身不再過問政治。

萬曆十一年(1583)四月,萬曆帝盡削張居正官秩,追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其家遭抄沒,張家十餘口餓死,長子張敬修自殺。張敬修所有的憤恨,留在了他的遺書:「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張鳳盤,今張家事已完結,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

張鳳盤即張四維。作為文官集團的代表,張四維本可以藉助張居正取得的相權優勢,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他什麼都沒有。這一點,也大大出乎張居正的預料。正是張居正,將張四維推向了權力的巔峰——萬曆三年(1575)三月,張居正請求增置閣臣,引薦張四維出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張居正對張四維與高拱集團的關聯並非無知,他仍舊引薦張四維,是他洞悉封建制度下權力輪迴的鐵律,如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修好,留好退路。

自張居正步入仕途,每一個首輔都在這種輪迴中遭逢因果報應:嚴嵩登上權力的頂峰時託孤徐階,但扳倒嚴嵩的正是徐階;徐階是個見好就收的人,但仍被高拱整得幾乎家破人亡;張居正與高拱,也是差不多。最終,張居正依然沒有逃脫這種輪迴:他一生「扶危定傾」,「克成本原」,但說好的「奮鬥」,依然是「爭鬥」……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酈波評史:張居正的官場用人藝術(圖)
張居正講解《大學·中庸》序言(弟子規文化網)
人性、政治和張居正
五十六 無數秋山入小樓
張居正奔父喪回鄉路上究竟有多奢華

TAG:張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