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種思維說子線!我怎麼沒想到

以前聊天的時候,有人新買了一隻魚標,用後特別滿意,和我很顯擺的說:這魚標真好,釣鯽魚能看出黑標。

我說:錯,標相和釣啥魚沒關係,取決於魚吃餌的動作。

他說:鯽魚不都送標嗎,鯉魚才黑標呢。

我說:你說的是一般規律;假設鯽魚吃餌後轉身就走,浮標的反應肯定是黑標,同樣道理,鯉魚吃鉤後抬頭向水面遊動也會出現送標的現象。只是這種情況受特殊條件的影響不常出現罷了。

他說:那什麼條件下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問的我一時語塞真的就沒答上來。

終於,我找到了一個叫鐵河的小水庫,鯽魚密度大鯉魚數量多,於是幾個不錯的死黨就把鐵河作為唯一的尋歡作樂的場所了。我們都釣鯉魚,這的鯉魚就送標。

起初對這的標相併沒太多的在意,能把魚弄上來就行了唄,可是哥幾個在一次閑談後,事情的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並引發了一次子線的變革。

小張說:鐵河的鯉魚太好了,不到二斤的就能把魚線拽的嗡嗡響,超過5斤的更不用說了,一條魚遛上來人都累得哆嗦。就是咬鉤的動作太缺德,送標。

老楊接過話茬:可不是嘛,不但送標,送的還輕,尤其早上天剛亮的時候,魚標輕輕往上一拱,提竿就有,然後就像掛住了一頭犟驢一樣……

送標我承認,可是很輕的現象我一次沒遇到。這不禁讓我想起了20年前的大泉水庫,那是個平原上的小水庫,四周水淺,釣位只能在大壩上,那的魚就送標,鯉魚鯽魚都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說魚的口特輕;還有另一個叫轉山湖的水庫,每次在石砬子下的時候都發現鯉魚送標,在那釣過鯉魚的都知道口輕,而把釣位換到了曲家溝或其他地方這種現象就不見了,完全是標準的鯉魚口—緩慢有力的黑標。同樣一個水庫中的同一種魚換了個釣位怎麼就會出現不同的標相呢?

接著小張的另一句話提醒了我,他說:鐵河的魚好是好,但是掛鉤太鬧心了,不是心疼那幾付魚鉤,而是正接二連三的咬鉤呢,換鉤子太急人太耽誤事啊。

對,掛鉤,癥結就出現在掛鉤上。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我能想到的這幾個鯉魚普遍送標的釣位都有這種掛鉤嚴重的情況。

大泉水庫的大壩年久失修,護坡石亂糟糟的,好像是直接從翻斗車上卸下來的一樣;轉山湖的石砬子下面更不用提了,是懸崖上的石頭風化後自然跌落到水中的那種;鐵河的釣位和轉山湖相似。也就是說出現鯉魚送標的這三個地方水下都是布滿了高低不平的石頭!以上的兩種情況都是造成掛鉤的原因。可以想像一下釣餌會碰巧就落在突起的石頭尖上嗎?

不會,只能落在凹陷的部位,這就導致了體型相對較大的鯉魚在吃餌的時候要低頭抬尾,把釣餌吸入口中後然後抬頭擺正身體,這個時候的標相就是送標!而小鯉魚拐子吃餌後想要遊走首先也要離底才能經過較突出的部分,也會出現送標!

出現鯉魚送標的答案找到了,那麼口輕是怎麼回事呢?我怎麼就沒遇到過呢?是我丟了信號?野釣調標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釣鈍,這是野外的環境造成的,鬧小魚、有暗流、有風浪,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精確調標後信號太過雜亂,幾乎叫人忍無可忍。釣鈍這種方法過濾掉了許多的假信號,所以野釣中普遍採用這種方法。

什麼叫調鈍?說白了就是起碼長子線打彎了。打彎的子線上的鉤和餌的重量並沒有作用在浮標上,這個時候釣餌的重量消失魚標不會有反應。尤其在鐵河小魚鬧得歡所以都在使用嫩玉米粒做釣餌,一個嫩玉米粒的重量在浮標上的反應是多少?兩目左右吧,本身就釣鈍,當一個玉米粒的重量消失的時候浮標的反應就更小了,所以標相就是只輕輕一拱,這就是口輕的原因,不是魚的動作小而是搭配不合理。其實這個時候魚的動作並沒有停止,但是浮標卻停止了。

加重餌料重新調標肯定是辦法之一,我就是無意當中這麼做的,因為是釣鯉魚用鉤偏大,鉤子的自重也大,加上每枚鉤子都掛兩粒顆粒飽滿的玉米粒,或者用近1厘米見方的地瓜干,這樣做鉤和餌的自重增加了,穩定性也就增加了,在調標的時候就可以趨於靈敏,當一個釣餌的重量消失標子的動作就會加大,也就是說標相明顯。但是這不是唯一的辦法,分析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也可以通過調整子線來解決。

既然調鈍的時候起碼長子線是打彎的,那麼一長一短的子線還有意義嗎?這個時候還不如兩個子線等長,使雙餌同時觸底。可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因為是在調鈍的情況下那麼兩根子線同時彎曲肯定會丟口,這時還不如一長一短的兩根子線呢,萬一魚咬的上鉤標子還會有兩目的反應,雙子線同時彎曲任何一個釣餌的重量消失標子都沒有反應啊。沒錯。可幹嘛不縮短子線呢?縮短到魚就餌後一抬頭就會帶動鉛墜上升的程度。

這個觀點夠雷人的,一定有人會大吃一驚的發問:有個礙事的鉛墜還能釣到魚嗎?這時候我反問一下,在台釣小鯽魚的時候有沒有魚標持續上升到很高的情況發生呢?每人都遇到過吧。這說明了什麼?一粒釣小鯽魚的魚餌只有豆粒大,這個重量在浮標上的反映不會超過兩目吧,持續上升說明了鉛墜也在同步上升,這說明了鉛墜沒有想像的那麼礙事,大可以放心的使用,我經常這麼做,並且用面餌時同樣能釣到濾食性的鰱鱅。等長的雙短子線還有一個好處—不跑魚;大嘴的鯉魚往往能同時吸進兩個鉤子,是不是更保險。

其實改變子線最不能叫人接受的就是觀念,改變了子線尤其是縮短了子線會被很多人認為是在離經叛道,認為這就不是台釣了,是在倒退。這個問題咱們姑且不討論,學習台釣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靈敏度追求上魚率,這也是這種釣魚方式比較普及的原因,但是任何釣法都有它的盲區和死角,在特定的時候做些改變又何妨呢?台釣開始流傳到普及只是近20多年的事,而我們的祖先使用傳統釣法至少有了幾百年的歷史了,即使回歸到了傳統釣其實也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這不是丟人的事。當然了追求純粹的台釣除外。

此外採用縮短子線雙子線等長還在水淺的時候使用過。春天釣鯽魚通常都在淺灘,水很淺的時候大多數的人都選擇用短標,岸釣和冰釣不同,岸釣鯽魚目視標的部分起碼要有10厘米以上,所以更短的冰釣標就不可用了。這也就意味著標的整個長度要接近20厘米,那麼在水很淺的時候比如僅有半米的時候往往標座緊挨著鉛皮座,長子線經常會和浮標纏繞到一起,這時候短子線的優點就再次顯露出來了。釣鯽魚的時候我的子線最短達到過5厘米,釣鯉魚的時候10厘米左右,這個長度和子線的線徑以及柔軟度有關。釣鯽魚時空鉤調3目釣1目或1.5目;釣鯉魚因為用的餌料不同重量也不同所用的浮標也不盡相同,同樣浮標的浮力不同調標的方式也不一樣,用面餌的話帶餌調3釣2,基本忽略了水線的重量,適合懶人和新手。

子線可以縮短,那麼可不可以加長呢?可以。以前在轉山湖的石頭砬子下面我就加長了子線,那裡不但掛鉤,水下的地形更是呈階梯狀延伸。都知道換餌或者刺魚的時候魚線並不是垂直運動,是隨著魚竿的運動軌跡傾斜運動的。在釣的過程中發現被掛住的不僅僅是魚鉤,有時鉛墜被卡在石縫中,這時候就是斷主線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果斷的加長了子線,我記得那時候子線的長度達到了空前的60厘米,高高懸起的鉛墜避免了和水下台階接觸,再後來甚至改成了單鉤,於是掛鉤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但是上魚率卻並沒降低。

手竿的子線可以存在諸多變化,那麼海竿呢?當然了,海竿的子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串鉤;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釣組,每個人在系鉤的時候都有自己習慣的長度,基本大同小異。有次釣鯽魚間或有黃顙上鉤,我們都用的串鉤加蚯蚓。午飯的時候一個哥們就說:今天這魚釣的真怪,不論是鯽魚還是黃顙咬的都是最前面的那個鉤,那才准呢。

我和他說:你的海竿肯定是立著架的,竿子越長這現象越明顯、水底的坡度小這現象也明顯。

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釣組只有最接近鉛墜的也就是最前面的魚鉤到底了,後面的鉤子在竿梢的牽引下會離水底越來越遠。鯽魚或者黃顙是典型的底棲魚,在覓食的時候肯定會在水底,哪個離得近就先吃哪個。所以就會出現只有一個鉤子上魚的情況,其餘的幾枚鉤子都成了擺設,根本沒起到作用。逐漸地加長子線就可以解決,並且不改變架竿的習慣。

魚情、水情、環境是不斷的變化的,野釣就是要不斷的適應,這個過程要敢於打破潛意識裡的條條框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沒有一種釣法是萬能的,也沒有一種釣組是亘古不變的,換一種思路也許就會海闊天空。


推薦閱讀:

高血糖日常怎麼吃?記住5點就足夠
「賢者時間」是怎麼回事?
被狗狗抓怎麼辦好
產後坐月子 怎麼吃蔬菜
怕結婚生子的林心如, 怎麼做到想生二胎的?

TAG:思維 | 怎麼 |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