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職業性下背痛預防手冊

引言   經過對下背痛病患進行下背痛問卷調查,發現約40%的病患,無法說出自己的病因,而大多數的病人曾就診於一個以上的醫師,且常從不同醫師得到不同病因,甚至X光、骨髓造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也無法顯示出那裡異常。於是"不同病因"和儀器的檢查無法說明疼痛的原因,使病患疑惑、矛盾更加深了問題的複雜。這樣的情形造成病患更急於找出真正的病因,而忽略二個重要的訊息:(1)不明的原因令人氣餒,可是通常這是一個好的徵兆,因為這表示你的下背痛並非是腰椎、神經傷害或其他結構異常所造成,如果是上述的原因,是可以用儀器診斷,且醫師們的論點不會產生很大差異,因此,這可能只是你的肌肉或韌帶拉傷、扭傷。(2)想恢復正常生活還是要靠自己。如果你已逛了多家醫院,找了不同的醫生,還得不到一個確定的診斷名稱。你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著迷於確定的診斷,事實上,治療背痛不一定需要知道問題的原因所在。而是需要靠自己從生活習慣改變、良好姿勢、多運動做起。   以下資訊乃是希望籍此幫助您得到一些基本生理、生物力學常識,避免下背痛反覆發作,或幫助您減輕現有慢性下背痛癥狀,並防範其惡化。 認識自己腰椎受力情形  我們的脊椎由三十三塊椎骨連接在一起。兩個脊椎骨間,前有「椎間板」,後有「後側面關節」相連,因而可作前彎、後仰、側彎及旋轉諸多運動。三十三塊椎骨中頸椎有七塊,胸椎十二塊,接著是最寬厚的腰椎共五塊,負擔人體大部份重量、工作最多,因此也是最可能發生背痛之處,尤是下方第四、五腰椎處最易產生 下背痛"。薦椎原本包括五塊椎骨,但在人類結合為呈大塊三角形骨骼,尾椎是背部位置最低,體積最小的骨骼,如今也合成一整塊。  腰椎所受的壓力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外力主要分為垂直壓力和水平方向的切力與扭力。垂直壓力主要落在椎間板上,而抗切力方面,效果不佳,主要靠背椎四周韌帶肌肉負責抗衡。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在輕鬆站立時,壓力約70公斤,正坐且不靠背時約145公斤,坐著而向前傾20°,測出的壓力將近200公斤。有靠背的坐姿比沒有靠背的坐姿產生較少的腰椎負荷。平躺時,所測得壓力最低,約二十五公斤,如果兩膝關節與髖關節彎曲成90°,則由於腰大肌的作用消失的緣故,更能減輕腰椎的負荷。因此當下背痛非常疼痛,平躺且膝蓋下墊個枕頭,可減低疼痛。 問題出在那裡  由上敘述可知,腰椎隨時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加上人類精神壓力增加、運動、工作傷害、姿勢不良、用力不當、脊椎病態、老化等等…因素,下背痛在你不留神之際,它可能就發生了!

  那何謂下背痛?所謂下背痛俗稱腰痛,背部肋骨下緣以下疼痛,皆可歸為下背痛。以下就引起下背痛可能癥狀分二部分,加以描述。第一部分:用醫療儀器可容易找出病因者(結構性和神經性病症者)。第二部分:用醫療儀器很難找出病因者(軟組織病症者)。期能使患者對病情了解及處理有些許的幫助: 第一部分:結構性和神經性病症1.椎間盤突出症:

  在年青人當中引起下背痛甚至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中,本病占很大比例。其是因椎間板周邊的纖維環破裂,致中間的髓核向後突出,即產生局部的下背痛(多隻患一側)若壓迫到神經根,則引起坐骨神經痛。剛開始時多半是抬重物或每一特定動作突然發生背部劇痛,患者多認是閃了腰,休息幾天就沒事,但是以後每次姿勢不對就反覆發生,終於有一天疼痛由下背部慢慢擴散到臀部,大腿外或後側,甚至延伸到下腿或足背或足底部。中壯年人非常容易得此病,年過六旬以後反而少,那是因髓核會隨年紀而逐漸老化乾萎的緣故。

  此病症經休息、服用止痛藥及接受腰部牽引,至少80%以上病人在三個月內病情會逐漸好轉。一般而言,應該避免不必要的開刀。2.脊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最常發生在第四、五腰椎間,疼痛部位在後下背部兩側,大腿,但很少痛到膝關節以下。病人常在站久或走久就開始痛,一坐下來或蹲下來疼痛就逐漸消失。一般而言,如不是很嚴重可穿背架,減少前彎,加強腹肌肌力,可得長期的效果;如果嚴重,只有靠手術作脊椎固定術了。3. 其他脊椎病症,如脊柱側彎症:多見於青春期的男女青年,特別是女生,一般言成年人很少發生此病症。脊柱壓迫性骨折,常發生在年紀大的老人,因不小心滑倒或跌倒引起。腰椎骨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柱症、脊椎結核症等,比較特殊性病症就不做詳細介紹。  上述各病症均可用醫療儀器或有經驗醫師可正確的找出病因。病患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病情多可復原。 第二部分:軟組織病症(肌肉、韌帶問題)1. 神經官能症:

 病患疼痛的範圍從頸椎到腰椎,且不僅整條脊柱會痛常常擴及到兩側背部,各種醫療儀器檢查不出病因,但病人卻苦不堪言。此症多與心情緊張,沮喪,憂鬱及工作不如意,壓力關係密切。治療時常常深入了解病人心病所在,最終還是要靠病人自我的力量,才能痊癒。2. 急性背肌拉傷:

   俗稱 閃到腰",拉傷的肌肉常有明顯的壓痛點,也有肌肉痙攣的現象,腰部轉動或前側彎常發生誘發性劇痛,這種的傷害,不需特別的治療,只要適當休息或服用幾天的止痛藥,熱敷或泡熱水澡即會慢慢的好起來。3. 疼痛但只是局部:

   疼痛部位局限於腰部某一部位,對按壓敏感,一按壓就引發該處痛,且痛傳到某些區域,此多為軟組織受傷引起。4. 慢性背痛症候群:

   疼痛達半年以上,患者陷入循環疼痛之中,而且無法痊癒,而在臨床上又找不出病因。此多於人心理因素有很大關係,一般言,不同的人對不同程度的疼痛有差異的感受,如果他自覺不快樂而且焦慮,疼痛看起來會更嚴重,更令人陷入絕望。因此這種情狀下,自我心理的建設是很重要的。 如何治療你的下背痛  前段己將造成下背痛的原因作一概敘。接下來談談如果你未患下背痛或曾患下背痛應如何預防其發作?現在有下背痛之患者又該如何加以治療呢?以下提供幾項建議:1.良好的姿勢:

   姿勢不良是患下背痛常見的因素。尤其患者為了減輕疼痛而採取另一種不良姿勢,在不良姿勢維持一段時間後,又可能對肌肉和韌帶造成異常的壓力負荷,最後造成更嚴重的腰酸背痛。何謂良好的姿勢,即要維持脊椎在其自然而平衡的弧度。以下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幾個常見的姿勢來討論:A. 站立:自然的挺直,縮回下頷並伸長後頸。兩側平衡對稱,挺起胸,收縮小腹,使下背變平。避免彎腰駝背及常穿細高跟鞋。如須長時間站立的工作,可以在腳下方放一小矮凳,兩腳輪流踩在上面。正確站姿: 挺直背部,縮回下頷並伸長後頸。雙往後拉,挺起胸部,收縮小腹,使下背變平。

不正確站姿: 腰往前過分挺伸 彎腰駝背 穿細高跟鞋

B. 彎腰:正確的彎腰動作並非彎曲腰椎,而是維持脊椎挺直在自然的弧度不動,利用髖關節與膝關節屈曲。如撿地面上東西是要走過東西蹲下來撿;穿鞋子應坐下來挺腰去穿鞋子,而非腰彎去穿鞋子。正確穿鞋子: 坐下來挺直腰去穿鞋

不正確穿鞋子: 彎腰穿

C. 走路:抬頭挺胸,收小腹,是標準走路姿勢,如須走遠路最好穿有一點跟的鞋子,但絕對避免穿高跟鞋。D. 坐姿:上半身維持直立姿勢,背部最好能靠著椅背,如果能加一個小靠枕在腰背部讓腰椎挺起更好。避免椅座太深,椅子太高也不適合,尤其避免斜倚在椅子上,使腰椎騰空。正確坐姿: 上半身維持直立姿勢

不正確坐姿: 椅子太高不適合

E. 抬物:搬重物時,身體盡量靠近重物,身體蹲下,腰保持直立,拿起重物後再站起來,抱小孩亦是如此。抱重物愈靠近身體愈好,重量不可太重,東西不可過大。正確抱東西姿勢: 抱東西愈靠近身體愈好,重量不可太重

不正確抱東西姿勢: 抱東西太多,離開身體太遠 過重的東西要分開來抱

撿東西的正確姿勢: 提重東西時兩腿分開,腰保持直立才提起來,抱小孩也一樣。 撿東西時要走過去,蹲下來撿。

F. 轉身:不可腳不動,只讓上半身轉動。腳要稍微勤快一點,在轉身時最好能移動腳步,讓人整個上半身一起轉過去。G. 卧床: 床墊盡量結實,不可讓身體陷下彎曲變形,但是不一定要硬板床,有點彈性或柔軟,使腰部下沈2~3公分左右。最好的卧床姿勢應該是平躺放鬆自己,膝下墊一小枕頭。或者側卧,兩膝間夾一小枕頭。正確睡姿: 平躺放鬆自己,膝下墊枕頭

不正確睡姿: 平躺直睡,兩腿蹬直,會加重背痛壓力

2.避免體重過重:

   挺著大肚子的中年富貴男女們,因身體重心前移,會造成背肌與脊椎的負擔。相同情形發生在懷孕的婦女,尤其懷孕後期背痛現象更常發生,一般言生產後,就會恢復正常。3.運動:

   經由運動可強化背肌和腹肌,強化肌肉有助於預防背痛及避免背痛惡化。對於下背痛患者言,游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他如散步,自行車(但騎低握把的自行車可能因姿勢不良而引起不舒服),外丹功等較不劇烈的運動均可考慮。強化腹肌及背肌的運動:(1)仰卧平躺,曲膝,將膝蓋抱到肚子,然後曲膝,平躺,重複慢慢作10次。

(2)仰卧平躺,曲膝併攏,兩足平貼地面,兩肩維持靜止,然後緩慢將兩膝向左右擺5次。

(3)仰卧平躺,曲膝併攏,兩足貼地面,作仰卧起坐,但不可作完全程的仰卧起坐,僅頭部及兩肩抬起離地面,雙手碰膝蓋即可(數到10),共計5次。

(4)趴著,肚子下墊一小枕頭,舉起一腳(兩腳輪替)共5次。

(5)趴著,肚子下墊一小枕頭,上半身離開床面,共5次。

(6)狗爬式,以雙掌及一膝支撐,另一下肢做屈曲伸直運動,共5次。

(7)站立時作後彎(沒有前彎動作),側彎與轉動運動,共5次。

  以上動作每天作二次,每項的次數可漸次增加,如每次運動後會使疼痛加劇達數小時之久,則應停止該項運動。腰酸背痛的治療(1)冷熱療:

  冷療(冷敷)有止血,消炎與消腫的作用,所以在急性背痛之初一、二天可用冷療,可以降低紅腫發炎的程度。一般冷敷的時間在五至二十分鐘之間可,溫度也不需太冷,太冷可能導致凍傷。

  熱療(熱敷)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以提供充分的養份,並儘快帶走廢物,因此能加速組織的復原。熱療適用於慢性或急性背痛第三天起,不僅緩解疼痛且同時促進組織的癒合,熱敷時間一次約20次至30分鐘即可。(2)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數日可減輕疼痛。

(3)藥物治療:

 常用的藥物包括:單純止痛劑、非類固醇抗炎止痛劑、肌肉放鬆劑、鎮靜劑及抗憂鬱劑等。藥品則應由醫師處方,勿亂服成藥或偏方,以免產生不當後遺症。

(4)牽引:

 利用牽引拉長及放鬆脊椎旁之肌肉與韌帶,使椎間孔變大,或形成負壓促使突出之椎間板回復原位。如此得以減輕椎間軟骨,骨刺或是發炎組織對神經的壓迫。

(5)背架及束腹:使用其目的有二:

A.限制脊椎活動以保護脊椎。

B.減輕脊椎及背部組織的壓力而達減輕疼痛的目的。

   通常有脊椎滑脫或壓迫性骨折會建議長期使用背架,而急性厲害的疼痛會建議短期使用束腹,待癥狀緩解就不用了。依賴背架久了很容易造成腰部肌力變差,在病情允許之下,必需輔以腹肌與背肌的強化運動。(6)手術:

 當病患在嘗試前述保守性療法均無效時,病情有惡化趨勢,則才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結語  下背病是人類很常見的一種癥狀,它不會影響人類生命,卻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任何治療或醫師的診斷只是輔助性質,唯有靠自己(尤其是軟組織性的下背痛),才能把下背痛治好。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養成良好的姿勢,多運動才是不二法門。期望這本預防手冊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示。 回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首頁

有空看信的好處是可以『增廣見聞』

獲取你平凡的生活不會去想的東西

沒空 看信也是一種幸福、它代表你有比看信更重要的事忙著

我只是想要您幸福唷!

by siwinee

This message is in MIME format.

------=_NextPart_000_014E_01C715A8.E24D3C30

Content-Type: multipart/alternative;

boundary="----=_NextPart_001_014F_01C715A8.E24F862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7bit

------=_NextPart_001_014F_01C715A8.E24F862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big5"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base64

職業性下背痛預防手冊職業性下背痛預防手冊

引言

  經過對下背痛病患進行下背痛問卷調查,發現約40%的病患,無法說出自己的病因,而大多數的病人曾就診於一個以上的醫師,且常從不同醫師得到不同病因,甚至X光、骨髓造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也無法顯示出那裡異常。於是"不同病因"和儀器的檢查無法說明疼痛的原因,使病患疑惑、矛盾更加深了問題的複雜。這樣的情形造成病患更急於找出真正的病因,而忽略二個重要的訊息:

(1)不明的原因令人氣餒,可是通常這是一個好的徵兆,因為這表示你的下背痛並非是腰椎、神經傷害或其他結構異常所造成,如果是上述的原因,是可以用儀器診斷,且醫師們的論點不會產生很大差異,因此,這可能只是你的肌肉或韌帶拉傷、扭傷。

(2)想恢復正常生活還是要靠自己。如果你已逛了多家醫院,找了不同的醫生,還得不到一個確定的診斷名稱。你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著迷於確定的診斷,事實上,治療背痛不一定需要知道問題的原因所在。而是需要靠自己從生活習慣改變、良好姿勢、多運動做起。

  以下資訊乃是希望籍此幫助您得到一些基本生理、生物力學常識,避免下背痛反覆發作,或幫助您減輕現有慢性下背痛癥狀,並防範其惡化。

認識自己腰椎受力情形

  我們的脊椎由三十三塊椎骨連接在一起。兩個脊椎骨間,前有「椎間板」,後有「後側面關節」相連,因而可作前彎、後仰、側彎及旋轉諸多運動。三十三塊椎骨中頸椎有七塊,胸椎十二塊,接著是最寬厚的腰椎共五塊,負擔人體大部份重量、工作最多,因此也是最可能發生背痛之處,尤是下方第四、五腰椎處最易產生 下背痛"。薦椎原本包括五塊椎骨,但在人類結合為呈大塊三角形骨骼,尾椎是背部位置最低,體積最小的骨骼,如今也合成一整塊。

  腰椎所受的壓力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外力主要分為垂直壓力和水平方向的切力與扭力。垂直壓力主要落在椎間板上,而抗切力方面,效果不佳,主要靠背椎四周韌帶肌肉負責抗衡。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在輕鬆站立時,壓力約70公斤,正坐且不靠背時約145公斤,坐著而向前傾20°,測出的壓力將近200公斤。有靠背的坐姿比沒有靠背的坐姿產生較少的腰椎負荷。平躺時,所測得壓力最低,約二十五公斤,如果兩膝關節與髖關節彎曲成90°,則由於腰大肌的作用消失的緣故,更能減輕腰椎的負荷。因此當下背痛非常疼痛,平躺且膝蓋下墊個枕頭,可減低疼痛。

問題出在那裡

  由上敘述可知,腰椎隨時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加上人類精神壓力增加、運動、工作傷害、姿勢不良、用力不當、脊椎病態、老化等等…因素,下背痛在你不留神之際,它可能就發生了!

  那何謂下背痛?所謂下背痛俗稱腰痛,背部肋骨下緣以下疼痛,皆可歸為下背痛。以下就引起下背痛可能癥狀分二部分,加以描述。第一部分:用醫療儀器可容易找出病因者(結構性和神經性病症者)。第二部分:用醫療儀器很難找出病因者(軟組織病症者)。期能使患者對病情了解及處理有些許的幫助:

第一部分:結構性和神經性病症

1.椎間盤突出症:

  在年青人當中引起下背痛甚至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中,本病占很大比例。其是因椎間板周邊的纖維環破裂,致中間的髓核向後突出,即產生局部的下背痛(多隻患一側)若壓迫到神經根,則引起坐骨神經痛。剛開始時多半是抬重物或每一特定動作突然發生背部劇痛,患者多認是閃了腰,休息幾天就沒事,但是以後每次姿勢不對就反覆發生,終於有一天疼痛由下背部慢慢擴散到臀部,大腿外或後側,甚至延伸到下腿或足背或足底部。中壯年人非常容易得此病,年過六旬以後反而少,那是因髓核會隨年紀而逐漸老化乾萎的緣故。

  此病症經休息、服用止痛藥及接受腰部牽引,至少80%以上病人在三個月內病情會逐漸好轉。一般而言,應該避免不必要的開刀。

2.脊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最常發生在第四、五腰椎間,疼痛部位在後下背部兩側,大腿,但很少痛到膝關節以下。病人常在站久或走久就開始痛,一坐下來或蹲下來疼痛就逐漸消失。一般而言,如不是很嚴重可穿背架,減少前彎,加強腹肌肌力,可得長期的效果;如果嚴重,只有靠手術作脊椎固定術了。

3. 其他脊椎病症,如脊柱側彎症:多見於青春期的男女青年,特別是女生,一般言成年人很少發生此病症。脊柱壓迫性骨折,常發生在年紀大的老人,因不小心滑倒或跌倒引起。腰椎骨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柱症、脊椎結核症等,比較特殊性病症就不做詳細介紹。

  上述各病症均可用醫療儀器或有經驗醫師可正確的找出病因。病患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病情多可復原。

第二部分:軟組織病症(肌肉、韌帶問題)

1. 神經官能症:

 病患疼痛的範圍從頸椎到腰椎,且不僅整條脊柱會痛常常擴及到兩側背部,各種醫療儀器檢查不出病因,但病人卻苦不堪言。此症多與心情緊張,沮喪,憂鬱及工作不如意,壓力關係密切。治療時常常深入了解病人心病所在,最終還是要靠病人自我的力量,才能痊癒。

2. 急性背肌拉傷:

   俗稱 閃到腰",拉傷的肌肉常有明顯的壓痛點,也有肌肉痙攣的現象,腰部轉動或前側彎常發生誘發性劇痛,這種的傷害,不需特別的治療,只要適當休息或服用幾天的止痛藥,熱敷或泡熱水澡即會慢慢的好起來。

3. 疼痛但只是局部:

   疼痛部位局限於腰部某一部位,對按壓敏感,一按壓就引發該處痛,且痛傳到某些區域,此多為軟組織受傷引起。

4. 慢性背痛症候群:

   疼痛達半年以上,患者陷入循環疼痛之中,而且無法痊癒,而在臨床上又找不出病因。此多於人心理因素有很大關係,一般言,不同的人對不同程度的疼痛有差異的感受,如果他自覺不快樂而且焦慮,疼痛看起來會更嚴重,更令人陷入絕望。因此這種情狀下,自我心理的建設是很重要的。

如何治療你的下背痛

  前段己將造成下背痛的原因作一概敘。接下來談談如果你未患下背痛或曾患下背痛應如何預防其發作?現在有下背痛之患者又該如何加以治療呢?以下提供幾項建議:

1.良好的姿勢:

   姿勢不良是患下背痛常見的因素。尤其患者為了減輕疼痛而採取另一種不良姿勢,在不良姿勢維持一段時間後,又可能對肌肉和韌帶造成異常的壓力負荷,最後造成更嚴重的腰酸背痛。何謂良好的姿勢,即要維持脊椎在其自然而平衡的弧度。以下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幾個常見的姿勢來討論:

A. 站立:

自然的挺直,縮回下頷並伸長後頸。兩側平衡對稱,挺起胸,收縮小腹,使下背變平。避免彎腰駝背及常穿細高跟鞋。如須長時間站立的工作,可以在腳下方放一小矮凳,兩腳輪流踩在上面。

正確站姿:

挺直背部,縮回下頷並伸長後頸。雙往後拉,挺起胸部,收縮小腹,使下背變平。

不正確站姿:

1.. 腰往前過分挺伸

2.. 彎腰駝背

3.. 穿細高跟鞋

B. 彎腰:

正確的彎腰動作並非彎曲腰椎,而是維持脊椎挺直在自然的弧度不動,利用髖關節與膝關節屈曲。如撿地面上東西是要走過東西蹲下來撿;穿鞋子應坐下來挺腰去穿鞋子,而非腰彎去穿鞋子。

正確穿鞋子:

坐下來挺直腰去穿鞋

不正確穿鞋子:

彎腰穿

C. 走路:

抬頭挺胸,收小腹,是標準走路姿勢,如須走遠路最好穿有一點跟的鞋子,但絕對避免穿高跟鞋。

D. 坐姿:

上半身維持直立姿勢,背部最好能靠著椅背,如果能加一個小靠枕在腰背部讓腰椎挺起更好。避免椅座太深,椅子太高也不適合,尤其避免斜倚在椅子上,使腰椎騰空。

正確坐姿:

上半身維持直立姿勢

不正確坐姿:

椅子太高不適合

E. 抬物:

搬重物時,身體盡量靠近重物,身體蹲下,腰保持直立,拿起重物後再站起來,抱小孩亦是如此。抱重物愈靠近身體愈好,重量不可太重,東西不可過大。

正確抱東西姿勢:

抱東西愈靠近身體愈好,重量不可太重

不正確抱東西姿勢:

1.. 抱東西太多,離開身體太遠

2.. 過重的東西要分開來抱

撿東西的正確姿勢:

1.. 提重東西時兩腿分開,腰保持直立才提起來,抱小孩也一樣。

2.. 撿東西時要走過去,蹲下來撿。

F. 轉身:

不可腳不動,只讓上半身轉動。腳要稍微勤快一點,在轉身時最好能移動腳步,讓人整個上半身一起轉過去。

G. 卧床: 

床墊盡量結實,不可讓身體陷下彎曲變形,但是不一定要硬板床,有點彈性或柔軟,使腰部下沈2~3公分左右。最好的卧床姿勢應該是平躺放鬆自己,膝下墊一小枕頭。或者側卧,兩膝間夾一小枕頭。

正確睡姿:

平躺放鬆自己,膝下墊枕頭

不正確睡姿:

平躺直睡,兩腿蹬直,會加重背痛壓力

2.避免體重過重:

   挺著大肚子的中年富貴男女們,因身體重心前移,會造成背肌與脊椎的負擔。相同情形發生在懷孕的婦女,尤其懷孕後期背痛現象更常發生,一般言生產後,就會恢復正常。

3.運動:

   經由運動可強化背肌和腹肌,強化肌肉有助於預防背痛及避免背痛惡化。對於下背痛患者言,游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他如散步,自行車(但騎低握把的自行車可能因姿勢不良而引起不舒服),外丹功等較不劇烈的運動均可考慮。

強化腹肌及背肌的運動:

(1)仰卧平躺,曲膝,將膝蓋抱到肚子,然後曲膝,平躺,重複慢慢作10次。

(2)仰卧平躺,曲膝併攏,兩足平貼地面,兩肩維持靜止,然後緩慢將兩膝向左右擺5次。

(3)仰卧平躺,曲膝併攏,兩足貼地面,作仰卧起坐,但不可作完全程的仰卧起坐,僅頭部及兩肩抬起離地面,雙手碰膝蓋即可(數到10),共計5次。

(4)趴著,肚子下墊一小枕頭,舉起一腳(兩腳輪替)共5次。

(5)趴著,肚子下墊一小枕頭,上半身離開床面,共5次。

(6)狗爬式,以雙掌及一膝支撐,另一下肢做屈曲伸直運動,共5次。

(7)站立時作後彎(沒有前彎動作),側彎與轉動運動,共5次。

  以上動作每天作二次,每項的次數可漸次增加,如每次運動後會使疼痛加劇達數小時之久,則應停止該項運動。

腰酸背痛的治療

(1)冷熱療:

  冷療(冷敷)有止血,消炎與消腫的作用,所以在急性背痛之初一、二天可用冷療,可以降低紅腫發炎的程度。一般冷敷的時間在五至二十分鐘之間可,溫度也不需太冷,太冷可能導致凍傷。

  熱療(熱敷)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以提供充分的養份,並儘快帶走廢物,因此能加速組織的復原。熱療適用於慢性或急性背痛第三天起,不僅緩解疼痛且同時促進組織的癒合,熱敷時間一次約20次至30分鐘即可。

(2)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數日可減輕疼痛。

(3)藥物治療:

 常用的藥物包括:單純止痛劑、非類固醇抗炎止痛劑、肌肉放鬆劑、鎮靜劑及抗憂鬱劑等。藥品則應由醫師處方,勿亂服成藥或偏方,以免產生不當後遺症。

(4)牽引:

 利用牽引拉長及放鬆脊椎旁之肌肉與韌帶,使椎間孔變大,或形成負壓促使突出之椎間板回復原位。如此得以減輕椎間軟骨,骨刺或是發炎組織對神經的壓迫。

(5)背架及束腹:使用其目的有二:

A.限制脊椎活動以保護脊椎。

B.減輕脊椎及背部組織的壓力而達減輕疼痛的目的。

   通常有脊椎滑脫或壓迫性骨折會建議長期使用背架,而急性厲害的疼痛會建議短期使用束腹,待癥狀緩解就不用了。依賴背架久了很容易造成腰部肌力變差,在病情允許之下,必需輔以腹肌與背肌的強化運動。

(6)手術:

 當病患在嘗試前述保守性療法均無效時,病情有惡化趨勢,則才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結語

  下背病是人類很常見的一種癥狀,它不會影響人類生命,卻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任何治療或醫師的診斷只是輔助性質,唯有靠自己(尤其是軟組織性的下背痛),才能把下背痛治好。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養成良好的姿勢,多運動才是不二法門。期望這本預防手冊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示。


推薦閱讀:

Joe近期的求職總結:事出反常必為妖
康乾時期揚州職業畫家顏嶧、顏岳作品集
關於定位與聚焦
職業畫家藍瑛之經緯
生肖看最適合你的職業

TAG: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