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站上天台的00後,讓我們看到中國家庭最缺少的東西……

華哥說

對於很多中國的家庭來說,子女的成功大於一切。於是,為了這種成功,多少父母沒日沒夜地拼搏,教育起孩子來,更是嚴苛至極。可是,孩子們的心聲又是什麼呢?

作者:陽忠勤

「爸爸,你知道嗎?

你們每一次吵架,我都會偷偷躲起來哭,你以後能不能不要再跟媽媽吵架了。」

這是芒果台最近熱播綜藝《少年說》中,00後小學生賀佳怡的心聲。

在這檔節目里,來自全國12所學校的中小學生們,將走上勇氣台,對著老師、家長、同學,大聲喊出他們最想說的話。

這檔節目,極有可能「借鑒」了日本綜藝片。

去年夏天,日本綜藝《未成年的主張》中,一段約3分鐘的視頻走紅網路。一位初二正太走上屋頂,深情表白同桌的女生:「我的旁邊坐著一個天使!」

全校女生都尖叫不已,正太卻感到很苦惱。因為校方跑來干涉,自己和女孩曾經距離30厘米,到現在距離5.5米,他實在受不了這種遠距離的戀愛。

隨即,有網友評論說:「這才是青春呀!」

時隔一年,日本這部評分9.0以上的綜藝,被《少年說》所借鑒,搬到了中國。

雖然沒了日版里懵懂的告白,但這個節目為家長和孩子搭建了一個溝通的平台。

孩子們公開說出的每一句話,既是當下中國少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愛的見證。他們的心聲,值得每個人去深思中國教育模式下的種種問題。

有人看笑了,因為這裡有少年們最純真的歡笑;有人看哭了,因為這裡少年們的懂事和善良。

1

「媽媽,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

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為什麼你不看一下?」

這位剛上初中的小姑娘袁璟頤,站在勇氣台上,歇斯底里地喊道。她希望通過這次「告白」,讓媽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努力。

因為她的媽媽總拿她跟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聯盟第一的閨蜜學霸比較,甚至打擊她說:「你看你成績這麼差,為什麼她會和你做朋友?」

誰知媽媽聽完,非但沒有安慰、鼓勵女兒,反而開始講起了「大道理」,歸根結底還是那句「為你好」。

台上的她顯得孤立無助,卻還是鼓起勇氣反駁道,自己不適合激將法,長期打擊只會讓她感到自卑。

但是,這位媽媽態度很堅決,認為女兒適合打擊式教育:「要是不打擊你,就可能就有點飄。」

小女孩再也受不了,轉身跑掉,在台下痛哭起來。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幾乎是每個中國學生都有的心理陰影。從小總被父母拿來和別的優秀生作對比,然後免不了受到一番奚落和打擊。「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差距怎麼這麼大?」

似乎在中國父母的心裡,這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但其實,這不過是一種變相的情緒發泄,是對別人家小孩赤裸裸的羨慕和嫉妒,更是對自家孩子恨鐵不成鋼的惱怒。

只不過,家長忽視了在這種情緒背後,是對自己的孩子無形中造成的巨大傷害,輕則垂頭喪氣、迷失自我,重則自暴自棄、走上邪路。

也許,袁璟頤的告白正是對家長敲響的一個警鐘——是時候重視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了,也許,你會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

2

「麻將每一生都可以搓,可是家人,

只有這一生才可能遇到,下輩子,

就可能不是原來的家人了。」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小學生說的話。他才五年級,卻在處理問題時,比大人更得心應手。

黃鈺江上台第一句,就開始吐槽外公。因為外公平時喜歡搓麻將,有時候12點才回家,回家了還和他搶電視看,很少抽時間陪外婆。

外公聽完很尷尬,想著忽悠一下就過了,「我年紀大了,打麻將是為了預防一下老年痴呆,沒什麼。」

哪知,機智的他立刻反駁:「你不打麻將,還有其他的方法啊!」

外公只好敗下陣來,用討好的語氣說:「我做到了你要給我什麼獎勵?」

黃鈺江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你做到了就可以讓外婆開心,這不就是最好的獎勵了嗎?」

或許在外公看來,打麻將只是生活的一种放松方式,但他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很多陪老伴的時光。

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忙著工作,忙著聚會,忙著玩遊戲,唯獨沒時間陪家人。甚至有時候,寧願一個人發獃,也不願陪父母說說話,總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沒有共同語言。

可是,對於很多老人來說,他們不需要你的大房子,也不想住最好的養老院,他們最需要的只是陪伴。

為人子女,不陪伴父母的理由千千萬萬:生活所迫,沒有能力陪父母?工作機會難得,放棄了太可惜?

其實父母不期望與兒女享受榮華富貴,只要子女陪伴在身邊,風餐露宿也是幸福。工作沒了可以再找,錢沒了可以再掙,但父母沒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3

「你錯過了我的童年,我的少年,

很快,我將有我自己的人生了。」

剛高考完的李星燎,特別羨慕別人的媽媽可以管著他們,陪伴他們。而自己的媽媽從來都是一句:「兒子,你可以的!」、「兒子,你是男子漢了,自己可以做到的!」

小時候,媽媽為了讓他過得更好,一個人去廣州工作,後來自己創業,經歷了很多的坎坷,很心酸。

李星燎很感謝媽媽,給他創造了這麼好的物質生活。可是,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媽媽缺席了他人生中很多的重要時刻。

十幾年來,他一直聽媽媽的話,努力讓自己變得像個男子漢。但是今天,他想做回一次小孩兒。

他很怕自己的情緒失控,再三調整後對媽媽喊道:「媽,我不需要這些遙遠的助威,我只需要你的陪伴。」

面對兒子突如其來的告白,台下的媽媽流淚滿面。她很後悔,把太多時間用來追尋自己的夢想,卻忽視了兒子的感受。

這一刻,她只希望時光倒流,回到過去,彌補缺席兒子的每一個瞬間。

但是,一切都已經回不去了。現在唯一能做的,是不再缺席兒子未來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從李星燎的身上可以看到,他因長期缺少媽媽的陪伴,而渴求關注,擺脫孤獨未遂後,逐漸說服自己適應,並且啃食這種孤獨。

和他一樣的「空巢兒童」有很多,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留下他們在家和老人相伴。

雖然父母辛苦打拚,為他們創造了較好的物質生活,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往往是親子關係中最難以修復的傷害,也是最難以彌補的遺憾。

楊瀾曾在採訪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時問道:「當陪孩子和工作相衝突時,你會如何選擇?」

教授回答:「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

4

「肖瑛,我好愛你,

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好好讀書,婆婆好愛你。」

從邵陽到長沙,只有短短2個小時的車程。老人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坐車,也從沒出過遠門,這次堅持整整走了2天。

沒人知道,一路上她問了多少人,走錯多少路,才平安抵達。而她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陪外孫女高考,所有的愛,都化作了無聲的腳步。

肖瑛從小由外婆帶大,17年來,她一直想對外婆說:「外婆,謝謝你!」隨後大喊道:「下個月回邵陽,我陪你一起走回去。」

聽完她的告白,外婆許久沒有說話。或許在外婆心裡,愛,無需回報。我愛你,這就夠了。

就像張子豪的奶奶認為,我撫養你長大,是應該的。

張子豪是孤兒,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小時候,他得肺炎暈倒了,奶奶一個人背著他去了醫院,連續照顧了他幾十個小時。

後來,他長大了,卻總是嫌棄奶奶嘮叨,不但不聽奶奶的話,還經常和奶奶吵架。

直到有一次,他去到奶奶打工的醬干廠,發現那裡的環境是那麼的糟,簡直不能呼吸。

他為此感到深深的內疚。這些年來,為了給自己攢一點生活費,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奶奶都隻字未提。

勇氣台上,他撐著一把傘,深呼吸一口氣後,終於喊出自己想說的話:「奶奶,謝謝你撫養了我十幾年,這些年來給你惹出這麼多的麻煩,對不起!」

面對孫子的感謝和道歉,奶奶紅了眼眶。她不知道如何回應,只是不斷地重複著:「不要謝奶奶,我應該的,奶奶應該的……」

中國老人熱衷於帶孩子,似乎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在我國城鎮地區,有近一半的孩子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因此也有了這種深厚的「祖孫情」。

與此同時,「隔代教育」也成了年輕父母最關心的話題。他們一方面,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優質的教育機會,拚命掙錢,失去了選擇的權利。另一方面,又擔心擔心祖輩家長太過溺愛孩子,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習慣,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其實不然,雖然兩代人之間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但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比起父母,祖輩家長擁有充裕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生活,而且樂於為孩子奉獻,這有利於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父母缺失時的親情。

在兩位少年的告白中,可以看到奶奶、外婆不僅給了他們足夠的愛,還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懂得了感恩,學會了愛與責任。

在《少年說》里,每一個孩子的故事,都是現實生活的一個縮影。它讓我們從這些孩子的青春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同的是,他們有機會大聲說出自己的心聲,而我們還沒來及說,就已經長大了。

在傳統中,我們講究父嚴母慈,子女孝敬謙恭。加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現實中,父母和子女常常不能充分、平等交流和溝通。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也常常異化為乾癟的說教。

少年說,不僅僅是一場少年的「吐槽大會」,而是通過儀式感,讓我們明白了交流、親情的價值。

越長大,似乎我們越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心。

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努力走上自己的「勇氣台」,相信溝通的力量。

面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說出藏在我們心裡的話,我們一定會收穫更多愛的力量,體味到生活的感動。

愛,要說出口。

推薦閱讀:

東西四命的應用
比寶石還貴重的東西
二五、夔東西山
魏忠賢墓被打開,專家有了意外發現:太監怎麼能有這東西呢?
時評:航母這東西

TAG:中國 | 國家 | 家庭 | 東西 | 00後 | 中國家庭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