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實施中轉變學習方式的經驗、做法

在新課程實施中轉變學習方式的經驗、做法

新課程實施要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效,除了管理層面要有較大的轉變,核心問題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本文簡談新課程實施中轉變學習方式的經驗做法。

一、轉變學習方式的前提是轉變教學方式

1、必須更新教育觀念

堅持「不培訓不上崗」,一方面,安排老師參加市、區各級各類培訓,派行政幹部和骨幹教師外出考察學習,另一方面,要求老師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新課程解讀》、《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學科教學要求》人手一冊,認真自學研讀、揣摩,再在備課組內交流、討論。備課組活動時經常學習有關新課程的一些好文章。學校經常利用全體教工會、專題報告會、教研組會宣傳新課程實施的意義。教務處和教研室定期編印《教研通訊》新課程專輯,組織老師學習。經過全員、全方位的培訓和學習,老師們的觀念變了,實施新課程的行動更加自覺。

2、必須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是「主演」,學生是「聽眾」,知識的傳授更多地是以灌輸的形式進行。而新課程的要求,就是要打破這種教學方式,要轉變教師角色,教師應只起「導演」作用,學生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演」。教師應從「施教者」轉變為「引導者」,從「獨奏者」轉變為「伴奏者」,從「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員」。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讓學生在學習的舞台上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3、必須改變教案形式

我們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將新課程「三維目標」,盡量落實到每個教案中,不僅關注「知識和能力」,更加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案格式為:一邊設計老師活動,另一邊設計學生活動,引導老師備課時從關注教師單邊活動,過渡到關注師生雙邊互動,促成師生對話,從而變教堂為學堂。

4、必須改善備課活動

我校的做法是,備課組共備一課,形成電子教案,每周交流一次教案及上課的體會感受,在教案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最後形成自己的教案。這樣,既加快了備課速度,又提高了備課的質量。

二、轉變學習方式的關鍵在構建有效課堂

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教學中廣泛發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潛力,做課堂教學的引路人,注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互動。新教材在呈現方式上的突出特點,就是用富有意義的鮮活案例呈現出問題,提供問題發生的生動情景,這為轉變學習方式提供了豐富教學資源。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應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1、留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時空。

多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一定的探究情境中合作、探究、交流,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境界。

2、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研究。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於標新立異,尋求與眾不同的途徑。教師在課堂上千萬不能一言堂、家長制,應該為課堂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注重學生的存在,重視學生的需要,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自覺地獲取新知識。

3、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對知識有缺陷、能力不強的學生要扶一把,讓他們克服自卑、不敢說心理。對天賦好的學生,教師要讓學生「跳起來摘桃」,不斷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這樣就能克服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性較難調動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養成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良好習慣。

三、轉變學習方式的具體做法

1、編製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很多學生不預習,其實不是他們不想預習而是他們不知道怎麼預習。為此,學校要求各備課組的教師進行分工編製學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①引導確立學習目標;②自學整理出知識點;③設計課前預習問題,引導學生提問;④解決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有難度的知識;⑤適度的課堂練習;⑥適當延伸拓展;⑦課後鞏固小結。

2、授以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新課程的內容增加了,如果再像過去那樣教,是很難完成學習任務的。這種情況,光老師講授肯定是不行,必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將學習方法貫穿於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些學科,曾經嘗試選擇較容易的模塊,布置學生自學,在自學基礎上,採用單元教學法,大大減少教學課時量,教學效果不受影響。

3、改變評價,促使學生課堂主動參與。

對學生的評價,不只是筆試成績的評定,我們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列入考評,滿分100分。其中課前30分,課堂40分,平時成績、作業30分。課前能提出問題每次3分,問題有價值再加2分;課堂上主動發言每次3分,回答精彩或表現好再加2分;作業每缺交一次扣2分。

評價方式的改革,改變了評價的終結性,融入過程性,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性大大增強。

4、注重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課程非常強調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目前學生學習中普遍缺乏問題意識,這是學生學習不夠主動的表現,也是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根源之一,究其原因,與我們的課堂有莫大的關係。因為我們的課堂大多是講授,生怕學生不知道,事先將知識咀嚼得又細又軟,再給學生。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即可獲得知識,他們哪裡會認真思考。所有問題都被老師講掉了,他們還能有什麼問題,傳統教學是讓學生沒問題,新課程教學應該讓學生髮現問題,敢於質疑,然後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去解決問題,又發現新的問題。

5、培養求異思維,重視體驗成功。

由於學生的先天條件和後天的興趣、愛好的差異,課堂教學中我們盡量避免統一的要求,貫徹分層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學生對實驗操作感興趣,而有些對基本知識和規律感悟好,讓他們揚長避短,在不同層面上有所發展,體會成功的喜悅。上實驗活動課和習題課時,讓學生主動探索,嘗試新的方法,創新設計新的實驗。當學生一旦有了敢於嘗試的念頭,我們都應及時用言語讚揚,用行動熱情地扶持,並積極引導。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師的肯定和支持,並最終得以實現時,那怕是小發現、小製作、小發明,他們都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學習的主動性更強,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會得到提高,甚至升華。

6、注重實踐,培養能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基礎知識和基本規律,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用身邊的物品去演示、實驗,探究其內在的本質規律,理解社會生活中的科學技術。指導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查,使學生在生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中成長。這樣既促進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聯繫,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推薦閱讀:

從孕前到分娩,拋磚引玉。和哪些準備要寶寶的朋友一起學習
漢字的革命:繁體字通俗演義  序(四)學習繁體字
最通俗易懂八字命理學習-第二課
學習時報刊文:中國夢必須以個人夢為基礎

TAG:經驗 | 學習 | 方式 | 轉變 | 課程 | 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