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友好合作不僅是歷史與現實對兩國的客觀要求,更是兩國的根本利益基點所在。從相互敵對到恢復友好邦交,直至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中日交往自二戰後至今歷經了漫長曲折的演變過程。中日雙邊關係一直在曲折中發展,時退時進。中日兩國關係既存在友好互利的一面,也存在競爭對抗的一面。當前,中日關係既高度相互依賴,又在諸多領域競爭加深,雙邊關係分外敏感。在經濟和貿易領域,雙方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利共贏關係,相互依賴在不斷加深。對中國而言,來自日本的資本、技術和投資至關重要;對日本而言,中國發展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機遇。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化給兩國企業和國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日之間締結了300 對以上友好城市,兩國人員往來年均550 萬人次以上,各層次往來頻繁。如此密切的聯繫一旦打破,兩國必然要付出高昂的代價,相互依賴已經成為防止兩國惡性衝突的重要槓桿。然而,在政治和安全領域,中日彼此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乃至敵意,釣魚島和東海爭端進一步加深了政治爭端。日本主動利用和藉助美國的意圖在加強,中日戰略競爭加深。

當然,將中日關係視為零和博弈將是錯誤的,任何忽略事實上的經濟相互依賴和政治調適均是短視的。歷史上的中日未曾同時強大過,而當前兩國均處於強勢之中,雙邊戰略態勢呈現某種動態均衡,必然伴隨著心理和戰略的調適過程。某些看起來競爭的層面實際上是相互調適的反映。 近年來,隨著國家實力的變動,中日兩國歷經戰略博弈,逐漸認識到必須在更廣遠的範疇思考雙邊問題。2006 年下半年,中日開始建立和發展雙邊戰略互惠關係,兩國關係達成了初步的穩定。然而,2010 年以來,由於日本的挑釁性舉措,釣魚島問題不斷升溫,中日之間的政治爭端進一步深化。尤其是安倍內閣的政治右傾化嚴重影響著中日關係走向。許多觀察家認為,中日因釣魚島爆發戰爭的機會較小,但即使此次危機得以化解,危機所造成的深層影響也會持續多年。 由於缺少正式的談判機制,中日僵局會持續下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另一方面,中日兩國政府均深刻認識到雙邊關係的重要性。中國方面表示重視發展中日關係的方針沒有變,願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原則和精神基礎上繼續發展中日關係。 安倍多次表示維護兩國友好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希望展開對話重回戰略互惠原點。 總體而言,中日之間歷史問題複雜、現實問題交織,未來前景相互影響巨大。或明或暗的對沖性競爭將是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中日關係的基本特徵。由此可以看出,中日關係已步入戰略相持階段,其基本特徵表現在:

第一,在經濟社會發展上,中國的經濟規模、進出口貿易額已超過日本。中國經濟總量躍至世界第二位,成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生產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第一大研發人才國。 展望未來,中國將以較高速度持續發展,但其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仍呈現粗放的特徵,有待進一步改善。相對而言,日本經貿主導能力急劇下降,經濟規模和貿易總額持續走弱,但其經濟發展質量仍將居於優勢地位。日本的資本、技術進口有助於中國發展,其對外貿易和海外市場開拓的經驗教訓值得中國借鑒,其社會建設經驗值得中國學習。中日在經濟社會發展層面存在著競爭,但互補性也很強。2012 年以來,伴隨日本政治右傾化的進一步發展,中日經貿關係受到了嚴重影響。據日本海關統計,2012 年日本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為3325.8 億美元,下降3.9%,對華出口下降11.0%。 受產業界的壓力,日本不得不謀求改善對華關係以借重中國走出經濟困境。

第二,在戰略走向上,日本已經呈現總體頹勢,步入衰落之途,但仍不甘心。因此,日本甚至不惜利用中國尚未實現全面崛起的空檔攫取某些關鍵性利益,包括在釣魚島以及東海問題上強化己方立場,對華趨向既有順應的一面,更體現出刻意對抗的一面。相比較而言,中國發展態勢盡顯,在地區乃至全球的優勢有所增強,與東亞各國形成複合相互依賴關係。隨著中國進一步和平發展,東北亞各國包括日本均在預設中國未來戰略走向的基礎上,進行前瞻性戰略部署。 但是,中國的總體戰略框架仍顯粗放,整體性戰略構想不足。中國處於戰略上被制衡的態勢,具體政策調整稍欠靈活,應對日本趨向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均顯不足。

第三,在戰略布局上,隨著中國的利益觸角伸向全球的各個重要角落,中國戰略布局一方面體現出寬廣的全球視野,國際影響力迅速擴大;另一方面,中國還主要是一個地區性大國,其戰略重心仍在東亞。面對東亞不適應中國崛起的狀況和某些針對性措施,中國應對仍顯乏力。如何統籌國內與國際、地區與全球,是中國當前面對的重大戰略議題。相對而言,日本在東亞經營多年,將東南亞視為其戰略後院,力圖以其經濟優勢和東南亞關係為基礎衝擊全球地位,但未能有所斬獲。展望未來,中國的戰略視野已經越過東亞,面向亞洲和世界,戰略重心開始趨於亞洲;日本的戰略眼界則越來越集中於東亞、東北亞,其安全戰略的中心穩定在東亞。

第四,在對美關係上,雙方互有攻守。對美關係均為中日雙方關係之外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目前,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進入新的敏感時期,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實力的強大,美國決策者實際上將中國鎖定為戰略對手,其基本標誌為美國重返東亞,對中國在南海的核心利益發出挑釁性聲音。但是,面對和平發展的中國,美國也有難以遏制之感,且在全球、地區事務上有求於中國,穩定發展中美關係也是雙方決策者的根本願望。與此同時,日美戰略關係更趨緊密。日本的親美、依美情結趨於加深,日本曾長期認為美日同盟具有抑制和約束自己的「瓶蓋」作用,但隨著東亞大國格局的變化,日本愈加將雙邊同盟視為自身安全和加強其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依靠。 日本感到受中國威脅,不僅為近期美日同盟的加強提供了支撐理由,也鞏固了美國在東北亞軍事和政治地位的合法性。 美國因此成為中日之間的賭金持有者(Ring Holder)。隨著中美日三國戰略利益的博弈以及各國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中美、日美關係均呈現新的動向。2013 年2 月安倍訪美期間,奧巴馬強調了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但並未提及日本最為關心的釣魚島問題。日本共同社據此認為,奧巴馬試圖通過重視亞洲找到美國經濟復甦的道路,安倍如果繼續堅持在歷史認識問題等領域的.鷹派路線.,美國將要求日本謹慎應對與鄰國的關係。 最近,美國在慰安婦、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對日本的批評表明了這一點。2013 年6 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為中美關係發展規劃藍圖,雙方元首會晤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可以說,中美日三國間多邊及雙邊的互動是考量未來中日關係發展的重要內容。

第五,在民眾感情上,中日雙方相互好感下降,均缺乏成熟的大國心態。伴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迅速增強,日本國民心態更趨緊張,甚至擔心中國的軍事擴張。日本右翼勢力竭力利用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等煽動民意。日本民調顯示,近年來日本國民深受具體事件及現實利益的左右,對中國好感度持續走低。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趨漲,對日心態尚未走向理性和成熟。2012 年以來,由於釣魚島、大陸架延伸等問題,日本在華負面輿情日漸強烈,日本在中國的形象亦持續走低。 近期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近九成中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官方應採取更多針對日本的具體反制行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242127_1.html/ ]

以上分析表明,當前,中日實力對比發生逆轉,導致戰略相持和激烈對沖期的來臨,雙邊競爭性因素突出。中日力量對比的持平期(Power Parity)將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其結果既取決於中國和平發展的質量提升,也取決於雙方的戰略趨向與部署。


推薦閱讀:

為什麼去日本留學的中國人這麼多?
為什麼日本人討厭B型血?
日本人為何喜歡騎摩托車?
日本人為何壽命最長 歸功於五大秘訣

TAG:日本 | 中國 | 日本人 | 地圖 | 中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