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姐姐」?這可是親媽

  

對讀者您來說,了解一段社會史,通常的渠道是閱讀前人的史料和後人的文章。在浩瀚的知識體系中,您是一位理性的觀察者。如今的人們每每講求「體驗」二字。從您翻開這一頁開始,咱們給您的設定就是一位親身體驗者和唯一主角,以穿越的方式前往宋朝,做一段感性的社會史之旅,穿越是一場特殊的旅行,它同樣需要事前做好功課,熟悉攻略,從您落腳、開口的一刻起,處處充滿了學問。

皇宮是眾多「今穿古」題材的首選之地。一是它和普羅大眾有著遙遠的距離,充滿神秘感。二是從社會史考察的角度,它也是您穿越旅行經典路線上的必去「景點」。因此,就讓您的這次宋朝之旅也從皇宮開篇吧。

找准坐標,目的地宋朝,身份皇子。一瞬間,當您緩緩地睜開眼,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於一個古香古色的房間里,未及喘上一口氣,便聽見一個聲音驚喜地喊道:「官家、聖人,二大王醒了。」這句話的信息量其實很大,建議您閉上眼睛裝一會兒暈。

  

利用裝暈這會兒工夫,您儘快消化一下那句話所包含的信息:首先,「官家」是您宋朝皇帝的專用稱呼。在宋朝,無論是太后、皇后、妃嬪、大臣、宦官、宮女還是平民,平時都稱皇帝為「官家」,有時也稱「大家」或「官里」。但您現在作為皇帝子女中的一員,卻不可以稱他為「官家」。也許您會得瑟:這還不簡單?不就是叫父皇嘛。

您如果真這麼叫了,估計馬上就會聽到「病糊塗了」的嘆息。在宋朝,「父皇」和「皇帝」都屬於書面語,不用作口頭稱謂。日常生活中,與尋常百姓家一樣,皇子皇女稱呼自己的父親皇帝為「爹爹」。在正式場合或重要事宜中,則和大臣們一樣,應該稱皇帝為「陛下」。至於電視劇中最流行的「皇上」一詞,並不存在於宋朝的口頭稱謂中。書面語中會稱皇帝為「今上」或「上」,把「皇」與「上」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寫的例子很少。另外,「萬歲」應該算是一種皇帝專用的祝福語,也不能用作稱謂,例如:朝會見皇帝時,三呼萬歲。大臣單獨面奏時,則稱「恭祝陛下聖躬萬福」。

那麼「聖人」又是哪位呢?別急,先看看《鐵圍山叢談》中的一句話:「國朝禁中稱乘輿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謂至尊為官家,謂後為聖人,嬪妃為娘子。」 這句話就是告訴您:朝廷、皇宮裡的人稱皇帝為官家,稱皇后為聖人,稱嬪妃為娘子。

  

聽過文聖武聖、酒聖詩聖,沒想到宋朝皇后也稱聖人吧?比如皇后姓劉,就可以叫作「劉聖人」。但這還是別人的叫法,以您現在皇子的身份,卻不能這麼叫。

於是您就問了:那我該叫皇后什麼?母后?您這麼一叫,又「病糊塗了」。「母后」一詞與「父皇」一樣,在宋朝只能用作書面語。皇子皇女無論是否皇后所生,在平時口語中,都得稱皇后為「孃孃」或「娘娘」。但同時,「娘娘」也是太后的通用稱謂。因此,皇子皇女們稱皇后為「孃孃」的概率應該比「娘娘」大得多。 在正式場合,皇子皇女們可以和大臣們一樣,稱皇后為「皇后娘娘」。

現在,只剩下一個「二大王」還不清楚是誰的稱呼了。這屋子裡,一個官家、一個聖人,還有一個正躺在床上裝暈的您。「難道二大王就是我?」沒錯,二大王就是您,您就是二大王。您心裡嘀咕開來:「不是應該叫殿下嗎,難道這裡是山寨版宋朝?」

  

根本就沒錯,您不用嘀咕和質疑。在宋朝,只要您還是皇子身份,身份低於您的人都得敬稱您為「大王」,「二大王」就代表著您現在是皇帝的第二個兒子。如果您特喜歡「殿下」這個稱呼,那就努力爭取升職吧,等您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的時候,您就會如願以償被敬稱為「太子殿下」了。

等把這些信息消化完了,您緩緩睜開眼睛,一對相貌堂堂、氣質高貴的中年男女已經站在床邊,關切地注視著您。您醞釀一下感情,聲情並茂地喊:「爹爹,孃孃。」您心裡正要為自己的演技點個贊,一位衣飾華貴的婦人突然撲到床頭,比您更加聲情並茂:「二哥,你總算醒了,姐姐我都快急死了!」

您這回是真的暈了:又是哥又是姐,這位阿姨,咱倆到底誰是誰的哥,誰又是誰的姐啊?

簡單跟您說明一下吧:這位阿姨是您現在這個身份的生母,你得叫她「姐姐」;您現在是這位阿姨的親生兒子,她得叫您「哥」。

  

這看著輩分有點亂,那就解說得再具體一些:前面講過,宋朝妃嬪的統一稱謂是「娘子」,也可以直接稱呼妃嬪的份位封號,比如淑女張氏,可稱其為「張娘子」、「張淑妃」或「淑妃娘子」。對於身份是妃嬪的生母,皇子皇女們只能稱其為「姐姐」,而不能用宋人對母親較為普遍的稱呼「娘」或「娘娘」來稱呼她。所以在宋朝皇宮裡,您千萬別亂叫「姐姐」,不然很容易惹人誤解,人家會問:究竟誰是您生母,您究竟幾個生母?

那麼,為什麼您的生母又要叫您「哥」呢?其實,此「哥」非彼「哥」,稱呼您為「哥」的人,也並不是只有您的「姐姐」一個,而是整個皇室家庭成員對皇子皆以「哥」稱呼,比如:趙構是趙佶的第九個兒子,趙佶稱趙構為「九哥」。趙佶是宋神宗的第十個兒子,神宗皇后向氏稱趙佶為「十哥」。皇子兄弟之間也以「哥」稱呼,無論長幼,按排行區分,如:神宗趙頊是岐王趙顥的兄長,但他稱趙顥為「二哥」而不是「二弟」。

女性朋友可能會問:前面講了那麼些內容,大多是跟皇子相關的信息,難道身為女性,我們就沒有到皇宮裡去體驗一把的機會嗎?

這一點,您倒是完全不必擔心,在皇室家庭中,女性成員遠遠多於男性成員,因此女穿越者的體驗機會只會比男穿越者多。

  

咱們就暫且給您置換個身份——皇女。宋朝皇室對皇女一向待遇優厚。但有很關鍵的一點您必須注意:首先要關注一下身邊的人怎麼稱呼您 ,如果稱「公主」,您就安心於皇室的安穩生活吧;如果稱您為「帝姬」,那您還是趁早麻溜地跑路吧。

為什麼?

在北宋前期與中期,皇女的官方稱謂及當面稱呼都是「公主」。北宋晚期,宋徽宗接受蔡京的提議,改公主為帝姬,帝姬一號存續約十年時間,北宋就覆滅了。之後,南宋建立,又恢復了公主的稱謂。

明白為什麼了吧?被稱呼為「帝姬」,意味著十年之內就要承受亡國之災,亡國的皇女能有什麼好命運呢?

您又問了:那我選好年代,穿越成公主後,與其他公主之間的稱呼是不是就類似於皇子們互相稱「哥」,不論大小,都以「姐」相稱?

舉一反三,沒錯!皇女們之間的確互稱「姐」或「姊」,也是無論長幼,按排行區分。比如:七公主稱三公主為「三姐」,三公主則稱七公主為「七姐」,而不是「七妹」。皇子與公主之間則按對方在兄弟或姐妹中的排行互稱「哥」或「姐」。例如高宗趙構在兄弟中行九,柔福帝姬就稱呼他為「九哥」,而趙構稱呼在姐妹中排行為「二十」的柔福帝姬為「二十姐」。

  

與皇子不同的是皇室中長輩對公主並不以「姐」稱呼,親昵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名字,在正式場合就稱呼封號。比如您的封號是「福康公主」,皇帝或皇后可以直接叫您「福康」。

咱們把鏡頭切換回您穿越成功的第一現場,官家、聖人、娘子分別表達了一番對您的殷殷關切之情後,各走各路了。您躺在床上正思考人生,一位姑娘走進了宮室,一邊對您行禮,一邊口中自稱「妾」。妾?您可別想多了,這位姑娘雖然自稱「妾」,卻不是您所認為的小妾,這裡的「妾」只是謙稱而已。

皇宮裡除皇族成員之外,還有另外兩種常住居民,一種是專門侍奉皇族成員的宮廷女性,統稱為宮內人或宮人。另一種是明清時期被叫作「太監」的人,在宋朝統稱為內侍或宦者。

宮內人又分為沒有品級的內人和有品級的女官。在您這位皇子面前,沒有品級的宮內人要自稱「奴婢」,有品級的女官自稱「妾」。所以,前面那位姑娘才會自稱「妾」。

  

同理,內侍也分為沒有品級的內侍和有品級的內臣。在皇族成員面前,沒有品級的內待一般自稱「小底(的)」,內臣則可自稱為「臣」。所以當您看見一位宦官自稱「臣」,而不是電視劇里經常聽到的「奴才」時,可不要覺得奇怪。

至於您對宮內人和內待的稱呼,親近一些的,您可直呼其名;關係疏遠一些的,可採用「姓+內人」或「姓+官職」的稱呼方式,比如張內人、梁都知;「奴才」、「宮婢」這類詞,只會出現在主人生氣罵人的時候。

前面說了各種您對別人、別人對您的稱謂,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皇室成員,在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面前,您又該如何自稱?

如果您是一位女性朋友,假設您就是太后,您一開口自稱「哀家」,就會引得全場肅穆。為什麼?人家誤以為您要開口唱戲呢。原來「哀家」一詞只存在於戲曲中孀居太后的自稱,而現實中,宋朝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自稱應該是「老身」。

  

假如您的身份是皇后,用自稱的時候,就要注意分場合了:正式場合中,您面對皇帝時要自稱「臣妾」;皇太后下制令時,您應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自稱「吾」;到了日常生活中,您就可以用最常見的「我」了。

至於嬪妃的自稱,更要慎重:面對皇帝皇后時,您要自稱「臣妾」或「妾」,在品階不高的情況下,自稱「奴家」或「奴奴」;日常生活中,您可以自稱「我」或者「本位」。注意了,不是「本宮」,因為嬪妃居處不能稱宮,只稱閣、閣分或位。

與其他皇室成員相比,公主在口語上受到的限制較少,在帝後面前,也可自稱「我」或「吾」,但正式上表章時要稱「妾」。

假如您是一位男性朋友,身份是皇子,在日常生活中,您的自稱可用「我」或者「吾」;面對皇帝皇后時,則要自稱「臣」,但不能是「兒臣」,宋朝並沒有「兒臣」這個詞的存在。

  

宮廷劇中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專屬自稱——朕。是的,它是皇帝的自我稱呼。但實際上,作為皇帝,不需要任何時候都用「朕」自稱,只有在朝堂上、與大臣議事或在正式場合與宮眷談正事,才會自稱為「朕」。而平時在內宮與家人或親信、近侍輕鬆閑談的時候,還是用最簡單的字自稱——我。但面對曾經是帝後的長輩,皇帝卻仍然要自稱「臣」。《鐵圍山叢談》中就有這樣一段記錄:神廟(神宗)一日被金甲詣慈壽宮,見太皇太后曰:「娘娘,臣著此好否?」在這裡就可見已是皇帝的宋神宗面對太皇太后曺氏,仍然要自稱為「臣」。

咱們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的稱謂,儘管有些繁瑣,但也是考驗一個人是否文明禮貌的第一道題目,尤其作為一名穿越者,您更是要上心,做好功課。

作者:麻辣麻花,策劃人,愛讀書,涉獵甚廣,擅長文史的當下解讀。因寫書遍查資料,始覺文字的深入系統創作,實乃最佳的讀書方式。


推薦閱讀:

【原創】梅竹寫給桃花姐姐的詩同賀淡若清茶七年慶
90記者體驗相親角 阿姨:太小,這都是70後大姐姐
姐姐因霧霾而加劇的乾咳,喝了這野草熬得湯劑,三天後和顏悅色了
奶姐姐
子不語怪力亂神

TAG: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