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為現代中國奠基!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新中國站不站得穩,會不會倒退回舊中國?這是一個不容迴避,也迴避不了的歷史課題。
西方在歷史上一直落後於中國,這一局面直到西方爆發工業技術革命才被打破。工業革命推動西方超越東方,引領了此後世界數百年的風騷。
中國能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穩腳跟,關鍵就在於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補上工業革命這一課,實現國家工業化,打造重工業基礎,建立自主的國家工業體系。
國家重工業化,是一項投資周期長,困難多,初期見效時間慢的戰略任務。尤其對於當時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國家來說,要從農業中提取積累微薄的農業剩餘以持續地投入支撐重工業,其艱難程度更是非過來人難以想像。
歷史已經昭示,若中國搞不成功工業革命的話,那就是死路一條,新中國是站不穩腳跟的,遲早西方帝國主義會反攻倒算,把新中國重新變回到舊中國。
這樣的形勢就註定要求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必須上下同心,勒緊褲腰帶,艱苦奮鬥,為實現中國工業化而全力一搏。
要最快最高效地實現國家工業化,必須有效地積累有限的資源集中地投入到重工業中,這就要求中國必須採取計劃經濟手段,以集中力量辦工業化的大事。
以鋼為綱,鋼鐵是工業的基礎。以糧為綱,維持人口發展。
經過毛澤東時代,從1952年算起的話,鋼鐵產量從 140萬噸增長到了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了6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了6500萬噸,木材產量從1100萬噸增長到了5100萬噸,電力從70億千瓦/小時增長到了2560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根本的空白變成了10400萬噸,化肥產量從3.9萬噸上升到了 869.3萬噸。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還在生產大量的噴氣式飛機、重型拖拉機、鐵路機車和現代海船。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成了一個主要的核強國,完成了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發射進了軌道。
工業革命的偉大成功,使中國由一個軟弱的大國,脫胎換骨為一個強國。
只有在中國真正如此地強大起來的時候,對於那些遵循弱肉強食,叢林法則,適者生存,欺弱怕強的西方來說,才會低下他們自以為高貴的頭顱。不管西方是如何的失落,不斷的抱怨,但一切終究是要拿實力來說話的。
伴隨中國偉大工業革命進程的同時,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開啟中國民智的宏偉過程。在工業化進程中,培育了大量工業技術人才資源。在文化教育事業上,通過各種方式掃除文盲,是大多數中國人由不識字轉向能夠識字。在農村集體經濟平台上,農村普及了基礎教育,使佔中國大量人口比例的農民後代從小接受現代教育,推動了文化普及。通過大批判等群眾運動,使廣大民眾得以初步的民主啟蒙。這一切都為中國長遠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社會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們會很自然地讚歎高樓的巍峨,但有幾人會注意到那默默無聞地支撐著高樓的渾厚堅實的基石呢?
如果說,在毛澤東時代拼搏的人們說一些抱怨他們辛苦的話,那還情有可原;但某些後人,卻也去詆毀污衊毛澤東時代,那就只能是無恥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做人如果連基本的良心都丟了,那還算是人嗎?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切有良知勇氣的人們理應自覺地起來維護共和國歷史的聲譽,捍衛中國人民的名譽,歌頌毛澤東的偉大功績。
推薦閱讀:
※甘薯氣象- 中國興農網-農業氣象百科
※今天全國目光聚焦銀川!第九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開幕,你被驚艷了嗎?
※中國茶文化(三)
※中國古代星空區劃之 星官、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中國新詩:怎麼讀?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