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搜來的李清照詞解2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注釋
  ⑴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  ⑵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⑷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  ⑸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後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譯文
  獅子造型的銅爐里熏香已經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床頭,如同波浪一般,我也無心去收。早晨起來,懶洋洋不想梳頭。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我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近漸漸消瘦起來,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算了罷,算了罷,這次他必須要走,即使唱上一萬遍《陽關》離別曲,也無法將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遠去,剩下我獨守空樓了,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從今而後,又平添一段日日盼歸的新愁。
慶清朝·禁幄低張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佔殘春。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歹帶]東君。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注釋】

  ①慶清朝:此詞調名他本多作《慶清朝慢》,疑誤。《詞譜》以王觀《慶清朝慢·踏青》為正格,李清照此詞為變體。王、李二詞字數、句讀均有所不同,調名亦不同,茲作《慶清朝》。又說《慶清朝》,即《慶清朝慢》。

  ②禁幄低張:指護花的帷幕低垂。

  ③彤闌:紅色的欄杆。

  ④「容華」二句:意謂素淡的芍藥花就像一個不加雕飾的美女一樣。佇:久立。這裡以之形容花色淡雅。綽約:姿態柔美。

  ⑤「妖燒」三句:意謂嬌媚的芍藥花惹得春風嫉妒,明月卻為之綻開笑臉,她還能把春天久久留住。殢:滯留。

  ⑥綺筵:豪華而豐盛的酒席。

  ⑦芳塵:含有雙關之義,一則是對「香輪」車塵的美稱,其意與「戟流波於桂水兮,起芳塵於沉泥」(陸雲《喜霽賦》)差同;二則當指詞人所欣賞的這種入禁賞花的高雅活動,其意與「振芳塵於後」(《宋書·謝靈運傳》)相近,指某種名聲、風氣。

  ⑧明光宮殿:漢代宮殿名。明光宮:漢武帝太初四年秋起,在長樂宮中(見《三輔黃圖》卷三)。明光殿:《三輔黃圖》卷二雲「未央宮漸台西有桂宮,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璣為簾箔,處處明月珠,金陛玉階,晝夜光明。」這裡借指北宋汴京的宮殿。

  ⑨日邊:太陽的旁邊。這裡比喻在皇帝身邊。   ⑩「金尊倒」三句:意謂日夜宴飲,喝得杯盤狼藉,燈燭燃盡。

【輯評】

  一、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此詞各本無題,細玩詞意,有「就中獨佔殘春」,乃詠芍藥之作。蘇東坡詩:「一聲啼鴂畫樓東,獨佔殘春」,該確定為牡丹。 因「禁幄低張」可見不是高大的花木。「彤欄巧護」,可見是很寶貴的花木。尤其「就中獨佔殘春」,只有牡丹是殘春時獨佔的。白居易《賣花詩》:「上張幄幕 庇,旁織巴離護」,正是說牡丹和這兒「禁幄低張,彤欄巧護」同。李建勛詩「攜殤邀客繞朱欄,腸斷殘春送牡丹」正和這兒「彤欄巧護,就中獨佔殘春」相同,所 以這首詩詠牡丹,該是沒有問題的。(《百家唐宋詞新話》,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二、孫崇恩《李清照詩詞選》:上闋描寫宮內禁苑牡丹的容姿。起筆「禁幄」三句,寫牡丹所處的環 境,表現其高貴,突出詠花本題,運筆工巧,如烘雲托月。緊接著刻畫牡丹形象,「容華」二句,寫牡丹的神姿;「待得」二句,寫牡丹的品格;「妖燒」三句,寫 牡丹的魅力,「妒」、「笑」、「殢」三字把風、月、日擬人化,寫來生動傳神,形神畢現。下闋描寫宮廷內外賞花的情景。換頭筆勢轉折,「東城邊」四句,寫賞 花盛況;緊接著再度跌宕,「綺筵」二句,抒賞花之情,含傷春之感;「更加」二句,又見跌宕,突出禁苑賞花;結尾筆鋒挺拔,洒脫不羈,「金尊倒」三句,抒惜 春賞花情懷。全詞狀物抒懷,筆致工雅,層層鋪陳,宕而有序,蘊藉含蓄,表現了一派繁榮昇平景象,抒發了女詞人一腔賞花惜春之情。(人民文學出版 社,1994年12月出版)

永遇樂·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賞析】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落日熔金,暮雲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雲彩,圍合著璧玉一 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裡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 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出「人在何處」的嘆息。這是一 個飽經喪亂的人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筆寫初春之 景:濃濃的煙靄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凋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幾許」是不定 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重於少。「春意知幾許」,實際上是說春意尚淺。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藉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正因為這樣, 雖有「染柳煙濃」的春色,卻只覺春意味少。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佳節良辰,應該暢快地遊樂了,卻又 突作轉折,說轉眼間難道就沒有風雨嗎?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雨」的心理狀態,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詞人的晚景雖然凄涼,但由於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盛會。只因 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憂患後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寫今轉為憶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這裡專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節。 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有的是閑暇遊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這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 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捻絲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遊樂。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 賞興緻,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以上六句憶昔,語調輕鬆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歷盡國 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緻,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 「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卻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擔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 慨,加深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 所追戀的嚮往,但骨子裡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

滿庭芳·小閣藏春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賞析】

  這是李清照的詠梅詞之一,後人曾補題為「殘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寫個人情思;堪稱詠物詞中的佳作。

  「小閣藏春」一句「先盤遠勢」描繪了一個特殊的抒情環境。作者首先寫出了她住處的寂寞無聊。 「小閣」即小小的閨閣,這是婦女的內寢:「閑窗」即表示內外都是閑靜的。「藏」與「鎖」互文見義。美好的春光和充滿生氣的白晝,恰恰被藏鎖這狹小而閑靜的 圈子裡。唐宋時富貴之家的內寢往往有廳堂相連結。小閣設畫堂里側。春光和白晝俱藏鎖住了,暗示這裡並未感到它們的存,因而畫堂顯得特別深幽。「深幽」極言 其堂之狹長、暗淡、靜闃。作者已習慣這種環境,似乎還滿意於它的深幽。古人愛尚雅潔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種中古時期的高級盤香。它的燒盡,表示整日的時光 已經流逝,而日影移上簾箔即說明黃昏將近。「小閣」、「閑窗」、「畫堂」、「篆香」、「簾箔」等一系列的物質景緻說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上層社會,富貴安 閑,但環境中也透出一股異樣的冷清寂靜。「手種江梅漸好」是詞意的轉折,開始進入詠物。黃昏臨近之時女主人公,於室外見到親手種植的江梅,忽然產生一種欣 慰。它的「漸好」能給種樹人以安慰;欣賞「手種江梅」,又會有許多往事的聯想,因而沒有必要再臨水登樓賞玩風月了。除了對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 倦,於應賞玩的景物都失去了興緻。接著由賞梅聯想到南朝詩人何遜戀梅之事,詞意開始向借物抒情方面過渡,漸漸接近作者主旨。何遜,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其詩 情辭宛轉,詩意雋美,深為後來的詩人杜甫和黃庭堅等賞識。梁代天監間,他曾為建安王蕭偉的水曹行參軍兼記室,有詠梅的佳篇《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亦作 《詠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於此詩下有注云:「遜為建安王水曹,王刺揚州,遜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詠其下,賦詩云雲。後居洛思之,再請其任, 抵揚州,花方盛開,遜對花徬徨,終日不能去。」何遜對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悶的心情附著所致。按清照的理解,何遜揚州是寂寥的。如今寂寥環境獨自面對 梅花,清照亦產生了「何遜揚州」般的寂寞與苦悶。

  詞人聯繫個人身世之感抒發對殘梅命運的深深同情。「從來知韻勝」,是她給予梅花整體的贊語。 「韻」是風韻、神韻,是形態與品格美的結合。梅花是當得起「韻勝」的詞人肯定了這一點之後,卻不再多說,轉筆來寫它的不幸,發現它零落後別有一番格調意 趣。「藉」與「揉」也是互文見義,有踐踏摧損之意。梅雖不畏寒冷霜雪,但它畢竟是花,仍具花之嬌弱特性,因而也難以禁受風雨的踐踏摧損。這是花的命運。由 落梅的命運,作者產生各種聯想詞意呈現很曲折的狀態。由落梅聯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虛寫,以此表現落梅引起作者個人的感傷情緒,造成一團「濃愁」而難以 排解。但作者又試圖進行自我排解,詞情為之一變。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說明其飄謝凋零,丰韻不存。這本應使人產生春恨,遷恨於春日風雨的無情。但詞 人以為最好還是「莫恨」,「須信道、掃跡情留。」「掃跡」即蹤跡掃盡,難以尋覓。「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是補足「情留」之意。「難言處」是對下 闋所表達的複雜情感的概括,似乎還有與作者身世的雙關的含意。想像一個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橫斜優美的姿影。從這姿影里還顯示出梅的俊俏風 流,應是它掃跡後留下的一點情意。也許明年它又會重開,並帶來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突出了梅花格調意趣的高雅,使全詞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 高度,它讚美了一種飽經苦難折磨之後,仍孤高自傲,對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經歷了國破家亡的巨變後所作的,具有特別凄涼悲咽的情調。即使這樣的詠物詞中,也寄寓著作者不幸的身世之感。全詞意境相諧,詞調低沉,語言輕巧,寫盡了詞人冷清寂寞的環境中所產生的深切感傷。

殢人嬌·玉瘦香濃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賞析】

  該詞為賞梅花又有所感而作。

  上片開門見山,吟詠梅花且嘆悔此次賞梅又遲來了一步。梅花,以其寒冬臘月發花,且有堅貞耐寒之 志而深受愛重,在我國曆來有「國花」之稱譽;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紅;古人賞梅講究「四貴」,除貴曲不貴直,貴疏不貴密之外,也貴梅花之瘦不貴其肥, 貴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貴其開(盛放)。「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說: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飄逸,淺紅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顯得色澤濃 艷,它們散發著襲人的香氣;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壓梅枝的美景已不見;真真令人遺憾,沒想到今年賞梅竟然又來晚了。一個「又」字,表達了詞中主人年年探梅、 年年嘆晚的心情;當然只有面對愛之甚深的對象,才會發出「恨晚」的嘆息。此處也足見作者遣詞匠心之一斑。

  「江樓楚館,雲閑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之句,交待了賞梅的環境地點、寫出了遠眺近俯的 自然景色,也刻划出了一種閑適恬淡的心境。句中「楚館」的「楚」字,本指春秋戰國時的楚地,即今之湖南、湖北一帶,此處泛指江南。在長江之濱的楚地南天, 錯落矗立著無數亭台樓館,這裡梅花競放,又是賞梅的好去處;仰望白雲閑散依藍天而飄浮,俯視碧波漣漪逐江水而流逝;清涼的白晝是這樣漫長,沉醉在陣陣梅香 中的探梅人,憑倚著雕欄放眼遠望,信手卷弄著低垂著的翠綠色的帷簾。上片至此而止,主要是側重寫景的幽深、人的安閑,為下片不平靜心情的抒發埋下伏筆,達 到以靜襯動的效果;當然,如果說此處靜中伏有波瀾的活,便是「清晝永」中的「永」字撩起的。「永」是長的意思,人物感覺上的時間是長還是短,隨人的心情而 變:歡樂嫌短,愁苦恨長,這是人之常情。那麼詞中人「清晝永」之說,內里是否包含著幾分惆悵!

  下片「坐上客來,尊中酒滿」兩句寫的是良友相聚、舉杯飛觴、開懷暢飲、縱歌抒懷的場面。「歌聲 共,水流雲斷」,充滿詩興豪情的文人雅士對酒自是高歌,何況又面對著象徵高雅氣節又令人心神陶醉的梅花!於是,群情激動,縱情引吭,你唱我和,這歌聲充塞 天地、嘹亮悠揚,上遏白雲、下斷流水。該詞至此,歡樂之情已達頂巔,激越的情緒隨著歌聲止歇漸漸平靜下來,另一種心態便代之而起,詞人的筆觸也宕然轉開, 回到賞梅的現場「南枝可插,更須頻剪」,然後便在「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的頗懷傷感的聲中戛然止住。從字面意思看這幾句是指點著眼前的梅樹;那南邊向陽 枝頭上的花兒令人喜愛,可以攀折供插,需趁著它方開未殘,快多些采剪,或簪在鬢邊,或插放几案,把梅的疏姿倩影和梅的寒香冷艷盡多的留在身邊;千萬不要等 到花瓣殘落、隨風化泥的時刻再惆悵留連。弦外之音卻是借物抒情,感傷光陰流逝,花開花落,容顏易老,聚少離多,人生得意與相聚之時需盡情歡暢,待到《梅花 落》的曲調已經奏起,羌笛聲聲泣訴別離的時候,離愁別怨便會鋪天蓋地地襲來了。

  該詞可謂因情即景,景中寓情;動靜有致,相互襯托。最喜結尾句「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意在言外,含蓄蘊藉,耐人咀嚼。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賞析】

  此詞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雖雲梅詞,實際上不過借梅抒懷舊之思。

  床、帳、香爐,是一般閨情詞的常見意象,此詞也從這些物事寫起,迤邐寫入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世 界。這裡,床,非合歡之床,而是用藤竹編成的輕便單人床。帳,亦非芙蓉之帳,而是當時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種特製的用堅韌的繭紙作的帳子。宋人林洪在《山 家清事》的「梅花紙帳」條目中描寫道:於獨床四周立柱,掛瓶,插梅數枝;床後設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書櫃,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頂,用細白楮(紙 的代稱)作帳罩之。詞詠梅而從紙帳著筆,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紙帳」。這種床帳,暗示著清雅而淡泊的生活。宋朱敦儒《念奴嬌》詞云:「照我藤床涼似水。」 《鷓鴣天》詞又云:「道人還了鴛鴦債,紙帳梅花醉夢閑。」但是,宿此床帳中的抒情主人公並不甘於淡泊,卻深懷「無佳思」的幽怨。

  以下寫香。爐寒香斷,渲染了一種凄冷的心境。「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展示的那種朦朧而甜蜜的惆悵已經消失,只有似斷仍連的裊裊微香,伴隨她綿長、凄清的似水情懷。

  沉寂中,是誰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驚破梅心,預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詞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從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觀現實:充彌天地的只是蕭蕭的小風疏雨!儘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規律,冬 盡春來,而生命的春天,卻已隨「吹簫人去」而永遠消逝,這怎不令人珠淚潸潸!「吹簫人」,秦穆公時人蕭史,他的簫聲能招引鳳凰。後來他和他的妻子──穆公 女弄玉雙雙仙去。這個美麗的神話,既暗示了她曾有過的夫唱婦隨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樓空」,傾訴了昔日歡樂已成夢幻的刻骨哀思。

  最後落題,用陸凱「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縱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間,仙凡杏隔,又如何傳遞春的消息!

  顯然,這首詞寫於李清照晚年,趙明誠去世之後。全詞以「梅」為線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驚動;又因折梅無人共賞,無人堪寄而陷入無可排釋的綿綿長恨之中。

行香子·草際鳴蛩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賞析】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大約是詞人同丈夫婚後又離居的時期。主要借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寫人間的離愁別恨,凄惻動人。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七月七日夜裡,人們遙望天上的織女星和牽牛星,想起關於他們 的美麗傳說,無不感嘆。這樣的日子裡,正受別離之苦的詞人,感觸更深。「草際鳴蛩,驚恐梧桐」。寫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麼靜,草叢中蟋蟀的叫聲是那麼清 晰,連梧桐的葉子掉地上也能聽到。這兩句從聽覺入手,不僅增強了下句的感傷情調,而且給全詞籠罩上一層凄涼的氣氛。「正人間天上愁濃」是作者仰望牽牛、織 女發出的悲嘆。「天上」暗點出牽牛、織女。七夕雖為牛、女相會之期,然而相會之時即為離別之日,傾訴一年來的別離之苦,想到今夜之後又要分別一年,心情更 痛苦。「人間」包括作者和一切別離中的男女。想到牛、女今夜尚能相見,自己卻無此機會,內心的悲愁,可見一斑。「愁濃」二字,寫盡辛酸。

  「雲階目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句意思:望著銀河,望著雲、月,幻覺中進 入了想像中的天上世界。「槎」是用竹木編成的筏子,可以渡水。據說乘著它從海上出發,航行十餘天,到了天上,可以見有城郭房舍,非常壯麗,望見織女宮中織 布,牽牛天河岸邊飲牛。天宮以月為地,以云為階,重重關鎖,即使她象昔人那樣乘槎去到天上,又乘槎回來,也不能同織女、牽牛相逢。這幾句字面雖寫天上,用 意則人間。「關鎖千重」,極言阻隔之深,致使有情男女不得會合團聚,其中寄託詞人個人的別恨。

  下片仍是作者仰望銀河雙星時浮現出來的想像世界。傳說夏曆七月七日夜群鵲銀河銜接為橋渡牛、女 相會,稱為「鵲橋」,也稱「星橋」。分別一年,只得一夕相會,離情別恨,自然年年月月永無窮盡。「想」意「討想」、「想像」等包含著對牛、女的痛惜、體貼 和慰藉意,還有啟下的作用。正當人們悲慨牛、女常年別離時,剛剛相會的他們,又要別離了。「莫是離中」的「莫」為猜疑之詞,即大概,大約之意。結尾三字用 一「甚」字總領,與上片末三句句式相同,為此詞定格。「甚」這裡是時間副詞,作「正當」「正值」的「正」解釋。「霎兒」是口語,指短暫的時間,意思是一會 兒。天這麼一會兒晴,一會兒雨,一會兒又颳風,大約織女、牽年已分離了吧?疊用三個「霎兒」,逼肖煩悶難耐聲口,寫得幽怨不盡。牽牛、織女正是人間別離男 女的化身,對他們不幸遭遇的嘆恨,正是對人間離愁別情的嘆恨。這幾句語意雙關,構思新穎,用天氣的陰晴喻人間的悲喜,貼切生動。

  這首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通篇以牛女傳說為寄託,境界奇麗,曲徑通幽,寫透了青年男女的離愁別恨。

行香子·天與秋光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所作,當寫於趙明誠病故後之某一年「近重陽」的時節 ,通過典型環境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亡夫的緬懷及自己孤凄的心境。用了多疊字。樂景寫哀情。前後結句均用排比,加濃了悲涼的後氣氛,增強了詞的節奏感,音律美。

長壽樂·南昌生日南昌生日,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賞析】

  在藝術技巧上,該詞有如下特色:一、委 婉含蓄。作者用「愛景」,暗示出生季節是冬天;用「杓回搖斗」,斗柄欲東指,進而點出生季是春天即將來臨之時,即冬末;用「六葉階蓂初秀」,點示出生日是 在冬末月初六;用「欲掛扶桑」、「漏殘銀箭」,點出出生時辰是在太陽將出來的時候。隱而不露,耐人咀嚼。二、比喻生動、形象。用「掌上一顆明珠」,比喻貴 婦人曾備受父母鍾愛;用「松椿」樹齡之長,比喻貴婦人壽命之長;用「青雲」比喻官位顯赫。這些比喻甚為恰切,生鮮,至今仍有「掌上明珠」、「壽比南山不老 松」、「青雲直上」之語常為人所喜用。三、「晝錦」、「金章綠綬」等典故的運用,既典雅蘊藉,又豐富了詞的內涵。

【注釋】

  ⑴「愛景」句:意謂旭日東升。愛景:冬日之光。扶桑:神話中的樹木名。《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註:「扶桑,木也。」

  ⑵杓回搖斗:意謂斗柄東回,春天來到。構:北斗第五、六、七顆星的名稱。又稱斗柄。

  ⑶晝錦:原意謂貴顯還鄉。《漢書·項籍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這裡或指韓琦所建晝錦堂。詳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

  ⑷紫禁: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的居處,故稱皇宮為紫禁。《文選·謝庄〈宋孝武宣貴妃誄〉》:「掩彩瑤光,收華紫禁。」李善註:「王者之宮,以象紫微,故謂宮中為紫禁。」

  ⑸「一一」句:意謂都是高官。金章:以金為印章。綠綬:指系印柄的綠色絲帶。此處以用物代指高官。

  ⑹棠棣連陰:意謂兄弟有惠政。棠棣:指兄弟。棠陰:《詩·召南·甘棠》謂周時召伯巡行南國,曾在甘棠樹陰下聽訟斷案,後人思之,不忍伐其樹。    ⑺虎符:銅鑄的虎形兵符,背有銘文。作為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分為兩半,右半留京師,左半授予統兵將帥或地方官吏。調兵時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生效。詳見《史記·信陵君傳》。熊軾:作伏熊形的車前橫軾。後用以指公卿和地方長官。詳見《後漢書·輿服志上》。

  ⑻夾河分守:意謂壽主有二子皆為郡守。《漢書·杜周傳》:「始周為庭史,有一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兩子夾河為郡守,家訾累巨萬矣。」   ⑼青雲咫尺:意謂不久即可高升。

  ⑽承明:原為著述之所(見班固《西部賦》),此處言壽主二子不久將成為皇帝身邊的高官。

  ⑾「看綵衣」句:此處指子為母祝壽。綵衣:原指春秋時老萊子著綵衣娛親。詳見《藝文類聚·列女傳》。

  ⑿蘭羞:指香美的食品。玉酎:指復釀的醇美之酒。

  ⒀松椿比壽:祝壽之辭。詳見《詩·小雅·天保》。《詩序》謂《天保》篇:「下報上也。」意謂群臣為君主祝福,詩中有「如松柏之茂」等祝詞。又《莊子·逍遙遊》有以大椿比歲之句。此處均有所取意。

念奴嬌·蕭條庭院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賞析】

  根據詞意,這首詞當作於南渡之前。明誠出仕外,詞人獨處深閨,每當春秋暇日,一種離情別緒便油然而生。這首詞寫的就是春日離情。

  「蕭條庭院」句寫詞人所處的環境,給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無人,令人傷感;兼以細雨斜風,則景象之蕭條,心境之凄苦,更覺愴然。一句「重門須閉」,寫詞人要把門兒關上,實際上她是想關閉心靈的窗戶。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這兩句由斜風細雨,而想到寵柳嬌花,既傾注了對美好事物的 關心,也透露出惆悵自憐的感慨。「蕭條庭院」句遣辭造句上,也顯示了詞人獨創的才能。「寵柳嬌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綠肥紅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 熟而句生,足見錘鍊功夫。其中可以引申出這麼一些意思:春近寒食時節,垂柳繁花,猶得天寵,人來柳陰花下留連玩賞,花與柳便也如寵兒嬌女,成為備受人們愛 憐的角色。其中又以人之寵愛為主體奈何臨近寒食清明這種多雨季節,游賞不成,只好深閉重門,而花受風雨摧殘,也「惱人」之列。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由天氣、花柳,漸次寫到人物。「險韻詩」,指用冷僻難押 的字押韻做詩。「扶頭酒」是飲後易醉的一種酒。風雨之夕,詞人飲酒賦詩,藉以排遣愁緒,然而詩成酒醒之後,無端愁緒重又襲上心頭,「別是閑滋味」。一 「閑」字,將傷春念遠情懷,暗暗逗出,耐人尋味。「征鴻過盡」句點上片主旨,是虛寫,實際上是用鴻雁傳書的典故,暗寓趙明誠走後,詞人慾寄相思,而信使難 逢。「萬千心事」,關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無方,最後還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樓上幾日春寒」句拓開一層,然仍承「萬千心事」意脈。連日陰霾,春寒料峭,詞人樓頭深坐,簾 垂四面。「簾垂四面」,是上闋「重門須閉」的進一步發展,既關上重門,又垂下簾幕,則小樓之幽暗可知;樓中人情懷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玉闌干慵倚」, 刻畫詞人無聊意緒,而隱隱離情亦其中。征鴻過盡,音信無憑,縱使闌干倚遍,亦復何用!闌干慵倚,樓內寒深,枯坐更加愁悶,於是詞人唯有懨懨入睡了。可是又 感羅衾不耐春寒,漸漸從夢中驚醒。心事無人可告,唯有托諸夢境;而夢鄉新到,又被寒冷喚回。其輾轉難眠之意,凄然溢於言表。「不許愁人不起」,多少無可奈 何的情緒,都包含這六字之中,詞人為離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誠外出而實有此情,並非虛構。虛虛實實,感人至深。

    從「清露晨流」到篇終,詞境為之一變。此前,詞清調苦,婉曲深摯;此後,清空疏朗,低徊蘊藉。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寫晨起時庭院中景色。從「重門須閉」,「簾垂四面」,至此簾卷門開,頓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煙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 詞人還要「更看今日晴未」,說明春寒日久,陰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還放心不下;暗中與前面所寫的風雨春寒相呼應,脈絡清晰。以問句作結,更有餘味不盡 的意味。

  這首詞選本題作「春情」或「春日閨情」。全詞從上片的天陰寫到下片的天晴,從前的愁緒縈迴到後面的軒朗,條理清晰,層次井然。詞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氣的變化相諧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

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詞。

  上片寫寒梅初放。何遜《揚州早梅》:「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露發,映雪凝寒開。」梅 花,她開於冬春之交,最能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使人們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認為是報春之花。因為梅花斗雪迎寒而開,詩人詠梅,又總以冰雪作為空間背景。庾 信《詠梅花》詩:「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這裡,「瓊枝」就指覆雪懸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點綴著 它,愈顯得光明潤澤!

  詞人接著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將開未開之梅的輕盈嬌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艷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轉用側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觀賞,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瓏透剔,使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值 此良宵,且備金樽、綠蟻,花前共一醉。綠蟻,酒面的浮沫。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歷代詩話》引《古雋考略》:「綠蟻,酒之美 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綠。」

  這首詞,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織成了一幅畫,寫得如夢如幻,空靈優美。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賞析】

賞析一

   此詞當為易安南渡後的詞作。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 夢遊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託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這就是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近代梁啟超評為:「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可謂一語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後,「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

  「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 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動一 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 壯采奠定了基調。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彷彿」以下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 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 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繫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 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運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求索的情懷 隱括入律,只用「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凈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天帝面前傾訴 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的文學家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因為詞中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連想到《莊子。逍遙遊》的「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大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具大手筆也!「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 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 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

  前後呼應,結構縝密。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自然會氣度恢宏、格調雄奇。充分顯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賞析二

  這首詞,《花菴詞選》題作「記夢」,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後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後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後,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 此,她隻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歲月的晚年,處於「路長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願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 想像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託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於是夢跨雲霧,渡天河,歸帝宮,乘萬 里風到仙山去。這樣豪邁的氣概,不凡的壯舉,就使這首詞顯示出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而和她的其他詞作風格迥然不同?

  詞一開頭就寫:「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活繪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壯麗景色。這裡, 「星河」,即銀河。意思是說,天空連接著那象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霞,這些雲霞又是和晨霧連在一起,顯得曙色朧朦。而透過雲霧遠遠望去,銀河中波濤洶湧,象要 使整條河翻轉過來似的。河中許許多多帆船在滾滾的大浪中顛撲,風帆擺動得象在銀河中起舞一樣。這是寫天上的雲彩,可謂千姿萬態。雖然寫的是作者在夢中所幻 想的自然景象,但這一幻想無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歷盡艱難險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潛意識所促使的。所以,在它裡面既有壯麗的一面,又有艱險的一面。它展現出一 個晨霧迷茫、雲濤翻騰、滾滾銀河、千帆競渡的開闊境界。這境界象是個仙境,作者就是在這仙境中經歷著的。所以,也漸漸地使她的夢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宮殿 去了。——「彷彿夢魂歸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宮殿。其實,這是人們在經歷了千辛萬苦後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夢回「帝所」,是有其 思想根源的。古代詩人往往設想自己是從天上宮闕來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時也就往往說「歸帝所」去。如蘇軾的《水調歌頭》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風歸去,……」也就是寫他想回到天帝宮殿去。那麼,作者魂回帝宮去,情況怎樣呢?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她聽著天帝在對她說話,殷勤地問她要回到哪裡去?李清照南渡以 來,一直飄泊天涯,備受排擠與打擊,嘗盡了人間的白眼,如今天帝這麼關照她,使她感到多麼溫暖啊!作者這麼寫,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客觀上已把天上和人間 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譏諷了黑暗的現實社會。她在若干年來的逃難生活中,多少事,憑誰訴?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 困難和心愿。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 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麼用呢?上句,「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曼曼其修 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者藉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這裡著一「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徬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 「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有李賀《南園十三首》中的「不 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之意。兩者象是對立,實則統一,是互為因果的。那麼,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 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 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九」是虛數,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 飛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為什麼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 於消極的遊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於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儘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 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 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並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這首詞,思路開宕,想像豐富,意境遼闊,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它把讀者帶到仙境中去,飽覽豐富多姿的雲濤;大鵬展翅萬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輕舟乘風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為之神往。這種借神仙境界來表達自己胸懷的浪漫主義作品,在李詞中是極為罕見的。

  李清照本為婉約派的女作家,能寫出如此豪放的詞,除了亂世迫使她從閨閣中走出社會,面對現實這 些客觀原因之外,還有她的主觀因素,就是她的思維活躍,性格開朗,敢想敢說;同時,她遍讀群書,記性特強,不常見的字句、故實,都能一一記得,這就豐富了 她的形象思維,使她對各種神話傳說和典故,都能運用自如來書寫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從而構成了這首具有浪漫情調而又氣魄宏偉的豪放詞。

賞析三

   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約派的女作家,她的《聲聲慢》、《醉花陰》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這些詞多半寫閨情幽怨,它的風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詞作 中也有一首風格特殊的《漁家傲》,這是一首豪放的詞,她用《離騷》、《遠遊》的感情來寫小令,不但是五代詞中所沒有的,就是北宋詞中也很少見。一位婉約派 的女詞人,而能寫出這樣有氣魄的作品,確實值得注意。

  整首詞都是描寫夢境。開頭兩句寫拂曉時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還沒有人在詞里描寫過大海。 「天接雲濤」兩句用「接」、「轉」、「舞」三個動詞,來寫海天動宕的境界。「星河欲轉」,點出時間已近拂曉。「千帆舞」寫大風,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 因為李清照是山東人,對海的見聞比較多,所以寫得出這樣的境界。上片第三句「彷彿夢魂歸帝所」,意思是說:我原來就是天帝那兒來的人,現在又回到了天帝處 所。這和蘇軾《水調歌頭》中秋詞:「我欲乘風歸去」之「歸」字意義相同。「歸何處」句,著「殷勤」二字,寫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換頭「我報路長嗟日暮」 二句的感慨。《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李清照「路長日暮」句的出處。這句子的意思是說人 世間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時代的婦女,縱使學詩有驚人之句(「謾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長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了幾句說:看大鵬已 經高翔於九萬里風之上;大風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萊三島去吧(「九萬里風」句用《莊子?逍遙遊》,說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旋 風,九是虛數)!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寫出這樣豪放的作品呢?在封建社會中,女子生活於種種束縛之 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樣有高度修養和才華的女作家也不能擺脫這種命運,這無疑會使她感到煩悶和窒息。她作了兩首《臨江仙》詞,都用歐陽修的成語「庭院深深深 幾許」作為起句,這很可能是借它表達她的煩悶的心情。她要求解脫,要求有廣闊的精神境界。這首詞中就充分表示她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但這種願望在 她生活的時代的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託於夢中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在這境界中尋求出路。然而在那個時代,一個女子而能不安於社會給 她安排的命運,大膽地提出衝破束縛、嚮往自由的要求,確實是很難得的。在歷史上,在封建社會的婦女群中是很少見的。

  這首風格豪放的詞,意境闊大,想像豐富,確實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好作品。出之於一位婉約派作家之手,那就更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是決定於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衝決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賞析一

  這首詞在黃升《花菴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記》說:「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電影《李清照》沿襲了伊世珍之說,當趙明誠踏上征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把這首詞理解為送別之作,於詞意不盡相符,就是「輕解羅裳」兩句,也難解釋得通。「羅裳」,不 會是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從平仄或用字看,沒有必要改「衣」為「裳」。「羅裳」無疑是指綢羅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為寫李清 照,下句寫趙明誠,那麼,下句哪來主語?兩者文意又是怎樣聯繫的呢?因此,應該以《花菴詞選》題作「別愁」為宜。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 一經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鍾情,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這首詞就是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她的思夫之情的,它 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詞的開頭是:

  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紅藕」,即紅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時節,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顯示出全詞的傾向性。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 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表示出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 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現手法及其含義來看,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 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相類似。同樣是說荷花凋殘,秋天來了。但後者不如前者那麼富有詩意:「菡萏香銷」,無疑是不及「紅藕香殘」那樣既通俗又 是色澤鮮明;「翠葉殘」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銷」一樣,是指秋來荷葉落。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有一層新的意思。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來表 現秋的到來,那麼,「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席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里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顯然,同是七個字,但它 的涵義就比之李璟句豐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陳廷焯讚賞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李清照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這一句「精秀特絕」,卻是事實,並非過譽。

  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 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總是要想辦法排愁遣悶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 這愁悶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當泣,而是借遊覽以遣悶,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遊玩吧!上句「輕」字,很有份 量,「輕」,是輕手輕腳的意思。它真實地表現了少婦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隨就獨自上 小船了。下句「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的。「羅裳」,是絲綢制的裙子。「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這裡用「羅裳」和「蘭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為這是富貴人家之所獨有。這兩句的涵義,既不同於《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寫湘夫人乘著桂舟來會湘君;也不同於張孝祥的 《念奴嬌》:「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寫張泛舟在廣闊的洞庭湖上的興奮心情。而是極寫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 消愁,並非閒情逸緻的遊玩。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極何以出此?然而,它不過是像「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 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於對方的離別,反 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宕開一筆,寫道: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前兩句是倒裝句。這幾句意思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 上盼望著呢!「誰」,這裡實際上是暗指趙明誠。「錦書」,即錦字迴文書,這裡指情書。作者這麼寫,看似乎淡,實則含蓄有韻味:一、它體現了李清照夫妻感情 的極其深厚、真摯,以及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為如果她對趙明誠感情淡薄,或有所懷疑,就不會想像「雲中誰寄錦書來」,而是必然發出「浮雲蔽白日, 遊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的怨言。所以,這裡作者這樣寫,不言情而情已自見。這種借寫事來抒情,正是在藝術創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於形象之中,因而更覺具體生動。單說 「誰寄錦書來」,未免顯得抽象。作者藉助於雁能傳書的傳說,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這就通過大雁翔空,形象地表達了書信的到來,使人可看得 到,摸得著。雖然這種寫法,並非自她始,但她的雲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飛雁傳書,顯然畫面更為清晰,形象更為鮮明,這種點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 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在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書,無疑是高興的。但光是這樣理解,還不可能發掘「月滿西樓」句的真正含義。雁傳書信,固可暫得寬慰, 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實,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這才是真實的感情。「月滿西樓」句和白居易《長 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夜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作較之白作似乎進了一步,關鍵在於「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 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由於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會思念著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

  花自飄零水自流。

  有人說,這是寫李清照慨嘆自己「青春易老,時光易逝」。要是這樣,那麼,下面「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像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 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讀者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 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 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唯其如此,所以底下兩句: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就自然地引出來了。如果說,上面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兩相恩愛;那麼,這兩句就 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她倆是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於 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詩詞中,寫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憶江南》);或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牛希濟《生查子》)一類文字。像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極為鮮見。

  那麼,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 相思著。這裡,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 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係。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 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說:「然易安亦從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語胎出,李特工耳。」誠然,李作比之范作已勝一籌。「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總不及「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麼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由上看來,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這種題材,在宋詞中為數不少。若處理不好,必 落俗套。然而,李清照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藝術感染力,仍不失為一篇傑作。其特點是:一、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 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二、作者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成份;既像蜜一樣的甜,也像水一樣的清, 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的愛情,涇渭分明。三、李詞的語言大都淺俗、清新,明白如話,這首詞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通俗中 多用偶句,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琅琅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 高手,難能做到。

賞析二

  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 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 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 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 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 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 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儘管天長水 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 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 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裡,「眉頭」與「心頭」相對 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賞析三

  以詞來抒寫相思之情,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顯得越發難能可貴。

  「紅藕香殘玉簟秋」,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席,頗有 涼意,原來秋天已至。詞人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後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後,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紅藕香殘」的意境,「玉簟」 的涼意,也襯托出女詞人的冷清與孤寂。此外,首句的語淡情深,如渾然天成,不經意道來。故前人評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 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兩般秋雨庵隨筆》 卷三)。「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次寫在閨中無法排遣愁悶與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悶。詞人在一首《如夢令》中曾生動地記述一次她乘舟盡興遊玩的情景,不 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情調歡快。現如今卻是「獨上蘭舟」,不僅無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顯悵惘和憂鬱。「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 滿西樓。」女詞人獨坐舟中,多麼希望此刻有雁陣南翔,捎回夫君的書信。而「月滿西樓」,則當理解為他日夫妻相聚之時,臨窗望月,共話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頗 有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詩句的意境。另外,「月滿」也蘊含夫妻團圓之意。這三句,女詞人的思維與想像大大超越現實,與首句恰形成鮮明對照。表明了詞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像回到現實,並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 落花飄零,流水自去。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詞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次寫詞人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的。末三 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 「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賞析】

  這首詞建炎三年上巳作於建康(今江蘇南京)。據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所述,趙明誠建炎三年己酉春三月罷建康守,具舟上蕪湖,入姑孰(當塗),五月至池 陽(貴池),又被旨知湖州,遂駐家池陽。六月,獨馳馬赴建康陛辭,冒大暑感疾,七月於建康病危,八月卒。卒前,李清照急返建康看視,已不可救。葬畢明誠, 金兵已迫建康,清照攜帶圖書逃出,終生未再至建康,亦不可能在他處召親族。故這首詞作於建炎三年上巳無疑。上片首韻「永夜懨懨歡意少」,採用一起入情、開 門見山的手法。南渡以後,政局動蕩,金兵不斷攻迫,憂國傷時的激越情緒,使清照雋永含蓄的風格,一變而為沉鬱蒼涼。上巳雖是傳統的水邊修禊節日,詞人此時 心情不愉,入手即表明此意。次韻「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長安」代指汴京。長夜輾轉反側,夢見汴京,看到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實不可到,故說「空」, 抒寫對汴京被占的哀思,和屈原在《哀郢》中驚呼:「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返之何時」,同樣沉痛。結拍「為報今年春 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和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詩:「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一樣沉鬱蒼涼,感慨萬端。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樣 好,而今年的政局遠遠不如從前了。「為報」二字,點明這春天的消息是從他人處聽來的,並非詞人游春所見。實際上是說,今年建康城毫無春意,雖是朝花夜月如 故,而有等於無。「宜相照」的「宜」字,作「本來應該」解。「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說它們沒有相照,更確切一點,是詞人對此漫不經心,反映出她的 憂悶。建康是當時「行在」,皇帝臨時駐蹕之地,又是軍事重鎮,可是高宗卻不接納宗澤、李綱、岳飛的誓師北伐主張,不但不能收復失土。連建康也危在旦夕了。過片點題:「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透露了女主人公並無心過好這個上巳節日,酸梅釀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懷抱是相稱的。這兩韻,貌 似率直,其實極婉轉,極沉痛,所以煞拍著意勾勒:「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這裡把「花」擬人化。兩句有幾層的意思。清照有一首《菩薩蠻》云: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詞意與「醉里插花」同。「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這一層詞意,與末句「可憐春似人將老」緊接,意思是說最需要憐念的是 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國家社稷」,「春將老」,國將淪亡。《蝶戀花》是一首六十字的令詞,這一首詞題是「上巳召親族」,帶含豐富的思想 內容,深厚的感傷情緒,寫得委婉曲折,層層深入而筆意渾成,具有長調鋪敘的氣勢。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詞人,她寓南渡之恨的詞作,對南宋一些詞人,如辛稼軒、姜白石等,影響都很大。辛稼軒有一首寓南渡之痛最深切的《摸魚兒》,結尾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和清照這首的「可憐春似人將老」一樣,都是將「斜陽」、「春暮」暗喻國家社稷現狀的。(黃墨谷)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賞析】

  詞作當寫於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繫的深厚感情。

  「淚濕羅衣脂粉滿」,詞作開首詞人即直陳送別的難分難捨場面。詞人抓住姊妹送別的兩個典型細節 來作文章:「淚」和「脂粉」,詞人淚流滿面,自然要要袖子去擦拭,結果衣服上滿是淚水,滿是脂粉,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無限的傷感。次寫「四疊陽關, 唱到千千遍。」熱淚縱橫,猶無法表達姊妹離別時的千般別恨,萬種離情,似唯有發之於聲,方能道盡惜別之痛,難分難捨之情。「四疊陽關」,蘇軾《論三疊歌法》中的說法可參為註解:「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雲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 偶得樂天《對酒》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聲,則第一 句不疊審矣。」由此觀之,「四疊陽關」的說法無誤。「千千遍」則以誇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寫姊妹的別離場面,竟用如此豪宕 的筆觸,一來表現了詞人的筆力縱橫,頗具恣放特色,在其《鳳凰台上憶吹簫》 一詞中有「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似同出一機杼;二亦展現了詞人感情的深摯。「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詞人的筆觸在結拍處一 折,紛亂的思緒又轉回現實。臨別之際,姊妹們說此行路途遙遙,山長水遠,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斷」之處,不僅離姊妹們更加遙遠了,而且又逢上了蕭蕭夜雨,淅 淅瀝瀝煩人心境,自己又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詞作上片從先回想,後抒寫現實,從遠及近,詞脈清晰。

  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離別時的場景,但筆觸則集中抒寫自己當時的心境。「惜別傷離方寸亂,忘 了臨行,酒盞深和淺」,直陳自己在臨別之際,由於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典型細節,真切而 又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同時也是「方寸亂」的最佳注釋。歇拍二句:「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人的思緒依然飄蕩在那令人難忘的別離場 合,但詞作的筆力卻陡地一振,奏出與前面決然不同的充滿亮色的音符。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並不象蓬萊那麼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廝 守在一起。詞作至此,已不僅僅表現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萊」,傳說中的仙山。李商隱《無題》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本詞不僅有李清照詞作特有的抒寫心理細膩、敏感的特點,更有筆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來寫離別之情,對一個女詞人來說,尤顯難能可貴。

蝶戀花·暖日晴風初破凍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賞析】

「暖日晴風初破凍」點出時為景色宜人後初春。緊承破題的「柳眼梅腮」,也可以稱得上「易安奇句」,此句意蘊豐富,一語雙關,既補充起句的景語,又極為簡練地刻畫出了一個思婦的形象。正是這個姣好的形象,被離愁折磨得坐卧不安如痴如迷。

  從「酒意詩情誰與共」一句推斷,所思之人,必定是其丈夫了。李清照的首詞是說,即使柳萌梅綻, 景色誘人,作者也無心觀賞,面對大好春光,沒有親人陪伴,只得獨自傷心流淚。宜人的美景、華貴的服飾,她全然不顧,「暖雨晴風」的天氣里,意無情無緒地斜 靠枕頭上,任憑「淚融殘粉花鈿重」、「枕損釵頭鳳」這首詞的感情真摯而細膩,形象鮮明而生動,真切地表達了閨中少婦的思夫之情。

  結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被稱為「入神之句」,詞意含蓄傳神,思婦形象清晰肖 妙,頗有意趣。相傳燈花為喜事的預兆。思婦手弄燈花,比她矢口訴說思念親人的心事,更耐人尋味,更富感染力。盼人不歸,主人公自然會感到失望和凄苦,這又 可以加深上片的「酒意詩情誰與共」的反詰語意,使主題的表達更深沉含蓄。

  這是一首思婦之詞,也是易安詞中的另類,有較變的閨閣之氣,為宋閨秀詞之冠。這首詞的母題是婉約詞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離懷別苦,然而經過作者的一番濃縮醇化,卻釀出了新意。

  這是一首正宗的婉約派詞作,特別是「淚融殘粉花鈿重」以及「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攲斜,枕損釵頭鳳」等句可以和最典型的婉約詞相類。不過,這首詞寫得蘊藉而不攲靡,妍婉而不任巧,不失易安詞的清新淺易之風致。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作品輯評

  一、清王鵬運四印齋本《漱玉詞》註:此首疑亦有偽,似借前《臨江仙》調,模擬為之者。

  二、趙萬里輯《漱玉詞》云:案《梅苑》九引作曾子宣妻詞,《樂府雅詞》下魏夫人詞不收。以《草堂》所載前闋自序證之,自是李作無疑,王鵬運云:借前調模擬為之者,蓋未之深考也。

  三、唐圭璋《宋詞四考·宋詞互見考》:案《花草粹編》收此首作李清照詞,但《梅苑》作曾子宣妻 詞。據《草堂詩餘》載清照別一首《臨江仙》自序云:「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臨江仙》也。」是清照 曾作數闋《臨江仙》,此闋起處相同,或亦清照作也。(江蘇文藝出版社1959年4月出版)

  四、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此首泛詠梅花,情調與另一首完全不同,未必同時所作。《樂府雅詞》李詞亦未收此首《梅苑》以此首為曾子宣妻詞,《花草粹編》以為李易安詞,俱不詳所本,存疑為是。

  五、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此詞《花草粹編》作李詞,《梅苑》作魏夫人詞,其他宋代總集均未錄,且詞筆劣陋。半塘老人《漱天詞》註:此首亦似偽作,乃借前《臨江仙》調模擬為之者。茲不錄。(齊魯書社1981年11月出版)

  六、周篤文:據《草堂詩餘》所引,在這一組《臨江仙》之前,李清照綴有小序,對作詞的緣起有所 說明。序云:「(略)」。可知乃是刻意仿效歐陽修迭字佳構而作的。然而卻寫得風致嫣然,沒有一點斧鑿痕迹。這首詞以詠梅為題(《花草粹編》調名下本有 「梅」字),人花合寫,把閨人幽獨的離思與韶華易逝的帳憫,極其高華而深至地表現了出來。「庭院深深深幾許」起句襲用歐詞,一字不改,而又融化不澀,別具 意境。這種問鼎名篇的作法,表現了漱玉詞人的魄力與藝術上的自信。以設問的口氣一連迭用三個「深」字,能在讀者心中喚起了一種院宇深邃,氣象雍容的聲情效 果。迭字用得好,卻能形容盡妙,動人於不自覺之中……李清照這首《臨江仙》一、二兩句用得渾成而富有變化。因而避免了襲用成句容易造成的雷同之感。「庭 院」句言其深,「雲窗」句狀其高。一縱一橫,交相映襯,便將一座貴家池館的富麗與清幽的氣象勾畫出來了。雲簇疏欞,霧迷高閣,這是何其縹緲清幽、高出塵寰 的所在呵。「春遲」二字語義雙關,包蘊甚深,不可草草讀過。乍看起來,彷彿是主人公慨嘆春光的姍姍來遲。然而這僅是表面的理解。其實,陽春有一序,天地無 私,爛漫的春光是不會遺棄這錦屏府第的,這個「遲」字所反映的意蘊中不只是客觀的景物,而且是一種主觀的感情。作者是借春光不到的藝術構思來表現春閨思婦 的凄黯心緒。它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等等,可說是同其委婉的手法。「為誰憔悴損芳姿?」更設一 問,以跌宕的筆觸,補足上文。指出了原來使閨中人賞春無緒、芳姿悴損的,不正是對遠人的思念和被愛情的折磨嗎?幾經鋪墊,到此才將一篇題旨揭出來。「夜來 清夢好,應是發南枝」,歇拍處點出梅花,承上巨啟下之筆,高華中帶有一些凄麗的意味。「清夢」云何?乃是結想而成的南柯相會。遠人縱未得歸,這夢裡的歡娛 便也是一分消受了。以清詞寫苦思,倍增凄苦……她不是以梅花直接比人,而是把梅花同清夢聯繫起來,因好夢而溯及梅花,又以「應是」云云推測之詞,加以搖 曳,愈覺意折層探,令人回味不盡。漱玉詞富於形象之美,尤長於活用比況類形容詞。如「綠肥紅瘦」與此處之「別到杏花肥」等,皆能別出巧思,一新耳目。「杏 花肥」猶言杏花盛開也。然而不用常語而換一「肥」字,把形容詞活用作謂語,就大增其直觀的美感。巧而不尖,新而不怪,真能超越凡庸,別開生面。此處著一 「肥」字,上與「瘦」字關合,以梅花之玉瘦,襯紅杏之憨肥,益覺鮮明生動。同時兩相映帶,還點明了時間的跨度。從早梅綻蕊直盼到杏花開遍,二十四番花信 風,已吹過十一番了。春光半過,伊人未歸,花落花開,只成孤賞。難怪園中的春色,盡作愁痕了。末尾以景結情,騷情雅韻,令人凄然無盡,洵為小令中精 品。(《李清照詞鑒賞》,齊魯書社1986年4月出版)

  七、《濟南名士叢書·李清照全集評註》:這首詠梅詞,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面寫梅,實際上寫 人。寫梅花運用了擬人的寫法。「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無限恨」,賦予梅花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說是寫人,卻有梅花的物態形象:「發南 枝」、「玉瘦檀輕」、「濃香」,真是亦花亦人,梅與人渾然一體。寄託著女主人對遠離身邊的心上人的深情思念,為相思而憔悴瘦損,憂心韶華易逝、紅顏衰老, 心上人會對自己冷落和疏遠。意味悠遠深長。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

【賞析】

  南渡以後,清照詞風,從清新枯,變為蒼涼沉鬱,這首《臨江仙》是她南渡以後的第一首能準確編年的詞作。國破家亡,奸人當道,個中愁苦,只能用曲筆婉 達。少女時代的清純,中年時代的憂鬱,一化而為老年時期的沉隱悲愴。這首詞不單是她個人的悲嘆,而且道出了成千上萬想望恢復中原的人之心情。

  詞作上片寫春歸大地,詞人閉門幽居,思念親人,自憐飄零。「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首二句寫詞人閉門幽居。首句與歐陽修《蝶戀花》詞一樣,連用三個「深」字,前兩個「深」字為形容詞,形容庭院之深;後一個「深」字為動詞,作疑問句,加重 語氣,強調深。連疊三個「深」字,乃比興之作。貌寫閨情,實蘊國恨。次句是用韓文公《華山仙女詩》「雲窗霧閣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強「深」的意 境,「常扃」與陶靖節《歸去來辭》「門雖設而常關」,同一機杼,孤寂之心,憂憤之情,躍然紙上。詞境靜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難為懷。雲霧繚繞著樓閣,門 窗常常緊閉,雖不深而似深,這是對庭院之深的具體描寫。雲霧繚繞是自然狀況,是地處閩北高山地區建安所特有的,而門窗「常扃」,則是詞人自己關閉的了。這 表明詞人自我幽閉閣中,不願步出門外,甚至不願看見外面景況,所以不僅閉門而且關窗。第三句寫的就是詞人所不願見到的景物:「柳梢梅萼漸分明。」柳梢吐 綠,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復甦的風光。寫景如畫,不設色,淡墨鉤線,著一「漸」字,為點睛之筆。李清照是位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詞人,對大自然的細微變 化,有著敏感的悟性。「雪裡已知春信至」(《漁家傲》)、「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小重山》),在這些早期作品裡,表現的是喜春之情。 可如今卻怕見春光。結二句寫的就是怕見春光的原因:「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秣陵」,即金陵、建康。建康,是詞人與丈夫趙明誠共同生活過的地方,也 是他們恩愛夫妻死別的地方(趙明誠於建炎三年八月病死建康),至今丈夫還埋葬在那兒。詞人想像春天回到建康,春風吹綠了那兒的樹,可是她再也不能與丈夫一 起觀賞那兒的春光了。她隻身飄泊,暫時客居建安,千里迢迢,戰亂頻仍,連親自去他墳上祭奠也不可能,自是不忍心看到這春光。這兩句內涵極其豐富,所蘊含的 痛楚情懷是相當深沉的。兩句鋪敘,合時、合地,境界自成。「春歸」,時間概念:「秣陵樹」空間概念,意謂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來臨了:「人老」,「老」 字,時間概念,「建康城」空間概念,痛北人將老死南陲,創造出一種悲慟欲絕的境界。

  詞作下片,承上片怕觸景傷懷,進而追憶往昔,對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風多少事? 如今老去無成」,今昔對比,無限感喟。「感月吟風」,即「吟風弄月」,指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寫詩填詞,形容心情悠閑自在。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一對有較高 文化修養的恩愛夫妻,他們共迷金石,同醉詩文,烹茗煮酒,展玩賞鑒,沉醉於富有詩意的幸福生活之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獨特敏感和文學修養,以春花秋菊為題 材,曾寫過不少好詞。「多少事」,以強調語氣,表示很多,記也記不清了。可如今孤身一人,年老飄零,心情不好,什麼事也做不成。「無成」,這裡並不是一般 意思上的事業無成,而是承上詞意,指對「風月」不感興趣,也不敢去接觸,什麼也寫不出來。至此,詞人情緒極為激動,不禁呼出:「誰憐憔悴更凋零」!破碎山 河無人收拾,詞人憔悴瘦損、流落江南。詞人在《永遇樂》中曾以「風鬟霧鬢」描繪她的「如今憔悴」。「誰憐」二字,表明詞人身處異鄉,孤身一人,無人可訴。 而一個「更」字,道出了詞人的心境日漸一日的悲凄。結末,「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這二句並非寫實,而是舉出她一生中印象最深、與她夫妻生活最有關 系,作為「感月吟風」絕佳題材的事件。「試燈」,宋人最重元霄節。每逢元霄,燈市總是熱鬧非常,往往在節前幾天就陸續張燈,稱之為試燈。詞人在《永遇樂》 中曾回憶當年:「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踏雪」,宋周輝《清波雜誌》卷八載:「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 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這兩件事,在空間上,從北(汴京)到南(建康);在時間上,從 詞人青年時期到中年時期。當年,她對這兩件事都很感興趣,可如今,卻認為「無意思」、「沒心情」,與上片的怕見春光遙相呼應,進一步表露了詞人對一切都感 到心灰意冷。下片以對往昔生活的追懷、眷戀與如今飄零異地、悲凄傷感相對比,寫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詞人形象。

  整首詞作幾乎是以口語入詞,明白曉暢,又極準確、深刻地表達了詞人彼時的心理狀態,對比手法的運用,情感抒發的深沉,都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賞析】

  這首詞閑適淡雅,表惜春之情,為作者早期作品。小詞將熱烈真摯的情感抒發得直率深切,表現出易安詞追求自然、不假雕飾的一貫風格。 

  「春到長門春草青」一句,寫作者晨起所見。「長門」,漢代長安離宮名,漢武帝陳皇后失寵,曾居 此。「江梅」,遺核所生,非經人工栽培,又句直腳梅,也稱野梅,初春開紅白色花。梅可以說是早春的標誌。「些子」猶言一些,即少量之意。「未開勻」謂還未 普遍開放。惟其「未開勻」,所以特別新鮮可愛,使人感覺到春天已經來臨。這三句初春美景,寄寓著作嘆春之情。下面接寫飲茶。宋人將茶製成茶餅,飲用時須用 茶碾碾成細末,然後煮飲。「碧雲籠碾」即講碾茶。「碧雲」指茶葉之色。「籠」指茶籠,貯茶之具。「玉成塵」既指將茶碾細,且謂茶葉名貴。「一甌春」 意即一甌春茶。曉夢初醒,夢境猶縈繞腦際,喝下一杯春茶,才把它驅除。春草江梅,是可喜之景,小甌品茗,是可樂之事,春天給作者帶來無限歡樂。上片主要作 者茗茶賞景的歡愉之情,輕鬆優雅。

  下片一下過到黃昏,重點寫月。「重門」即多層之門。天剛黃昏,月兒即來與人作伴,淡淡的月光, 照稀疏的門帘上,花影掩映,飄散出縷縷幽香,春日的黃昏,是這樣恬靜,這樣香甜,難怪作者止不轉熱烈讚歎:「好黃昏!」這是「有我之境」,這個「我」就是 詞人。正是她,此刻正花前月下徘徊留連,沐浴著月之清輝,呼吸著花之清香。末尾三句點題。「東君」原為日神,後來演變為春神。農曆遇閏年,一年中首尾常有 兩個立春日的情況。「二年三度」加重表現痛惜之情。「負東君」,這裡特就汴京之春而言。京師的春光是這樣迷人,即使一年一度辜負了它,也非常可惜,何況兩 年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負,這該令人何等痛惜呢!正因為如此,所以此次歸來,一定要用心地好好度過汴京這一年這個無比美好的春天。下片著重寫作者嘆春又惜春的 心情。

  這首詞寫景如畫,意境淡遠。最為人稱道的是「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一句,《疏簾淡月》後成為詞牌名。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詠梅詞。傲立霜雪,一枝獨秀的梅花是歷來文人墨客的吟誦對象,特別是宋代詠梅詞更多,其中能盡得梅花神韻的上乘之作卻並不多見。

  李清照的這首《玉樓春》當屬其中的嬌嬌者,不僅寫活了梅花,而且活畫出賞梅者雖愁悶卻仍禁不轉賞梅的矛盾心態。

  首句以「紅酥」比擬梅花花瓣宛如紅色凝脂,以「瓊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徵,用語準確,「肯放瓊苞碎」者,是對「含苞未放」的巧妙說法。用詞新巧,顯示了詞人獨出心裁的創造性。

  上片皆從此句生髮。「探著南枝開遍未」,便是宛轉說出梅花未盡開放。初唐時李嶠《梅》詩云: 「大庚斂寒光,南枝獨早芳。」張方註:「大庚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如今對南枝之花還須問開遍未「,則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兩句」不知醞 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是對偶句,仍寫未放之花,」醞藉「、」包藏「,點明此意。而」幾多香「、」無限意「,寫梅花盛開後所發的幽香、所呈的意態, 精神飽滿,慧思獨運。

  詞上片主要寫之情態,下片寫轉賞梅之人。「道人」是作者的自稱,意為學道之人。「憔悴」和「悶」、「愁」,講李清照的外貌與內心情狀,「春窗」和「闌干」交代客觀環境,表明她當時困頓窗下,愁悶煞人,連闌干都懶得去倚。這是一幅名門閨婦的春愁圖。

  不寫梅花的盛開,卻由含苞直跳到將敗,這是詠梅的奇筆,寫賞梅卻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悶,這是賞 梅之妙想。反映了她自己「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清平樂》)的心態。此詞蓋作於晚年流落江南之後反常寫法恰好能傳達出當時正常的心態。雖然心 境不佳,但梅花還是要賞的,所以「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休」字這裡是語助詞,含罷、了的意思。這是作者心中的話:想要來飲酒賞梅的話便來 罷,等到明天說不定要起風了呢!此句隱含著莫錯過大好時機且舉杯遣懷的意味。

  詠物寄志,或詠物抒情是古詠物詩的兩大格調。

  易安詞是詠物抒情詩中的上品,這首詠梅詩盡得梅花之詩,也盡似詞人之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賞析】

賞析一

  這首《鷓鴣天》詞是一篇盛讚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詞中,詠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為第一流者還僅此一篇。它與《攤破浣溪沙》同為作者與丈夫居住青州時的作品。   作為供觀賞的花卉,艷麗的色彩是惹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點來寫的。「暗淡輕黃體性柔」,「暗」「淡」「輕」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黃、淡黃、輕黃。「體性柔」說這種花的花身和性質。

  「情疏跡遠只香留。」這種樹多生於深山中,宋之問詩:「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李白詩:「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所以對人來說是跡遠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卻不因此而有所減少。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為,淺碧、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於桂花來說,卻是無須添加的。因為它濃郁的香氣,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一流的名花,顏色淡一點又有什麼要緊呢?

  上片圍繞「色」與「香」的矛盾展開形象化的議論,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美學觀點。對於「花」這個具體的審美對象來說,「色」屬於外在美的範疇,「味」屬於內在美的範疇,作者以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見作者對於內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是緊承上一片的意思寫的。梅花,雖然開在早春,開 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麗,儀態萬千。但是,面對著「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她卻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雖然開在深秋,獨放百花之後,而且清雅秀美, 幽香襲人,但面對著「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飾羞愧之容。於是,正值中秋八月開放的桂花便理所當然地成為花中之冠了。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騷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離騷》上多載草木名稱,獨 獨不見桂花。宋代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意思和此詞大體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 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就全篇來說,這首詞的筆法是很巧妙的。全詞自始至終都象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詞中正面描寫桂花的,只有開頭兩句。僅此兩句便把桂花的顏色、光澤、性格、韻味都寫盡了,為後面替桂花「鳴冤」、「正名」做好了鋪墊。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內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 體性溫雅。所謂「何須淺碧深紅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無須淺碧深紅;如果徒有「淺碧深紅」便不能列為花中第一流。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讓梅花 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實,作者的詠梅、詠菊之作是不少的,這兩種花,論顏色,論風韻,確實不在桂花之下,她們的「妒」和「羞」恐怕還是因為她們沒有桂花那 樣濃郁的芳香吧?最後,作者更直接談及詠桂與情思的關係,她以非凡的藝術家的膽量和勇氣指責屈原的當年不收桂花入《離騷》是「情思」不夠的緣故。至此,作 者既為桂花「正」了「名」,又抒發了自己的一懷幽情。實際上,那「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視塵俗,亂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寫 照。

賞析二

  這首《鷓鴣天》是一首詠桂詞,風格獨特,頗得宋詩之風,即以議論入詞,托物抒懷。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這十四字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前句重賦 「色」,兼及體性;後句重詠懷,突出「香」字。桂有三種,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常生於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 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暗淡」、「輕黃」二詞,說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禾農艷嬌媚的顏色取悅於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自有情 懷疏淡,遠跡深山,唯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   以下轉入議論。「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審美觀,她認為品格的美、內的美尤為重要。「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群花一筆盪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自是花中第一流」為第一層議論。

  「梅定妨,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為第二層議論。連清照一生酷愛的梅花「暗淡輕黃體性柔」 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頗為稱許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嘆弗如。接著又從節令上著眼,稱桂花為中秋時節的花中之冠。「騷人可煞無 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為第三層議論。傳說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其列。清照很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 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給遺漏了,實乃一大遺恨。

    這首詞以群花作襯,以梅花作比,展開三層議論,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桂花的由衷讚美。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而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賞析】

從整首詞的風格和一些詞句來看,這首詞當作於詞人南渡之後。詞人和大批的中原人士一起,倉皇南奔之後,顛沛流離,沒多久,丈夫趙明誠又急病身亡。這樣,詞人既失去了故國和故鄉,又失去了至親的親人,成了一個「孤舟嫠婦」,不幸和痛苦伴隨著她。對李清照這樣感情豐富細膩的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因此,在她後期詞作,再也無法一睹前期那樣情致,取而代之的便是那深沉的、無限痛楚的心音了。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詞作開首便點明這是深秋時節的一天,帶著寒意的陽光透過鎖窗,灑落在室內。詞人此時尚未出戶,透過窗欞,目光落到庭院中的梧桐樹上。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的梧桐,在瑟瑟秋風中對「夜來霜」,已由畏懼而轉恨。詞人此時的情感,是浸透在具體的物事刻繪上。以「寒」飾日,可見詞人內心已無任何溫暖可言。「日」本無聲無形,卻以「蕭蕭」形容,更見詞人內心之心旌寒冷。此外,梧桐本亦無情物,詞人卻言其「恨」夜晚之霜。此一「恨」亦詞人之恨,因為日已蕭蕭,夜又何以堪!因自己心寒,故覺得日光亦寒;因自己恨夜長孤寂,故言樹亦有恨。首二句的描述,使人想到杜甫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這兩句是說昨夜以酒澆愁,喝得過多,今晨醒來,便思飲濃釅的團茶;醒來夢斷,聞到瑞腦的香味,感到很是愜意。這裡有兩個詞頗耐人尋味,一是「酒闌」,為何酒闌,決不是前期那種的情調:「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而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還有一詞是「夢斷」,詞人所作何夢,「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訴衷情》),詞人自己的詞句便是其最好的注釋。所不同的是,這二句寫的是尋常事,看似不經意,卻蘊含了無法排遣的鄉愁與懷人的愁苦。詞作上片的敘寫由遠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緒與痛苦,附著於外在物事的描寫上,頗耐人咀嚼。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秋冬之白日本已較春夏時為短,但詞人卻覺得「猶長」,這就很讓人尋味了。這種主觀感受與客觀實際之間的反差,表露了詞人的寂寞傷時、度日如年愁緒之深。接著詞人以王粲登樓思鄉的典故,寄託了自己生逢亂世、流徙他鄉的思鄉之情。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人,為「建安七子」之一。時天下大亂,他避居荊州,依附劉表,懷才不遇,嘗登當陽城樓,有感而作《登樓賦》,抒發了滯留他鄉、懷才不遇之情。有「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句,其情形與李清照頗為相似,故詞人藉以表達自己的感情。不過,王粲之所以羈留他鄉,是因為個人仕途不得意,不願回去;而李清照則是為環境所迫,有家歸不得,所以說「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末二句,詞人把筆宕開,說與其作無可奈何的懷鄉之想,不如依舊開懷暢飲,一醉方休,不要辜負了這眼前盛開的菊花。這裡的「不如隨分」,實是詞人無可奈何,故作寬慰之辭。這與上片「酒闌」二句,如出一轍,看似寫閑情,寫雅事,實是以樂寫哀。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賞析】  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 這首詞當寫於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 《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 水波,宣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說「秋己暮」。而一句「紅稀香少」,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卻別 有滋味,這裡,作者不說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說「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方換得人與景親,也才能真的領略到大 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說的「說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出的真誠的讚頌之語。  下片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複。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 令,人所共見,卻易於忽略,一經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於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這 里,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片的山水「與人親」,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 過人們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緻,描寫淚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1]賞析  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詳,但從抒發國破家亡之恨來看,似為流落江南後所作。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以對句作景語起,但非尋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鑄其中。「星河轉」謂銀河轉動,一「轉」字說明時間流動,而且是頗長的一個跨度;人能關心至此,則其中夜無眠可知。「簾幕垂」言閨房中密簾遮護。簾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轉」而冠以「天上」,是尋常言語,「簾幕垂」表說是「人間」的,卻顯不同尋常。「天上、人間」對舉,就有「人天遠隔」的含意,分量頓時沉重起來,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訴,詞一起筆就先聲奪人。此詞直述夫妻死別之悲愴,字面上雖似平靜無波,內中則暗流洶湧。  前兩句蓄勢「涼生枕簟淚痕滋」一句。至直瀉無餘。枕簟生涼,不單是說秋夜天氣,而是將孤寂凄苦之情移於物象。「淚痕滋」,所謂「悲從中來,不可斷絕」,至此不得不悲哀暫歇,人亦勞瘁。「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時間已經是很晚了,開首的「星河轉」已有暗示,這裡「聊問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語助辭。「夜何其」出自《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綉(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問」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狀寫詞人情態。情狀已出,心事亦露,詞轉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為過片,接應上片結句「羅衣」,描繪衣上的花綉。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綉,又生出一番思緒來,「翠貼」、「金銷」皆倒裝,是貼翠和銷金的兩種工藝,即以翠羽貼成蓮蓬樣,以金線嵌綉蓮葉紋。這是貴婦人的衣裳,詞人一直帶著,穿著。而今重見,夜深寂寞之際,不由想起悠悠往事。「舊時天氣舊時衣」,這是一句極尋常的口語,唯有身歷滄桑之變者才能領會其中所包含的許多內容,許多感情。「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句的「舊家時」也就是「舊時」。秋涼天氣如舊,金翠羅衣如舊,穿這羅衣的人也是由從前生活過來的舊人,只有人的「情懷」不似舊時了!尋常言語,反覆誦讀,只覺字字悲咽。   以尋常言語入詞,是易安詞最突出的特點,字字句句鍛煉精巧,日常口語和諧入詩。這首詞看似平平淡淡,只將一個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4]

多麗·小樓寒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賞析】

  多麗,一名「鴨頭綠」,一名「隴頭泉」,139字,是《漱玉詞》中最長的一首。曾慥《樂府雅詞》題作「詠白菊」。

  詞先渲染了菊賞的深靜寒寂的氛圍。一個「恨」字承上啟下,表現了孤居獨處,良辰難再的感情以及主人公對風雨摧花的敏銳的感受。

  在李清照的詞中,「花」是出現得最多的意象。她筆下的花,不僅有人的情志,如「寵柳嬌花」 [《念奴嬌》(蕭條庭院)],「梅心驚破」[《孤雁兒》(藤床紙帳)];而且有眉、腮,如「柳眼梅腮」[《蝶戀花》(暖雨晴風)];有肌骨,如「玉骨冰 肌」[《瑞鷓鴣》(風韻雍容)];因而也有肥瘦,如「綠肥紅瘦」[《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菊花纖細,這裡就用「揉損瓊肌」來描寫菊花的纖纖玉骨。 然後進一步用四個歷史人物來作類比反襯。貴妃醉臉,是對牡丹的比喻。李正封「詠牡丹」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認為可比楊妃醉酒(見《松窗雜 錄》)。孫壽,東漢權臣梁冀之妻,色美而善作妖態。她畫的眉,長而曲折,時號「愁眉」(見《後漢書·梁冀傳》)。韓令,指晉時人韓壽,韓是賈充的椽吏(佐 吏),長得很俊美。賈充之女看上了他,與他私下往來,並把皇帝賜給她父親的外臣進貢的異香偷贈韓壽。賈充聞到韓身上的香味,發現了女兒的私情,只好讓他們 成婚(見《世說新語·惑溺》);徐娘,南朝梁元帝妃,人謂「徐娘雖老,猶尚多情」(見《南史·后妃傳下》)。傅粉,本為三國時魏人何晏典。何晏「平日喜修 飾,粉白不去手」,人稱「傅粉何郎」(見《世說新語·容止》)。這裡一氣鋪排典故,來說明白菊既不似楊妃之富貴豐腴,更不似孫壽之妖嬈作態。其香幽遠,不 似韓壽之香異味襲人;其色瑩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爭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潛所采。屈原《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淵明《飲酒》 之五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細賞此花,如對直臣高士,香淡風微,清芬醞藉,不減於酴釄。酴釄,即荼蘼花,花黃如酒,開於春末。

  下片續寫,用一「漸」字表示時間推移,秋闌菊悴。「雪清玉瘦」呼應「揉損瓊肌」,緊扣白菊在風 雨中掙扎自立從開到謝的神態。這裡不說人對殘菊的依戀,反說菊愁凝淚灑,依依惜別。漢皋解佩,《列仙傳》載:鄭交甫經過漢皋,看見兩個少女,佩兩珠。交甫 向她們求珠,這兩個少女就解下珍珠送給他。走不遠,二女不見,珍珠也忽然失去。紈扇題詩,用班婕妤典。班婕妤,漢成帝妃,失寵後退居東宮,曾作《怨歌 行》,以「秋扇見捐」自喻。這兩個典說的都是得而復失,愛而遭棄的失落、捐棄的悲哀。悵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風,濃煙暗雨之中,又通過這既清朗、又迷離的境 界具象化。同時,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潔,又迷濛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詞人不勝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縱使憐愛之極,亦不能留花片時。情不能堪處,忽宕開作曠達語:只要人情自適其適,應時菊賞,且休憶他屈子忠貞,行吟澤畔;陶潛放逸,採菊東籬!

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 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子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 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說盡!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 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 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 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聲聲慢o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 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 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 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 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 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 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 對萬裡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 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 盈袖"的雅緻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 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 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 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 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 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 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 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 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 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 「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 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這又是一個可爭論的焦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注云:

  「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雲「晚來 風急」,則反而重複。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征鴻過盡」。今從《草堂詩餘別集》、《詞 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

  這個說法是對的。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 卯酒」。這裡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 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其說是也。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 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裡「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 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裡既寫出 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 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 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 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 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裡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 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逐件事一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又確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推薦閱讀:

《李清照傳》③ | 錦瑟年華誰與度
【覓詞記】李清照:凄凄慘慘戚戚(下)
[百家講壇講稿][李清照](九)<夕陽歲月>
《武陵春》 李清照 賞析
【書法研究】趙明誠、李清照與《金石錄》研究 ■臧新義

TAG: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