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罕見的父子賣國賊

冷月無聲/文

賣國賊常有,而父子倆聯手一塊賣國的,並不多見。大抵人都廉恥之心,自己賣國挨罵就算了,何必牽連上子女?然而歷史上恰恰就有這樣的父子賣國賊,這就晚清著名人物李鴻章和他的兒子李經方。

一、甲午戰爭,消極避戰

1、

李經方並非李鴻章親生兒子,而是李鴻章六弟李昭慶之子。因李鴻章年過四十尚無子嗣,故將其過繼為長子。李經方是典型的官二代,在乃父的精心提攜下,李經方的仕途一路順風,年僅35歲就加二品頂戴,成為駐日欽差大臣。正是由於這層關係,李經方與日本朝野關係十分密切。

1894年1月,日本短時間內大量增兵朝鮮,中日戰爭一觸即發。而手握國家外交軍事大權的李鴻章卻與李經方制定了對日妥協、消極避戰的策略。可以說從甲午戰爭開始之前到甲午戰爭結束,李鴻章一直幻想以夷制夷,利用外國的勢力來玩弄平衡。然而由於李鴻章對時局的錯誤判斷,他幾乎所有的外交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並貽誤了戰備和時機。

1894年7月,日本發動戰爭的陰謀已經愈發明顯,中國國內輿論和清軍駐朝將領紛紛請求清廷增兵備戰,然而李鴻章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實力,明知日本的狼子野心,卻仍不認真備戰,還是一味寄希望於歐美列強調停。戰爭爆發後,李鴻章更是「惟日與李經方、張佩綸(李鴻章女婿)、張士珩(李鴻章外甥)等密室聚談」,研究求和方略,對戰事根本不做認真準備。

李鴻章父子為何對日如此消極避戰?據當時許多人揭露,李鴻章在日本有商號、洋行、茶山,李經方在日本也曾開有八百萬資本的洋行一座,且與日本天皇「情意親密」,時「與其宮眷相往還」,「倭王之女拜伊為義父」,「複議聘為兒媳」。這種與日本上層的複雜關係是導致李鴻章父子在後來日本侵華時「不欲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中國消極避戰,而日本卻一直積極準備應戰。甲午戰爭爆發前和爆發時,日本間諜網遍布北京、長沙、重慶、天津、福州等中心城市,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甚至在甲午戰爭爆發後,潛入北洋艦隊的基地威海衛軍港,進行詳細偵察。

對於日本間諜的活動,清朝也進行了反間諜,比如禁止日本人剃髮改華裝,破獲了幾起間諜案。然而李鴻章的多個親屬為謀求私利竟置民族利益於不顧,屢屢為日本間諜提供情報或其他幫助。

李鴻章外甥、軍械局書辦劉芬,被日本間諜石川伍一收買,出賣大量國家機密情報,事敗後被「斬首處決」。在明知戰事緊急的情況下,李經方竟然通過上海候補道張鴻祿向日本軍隊出售大米等糧食。李鴻章的另一個外甥、天津軍械局總辦、負責北洋海軍軍需供應的張士珩居然盜賣彈藥給日本軍隊,而供給本國海軍的彈藥卻多不合格。李鴻章本人在處理日本間諜的問題上,也明顯的袒護,對清軍抓獲的間諜,李鴻章不僅不殺,還以殺了要賠錢為由,送給他們路費,釋放他們回國。這等賣國行徑真是太過於赤裸裸了!

3、

隨著戰局的不斷惡化,李經方受李鴻章指使,在日軍攻佔大連、旅順後,竟將家眷和私產,「乘輿數十百號」從天津經上海運回了合肥老家。導致京津一帶人心更加人心惶惶。李鴻章身為對日作戰的主帥,居然干出如此霍亂軍心的事情,著實不可原諒。

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的指揮、用人更為失敗。他的兩個同鄉與愛將在這場戰爭中均居要害職位,一個是陸軍統帥葉志超,一個是水師提督丁汝昌。但這兩個人,一個貪生怕死,臨陣脫逃,致使入朝清軍一潰千里;一個不懂海軍,平庸無能,致使北洋艦隊喪師黃海,一敗塗地。

二、馬關談判,卑怯賣國

1、

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後,1895年3月,李鴻章以特命全權大臣的身份赴日議和,根據李鴻章的「推薦」,李經方隨行參贊。臨行前,李鴻章對光緒帝「慷慨」發誓:「割地不可行,議和不成則歸耳!」。

對於清廷這個人事任命,翰林院張謇等聯名向朝廷上疏,稱李鴻章「有銀數百萬,寄存日本茶山煤礦公司,伊子又在日各島開設洋行之所」。也就是說,李鴻章和日本之間有私利作祟,並非馬關和談之合適人選。而日本方面,也確實點名只和李鴻章談,而拒絕清廷派遣的其他人選。這就不能不令讀史者懷疑李氏父子在馬關談判中有著賣國的巨大嫌疑。

2、

3月24日,李鴻章遭日本浪人槍擊受傷。李經方在李鴻章的「推薦」下,代替李鴻章負責談判的具體事宜。期間,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多次派專人「請李經方到寓密談」,有記載揭露,「幾殆凡諸條約均賊子李經方一人之奸謀」。李經方對於《馬關條約》的簽訂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他不僅奴顏婢膝,甚至甘心賣國,說他是漢奸賣國賊絕不為過。

  談判中,日方提出兩個議定方法,其一為將停戰條款全部提出後議定,其二為逐條分別依次議定。若弱國外交,肯定會竭力拖延而採用第二種方案。但李經方卻堅決主張採用第一種方案。日方遂提出:一俟條款提出,必須於四日之內答覆。李經方與其父商定予以應允。因為條款苛刻,清廷尚未回電同意,日方嚴厲質問,李經方竟恬不知恥告白:「現在我父子之地位極為困難,尚乞諒察……」。而且,日方只是危言恫嚇「增兵」,李經方竟連續發電國內總理衙門,謊稱日方「已遣運兵船二十餘艘,由馬關出口赴大連灣」,「廣島已派運兵船三十餘艘出口,赴大連灣,小松親王等明日督以繼進」,對當時日本國庫空虛,徵兵困難卻隻字不提。清廷同意簽訂條約,李經方無疑對清廷決策是產生了重大影響的。

條約簽訂後,舉國激憤,清廷恐批准而激變,逐令李鴻章改議。應該指出,李經方的賣國行徑不能不對李鴻章產生影響,這對父子對日方乞憐,但對朝廷旨意卻敢於抗命,借口「已訂條約,再行更改,慮騰笑萬國」而拒不從命。

另外,條約簽訂後,清廷令李經方赴台辦理「交割」。李鴻章想保護李經方的聲名,推說李經方病了。但被軍機處嚴詞駁回。賣國賊李經方居然希望將台灣從速交接,並交出了日方也未提出的台灣全島、澎湖列島之海口、各府、廳、縣,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屬公物件,並連夜署名蓋印。賣國喪地之心,何其爽快!

說李鴻章、李經方父子狼狽為奸,似乎苛刻,但李鴻章對於李經方漢奸行徑的默許、縱容,卻是不容置疑的。

3、

李氏父子與《馬關條約》可謂遺辱後世。當時,國人無不認為李鴻章、李經方父子,「其奸詐險薄,誠不減蔡京只有蔡攸,嚴嵩只有嚴世蕃」。反對割台的台灣義士丘逢甲寫詩到:「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代表了當時大多數士大夫和百姓的看法。

另據張伯駒《紅毹紀夢詩注》一書記載,《馬關條約》簽訂後,招致民間物議沸騰。當年在京城唱蘇崑曲的,有一個飾演丑角的名演員劉趕三,一日在舞台上演戲時,公開嘲罵李鴻章,冒出一句另加的台詞:「拔去三眼花翎!」恰遇李鴻章的侄子也在場看戲,聽後大怒,立即上台打了趕三好幾個耳光,經人勸阻方罷。趕三遭此侮辱抑鬱在心,不久竟因而棄世。時人就此事而作聯嘲諷曰:趕三一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

割讓台灣後,大陸各界掀起了支援台灣的抗日高潮。而李鴻章竟令上海電報局扣留各處匯去台南作為軍費的款項。所以,台灣人民最為痛恨李鴻章,在割台後發出《討李鴻章檄》,聲言要殺李氏父子,以謝國人。 三、賣國索賄,恬不知恥   1、1896年,李鴻章、李經方父子出訪西方五國,第一站是俄國。5月3日,李鴻章與沙俄財政大臣維特、外交大臣羅拔諾夫開始舉行秘密會談。沙俄為達到卑鄙的目的,不惜採取國家行賄的手段,對李氏父子大肆行賄。一個月後,《中俄密約》簽訂。  關於這次行賄的情形,據羅曼諾夫《帝俄侵略滿州史》記載:烏赫唐斯基公爵取得維特同意後,與沙俄財政部總務廳長羅曼諾夫、華俄道勝銀行董事羅特斯坦商定,由華俄道勝銀行拔出三百萬盧布,作為行賄專款,名為「李鴻章基金」,賄賂李氏父子。此款由沙皇特降密旨予以批准。 這次行賄,沙俄口頭答應給李鴻章三百萬盧布,但實際上也就只給了一百萬。李經方在民國時期怨稱:「俄國人花小錢辦大事,最不講信義,老爺子為了他們挨了多少罵,最後跟打發要飯的差不多」。由此可見沙俄的卑鄙與李鴻章的愚蠢之至。

  《中俄密約》簽訂後,俄國獲取了中東鐵路的建設權,這條鐵路不僅每年為沙俄政府提供了幾千萬盧布的利潤,而且極大方便了俄國控制中國東北三省。俄國在鐵路沿線兩側三十公里範圍內的中國領土上,取得了軍警護路權、採礦權、森林採伐權、土地開墾權,以及立法、司法、行政、文化和教育等特權,把其弄成了沙俄的國中之國。李經方追隨李鴻章,再一次出賣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中國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員指出李鴻章使俄的目的所在,如張百熙給慈禧太后的奏摺說道:「李鴻章決無禦侮於樽俎之心……李鴻章此行,必陰托於俄矣。」中國當時的另一位官員許景澄在負責中東鐵路交涉過程中,俄國人許以一萬五千兩銀子每月的辦公費,可以自行隨意支取,旨在中東鐵路上大做文章,被許堅決拒絕,並且把已經到帳的一萬兩銀子提交總理衙門。許當時不過是三品頂戴,而李鴻章以首輔大臣的身份居然受賄而無愧。

  2、1897年12月15日,沙俄派艦隊佔領了中國的旅順、大連。清政府要求沙俄撤兵,沙皇命令其駐華代表再次行賄李鴻章,分別送給他五十萬盧布、張蔭桓二十五萬盧布。李鴻章受賄後,便慫恿清政府答應沙俄留在上述二地。並於3月27日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九款及《旅大租地續約》六款。通過這兩個條約,沙俄強佔了、大連,租期二十五年,把其改為了沙俄的「關東省」;另外沙俄還取得了從哈爾濱至旅大,從牛庄至鴨綠江之間修建鐵路的權利。

  對於這次行賄,據史料記載,巴克洛夫當時致維特的電報說:「余今日面付李鴻章銀五十萬兩,李大為欣慰,囑余向閣下致謝。」

  3、1900年9年,李鴻章在主持《辛丑條約》過程中,安排李經方與俄國華俄道勝銀行董事長烏赫托姆斯基商談,承諾答應沙俄政府的和談條件,但要求俄國政府把它原先答應李鴻章而未付清的賄金付給他,哪怕是先付一部分也好。但俄國人認為李鴻章尚未重掌政權,在這種情況下在李身上花錢不值得。

  1901年8月,俄國談判代表終於答應,在沙皇的要求得到滿足時給李鴻章三十萬盧布的賄款。然而,沒等到事情辦成,李鴻章於1901年11月3日死了。接替李鴻章談判的是王文韶。沙俄買通王文韶及其隨行官員,只花了四萬零六百五十六盧布。對此,沙俄官員拍手相慶:「已不如那個老頭一貫索取的那麼多了」。四、既得利益,富可敵國

  1、李鴻章父子以犧牲民族利益的代價,不顧一切地瘋狂賣國,無非是要謀取他和他的小集團的既得利益,維護自己的既得權勢與財富。而李鴻章的既得利益,確實是一筆極為驚人的財富。

  在當時的西方文獻中,李鴻章被稱為「世界首富」。當時,對一個世界級富豪的形容詞是「他的財富可以和李鴻章相比了」。李鴻章前往聖彼得堡參加沙皇典禮(並簽訂出賣東北利益條約)時,關於他的頭條新聞是「世界首富來到俄京」。就是曾對李鴻章的賣國行為表示「盛讚」的梁啟超,也認為李鴻章死時的家產超過1千萬兩銀子。而洋務要員容閎則估計李家所發的洋務財有4千萬兩,按購買力計算相當於今天的70億元人民幣。

  容閎說的「四千萬」與梁啟超說的「逾千萬」相差比較大,各中原因在於梁啟超說的是動產,而容閎說的包括了不動產。梁啟超算的包括李鴻章在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通商銀行的股份,還有南京、上海等地當鋪、銀號的「管業」,這些都是動產。李家還有很多不動產,比如數千頃土地,在全國各地數量巨大的房地產等等,如果把這些不動產都算進去,容閎的說法其實更準確。

  清末有個說法:「清代中興功臣中最富者,惟合肥李姓為最,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約皆數百萬……合六房之富,幾可敵國。」李鴻章家族加入到發洋務財事業里的人數達200多。根據合肥李府管事的記載,李鴻章家族擁有的良田數目為257萬畝。近年有學者翻閱李氏地產目錄,得出結論說:「就地產來說,半個安徽是李家的」,「上海的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由此可知合肥李氏財富之巨。

  從組織淮軍起,李鴻章手上就掌握了巨大的權力。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後,權力更大。之後李鴻章又搞「洋務運動」,在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等「實業」中獲得了大量的「乾股」。當然,這自有乾兒子盛宣懷等人為之操辦,並不需要李鴻章費心勞神。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鴻章一生為人詬病,很大程度上就是李鴻章與長子李經方、乾兒子盛宣懷狼狽為奸、撈錢有術。李經方和盛宣懷利用李鴻章手上的巨大權力,干出無數損公肥私的事情,為他們所在的既得利益集團謀求了巨大的利益。而李鴻章則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提供保護傘。

  2、辛亥革命失敗後,李經方被罷官,寓居上海。1917年,張勳復辟期間,李經方鼓吹甚力,復辟失敗後,李經方蟄居大連,閉門終日。

  儘管李經方在民國時期政治失意,不過有其父必有其子,李經方的撈錢有術絕不亞於乃父。

  李經方在上海擁有大量房地產,據說一條四川路,半條是他的。他妻室太多,遺產的分割就成了大問題。1933年,他親筆寫下遺囑(是一件長達三米、寬一米的宣紙寫件),上面列舉了他那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財產(合肥、巢縣、六安州、霍山都有大量田產),也明文規定了後代中哪一房、哪一人分得的數額。另外還有一份價值500萬英鎊巨額存款。

  1934年,李經方病死於大連。

推薦閱讀:

她是三國第一美女,曹操三父子對其垂涎三尺,受盡丈夫的寵愛卻最終被賜死!
張家父子宰相家訓
「父子問答」啟蒙的不只是孩子
隔輩親竟超父子情, 為了孫子不挨罵, 爺爺要離家出走
《與父》BY 麒麟玉【中】(溫馨治癒父子文,溫柔美攻X漂亮天然呆受)

TAG:歷史 | 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