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如何看待突發的泰國軍事「政變」?

5月20日,泰國軍方宣布全國戒嚴,時隔兩天後,軍方正式宣布接管政權。如何看待泰國軍方這次「雷厲風行」的「軍事政變」呢?筆者(衡岳山人)不妨從這次」政變「的背景、國際社會的各方態度、對地緣政治的影響以及泰國未來可能的走向等幾個方面進行一家之言的分析。

背景分析

1、大米換高鐵:2013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泰國時大力推廣中國的高鐵技術,在《《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中,中方表示有意參與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系統項目建設,以泰國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泰方歡迎中方意向,將適時在2013年10月11日簽署的《中泰政府關於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基礎上,與中方探討相關事宜。這一合作方式被稱為」大米換高鐵「方案。

無論是從短期還是中長期來看,這種合作方式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符合中泰雙方乃至中南半島各國的利益,但是卻觸動了泰國國內反英拉政府勢力以及反華勢力的利益,更不符合美、日等國在中南半島乃至南海地區的利益,因此,在中方與當時的英拉政府達成《備忘錄》剛過一個月時間也就是11月27日,泰國反對黨領袖和前泰國副總理素貼為首的反對派借」大赦法「的爭議從幕後走到台前,公開帶領支持民眾參加反對總理英拉的示威活動。

顯然,在中國與泰國有關「大米換高鐵」的備忘錄剛剛簽訂不久,曾經留學美國、並充當反對派領袖人物的素貼就公開站出來反對英拉絕不是偶然的。當然英拉家族在此時推動「大赦法案」的通過也顯得有點操之過急被人抓住把柄。當然,「大赦法案」的通過只不過給反對派提供了一個口實而已,即使英拉所在的為泰黨沒有推動「大赦法案」的通過,反對派同樣會以其他的理由來擾亂泰國的政局的,這一點泰國憲法法院裁定英拉濫用職權解除英拉的總理職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所以,以素貼為馬前卒的泰國反對派勢力發動黃衫軍無休止的集會以此擾亂泰國局勢真正的目的就是阻止「大米換高鐵」計劃的實施。而對素貼違反泰國憲法的行為的無原則縱容至少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在泰國國內親西方的勢力其政治能耐是相當可觀,不容忽視的。

眾所周知,「互聯互通」是中國致力於整合東南亞尤其是中南半島的一個基本條件,由於泰國地處中南半島的中心位置,因此中國致力於打造貫通整個中南半島並且直達新加坡的」高速鐵路網架「始終繞不開泰國,因此泰國的地緣政治價值就凸現出來了。美國希望利用泰國政局的混亂來阻止至少是遲延中國—東盟高速鐵路骨幹網的形成,也就是阻止或者至少能遲延中國——東盟經濟共同體的推進進程,而日本則進一步希望泰國能採用不同於中國技術標準的日本高鐵技術,一旦泰國採用日本高鐵技術,則中國高鐵技術與日本高鐵技術的兼容性就會立即構成中國——東盟高鐵網架形成的巨大障礙,甚至會直接破壞「中國——東盟高鐵網」的成形。以素貼為代表的反對派不但深知美日各自「鬼胎」,而且也深知他此時跳出來搞亂泰國政局將獲得美日等西方陣營的強力支持,而且泰國國內的其他政治力量不敢對其貿然打壓。這也就是為什麼以素貼為首的反對派公然踐踏泰國現行法律而泰國軍方與泰國皇室對此一直「噤若寒蟬」的原因,況且在泰國軍方內部存在著大量的親美勢力(湄公河慘案的發生與後期調查的困難程度就是一面鏡子)。

由於泰國境內他信家族的政治基本盤來自泰國國內中低階層與泰國北部的農村地區,因此,泰國反對派深知一旦「大米換高鐵」的方案得以實施,無疑會鞏固甚至擴大他信家族的政治基本盤。一旦中泰正式簽訂了有關協議,那麼對中泰兩國構成了法律約束力,即使今後反對派上台執政也必須執行這一協議,對反對派來說執行這一鞏固別人政治基本盤的協議就等於給他信家族作「嫁衣裳」,如果不執行這一協議就等於直接與中國為敵。因此,必須搶在「大米換高鐵」的正式協議尚未簽訂前將力推這一方案的英拉政府趕下台就成了素貼的不二選擇。正是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再加上境外幕後勢力的支持,素貼才敢「肆無忌憚」的拉著「黃衫軍」在曼谷街頭橫行幾個月而「毫髮無損」。

2、烏克蘭危機與馬航客機失聯。隨著烏克蘭危機的深入發展,烏克蘭被肢解甚至可能陷入一場內戰某種程度上給了泰國國內各派勢力一種「警示」的作用。由於馬航事件發生後,中國調用大批軍力在泰國灣進行搜尋無疑給泰國國內的反華勢力的警告。因此在馬航事件發生至奧巴馬訪問馬來西亞這段時間內,泰國境內的反華勢力有所收斂,泰國局勢進入一個相對平靜期。

3、奧巴馬訪問亞洲。奧巴馬竄訪亞洲四國尤其是與菲律賓簽訂新的《防衛協議》以後,菲律賓、越南等國似乎被打了一針「強心劑」一般,在南海明目張胆挑釁中國核心利益。於此同時,泰國國內的反華勢力也深受鼓舞又開始蠢蠢欲動。泰國憲法法院裁定英拉濫用職權解除英拉總理職務,以素貼為首的反對派及其支持勢力再次聚集泰國街頭,泰國局勢再次陷入動蕩不安之中。

4、亞信會議與中俄海上聯合軍演。奧巴馬竄訪亞洲四國在中國周邊掀起了一股「反華逆流」,越南與菲律賓無疑在這次「反華逆流」中扮演了急先鋒的作用。隨後,在中國總參謀長訪美失敗、中國國防部長借出席在緬甸舉行的中國——東盟防長會議這一多邊軍事外交場合公開嚴厲警告越南不要「一錯再錯最後鑄成大錯」(也就是準備拿越南開刀)、中俄在東海首次舉行「混編聯合軍演」(準備拿日本開刀)等一系列事件的綜合作用下,泰國國內縱容反對派挑釁的勢力(包括軍方內部的反華勢力)的背脊上開始透出了一陣寒意。在此情形下不得不以維持全國穩定與秩序(筆者不知道此前泰國軍方幹什麼去了)作為借口,宣布全國戒嚴令,目的當然是為了隔離「互不相讓」紅黃兩軍,避免兩軍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事件。同時裝模做樣地向兩個「互不相讓」的政治派別提出五點「談判建議」(明知雙方不可能採納)為接下來發動軍事政變埋下伏筆、製造口實。

五、朝韓互相射擊。21日,朝鮮譴責韓國20日在西部海域向朝鮮艦艇進行射擊,稱如果對方繼續「挑釁」,將在不給予警告的情況下進行軍事打擊。22日,朝鮮針對韓國前一天的挑釁行為作出了反擊,向正在延坪島海域執勤的韓國海軍巡邏艦附近發射2枚炮彈。

如果朝鮮譴責韓國的事實成立的話,那麼顯然韓國借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的機會以向朝鮮艦艇射擊的舉動來測試中俄的戰略決心,而朝鮮在次日在「不予警告」的境況下(說到做到)對韓國在延坪島(即韓國管轄的海域)果斷進行「回擊」則就是一種回應。朝韓之間相互以「炮彈」替各自背後的支持者完成了一次「測試」與「反測試」、「決心」與「意志」較量。較量的結果不但體現在在朝韓各自的「譴責聲」,更表現在「韓國軍方並通知在附近捕魚的漁船回港,並對延坪島附近居民進行緊急疏散」。

21日、22日朝韓互相射擊的結果同時也傳遞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菲律賓、泰國。為了防止泰國被「烏克蘭化」,泰國軍方不得不在當天宣布接管政權。

大國態度:

中國:就在泰國陸軍總司令宣布接管政權之後,新華社發布了一則快訊:【新華社快訊】泰國陸軍總司令22日宣布,從當天17時起發動政變。軍方已扣留參加會談的示威領導人和政府官員。

此後,中國各大主流媒體皆採用新華社這則快訊對「泰國軍人接管政權」這一事件的「政變」定性。

中國政府對泰國軍人接管政權的態度就體現在新華社這則快訊之中,也就是說,儘管泰國軍人美其名曰「接管政權」,但中國政府對這一事件的定性就是「一次軍事政變」。

中國政府對事件的「定性」準確無誤地向泰國軍方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泰國軍政府是非法的,泰國軍方必須遵守泰國憲法,將政權儘快移交給依法選舉產生的政府或者儘快舉行選舉。

美國:當日,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Kerry)在一份聲明中稱,美方對泰國軍方控制政府並暫時中止憲法的決定表示「失望」,稱這次軍事政變「沒有理由」。美方對泰國拘留泰國主要政黨高級領導人表示擔憂並呼籲泰國軍方放人。同日,白宮新聞秘書傑伊·卡尼(JayCarney)稱,美方敦促泰國軍方立即恢復民選政府。克里說「軍事政變將對美泰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尤其對兩國的軍事關係影響巨大,美方正根據本國法律重新評估對泰的軍事援助和其他援助」。

筆者(衡岳山人曹博律師http://blog.sina.com.cn/cbo623)認為,泰國軍方發動「軍事政變」接管政權除了考慮避免泰國陷入「烏克蘭亂局」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考慮,就是在中美之間玩「大國政治平衡」:他們想當然的以為他們「維護泰國秩序與穩定」的做法會得到中美的認可——因為泰國軍方內部包括了親中與親美兩種勢力,這樣中美在泰各自利益得到了均衡的照顧。

結果卻事與願違,中方則直接以「政變」稱呼,美國則以「中斷軍事援助」相威脅。為什麼看似「兩邊討好」的做法(同時扣押反對派與為泰黨主要高級領導人)結果卻「兩邊都不討好」呢?原因就是泰國的「軍事政變」來得有點遲了。在這個節骨眼上,泰國軍方在中美之間還大玩「曖昧態度」,當然不符合中美各自的需求。

在當前局勢下,中美在泰國局勢發展問題上各自的價值取向與利益訴求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希望看到泰國穩定,但不是軍政府維持下的穩定。由於軍隊經濟人才的缺乏,所以軍政府很難制定能夠切實可能的經濟政策,所以這種「經濟空轉」下的穩定不符合中國的期望,從某個角度上而言恰好符合美國與日本的利益。美國當然希望泰國陷入一種持續可控的「混亂」(理由如上),這符合美國的利益。而軍政府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將主要政黨的高管扣押)顯然也不符合美國所希望的泰國「保持持續混亂狀態」。

泰國政局的未來走向及地緣影響

就在有關方面「靜觀」泰國局勢到底走向何方時,泰國重演2006年的「故伎」,無疑給泰國政局的走向增添了難以捉摸的變數。

由於泰國軍政府已經廢除了2007年的泰國憲法,原定7月舉行的選舉已經不可能如期舉行——除非泰國軍人政權更改「廢除憲法」的決定。

那麼接下來泰國各方政治力量必然為新憲法的制定進行博弈,這一博弈過程會持續多久,誰也無法預料。也就是說,接下來泰國將陷入一段無限期的「憲法空白期」與「經濟空轉期」。這種「憲法空白期」無疑將葬送原本非常有利於為泰黨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再次獲勝的機會,而「經濟空轉期」則事實上等於將中泰《備忘錄》的進一步落實問題給無限期地擱置下來了。

筆者(http://blog.sina.com.cn/cbo623)認為,如果在接下來泰國「立憲」過程中,新憲法不能徹底改變泰國目前的政治生態的話,泰國的政治力量在接下來的重組過程中不能走出「四足鼎立」(泰皇室、泰國軍隊、執政黨與反對黨及各自民眾支持力量),那麼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泰國制定什麼樣的憲法,泰國始終都走不出這樣的政治怪圈的:某政黨執政——反對派發動民眾反對——社會陷入混亂——軍人政變——執政黨下台——制定新憲法——某黨執政(或者某些黨聯合執政)——對立黨派反對——民眾上街。泰國政治永遠就在這個政治怪圈上爬行。而這恰恰是某「消極勢力」非常希望看到的結果。

泰國的這種「政治怪圈」會使整個國家猶如行走在跑步機上——看似在不停的向前跑,實則「原地踏步」。

在泰國、烏克蘭這些根本就沒有「民主基因」的國家上嫁接「民主」,結果就是誕生出一個「民主怪胎」——為了政黨或者小團體利益而置整個國家與民族利益於不顧。========================================================================================

環球社評:泰國民主為何孕育出「反民主」

泰國軍方22日正式宣布軍事政變,持續了幾個月的兩派政治對立最終走向了「傳統收場」。泰國的民主選舉、政變、再選舉、再政變的怪圈繼續在轉,很難對這次政變單獨做價值評價,它是泰國政治進程的一環。

泰國22日的政變看似有其道理,該國政治動蕩嚴重破壞了國家經濟和社會秩序,並造成人員傷亡。政變至少能表面上挽回平靜,讓社會「喘口氣」,接下來怎麼辦留待日後再說。

好在泰國的政變總是比較溫和,這一次又避免了流血。它不是軍方對政權的攫取,更像是國內政治鬥爭失去控制的情況下,軍方強制實行「政熄」,以期推動它的重啟。但不管怎麼說,這劑猛葯具有強烈的副作用,它造成了泰國民主進程的中斷,突出了軍隊在社會治理中的終極權威。

泰國政變軍人

泰國大概應算是「半拉子民主國家」,它對民主的追求既像是百折不回,又像是三心二意。突然而至的軍政權就像是天空上演的日全食,過一會它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種流行做法是,趁著臨時的遮蔽,觀察平時耀眼的東西究竟包含了些什麼。

我們發現,泰國是沒有完成工業化轉型的社會,這種社會裡的財富重新分配活躍,藉助政治手段來使自己在這當中處於有利位置,很容易流行開來。這時出現的競爭性選舉,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像革命,盛行「以階級鬥爭為綱」。泰國的紅衫軍和黃衫軍代表了截然不同的社會階層,每次鬥起來都無法調和。

此外,泰國的民主制度沒有權威,民主培育了強大的反民主力量,民主環境為人們通過尖銳鬥爭推翻民主選舉結果提供了便利。這也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民主失序的相似之痛。

如今的泰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按照西方提供的政治模式管理國家,搞不下去就推倒重來。泰國是不大不小的國家,不具有進行獨立政治探索的文化能力和抱負。這個世界總體上不是政治探索的時代,大多數中小國家都只能在西方力量的影響下,隨大撥接受西式民主,然後隨波逐流。

它們的命運是不同的。由於西式民主對大體完成工業化有較高要求,很多落後國家陷入不同程度的政治悲劇。但它們能做其他選擇的幾率很小,它們將以何種方式走出危機,目前很難展望。

與中小國家不同的是,中國作為大國,意識到了進行獨立政治探索的必要性,因為我們察覺了錯誤的政治選擇有可能造成的災難規模,它說不準是毀滅性的不歸路。中國作為複雜大國,永遠會多一份中小國家所沒有的潛在風險,當看到西式民主把很多小國都攪翻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那樣做或許真能激活埋藏在大國深處的破壞性元素。

幸運的是,中國還具有做獨立政治探索的能力和實力。近代以來,中國的變化歸根結底都是內部力量通過高度獨立自主的行動實現的,「大」是中國文化及政治力量的源泉。

什麼是「好的」政治制度呢?鄧小平說過,應當用三條來評價。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是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今天我們的評價標準可以更多些,但這三條在評價體系里的基石地位不容撼動。

民主的一些基礎性觀念在很多社會古已有之,西式民主制度只是對它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次實踐和展開。它決非民主的終結,更非歷史的終結,中國政治探索對全人類的價值終將得到逐漸的驗證。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四大名捕》?
如何看待朱亞文?
劉仰:今天該如何看待宋朝?
如何正確看待伊斯蘭教,兼論伊斯蘭中國化的阻力與改革的癥結所在
讓畢加索告訴你,如何看待孩子的畫? | 米娜畫展

TAG:軍事 | 泰國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