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通俗解讀《易經》(4)

爻   爻,是指表示陰、陽的符號,分陰爻和陽爻兩種,是成卦的基本要素,單掛由三爻組成,重卦由六爻組成。   1、爻題  爻題是指對處在卦中不同位置之爻的約定的名稱。重卦六爻分陰陽,陽爻代表奇數,九是個位奇數中最大的數,以九代稱陽爻;陰爻代表偶數,六是十以內各個偶數的平均數,以六代稱陰爻。六爻從下至上數,爻位序分別為:最下一爻稱之為初,第二爻稱之為二,第三爻稱之為三,第四爻稱之為四,第五爻稱之為五,第六爻(最上爻)稱之為上。這樣把爻的性質(陰或陽)和位序合在一起,即成爻題。例:水雷屯卦 。  的爻題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   2、爻位   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別處在高低不同等次,象徵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處的不同環節和階段,以及在不同階段的身份、條件、地位、凶吉、貴賤等。六爻分別處的六級等次,稱之為爻位。六爻位由下而上的排列,表明事物從低級向高級漸次進展的生長變化規律。其基本特點為:初位象徵事物發端萌芽,主於潛藏勿用;二位象徵事物嶄露頭角,主於適當進取;三位象徵事物功業小成,主于慎行防凶;四位象徵事物新進高層,主於警懼審時;五位象徵事物圓滿成功,主於處盛戒盈;上位象徵事物發展終盡,主於物極必反。由於事物的具體性和複雜性,各卦各爻因象徵事物的不同和陰陽爻位不同,諸爻又有錯綜複雜的變化。如,六爻在卦中象徵人的等次:初爻象徵士民;二爻象徵卿大夫;三爻象徵諸侯;四爻象徵王公、近臣、五爻象徵天子、君王;上爻象徵太上皇、宗廟。   3、爻位之間的關係   正:六爻初、三、五為奇數,屬陽位,二、四、上為偶數,屬陰位。凡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稱之謂正(亦稱得正、當位、得位);凡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稱之謂失正(亦稱失位、不當位、不得位)。得正之爻,象徵事物的發展遵循正道,符合規律;失正之爻,象徵背逆正道,違反規律。但此非絕對,在一定的條件下,得正之爻可能向失正轉化,失正之爻也可能向得正轉化。   中:六爻卦由上下卦重疊組成,二爻居下卦中位,五爻居上卦中位,故二、五爻稱之謂中。中,象徵事物守持中道,行為不偏。凡陽爻居中位,象徵剛中之德,凡陰陽居中位,象徵柔中之德,中與正比較,中德優於正位,這是因為二爻和五爻處於卦體的佳位,尤其五爻處於卦體最佳位置(尊位),所以,中比正更為可貴。   中正:凡陰陽處二位,陽爻處五位,則是又中又正,稱之謂中正。尤其是陽爻處五位,是又中又正的至尊位置,即天子、君王之位,陽爻處五位為九五,所以有「九五之尊」之說。   應:指上卦與下卦中相對應的兩爻之間的呼應關係,即下卦的初、二、三爻分別與上卦的四、五、上爻為相呼應關係。但凡一陰一陽為相應。否則為不相應。例:屯卦 ,初九與六四相應,六二與九五相應,六三與上六為不相應。兩爻相應,表明兩爻之間的和諧,統一,反之則為相斥,但也不是絕對,要具體看上下卦之間及各爻之間的整體相互作用而論。相應,也稱正應;相斥,也稱敵應。   比:是相鄰兩爻之間的比鄰關係。即初與二、二與三、三與四、四與五、五與上各爻相比。相比兩爻陰陽交錯,顯協調親密,也稱比應。相鄰同性之爻,身近心遠,剛者相敵,柔者誌異。   《周易折中.義例》強調,比、應之義,惟四與五比、二與五應最為重要。這是因為五系尊位,所以四近而承之,二遠而應之。近而承之貴在恭順小心,故剛不如柔;遠而應者,貴在剛毅有為,故柔不如剛。   承:在相鄰兩爻中,下方之爻對上方之爻稱之為承,下對上,有承托之意。《周易折中.義例》強調,陰承陽為順,即卑微、柔弱者順承尊高、剛強者,求獲援助。《易經》中以六四爻承九五爻共16處,斷語皆吉;而以九四爻承六五爻的亦16處,斷語則凶多吉少。一般來說,以陰陽當位相承為吉,不當位的相承多凶。   乘:相鄰的兩爻中,上方之爻對下方之爻稱之為乘。《周易折中.義例》認為:陰爻乘陽爻為乘剛,象徵弱者乘凌強者,義為「小人」乘凌「君子」,爻義多為不吉、不善。而陽爻居陰爻之上則不言乘,認為是理之所常。   卦主:每卦六爻中為主之爻,稱之謂卦主。卦主有兩種類型:一是「主卦之主」,必須道正德善,得位當時之爻當之,故取九五之爻者為多。如乾卦 之九五爻位正得中,剛健中正,為君主之位,即為主卦之主;二是「成卦之主」,即卦由此爻而成者,不論爻位高低,其德善否,只要卦義因之而起,皆為卦主。如夬卦 ,一陰居卦之終,有決斷之義,夬卦就是決斷之義,所以上六為夬卦之主卦。   各卦《彖傳》之義,往往反映出卦主所在。   三才:把六爻的位序由上而下每兩位為一個層次,則體現三個層次。古人認為,初、二象徵地位,三、四象徵人位,五、上象徵天位。因為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合天、地、人而言,謂之「三才」,《三字經》說「三才者,天地人」。用以表明六個爻位的高低等級區別。「三才」亦稱「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人道取於中,謂「中庸」之義,過之和不及則有失偏頗,不為人道。人下近乎地,上遠乎天,而三爻近乎二爻,即下近乎地,故三爻才是真正人道,而四爻近乎天,而遠乎地,乃王公、近臣之位,非常人所居,故四爻雖為人道,實非常人所道,即實非人道。   通、阻:凡陽爻之行,遇陰爻則通,遇陽爻則阻。如大畜卦 初、二兩陽爻皆不進,因前臨九三陽爻受阻,而九三利往,前行遇六四陰爻則通。這是斷卦的基礎,也是《易經》之精髓。   對爻義的理解   因各爻所處位置和層次不同,對同一爻在不同位置和層次的理解意義有所不同。一般認為,上爻的意義較容易理解,因為上爻是事物發展的終結,事物完結卦義已最終形成,對已成為事實的東西具有直觀性,故容易理解;五爻處尊位,君臨天下之勢,多見功業垂成;四爻居上卦之下位,臨近五爻君位,多含惕懼敬畏,因為四爻位屬陰性,如陰爻處四爻之位,陰能守靜,陰承陽,則順,如陽爻處四爻位,則位不正,多為不測,故有「伴君如伴虎」之險。因此,四爻其功用在於柔和守中,旨在慎求無咎,不利於有遠大作為;三爻處下卦之極,爻位屬陽性,性好動,如是陰爻處三爻位,則位不正,如陽爻處三爻位,則剛烈衝動,故三爻多有凶危;二爻處下卦之中,得中,如陰爻處二爻位,當位得中,中正,如陽爻處二爻位,則柔中有剛,為吉位,多有美譽;初爻處下卦之始,是事物發生的初端,主潛藏勿用,因為將來如何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故較難預知。綜上所述,對各爻義的基本理解可簡要概之:初難知,二多譽,三多凶,四多懼,五多功,上易知。  一、大、小、往、來   《易經》中的大和小是和陰、陽相對應的,陽剛為大,陰柔為小。  從時間靜態說,往,指以往,來,指未來。從空間動態說,往,指從卦位由下而上、由內向外謂之往,來,從卦位由上而下、由外向內謂之來,即上往(去)下來。如泰卦 卦辭說「小往大來」,指地坤由下向上,由內向外而往,成為上卦,而天乾由上而下,由外向內而來,成為下卦,謂通泰之時陽者盛(大)而來,陰者衰(小)而往。在上陰氣下沉,在下陽氣上升,天地陰陽交合,謂之泰,為大吉。又如否卦 卦辭說「大往小來」,這裡「大往」為表意之往,實為不往,因為陽氣具上升之性,它不會向下。而「小來」亦為表意之來,實為不來,因為陰氣具下沉之性,它不能向上。故否卦天地陰陽之氣不能交合,謂之否,否,即否難,為凶。當然,泰、否兩卦均為極卦,物極必反,謂之「泰極否至」、「否極泰來」,凶吉不是絕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顯然,「小往大來」比「大往小來」要好。   二、元、亨、利、貞   元,始也。元者,事物始生之初也。天地之德美先於此,有純、正之義。於時,謂之春,於人,謂之仁,於物,謂之純,為眾美之長也。   亨,通也。亨者,暢通,順利,生物之通,物至於此,莫不佳美。於時,謂之夏,於人,謂之禮,於物,謂之通,為眾美之會也。   利,和也。利者,有益,適宜,生物之遂,物各得宜,和諧共處,不相妨害。於時,謂之秋,於人,謂之義,於物,謂之得,為眾美之和也。   貞,正也。貞者,純正守道也,生物之成,行事之規,成事之道,為人之本也。於時,謂之冬,於人,謂之智,於物,謂之立,為眾美之魂也。貞,出現在當位之爻,為繼續保持正固,出現在失位之爻,為努力守貞固正。   三、吉、凶、無咎、悔、吝、厲   吉:吉祥,嘉好,是最佳的結果。經文中言「吉」有144處。   凶:兇險,有危難,是最壞的結果。經文中言「凶」有57處。   無咎:咎,是過失或災難,無咎,即沒有過失或災難。   悔:是反悔、懊悔、後悔、悔恨、憂悔。經文中言「悔」有2處,言「有悔」有4處,言「悔亡」有19處,言「無悔」有7處。   吝(音lìn):是困辱、羞辱、難行。經文中言「吝」有13處。   厲:是危難的意思。經文中涉及「厲」有22處。   《繫辭傳》說到,吉、凶說明處事或得或失;無咎說明善於或可以補救過失;悔、吝說明處事稍有弊病。辨別吉、凶的象徵在於卦、爻辭;憂念悔、吝的象徵在於因疏忽而出現的弊端或瑕疵;震懼無咎的象徵在於內心悔悟。經文中吉、凶等預測未來結果的判斷,大都是有條件的,一定要注意所限條件,方能作出正確的斷卦。   道:道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範疇,泛指宇宙萬物的本源、本體或規律、原理。經文言「道」共有4處:「反覆其道」、「復自道」、「履道坦坦」、「有孚在道」。《繫辭傳》進一步明確指出:一陰一陽的矛盾變化叫做「道」,從而提綱挈領地把「道」擺上了關乎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發展的根本規律的位置。《説卦傳》指出:「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這就將天道、地道、人道一以貫之地串合起來,並賦予《周易》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語)的特殊的哲學色彩。   德:德是行道的品質和功能,據道而行便是德。《禮經》指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周易》對「德」有一系列的論述,極力提倡「君子進德修業」及「君子以成德為行」。認為天之德為健:「剛健中正」;地之德為順:「承天而時行」;而對人來說,「與天地合其德」者,才能成「大人」。《文言傳》首先將元、亨、利、貞定為四德,使之與體仁、合禮、幹事貫通起來。《繫辭傳》還提出了人德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即,履卦(小心履行)是樹立道德的初基;謙卦(行為謙虛)是施行道德的柯柄;復卦(回復正道)是遵循道德的根本;恆卦(恆守正道)是鞏固道德的前提;損卦(舍損自己)是修美道德的途徑;益卦(施益於人)是充裕道德的方法;困卦(遭困守操)是檢驗道德的準繩;井卦(井養不窮)是居守道德的處所;巽卦(因順申命)是展示道德的規範。  消息卦   消息卦,又稱十二消息卦,十二辟卦、十二月卦,十二侯卦。是漢代陰陽災異說大師孟喜根據《周易》陰陽消長的規律,提出的八卦與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陰陽相合規律的學說。他取乾坤二宮各前六卦(京房八宮排列法)共十二卦,分別對應一年十二個月的每一個月,並代表這個月,以闡釋八卦與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陰陽消長向吻合的關係,從而揭示消息卦與天候節氣、與事理與人生相對應的規律。是占卜預測災異、吉凶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之一。  孟喜首先取後天八卦中的四正卦:震、離、兌、坎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時二十四節氣的陰陽消長,震卦 主春,六爻主春分到芒種六個節氣,初九春分、六二清明、六三穀雨、九四立夏、六五小滿、上六芒種。離卦 主夏,六爻主夏至到白露六個節氣,初九夏至、六二小暑、九三大暑、九四立秋、六五處暑、上九白露。兌卦 主秋,六爻主秋分到大雪六個節氣,初九秋分、九二寒露、六三霜降、九四立冬、九五小雪、上六大雪。坎卦 主冬,六爻主冬至到驚蟄六個節氣,初六冬至、九二小寒、六三大寒、六四立春、九五雨水、上六驚蟄。   孟喜接著以乾坤二宮陰陽消長的十二卦分別代表一年寒暑變化,將十二卦共七十二爻代表七十二侯,五天為一侯,一爻為五天。易理強調「天人合一」,人生存於天地之間,是天地自然的產物,人從生到死如同其它事物生命周期一樣,不可避免地攜帶天地陰陽訊息,並與天地相應相依,不可違背。如,冬天,陰氣沉積,天氣寒冷,人為了適應冬天,就要穿衣戴帽,自然界動物為了適應冬季,要進入冬眠。到了夏天,陽氣積聚,天氣炎熱,人為了適應夏天,只著單衣遮羞,並採用各種清涼的辦法消暑,動物也一樣,也多找陰涼的處所避暑。依據消息卦原理,利用事理人生所處相對應的消息卦訊息,進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應該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消息卦以陰陽喻示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陰陽消長的規律如下:  十二個月中陽爻遞生共六個卦:復卦、臨卦、泰卦、大壯卦、夬卦、乾卦;陰爻遞生共六個卦:姤卦、遁卦、否卦、觀卦、剝卦、坤卦。   復卦 代表陰曆十一月,即子月。十一月為冬至節氣,復卦六爻代表大雪至小寒三十天。冬至一陽生,復卦初爻為陽,雖然這個陽爻所處爻位低下,被上五陰所壓,但它畢竟標誌陽氣已至,氣候從此為陰消陽長。故十一月建子,表示生命的種子已經接受到一陽復回的訊息,新的生命開始孕育。時處復卦,生存環境嚴酷,且事物還未發端,宜藏匿,保存好生命的種子。   臨卦 代表十二月,即丑月。十二月為大寒節氣,臨卦代表小寒至立春的三十天。十二月雖有二陽已至,但仍有四陰在上,陰氣為了阻止陽氣的上升,與陽氣展開激烈奮搏,陰氣仍處在強盛的態勢,表現為最後的瘋狂,故表現為一年最寒冷的時節。此時新的生命已經在母體孕育,種子的內核正在向萌芽發育。時處臨卦,生存環境更加嚴酷,事物正在孕育發端,更宜深藏,含而不露。   泰卦 代表正月,即寅月。正月為立春節氣,泰卦代表立春到驚蟄的三十天。正月已有三陽而至,陰陽二氣處均衡狀態,所謂「三陽開泰」天地均衡交合,且陽氣處上升態勢,猶如一場大的戰役,戰局從此逆轉,陽盛陰衰已成定局趨勢。但此時陰氣仍有三爻在上,所以,初春仍然寒冷。此時生命已經出土萌芽,生命體處在非常脆弱狀態。時處泰卦,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故乾卦說「潛龍勿用」,即生命還處在幼小的時候,即使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也是不可有大的作為的,需要低調為人行事,積蓄力量,以圖成長壯大。   大壯卦 代表二月,即卯月。二月為春分節氣,大壯卦代表驚蟄至清明的三十天。二月已有四陽而至,陽氣占強盛優勢,陰氣居消退趨勢。此時草木蓬勃生長,動物已經蘇醒,人們開始忙於春耕勞作,天地一派生機。喻人處青年時期,喻事處小成階段。時處大壯卦,主抓取機遇,銳意進取,以圖壯大。   夬卦 代表三月,即辰月。三月為穀雨節氣,夬卦代表清明至立夏的三十天。三月已有五陽而至,陽氣占絕對優勢,陰氣只餘一爻。此時春暖花開,草長鶯飛,草木蔥鬱,人們祭祀祖先宗廟,祈求一年豐收、六畜興旺、闔家平安。此時喻人處壯年時期,喻事處大成階段,該是大成的決斷時機。夬卦有決斷之義,時處夬卦,應取天時、地利、人和之利,謀求大的發展。但此時仍有一陰小人負隅頑抗,以不與為敵為宜,因一陰小人已是強弩之末,不戰將自行消亡。   乾卦 代表四月,即巳月。四月為小滿節氣,乾卦代表立夏至芒種的三十天。四月已六陽全至,陰氣退盡,天氣已經沒有一絲寒意,草木生長已至鼎盛,四月是農忙季節,是謂「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午季農作物已豐收在望,植物已經結籽。此時喻人為中年時期,喻事為鼎盛階段。時處乾卦,應效法天之剛健恆常,大功告成不可有貪念,要知道自損益於他人,方對自身有利,因為時值日在中天,即將西下,要順時而行。   姤卦 代表五月,即午月。五月為夏至節氣,姤卦代表芒種至小暑的三十天。五月已進入陰長的起始階段,自夏至之日,陽氣全至逼退陰氣,也從此日開始,陰氣復生,即「夏至一陰生」。此時陽氣正處強大之勢,雖有一陰復生,天氣卻沒有一絲涼意,萬物正在鞏固成熟果實。此時喻人為中年向老年轉化階段,喻事為成功後的鞏固階段。姤卦卦辭曰:「姤,女壯,勿用取女」,因陽代表男,陰代表女,姤,乃相遇、偶遇之義,姤卦為五男與一女相姤之狀。這裡的「女壯」是指陰長的趨勢,雖然此時一陰爻處在初爻弱小且不當位,但她終究要取代陽爻。「勿用取女」,取,即娶,此女來者不善,目的不是與你相姤,而是要取代你。再言之,男人值中年後期,家業已成,此時再與其他女人相姤,於道於理皆不相宜。時至姤卦,事理人生皆宜謹慎小心,千萬不可因小失大。   遁卦 代表六月,即未月。六月為大暑節氣,遁卦代表小暑至立秋的三十天。六月二陰已至,但陽氣為了保證自己的強勢,與陰氣奮力搏擊,仍處強勁時期,故此時天氣酷熱難耐。萬物果實已經成熟,生長已進入衰退期。此時喻人初入老年時期,喻事進入成功後衰退期。遁,乃隱退、逃遁之義,時至遁卦,於時,宜避暑躲藏,於人,宜功成身退。   否卦 代表七月,即申月。七月為處暑節氣,否卦代表立秋至白露的三十天。七月三陰已至,陰陽勢均力敵,但趨於陰逼陽退之勢。否卦乾卦在上,乾陽具上升之性,坤卦在下,坤陰具下沉之性,陰陽二氣相背,天地之氣不能交合。諸象皆顯不順,草木被太陽烤灼焦黃枯死,人在夏秋之交容易生病。為了避免否難,古人有在七月十五日祭祀鬼神,祈求保佑之習俗。此時喻人為更年期階段,喻事進入不可言狀的不順階段。否,有危難之義,時至否卦,要靜心靜氣,找出癥結所在,細心調理,方能免難。要樹立信心,因為會「否極泰來」,切不可魯莽從事。   觀卦 代表八月,即酉(音yǒu)月。八月為秋分節氣,觀卦代表白露至寒露的三十天。八月四陰已至,陰氣處上升態勢,陽氣已退剩二爻,隨著陽消,秋寒已至,草木枯黃,楓葉已紅,果實橙黃,秋高氣爽,一片金色,為收穫的季節。喻人,為老年持重階段,喻事,為總結善後階段。觀,為觀察、觀望、三思而行之義。時至觀卦,要總結得失,啟示後人。   剝卦 代表九月,即戌(音xū)月。九月為霜降節氣,剝卦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天。九月已是五陰而至,陰氣處上升絕對優勢,陽氣已退餘一爻。隨著陰長,天氣已值深秋,萬物生機銳減,草木凋零,落葉紛飛,秋風肅殺,
推薦閱讀:

解讀最適合女性行業和職業
解讀「旺夫」 女人謹記
古方解讀—平胃散
IMDB電影史上100強中文版解讀

TAG:易經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