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本市的保護建築之五(虹口)

1.上海大廈

百老匯大廈今天叫上海大廈,像一座咖啡色的巨型山嶽矗立在蘇州河流入黃浦江的交匯處,黃浦江畔外白渡橋頭。具體門牌北蘇州路20號,屬虹口區,是外灘建築群重要的建築物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外灘萬國建築群中的上海百老匯大廈飽經了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今天仍舊英姿雄偉,光彩依舊。它多年來一直是上海的標誌建築之一,在浦東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沒有建成前,百老匯大廈一直是上海的最佳觀景台。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對其情有獨鍾,他生前曾多次陪同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登上百老匯大廈的18層平台,鳥瞰上海全景,給這座大廈增添了許多高端的人文色彩。站在大廈平台上俯瞰浦江兩岸,無論是江面上緩緩移動的巨輪,還是經典的外灘萬國建築群,以及市區熙熙攘攘的繁華街道和樓房,無不盡收眼底。今天從上海大廈上觀賞浦東陸家嘴雄偉的東方明珠和造型新奇的金茂大廈,觀賞浦江上偉岸的大橋,以及欣賞歐陸風情昂然的外灘,仍是上海最佳的觀景台。歷史上上海大廈在外灘是與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齊名的三座高樓。

  卓然聳立的百老匯大廈高76.7米,22層,外形呈><狀,不但巧妙解決房間的朝向和採光,還使得整個建築氣勢雄偉挺拔。大廈原址是上海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屬英商業廣地產公司。大廈屬公寓樣式,由公和洋行佛蘭賽設計,新仁記營造廠承建。佛蘭賽1923年取得租界工部局的建築師證書,後來上海的許多公寓、里弄由他設計,上海大廈是他的代表作。百老匯大廈1930年動工興建,1934年竣工,投資500萬兩白銀。佔地面積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596平方米。採用近代摩天大樓形式,雙層鋁鋼框架結構,整個建築給人很好的節奏感。從11層起逐層收進,建築造形獨特别致。全部鋼架工程由英國道門鋼廠承造。由於採用鋁鋼,與普通鋼材相比,不但鋼柱重量減輕35.5%,鋼骨重量也減輕了21.5%,建築自身重量大大減輕。地基處理較好,大廈雖緊靠黃浦江邊,幾十年來未見明顯下沉跡象,足見工程質量之高。由於受西方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影響,外觀和內部裝飾均較簡單,沒有繁複的古典裝飾,僅在檐部等處飾以帶藝術裝飾主義風格的花邊。有人認為百老匯大廈是上海高層建築趨向現代主義風格的早期代表。大廈底層外牆為暗紅色高級花崗石,其它層皆為咖啡色泰山磚貼面。4翼房屋均有較好的朝向,光線充足。

  大廈當時是專供外國人使用的旅館兼公寓,其西菜頗為有名。各層布局是?押底層作一般客房和公共服務,設有中西餐廳、休息室、理髮部等;二層至九層有大小公寓房間各4套、客房19套;十層至十四層各有客房15套;十五層和十六層各有客房16套;十七層為小餐廳和廚房;十八層為特別套房,有大陽台。特別套房布置成中、英、美、法、日、阿拉伯等風格。十九層至二十一層為機房及水箱設備層,地下室為鍋爐間。垂直交通十分方便,大廈兩端有電梯和樓梯,供4翼公寓客房使用;中間2部電梯,供中部房間住客使用。北面有車庫1座,可停放80輛汽車。當年,汽車可以盤旋開到屋頂,上面可停車100輛,這在7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

  百老匯大廈歷史上主要接待外國洋行老闆、高級職員、新聞巨頭。1948年11月成立的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上海辦事處駐百老匯大廈。舊時百老匯對服務生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咖啡先上清咖,後上白糖、牛奶,程序極其嚴格。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大廈接待了許多國家的元首、政要。1954年10月,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華,在上海大廈俯瞰上海市容。1973年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訪華,周恩來總理陪同訪問上海,他是西歐大國第一位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離滬前,雙方簽訂的《聯合公報》發表,周恩來與蓬皮杜在上海大廈共祝中法兩國關係的發展。朝鮮首相金日成也來過上海大廈。

  百老匯大廈還召開過重要的會議。比如由陳雲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於1949年8月主持召開的上海財經會議,是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後召開的第一個全國財經會議。除華東、華北、華中三大區外,還邀請了西北、東北兩區的財經負責人和即將進軍兩廣、西南的野戰軍代表。會議時間7月22日至8月15日,共24天。會議主要圍繞打壓不法資本家在上海掀起銀元狂潮、糧食狂潮、棉花棉紗狂潮、煤炭狂潮(「兩白一黑」),調度全國生產資料支援上海,在全國範圍內穩定市場物價,制止通貨膨脹。陳雲同志採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先縱後擒」,最終解決了這場解放初的經濟領域的遭遇戰,使得上海經濟穩定發展。最初,不法資本家狂妄地叫囂:「共產黨政治鬥爭、軍事鬥爭沒問題,都能打100分。但搞經濟不行,不及格。」陳雲同志處理了上海經濟風潮後,資本家不得不佩服地說:「那個在商務印書館做過的小個子真厲害。」共產黨搞政治、搞軍事了得,搞經濟也了得。(陳雲1919年進商務印書館當學徒,1925年任該館發行所職工會委員長,1927年大革命失敗離開商務印書館)

  另外,著名文化人也以能住到上海大廈為榮幸。有名的鴛鴦蝴蝶派作家周瘦鵑1956年曾因參加魯迅先生的遷葬典禮,被安排住進上海大廈。他在《上海大廈剪影》一篇文章中讚美道:「這巍巍然矗立在蘇州河畔的上海大廈,簡直是我心靈上幸福的天堂」,當時周瘦鵑是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起,全國政協委員、郭沫若先生的早期夫人郭安娜晚年住在上海大廈,1994年去世,葬於青浦澱山湖邊的「歸園」。

  歷史上,百老匯大廈也曾遭世事的磨難。竣工後只三年的時間,1937年抗戰爆發,「孤島時期」大廈雖然地處租界,但卻被日軍盤踞。抗戰勝利後,大廈被國民黨接收,改為勵志社的招待所。

  舊時因位居百老匯路(今大名路),因之稱百老匯大廈。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更名為上海大廈。1985年大廈內外修葺裝飾一新,增添了現代化設施。20世紀80年代,上海大廈仍是上海十大高級旅館之一。今天的上海大廈是一家涉外四星級飯店,屬組建於1988年的上海市衡山(集團)公司。英國式的近代建築風格,典雅的內部裝修,現代的商務和娛樂設施,營造了傳統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旅居環境,是旅遊、購物、經商理想的下榻處所。 1.大廈正面

2.建築側面

3.大廈內景


推薦閱讀:

魔獸世界建築志·人類雄城
世界著名建築集錦
BIM相關標準資源分享
義大利十大建築
標誌建築

TAG:建築 | 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