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雍也第六·27 南懷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論語》學習 2009-10-17 08:43:05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博學於文,這個文不僅是文學,而是代表了一切學術文化。以現代名詞來說,包括了文法、文理和一切知識。所以說要博學於文。博就是淵博,樣樣要懂,才能成為通才。但是淵博的人,常是樣樣都懂,門門不通。所以先求淵博;後要求專精。要淵博而專精,並且還要約束自己,作人處事在在合禮。孔門的思想要講禮,我們再三提過,禮並不是教我們行禮,而是《禮記》所包涵的文化精神。孔子說如果做到這樣,大體上人生的道路,可以走得出來,不會離譜太遠了。「弗畔」,就是沒有離經叛道的意思。
引文來源論語別裁——雍也第六-孔孟文化-文化-孔孟之鄉
安德義《論語解讀·雍也第六·。27》
【原文】
6.27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①!」
【注釋】
①畔:通「叛」。矣夫:語氣詞。
【語譯】
孔子說:「君子博學各種文化知識,並用禮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也就可以不違背正道了吧!」
【解讀】
本章孔子談「博」與「約」的關係。
由「博」返「約」是教育學的重要原則。孟子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章學誠《文史通義?博約》中說:「學貴博而能約,未有不博而能約者也。」「博」與「約」是為學的兩件事,應彼此結合而有先後,必先之以「博」而後之以「約」。「博」的目的是為了「約」,能「博」而不能「約」,其「博」則一定為冗雜,不「博」而示「約」是徒求其「約」,「約」無根基,其「約」為枯槁之「約」,所以為學者先務求其「博通」,而後求其「簡約」,二者有先後,亦不可偏廢,以上是一層含義。
另一層含義則是「博文」與「約禮」的關係,「文」是文獻典籍知識,以及各種學問,包括各種道德。「禮者,人之所履也。」即人的社會實踐,禮是人的行為規範的具體表現。「博學於文」說的是「知」的範疇,「約之以禮」談的是「行」的範疇,二者結合,應是「知」「行」合一,先知而後行,「知」的目的是為了「行」,「無行」之「知」是無用之「知」。
概括起來說,「為學」應做到由「博」返「約」,「博」「約」結合;「為行」應做到「博文」與「約禮」的結合,那麼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推薦閱讀:
※【轉載】鞏俐為何公開狠批張藝謀?_漢唐精神_鳳凰博客
※快結婚了,卻遇見真命天子怎麼辦? - 豐木色子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關於棒針披肩的織法 - wenli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跪式教育,是懲罰學生?還是拷問尊嚴? - 新華博客 - News Blog
※有哪些技術博客,最好全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