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開國皇帝 更替百姓著想的朱元璋為什麼名聲不如趙匡胤
為什麼說朱元璋是比趙匡胤更替百姓的開國皇帝呢?
很多人在這會犯迷糊,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朱元璋誅殺功臣,而且是擴大化的殺,一殺就是幾萬人的那種,而趙匡胤則不殺功臣,而是杯酒釋兵權,而且還下令不殺士大夫。怎麼看也是朱元璋比趙匡胤更暴虐,更殺人如麻,更不懂得感恩,憑什麼說他替百姓著想,而趙匡胤則不替百姓著想呢?
要弄懂這個問題,我先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那就是古代的主要階級,有人說古代主要階級很簡單啊,不就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嗎?其實不然,古代主要的階級應該分為三層,最上層是君王,也就是統治階級,中層是文臣武將豪強地主皇親國戚等,可以說他們是管理階級,然後就是最底層是工農商,也就是平民階級。
三個階級都有不同的社會分工和利益追求,統治階級要控制江山,維持社稷,希望江山永固,皇權永遠抓在他及他的子孫手上 ;管理階級是替統治階級管理江山,管理天下萬民的,他們希望能有更大的管理權,以便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平民階級則負責生產,是被剝削的階級,只求能吃飽飯。
那麼這三個階級,哪兩個階級走到一起,目的一致才能江山永固,繁榮發展呢?表面上看來是統治階級和管理階級走得最近,可實際上統治階級應該和平民階級目的一直,利益一致,才是最好的。
因為只有平民階級能獲得一定財富、利益,能活得下去,皇帝的位置才能坐得最穩。可是往往皇帝離不開管理階級來替他打理江山,所以絕大多數的帝王都在依靠管理階級,真正依靠平民階級的皇帝那是少之又少。
而朱元璋,就是這麼一個特立獨行的,希望能將天下財富利益向平民階級傾斜的皇帝,他給官員們的工資不高,可是給老百姓卻提供了很好的待遇,諸如免稅、低稅等政策,諸如殺貪官,諸如興修水利等等……
苦大仇深出生的朱元璋,是最替老百姓考慮的一個開國皇帝,在這點上,他比劉邦做的還要好。
雖然他的低薪政策最終對大明江山對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因為官員薪水不夠,就即便是有殺頭的風險也要去貪。最終天下無官不貪(海瑞都有截留朝廷賦稅,不然他的知縣大老爺干不下去),各個都成了危害大明江山,為害百姓利益的蛀蟲。
可是朱元璋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就是想讓更多的利益向平民百姓傾斜。而通過領導農民起義坐上皇位的朱元璋也知道,如果得不到平民階級的支持,平民階級活不下去的話,他的江山是坐不穩的。
而趙匡胤的皇帝位置,不是靠領導農民起義得來的,是靠其他將領的擁戴,然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的皇帝位置來得更容易,同時丟掉的可能性也更大,因為自打唐末以來,還真就是誰有軍權誰就能坐江山,今天那些將領能擁戴趙匡胤做皇帝,明天也有可能擁戴別人做皇帝。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他選擇了利益交換。
杯酒釋兵權說白了就是一場利益交換,趙匡胤通過和平的手段從手下大將中將軍權給收了回來,同時又得讓出利益給這些大將們,那就是對他們貪污腐敗持放縱的態度,也就是說只要你們這些將領交出兵權,我趙匡胤就給你們這些將軍及你們的後人們永遠的富貴。
將軍們覺得這個買賣划算,因為他們知道再來一次黃袍加身的風險很大,可是不再來一次黃袍加身的話,他們的兵權遲早會被趙匡胤給收上去,他們帶兵打戰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富貴榮華,現在趙匡胤願意給他們富貴榮華,又何必再去干黃袍加身這種隨時掉腦袋的事?
於是趙匡胤的大將們,各個失去了兵權,卻各個都成了超級腐敗份子,甚至很多原本清廉的將軍,為了不被趙匡胤所疑心,而選擇了貪污腐化,諸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員仁將,雖作戰勇猛,但一向重義輕利,可杯酒釋兵權後便聲色犬馬、大肆斂財。《宋史》如此評價道:「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這完全就是如王翦、蕭何一般,為了不讓君王疑心而選擇了「自污」。
還有王全斌,為人素來「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可是,「杯酒釋兵權」後,他竟像換了個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帶頭,放縱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憲章,專殺降兵,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財,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
顯然王全斌也是自污以求保命。
能做將軍的,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沒有點政治覺悟的怎麼可能做官,被提升是吧?
可是趙匡胤對武將們依然不放心,為了獲得支持,趙匡胤決定扶持文官的壯大,他們給予了文武官員們很好的待遇,還讓文官掌兵,刻意貶低武將的地位,然後為了討好文官階級,在臨死還告訴後世為皇帝的子孫們,不許殺文官。
趙匡胤此舉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北宋南宋三百多年,就沒發生影響極大的文官武將造反的事情。
可是趙匡胤文臣武將這些管理階級的利益照顧到了,卻從未想過去照顧老百姓的利益,他是最不替老百姓考慮的開國皇帝,一般一個朝代開國時,就知道土地兼并才是王朝走向末路的最根本原因,可是宋朝一開始就不抑制土地兼并,殊不知失去土地的農民,是會活不下去的。
當然了幸好宋朝工商業發達,不然以宋朝土地兼并嚴重的程度,早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可即便其土地兼并嚴重,宋朝也依然起義不斷。有意思的是,宋朝對待起義首領依然是讓利的收服手段,也就是招安,許以起義首領高官厚祿,然後招安後又將起義部隊拉去送死,這招倒是高明。
「不殺文官」和「杯酒釋兵權」這兩個事兒,後世的史學家一直評價非常之高。殊不知萬事過猶不及,文官犯了政治錯誤,或說話觸怒了皇帝,這個不殺自然是好。但要是嚴重貪污腐敗、違法亂紀呢?武將交出兵權,就讓他去享受良田美宅,可若他在地方上欺壓百姓、禍害一方呢?
所以有有時候對文官武將的優待,就是對老百姓的不厚道,當文官武將和老百姓發生利益衝突時,趙匡胤往往會站在文官武將的一邊。諸如宋朝不殺文官,可不是不殺普通人。不僅殺,而且殺的比唐朝漢朝更加殘酷。「凌遲處死」就起源於宋朝。
有個名叫王繼勛的武將,是彰德軍節度使王饒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據《宋史·王繼勛傳》記載,這位國舅爺性情殘暴,是個貪財漁色、「專以臠割(即將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謂之臠割)奴婢為樂」的食人魔王。
惡行暴露後,趙匡胤對王繼勛判決得挺狠:「削奪官爵,勒歸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終處理起來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王繼勛還在流放的途中,又被任命為右監門率府副率。
因為有恃無恐,王繼勛到了洛陽做官後,開始吃人:「強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以致人販子和棺材鋪商人日夜出入王繼勛府中,門庭若市。
據統計,直到太宗在位王繼勛被處死時,僅在開寶六年到太平興國二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裡,王繼勛前後親手殺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達100多人。
還有個叫李漢超的將軍,他強搶民女,女子的父親進京告狀,趙匡胤竟對這老農說,你家裡那麼窮,現在你女兒能嫁個將軍,還有什麼不知足的?罵了老農一頓後,又將李漢超叫到京城,讓他注意影響,然後還賞了他白金3000緡。
幾年前有學者說如果他穿越的話,最喜歡去的就是宋朝。如果我是他,我也喜歡去宋朝,因為宋朝最尊重文人,只要是有點名氣的文人,都給官做,俸祿那叫一個高,然後做官了,就可以隨意兼并土地、營建豪宅、蓄養奴婢,同時又不用認真做官,為百姓謀福祉。還有言論自由,批評朝政批評皇帝都行,保證不殺頭,真把皇帝惹毛了就把你從中央貶到地方當縣令,繼續作威作福,做土皇帝。有機會還能親自去指揮打一戰,對著地圖瞎比劃就能調動千軍萬馬,打輸了死個萬把人丟上幾個城池也不會被處罰。這種日子誰不想過呢?
只可惜我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不想去宋朝,因為大宋的普通百姓,說不定哪天房子土地就被當官的給搶了,說不定哪天妻子女兒就被人霸佔了,交上去的稅,都被文人花到妓院花去風花雪月去了。哪天打戰了,被送上戰場後,被個不通軍事的文官瞎指揮,就有可能丟掉性命。活不下去了,要造反,然後還有被「凌遲處死」的可能。好不容易活了下來,金人、蒙古人又打來了,政府不抵抗就跑了,留下你全家被燒殺搶掠。
所以說趙匡胤一登基,就選擇了走捷徑,用妥協的辦法換取他皇帝位置的穩固,然後根本上就在大的政策上替百姓想過(必須得承認,趙匡胤也有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一系列英明決策,為平復唐末以來一兩百年的戰爭造成的創傷,做出了突出貢獻)。然後宋朝的皇帝們也繼承了他,喜歡妥協的毛病,對金人妥協,苟且偷生,將北方無數百姓丟棄,以至於慘遭異族屠戮。
建立南宋後,也未想勵精圖治,而是依然向文官妥協,向武將妥協,任由他們貪污腐化,橫徵暴斂(趙構的文臣之首秦檜,武將之首張俊,那都是超級大貪官,富可敵國)。
本來南宋有著極好的歷史機遇,因為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讓其的社會矛盾沒那麼厲害,而對外貿易也非常發達,又研究出了精良的火器和精準度很高的羅盤,如果統治集團不是那麼不思進取,管理階級不是那麼腐敗無能,完全可以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拓張海權,通過走海路偷襲金朝或元朝的大後方,保住半壁江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可惜的是南宋竟然連海軍也不是大元的對手。
最終因宋朝錯誤的國策,讓漢人的江山第一次被異族所全部佔據,漢人成為了低賤的四等人,任人宰割。
總之一句話,朱元璋是最為百姓著想的開國皇帝,這點不知道比趙匡胤強多少。可是朱元璋的名聲就沒趙匡胤那麼好,為什麼呢?因為輿論權掌控在文人手裡,文人自然喜歡趙匡胤,而不喜歡朱元璋。
推薦閱讀:
※劉邦從「無賴」成為皇帝的華麗轉身 - 李殿元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南朝齊皇帝列表,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勁?*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13
※289年里盛唐皇帝的7次大逃難,成了中國歷史之最…
※為什麼明朝皇陵完好而清朝皇帝陵墓卻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