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靜功打坐細節(全2)

    對老參而言,眼睛用功起來是個複雜的部位,睛明穴是在眼睛角頭的基部,承泣穴是在眼睛裡下眼帘中間,氣通的話,每過一段時間循環一次,「啵」的一下就進去到眼睛裡面去,從入睛明穴、承泣穴的基底去;眼睛部位的經絡要全部通的話,氣上上下下,起碼要有三次通過眼睛.第一次從頭部下來入眉尖輪後,會從眼睛的背後下來.第二次氣從下面上來也要經眼球,這時候老參會「翻白眼」讓氣由下往上走.往那裡走都有氣要通,眼球每一個部位都要通.如果眼睛發澀、流眼淚、酸痛等,這些是氣要通過眼球的現象,此時就要幫助它通過.    老參們有先天氣能夠轉到眼球本身裡面去,兩顆眼球都能讓氣旋轉而進去,進去後會改變眼睛的光波波長,就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也可以直接看太陽.普通人不能直接看太陽的,因為太陽光很強,會傷害眼睛,你有氣這麼繞一圈的話,眼睛就可以看太陽,不怕其光亮.剛看太陽時它會很亮,排除太陽本身外的光芒,幾秒鐘後有一薄薄的灰黑圈蓋住太陽表面,這是光的補色原理.看太陽沒什麼了不起的!正中午也可以看它,沒有這個功夫就不要看,會傷害到眼睛的,這是以後會有的現象.    眼睛酸澀、流眼淚都是好現象,每一個現象都有方法來對治它的,不懂就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承受,也許是搞得心慌意亂?以後你慢慢功夫高了,會碰到這些現象,體會到後還不知如何化解時再來問.    7. 舌支:    舌頭剛開始也是個準備功夫,到真的氣從會陰穴起來後,走到喉結前,當先通過心臟—心輪,再走到喉輪.走到喉輪時,氣會拉你動你的舌頭,這時舌根擺得對不對就很重要.    舌頭捲起來是準備架橋,舌頭捲起來後頂住上顎,上顎頂有曲浪痕處,舌頭捲起來就頂住那裡.這樣是會很累,還會流口水,流口水沒關係,感覺有口水就吞下去,唾液裡面有很多的澱粉脢(amylase),它的功用是用來消化吃進去的澱粉(碳水化合物).所以胃腸不好的,就可以借這個機會慢慢的讓胃腸消化系統變好,覺得口水多了就吞下去.    很多道家書說舌頭尖抵住門牙與牙齦處,其實這個舌頭是要做「架穚」的,什麼叫「架橋」呢?就是說下盤來的氣跟喉輪要連接時,要用一個橋把它架連起來,它才能通過.世間禪定的四禪天,就有舌頭架橋的功夫,如果沒有上過佛教課程的話,會不知去修佛禪,而去修世間禪定.世間禪定中色界四禪境界時,架橋起用時,舌頭會捲了一圈像綁鹹菜樣塞住喉嚨,到此就不再呼吸了.一進入四禪定中會息止,入一境性中.一進去禪定中,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都不出定,所以呼吸就靠體表皮一點點的呼吸,這個時候你不必去呼吸,也不必去管什麼,真正入世間禪定的話,什麼都會放下,這是色界第四禪天的禪定.而修佛法本在修這個心,得真實解脫之境,故要面對日常生活的人、事、物中,經磨練、去執而得自在.    修世間禪時上顎緊合下顎,舌頭捲起來放在上顎頂部最高的地方.如此,舌頭捲得高,以後氣從下要上來拉動舌根基部的時候,就會像桿桿原理一樣,馬上就捲起而塞住喉頭入定去了.如果舌頭尖放在牙齦的地方,氣就拉不動舌根了,因為舌頭較重,內氣力量拉不動.    老參們修佛禪雖不入定,但氣下、上通順亦是必然的,所以打坐時舌頭還是要捲得高高的,下面來的氣到喉結會拉動舌根,內氣馬上能往上沖而入頭內.    喉結的氣要通,要靠舌頭,為什麼打坐時常常會打嗝呢?會不舒服呢?就是舌頭沒有拉得很高,氣堵在胃裡;舌頭拉高的話,就像要打嗝要吐的樣子,這樣氣馬上就上來,就會拉動喉嚨的舌頭.舌頭拉動氣就直接衝上頭內去,不會像世間禪一樣的,氣不夠旺,在那兒堵住而入禪定.故我們如何讓氣上下連貫,衝到頭部是很重要的!    如果出家者或好好修行的人,有一天真的會進入四禪,就可以體會到舌頭捲起塞住喉嚨的世間禪定境界.還有一個現象是捲著的舌頭,過一陣子就會掉下來,變平擺的樣子,意會到後就把它再捲起來.這只是個預備工作,為什麼呢?剛開始沒作用的,只會產生口水而已,等到氣從胃翻轉過來,拉到喉嚨的舌根基部的時就有作用了,故舌頭要捲高一點.    若打坐會造成打嗝(反嗝),是胃部的氣翻轉不過來的現象,這些都是要用點技巧,高捲起舌頭.有的人不知道這些技巧,打坐氣通到胃堵在那裡,很不舒服,只會在那兒打嗝,知道氣已經到胃了,氣旺又沒辦法翻轉過來,這時候舌頭一捲,有一條似管樣形成,氣就會衝到喉嚨,下面的氣就會翻轉到上面來,氣往上沖的話,胃就不叫了.除非你胃有病、有潰瘍,那就永遠都會有打不完的嗝,故要先把胃病治好.    以上是打坐的七個重點,有一些是要有境界才會發生,沒有境界也沒關係,現在再加上一支-肛門支.肛門在七支坐法中是不講的,氣旺的話,前陰、後陰中間有會陰穴,氣要通到督脈時就要通過會陰穴.丹田的氣很旺的話,觀想背後,會陰穴會「啵」一下,氣就通了.如果沒有氣的話,或微微的氣,要過不過的,通不過就卡死在這裡.    氣正規的走法是先走督脈,再由頭頂下來接入任脈.有的念佛、念咒、練氣功的,不去管氣怎麼走,一定會先走任脈,那是走反了.正式打坐修行的人,丹田成形了,一定要先導氣到督脈去,再接到任脈,然後再入丹田,所以會陰要讓它通.    我們初學者氣不旺,怎麼通過會陰穴呢?藉「提肛」來達到目的.「提肛」是三分的力量,七分的意念.縮肛剛好是相反,三分的意念,七分力量,力比較強,就像在忍大便一樣用力.身體那裡出力,氣就往那裡走,如果你用力縮肛的話,氣會在肛門的部位,不往前行,這是不對的.    打坐時輕輕的提肛,小腹氣起要讓氣先走到督脈,一般人的會陰部都下墜樣,不提肛的話就下墜,一提肛的話,會陰部份就會內縮,就呈內凹的樣子,沒有壓力,再觀想命門,氣就很容易通過會陰而至命門.提肛的用意和捲舌頭一樣,打坐姿勢擺好了,提肛過一陣子不經意時就會掉下來,意會到時再把它提起來就好了.    二、安那般那數息法    打坐第二重點是呼吸,呼吸主要在建立丹田契機,使丹田能成形.次要目的是攝受初學的粗心,不致於胡思亂想.其實此安那般那數息法在初學者言,比打坐姿勢來得重要.因丹田不成形,打坐就無進展,姿勢擺得好,也是只有腳痛的份,學習時間會拖得很長,耐力不足者即會退轉,不學了.    在座的七、八位同學是第一次學習打坐,腦中一片空白,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會有很好的境界,進展也會很快;以前自己摸索,或者是在別的地方學過的,不管對的、不對的都會變成一種所知障,何謂「所知障」?所知學識養成的一種習慣,習慣就變成一種障礙.    現在先說明如何呼吸,要講呼吸就要配合數息法.要做數息法就要認識「心」,「心」就是意念,有的人搞不懂什麼叫做「心」?什麼叫做「意」?佛教講「心」有好幾種,譬如我叫他看我手指,手指在指導你看這裡、看那裡,此「心」在唯識講是第六意識,現在用此心念來前導你的呼吸.要呼吸時心為前導,鼻端開始吸入的空氣要緊接在後,然後繼續呼吸!    先述明《安般守意經》,經雲:「坐禪法,一不二數,二不一數.一數二者,謂數一息未竟,便言二,是為一數二,如是為過精進.二數一者,謂息已入二,甫言一,是為二數一,如是為不及精進.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便隨精進也.」由上舉經文觀之,呼吸配合數息法要,記住安般數息法要.    開始吸氣時,心當前導就開始往下走,氣跟在後面,心走到那裡就觀想那裡.觀想心經過鼻子、喉嚨、肺部再到胃部,最後入小腹丹田處.    現在說明「在一數一,在二數二」的要訣,一是單數,是指吸氣,二是雙數, 是指呼氣.何時是一,何時該數一?例如有一個人一口氣可吸100個氧(O2),開始吸氣時,心由鼻頭往下走,空氣隨在後.心走到一半路(胃部),第一個氧就跟在後面,此時第50個氧還在鼻外面,第100個氧還沒開始進入鼻中,這時候是不是在「一」?不是!這時候不能數「一」.    觀想的心又繼續往下走,走到丹田時,第1個氧到了丹田,第2個氧接著在後,第50氧達胃部中間站,第100個氧剛好在外面,這時候要不要數「一」?因還不是數「一」的時候,還尚差一點!故不能數一.    觀想的心已經到了終點–丹田,不能夠再往下了,氣呢?第100個氧還在吸,吸!吸!50個氧到了丹田,且100個氧也到了丹田.當第100個氧到了丹田表示這口氣已真吸滿了,對不對?對!這時候小腹會自然的微凸出來,不要故意把肚子脹得很大.吸滿了就再吸不進氣來,這時候是不是可以數「一」呢?對!正是數「一」的時候.該數「一」時心裡念一下「一」,這就是說「在一數一」的重點.    現在講「在二數二」,「二」雙數是要呼,到數「一」後要呼出間有3~5秒空檔的時間,做換氣的動作,每個人的時間不一樣;如果聽不懂的話,現在吸一口氣看看,要開始吐氣以前的空檔時間,是不是每個人不一樣長的!然後開始吐氣,這個動作跟吸氣的動作一樣.氣在我們體內經過代謝的結果,變為二氧化碳 (CO2),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是不好的,要把它呼出去.    開始呼時,同樣的以心為前導,氣隨在後,這裡的氣是二氧化碳.心一起動,在呼出去的時候,小腹會自然慢慢的下凹,因為小腹凹進,氣才能吐出去,但不要故意用力將小腹內凹.心同樣當前導走到中繼站(胃)時,第1個二氧化碳也走到胃部,第50個二氧化碳在丹田處,這時候是不是該數「二」?還不是!還不行!繼續吐!心慢慢走再經過肺、喉嚨、到鼻尖.此時觀想的心在鼻尖,第1個二氧化碳也走到鼻端,理論上講第50個CO2還在中繼站,第100個還在小腹肚子裡面,這時候也不能數「二」.第50個二氧化碳吐出來的時候,第100個還在半路上,還可以再吐,這時也不能數「二」,等到第100個CO2都呼出去,呼得不能再呼時,當下就可數「二」,此時心裡默念「二」!這樣一吸一呼也就完了!接著又開始吸,數「三」,開始再吐,就變為「四」,一直到「十」以後重頭「一」開始再數起.    講了半天,囉囉嗦嗦的,你有智慧的話,聽到這一句話,你就會知道怎麼樣做,因為是初學的,所以以理論不厭其煩的講解.    總結安般數息法的精髓即在:「你一口氣有多長,吸滿後再數一,這是「在一數一」;你一口氣有多長,吐盡後再數二,這是「在二數二」.能夠做到這樣的話,是為法行,就是正確、如法的功用行,也是正精進.因為有了正精進,所以就有了不及精進和過精進,這都是由這句話衍生出來的另兩種不正常方式.    講到這裡懂不懂?有沒有問題?沒人舉手就表示懂了!好!現在身體坐挺,盤不盤腿沒關係,就練這個動作,心觀想:去做「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正精進」的動作.認真的吸,認真的呼,吸氣時小腹微微脹、自然的微凸;吐氣的時候小腹自然的凹進去,有凹沒凹沒關係,因為有的人認真的呼吸,小腹會自然有凹、凸的現象.    同學實習後小參:    問:實習後似無特殊感覺?    答:初學者沒有感覺,表示你還沒有認真呼吸.    問:所吸的氣下不來,會有喘的現象?    答:吸了很滿是不錯,但你犯了一個毛病,已經沒有氣進來了,但還假裝在吸氣,只是悶在那裡而已,所以就會喘,這是過精進.假若真有氣還可以吸進來的話,那就是正精進的功法.    在坐的有幾位是新的同學,大部份是在家修或在別的道場修,其實剛開始做的話,橫隔膜脹滿一定會悶,如果你連這個都沒有做到的話,表示吸氣不夠;打坐越久,橫隔膜會越來越下降,肺活量也會越來越增加.    橫隔膜是在胃跟肺之間,橫隔膜一直下降,所以就有空隙,可容納的空氣越來越多,等到丹田成形或者是肺通丹田之管成形了,有一條脈連接到丹田.像一個身體氣脈打通的人,在他勞累的時候,只要閉氣幾秒鐘,這條管子由肺到丹田又接上了,氣就一點、一點的到丹田.之後,他又精神抖擻,不再呼吸了,只有進沒有出,慢慢吸進來,一口氣可以吸多少氣進來,兩三分鐘一直在吸,這時丹田已成形,如果沒有的話,就會悶、會發熱.    正常的呼吸是一口氣可以吸100個氧,所以吐出去的二氧化碳也是100個,慢慢以後就不一定,有的只有進沒有出的,呼跟吸是不等量的,這要以後慢慢去體會.初學者吸一口氣有這麼長,吐盡時也這麼長,這樣一來一往,表示正常的「在一數一,在二數二.」    以前在大乘精舍上課時,有一位同學課後跑來問我說:「老師!真的我們身體有氣嗎?」    師:「有呀!」    生:「那我打坐二十幾年了,怎麼沒有感覺呢?」    師:「你呼吸沒力沒氣的,是沒有認真在呼吸!」    生:「打坐很好!可入輕安之狀,這樣就是在打坐吧!?」    師:「對!打坐很好,常常可以進入輕安的.」他認為輕安就是在打坐,打坐的境界只是很舒服而已,以禪修來講,二十幾年都是那個境界,不要說等先修班課程結束,也許你們現在就有那種境界了,何必花一、二十年.
推薦閱讀:

記牢五細節 男人感動女人其實不難
男人的教養,一個細節就可以體現!
讓幸福在細節里蕩漾
為人處事的45個細節!
懲罰教育的細節要求(865)

TAG:道家 | 打坐 | 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