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治胃病如何選中成藥

  消化不良     大山楂丸,它由山楂、六神曲、麥芽等組成,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能,適用於食積不化、腹部脹滿等症,尤宜於小兒食滯症。但胃酸分泌多者慎用。 木香順氣丸由木香、香附、枳殼、青皮、蒼朮、厚朴、甘草等組成,有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之功效,主要用於食積、腹痛、氣鬱、噯氣吐酸、大便秘結等症。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孕婦慎服。 沉香舒氣丸由沉香、砂仁、青皮、厚朴、柴胡、延胡索、山楂、甘草等組成,有舒氣化郁、和胃止痛之功效,多用於兩脅脹滿疼痛兼胃部疼痛、噁心嘔吐等症。應用期間忌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香砂六君子丸由党參、白朮、茯苓、木香、半夏、砂仁、甘草等組成,主治消化不良與胃痛、嘔吐、泄瀉等症。服藥時忌食生冷食物。

急慢性胃炎

  藿香正氣丸,它由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朮、陳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大腹皮、甘草等組成,有芳香化濕、解表和中之功效,適用於頭痛頭脹、胸腹滿悶、噁心噯氣、腹痛便溏,伴有發熱惡寒、周身睏倦等症。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四君子丸由党參、茯苓、炒白朮、炙甘草組成,具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之功效,多用於小兒面色萎黃、語言輕微、四肢乏力、不思飲食、腸鳴泄瀉或便秘等症,陰虛血熱者慎用。 左金丸由黃連、吳茱萸組成,二葯一寒一熱,相反相成,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之功,可治療胃部脹痛、噁心嘔吐、噯氣吞酸等症。服藥期間忌生冷、辛辣、油膩等飲食。孕婦及體虛無熱者忌服。 人蔘健脾丸,它由人蔘、白朮、山藥、薏米、芡實、山楂、木香、砂仁、枳殼、青皮、六神曲等組成,有健脾養胃、消食除脹之效,多用於面黃肌瘦、疲憊乏力、不思飲食、食後脹滿、嘔吐酸水、大便溏瀉等症。服用時忌油膩、生冷食品。 氣滯胃痛沖劑由柴胡、枳殼、白芍、香附、延胡索、甘草等組成,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和胃止痛,故常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與慢性胃炎等。但忌惱怒,孕婦慎用。 香砂養胃丸由藿香、半夏、茯苓、香附、木香、厚朴、砂仁、豆蔻、甘草等組成,有健脾祛濕、和胃暢中、芳香化濁、消脹散滿等功效,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等。服藥時忌食生冷食物,勿氣惱。

  胃下垂 香砂枳術丸,它由白朮、枳實、木香、砂仁等組成,有消補兼施作用,能治胃下垂疼痛及泄瀉等症。服藥期忌食生冷、油膩食物。舌紅無苔、口乾陰虛者忌服。 九氣拈痛丸由香附、木香、陳皮、鬱金、檳榔、莪術、高良姜、五靈脂、延胡索等組成,有理氣散寒、活血止痛之效,可用於胃酸疼痛、畏寒喜暖或呃逆泛酸、大便溏薄等症,對因氣滯受寒而引起的腹痛者極為合適。但因胃熱引起疼痛者忌用,孕婦禁服。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食物。

由於治療胃病的中成藥品種繁多,且藥物組成的功用各不相同,必須根據具體病證來進行選擇。現列舉5種臨床常用且效果肯定的中成藥,患者不妨對證選用。

  1、香砂養胃丸由砂仁、白朮、枳殼、半夏曲、党參組成,具有和胃止嘔、舒氣寬胸之功能。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兩肋脹滿、胃脘作痛、食後嘈雜、嘔吐酸水、面色萎黃、四肢倦怠等症的治療。

  2、香砂六君丸由木香、砂仁、党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等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和胃之功能。適用於治療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胃脘痞痛等症。

  3、補中益氣丸由黃芪、党參、白朮、當歸、柴胡、升麻、桔皮、炙甘草組成,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之功能。適用於脾胃氣虛、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蒼白、胃脘痞脹、大便稀溏、舌質淡苔薄白等症的治療。對胃下垂者久服亦可收效。

  4、三九胃泰由三椏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組成,具有消炎止痛、理氣健胃之功能,適用於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的治療。見有胃痛、胃脹、胃酸過多、胃部不適、消化不良或飲酒過量等均可使用。

  5、猴菇菌片是由猴頭菌經過煎後濃縮而製成的片劑。適用於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病症的治療,亦可用於胃癌、食道癌的輔助治療。

  就上述5種中成藥的選用來說,凡見寒濕中阻、胃脘隱痛、脹悶不舒者,可選用香砂養胃丸;症見脾虛濕阻氣滯、納少運遲、大便溏薄、脘腹脹滿者可選用補中益氣丸;症見口中作干、胃痛脹滿,或嘈雜不舒、舌苔黃厚者,可選用三九胃泰;若對慢性胃痛者進行鞏固性治療,要選服猴茹菌片。胃痛多屬慢性病症,一般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方可獲得良效或痊癒。

胃病通常泛指現代醫學的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疣狀胃炎,萎縮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疾病。中醫以"胃痛","胃痞","嘈雜","吐酸","嘔吐"等病名概括。臨床以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倒飽,嘈雜納少,燒心,反酸,大便或干或稀等為主要表現。雖然人們一般認為中藥無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少,但如果葯不對症,不但不能使病情得以緩解,反而能使病情日益加重。

日前,市場上用於治療胃病的中成藥雜而多,臨床醫生或患者多為望名選用,不能按照中醫辨症施治的原則,針對性應用,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對此類常用的中成藥作一概述,以便大家能合理運用中成藥治療胃病,提高療效。

氣滯胃痛沖劑,舒肝止痛丸,沉香舒氣丸,舒肝丸,加味左金丸均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功效,適用於情志不暢,肝氣犯胃所引起的胸肋脹滿,胃脘疼痛,痛連兩肋,嘈雜噁心等症。但它們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氣滯胃痛沖劑是由四逆散加減組成的方葯,有柴胡,枳殼,甘草,香附等藥物組成,既能舒肝理氣,又能和胃止痛。舒肝止痛丸由柴胡,香附,白芍,甘草,鬱金,元胡,白朮,川楝子等葯組成,與氣滯胃痛沖劑相比,偏重於止痛。舒肝丸中有沉香,陳皮,厚朴,砂仁,延胡索等葯;沉香舒氣丸由砂仁,沉香,青皮,厚朴,元胡,柴胡,檳榔組成,兩種成藥與氣滯胃痛沖劑,舒肝止痛丸相比,側重於疏肝理氣,而和胃之力偏弱,多用於兩肋脹滿疼痛為主,兼有胃脘疼痛,嘈雜吞酸,噁心嘔吐等症。肝氣鬱結,日久化火,肝火灼胃引起的胸脘痞滿,灼熱疼痛,急躁易怒,噯氣吞酸之症,用加味左金丸最適合。

胃蘇沖劑是紫蘇梗,香附,陳皮,佛手等葯製成的沖劑,具有理氣消脹,和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外邪侵襲,飲食不節等導致胃氣壅滯,胃失和降的胃脘脹滿,疼痛,噯氣,排便不暢等。

因寒所致的胃痛可選用溫胃舒和胃氣止痛丸,膽寒有內生寒和外感寒邪之分,應用時必須辨別清楚,溫胃舒由{脾胃論}溫胃湯化裁而成,方中有人蔘,益智仁,厚朴,白豆蔻,乾薑,澤瀉,薑黃,黃芪,陳皮,甘草等葯,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胃氣止痛丸由高良姜,香附等葯組成,具有理氣散寒,安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外感寒邪所致寒凝氣滯的胃脘脹痛,噯氣呃逆,不思飲食。肝鬱氣滯日久,從氣入血,導致氣滯血瘀而出現的胃痛,則應選用元胡止痛顆粒劑。夏秋季節,濕氣瀰漫,困阻脾胃,阻滯氣機,胸膈痞悶,脘腹脹滿,噁心嘔吐者,可選用木香順氣丸。行氣化濕,健脾和胃。濕郁日久化熱,濕熱交阻,脾胃不和,三九胃泰用之最為適宜。濕熱阻滯,氣機不暢,飲食內停,濕熱挾滯者可考慮使用香連化滯丸清熱化濕,分解化滯。饑飽失調,素食停止所致脾胃不和者,則應選用加味保和丸消食導滯。胃病日久或素體虛弱,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氣機阻滯引起的脘腹脹滿,噯氣食少,大便稀溏,形疲乏力等癥狀,宜選用人蔘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前二者側重於健脾和胃,後二者偏重於行氣化滯。因形體消瘦,脾胃虛弱,導致胃下垂者,可常服補中益氣丸。素體陰虧或熱傷陰液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陰虧血少導致胃陰不足,出現胃脘隱痛,嘈雜似飢,口乾不欲飲,大便乾結難解者,宜選用養胃舒和養胃沖劑。

寒邪型胃痛症見突然胃病,遇寒則痛增,遇暖則痛緩,惡寒,口不渴,治宜用散寒止痛法,可選用香砂養胃丸、溫胃舒膠囊等。

香砂養胃丸功擅溫中和胃。用於不思飲食、胃脘滿悶或嘔吐酸水、四肢倦怠等症。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癥狀表現者均可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9克。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溫胃舒膠囊功擅溫胃止痛。用於慢性胃炎、胃脘涼感、飲食生冷或受寒痛甚。口服每日2次,每次3粒。胃出血時忌用。

飲食停滯型胃痛特點為胃痛常由暴飲暴食引發,胃痛脹滿,噯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嘔吐後疼痛暫可緩解,治療宜用消食導滯法,可選用香砂平胃顆粒等。香砂平胃顆粒功擅健脾、燥濕。用於飲食不節,食濕互滯,胃脘脹痛,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腸功能紊亂者見上述癥狀亦可服用。開水沖服每日2次,每次1袋(10克)。脾胃虛弱者慎用;孕婦、老弱陰虛者不宜用;糖尿病患者忌用。

肝氣犯胃型胃痛特點為胃脘脹悶,攻竄作痛,痛連兩脅,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起,治療用疏肝理氣法,可選用加味左金丸、氣滯胃痛顆粒、胃蘇沖劑等。加味左金丸功擅平肝降逆,疏郁止痛。用於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悶,急燥易怒、噯氣吞酸,胃病少食。胃神經官能症等見上述癥狀者可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6g。服藥期間忌生冷辛辣油膩飲食;孕婦及體虛無熱者忌服。

氣滯胃痛顆粒功擅舒肝行氣,和胃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可服用。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1袋(5克)。孕婦慎服;糖尿病患者忌服。胃蘇沖劑功擅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主治氣滯型胃脘脹痛,竄及兩脅,噯氣則舒,情緒郁怒則發作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1袋(15克)。本品服後偶有口乾,糖尿病患者忌服。

肝胃鬱熱型胃痛特點為胃脘灼熱疼痛,痛勢急迫,煩躁易怒,吐酸水,口乾口苦,治療宜用疏肝泄熱和胃法,可選用六味安消散、養育舒膠囊等。六味安消散功擅和胃健脾,導滯消積,行血止痛。用於功能性消化不良,如腹痛、便秘、腹脹、腹瀉等。口服每日2~3次,每次1.5~3g。孕婦忌服;婦女月經期、產後無瘀者、哺乳期應慎用或忌用;胃弱、氣血虛弱、無食積滯者忌用。

養胃舒膠囊功擅扶正固本,滋陰養胃,調理中焦,行氣消導。用於慢性胃炎所致的胃脘灼痛、手足心熱、口乾、口苦、納差、消瘦等症。口服每日2次,每次3粒。陽虛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者不宜服用。淤血停滯型胃痛特點為胃脘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或痛有針刺感,治療用活血化瘀法,可選用元胡止痛片等。元胡止痛片功擅理氣活血,散瘀止痛。主治胃脘疼痛,痛有定處而櫃按,或痛有針刺感,胸脅痛,頭痛,行經腹痛等。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孕婦慎用。脾胃虛寒型胃痛特點為胃病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納呆神疲,手足不溫,大便溏薄,治療用溫中健脾法,可選用附子理中丸(濃縮丸)附子理中丸(濃縮丸)功擅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口服每日3次,每次8—12丸。孕婦忌服。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

【楓蓼腸胃康膠囊 詳細說明】:【主要成份】牛耳楓、辣蓼。 【主治功能】 清熱除濕化滯。用於急性胃腸炎,屬傷食泄瀉型及濕熱泄瀉型者,症見腹痛腹滿、泄瀉臭穢、噁心嘔腐或有發熱惡寒苔黃脈數等。亦可用於食滯胃痛而症見胃脘痛、拒按、惡食慾吐、噯腐吐酸、舌苔厚膩或黃脈數者。 【性  狀】本品為膠趕劑,內容物為棕褐色至褐色的粉末;味苦。 【包裝規格】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淺表性胃炎十五天為一個療程。

【藥品名稱】胃得安膠囊

  【漢語拼音】Weidean Jiaonang

  【藥物組成】白朮、蒼朮、神曲、澤瀉、川芎、海螵蛸、草豆蔻、萊菔子、陳皮(制)、瓜蔞、檳榔、甘草、馬蘭草、綠衣枳實、麥芽、姜半夏、茯苓、黃柏、山姜子、黃芩、乾薑、香附(制)、厚朴、木香、紫河車。輔料為

  【性狀】本品為色的膠囊劑,內容物為淡棕色的顆粒;氣微香,味苦、微辛而涼。

  【作用類別】本品為胃痛類非處方葯藥品。

  【功能與主治】和胃止痛。用於胃痛,胃酸偏多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粒,一日3-4次。

  【注意事項】

  1.孕婦慎用。

  2.忌食辛辣食物。

  3.不適用於劇烈胃痛、嘔吐、黑便者。

  4.急症胃痛及潰瘍病活動期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及年老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三天後癥狀未改善,應去醫院就診。

  7.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胃復春】它多年生野生植物香茶菜為主,配以枳殼、紅參等多味輔葯而成。病理實驗表明,香茶菜行氣活血、清熱解毒,具有抗腫瘤及抑製革蘭氏陽性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加上破氣散結的枳殼、活血固本的紅參等眾多輔葯相配,使得胃復春對各類慢性胃炎有著很好的療效。 此葯更引人注目的是,它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有效控制腸化生病變和異型增生,並使其向正常化轉變,根據調查,胃復春的服用療程,以六個月(二個療程)以上的患者其胃粘膜改善顯著,而該藥片採用薄膜外包工藝,正是考慮到病人療程較長,從而減少對胃部的刺激。胃復春是胃病患者的福音。

3.5.1寒邪內阻 (1)厚朴溫中丸:厚朴(制)、化橘紅、乾薑、草豆蔻、茯苓、甘草、木香。功效為溫中行氣,燥濕除滿。用於脾胃寒濕,脘腹脹滿,時作疼痛,泛吐清水,食少便溏。臨床中熱證慎用。 (2)暖臍膏:當歸、白芷、烏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香附、乳香、母丁香、沒藥、肉桂、沉香、麝香。功效為溫里散寒,行氣止痛。用於寒凝氣滯,少腹冷痛,脘腹痞滿,大便溏瀉。臨床中孕婦禁用,火熱證禁用。 3.5.2濕熱壅滯 (1)大溫中丸:厚朴(制)、苦參、陳皮、山楂(炒)、茯苓、白朮(炒)、香附(制)、甘草、六神曲(炒)、青皮(炒)、蒼朮(炒)、針砂、白芍(炒)。功效為健脾祛濕,理氣消脹。用於脾虛濕阻,氣滯腹脹。臨床中孕婦慎服。 (2)保濟丸:鉤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蒼朮、天花粉、廣藿香、葛根、茯苓、薄荷、化橘紅、白芷、薏苡仁、神曲茶、稻芽。功效為解表祛痰,消化止嘔。用於腹痛腹瀉,噎食噯酸,噁心嘔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舟車暈浪,四時感冒,發熱頭痛。臨床中外感燥熱者不宜服用。 3.5.3中臟虛寒 (1)代溫灸膏:肉桂、辣椒等。功效為溫中助陽,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用於脘腹冷痛,虛寒泄瀉,腰背、四肢關節冷痛,慢性虛寒型腹痛。 (2)香砂理中丸:党參、乾薑(炮)、木香、白朮(土炒)、砂仁、甘草(蜜炙)。功效為健脾和胃,溫中行氣。用於脾胃虛寒,氣滯腹痛,反胃泄瀉。 3.5.4飲食積滯 (1)枳實導滯丸:枳實(炒)、大黃、黃連(薑汁炒)、黃芩、六神曲(炒)、白朮(炒)、茯苓、澤瀉。功效為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於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里急後重。臨床中凡久痛正虛,年老體弱以及婦女胎前後均應慎用。 (2)消食順氣片:蜘蛛香、草果(去殼)、雞內金、糯米。功效為消食健胃。用於消化不良,氣脹飽悶,食積引起的脘腹脹痛。臨床中孕婦忌服。 3.5.5氣滯血瘀 (1)蘇南山肚痛丸:白芍、川楝子、陳皮、木香、香附(制)、血竭、甘草、丹參、鬱金、乳香(炒)、沒藥(炒)。功效為行氣止痛。用於肚腹疼痛,食滯腹痛,胃氣痛,月經痛,小腸疝氣痛,脅痛。臨床中孕婦禁用。 (2)舒氣丸:大黃、青皮(醋炒)、檳榔、蒼朮(米泔水炒)、陳皮、香附(醋炒)、川芎、厚朴(姜制)、麥芽(炒)、萊菔子(炒)、山楂(炒)、枳實(麩炒)、三棱(醋炒)、六神曲(麩炒)、莪術(醋煮)、牽牛子(炒)、木香、枳殼(麩炒)、五靈脂(醋炒)。功效為消氣破滯,理氣止痛。用於胃腸積滯,胸悶脘痛,脘腹脹痛,嘔惡便秘等症。臨床中孕婦忌服,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忌服。忌食生冷過硬之物。 3.6胃痛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的病證。西醫中的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胃痙攣、胃神經官能症、胃粘膜脫垂、胃下垂等病症引起的急性胃脘部疼痛等均屬此範疇。 3.6.1寒邪犯胃 (1)良附片:高良姜、香附(醋制)。功效為溫胃理氣。用於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臨床中孕婦禁用,陰虛火旺者禁用。 (2)胃得安片:白朮、蒼朮、神曲、澤瀉、川芎、海螵蛸、草豆蔻、萊菔子、陳皮(制)、瓜蔞、檳榔、甘草、馬蘭草、綠衣、枳實、麥芽、姜半夏、茯苓、黃柏、山姜子(制)、黃芩、乾薑、香附、厚朴、木香、紫河車。功效為和胃止痛,健胃消食。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臨床中陰虛火旺者禁用。 3.6.2肝胃氣滯 (1)氣滯胃痛沖劑:柴胡、枳殼、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功效為疏肝理氣,消脹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等。臨床中孕婦慎服。忌食辛辣、油膩之品。氣鬱化火者不宜服用。 (2)胃蘇沖劑: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枳殼等。功效為理氣消脹,和胃止痛。用於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見胃脘痛竄及兩脅,得(口愛)氣或矢氣則舒,情緒郁怒則發作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等。臨床中陰虛內熱、氣鬱化火及其他熱證均不宜使用。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肥甘之品。 3.6.3胃熱熾盛 (1)左金丸:黃連、吳茱萸。功效為清肝瀉火,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用於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臨床中孕婦忌服。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飲食。 (2)潰瘍膠囊:瓦楞子、雞蛋殼、陳皮、枯礬、水紅花子、珍珠粉、仙鶴草。功效為斂瘡生肌,制酸止痛。用於胃脘疼痛,嘔惡反酸,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3.6.4食滯胃腸 (1)開胸順氣丸:檳榔、牽牛子(炒)、陳皮、厚朴(姜制)、三棱(醋制)、莪術(醋制)、木香、豬牙皂。功效為順氣寬胸,理氣和胃,消積化滯,活血止痛。用於停食停水,氣鬱不舒,胸脅脹滿,胃脘疼痛。臨床中老年體弱者慎用,孕婦禁用。 (2)保和丸: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炒)、麥芽(炒)。功效為消食導滯,化積和胃。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口愛腐吞酸,不欲飲食。臨床中脾胃虛弱者、內無積滯者慎用。 (3)越鞠保和丸:梔子(姜制)、六神曲(麩炒)、香附(醋制)、川芎、蒼朮、木香、檳榔。功效為疏肝解郁,開胃消食。用於氣鬱停滯,倒飽嘈雜,胸腹脹痛,消化不足。臨床中氣鬱而夾痰食者、久病及血虛者禁服。 3.6.5瘀阻胃絡 (1)胃瘍安片:白芨、黃連、浙貝母、沉香、三七。功效為活血行氣,收斂止血。用於胃脘脹痛,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臨床中虛寒性胃脘疼痛者慎用。 (2)開郁老蔻丸:豆蔻、肉桂、丁香、山楂、當歸、白朮(麩炒)、大黃(酒制)、烏葯、甘草、青皮、陳皮、萊菔子(炒)、砂仁、莪術(醋制)、枳殼(麩炒)、檳榔、草果(炒)、川芎、六神曲(麩炒)。功效為祛寒順氣,消食化積。用於寒濕積滯所致脘悶、胃痛、嘔吐、便溏或大便秘結。臨床中孕婦忌服。忌生冷腥辣食物。 3.6.6胃陰虧虛 (1)參梅養胃沖劑:北沙參、山楂、烏梅、紅花、莪術、青木香、蒲公英、丹參、甘草、白芍、當歸。功效為養陰和胃,化瘀止痛,清熱消炎。用於胃痛灼熱,嘈雜似飢,口咽乾燥,大便秘結,淺表性胃炎,胃陰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種胃部不適症。臨床中慢性胃炎、有濕熱阻滯正虛邪盛者忌服。 (2)胃安膠囊:石斛、黃柏、南沙參、山楂、枳殼、黃精、甘草、白芍。功效為養陰益胃,行氣止痛。用於萎縮性胃炎,胃中嘈雜,上腹隱痛,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胃陰虛癥狀者。臨床中孕婦慎用,有胃腸實熱積滯者禁用。 3.6.7脾胃虛寒 香砂和胃丸:木香、砂仁、陳皮、厚朴(姜炙)、香附(醋炙)、枳殼(麩炒)、廣藿香、山楂、六神曲(麩炒)、麥芽(炒)、萊菔子(炒)、蒼朮、白朮(麩炒)、茯苓、半夏曲(麩炒)、甘草、党參。功效為健脾開胃,行氣化滯。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脹痛,吞酸嘈雜,大便不調等症。臨床中陰虛和化熱者禁用。 3.7頭痛 頭痛既可作為一個癥狀單獨出現,也可見於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西醫學中的感染性發熱、高血壓、顱內疾患、神經官能症、腦震蕩後遺症、偏頭痛等疾病均可出現頭痛。 3.7.1風寒證 (1)川芎茶調散:川芎、白芷、薄荷、荊芥、羌活、細辛、防風、甘草。功效為疏風止痛。用於風邪之痛,或有惡寒、發熱、鼻塞等伴隨癥狀。臨床中孕婦慎服,糖尿病患者慎服。 (2)正天丸:鉤藤、白芍、川芎、當歸、地黃、白芷、防風、羌活、桃仁、紅花、細辛、獨活、麻黃、附片、雞血藤。功效為疏風活血,養血平肝,通絡止痛。用於外感風邪,瘀血阻絡,血虛失養,肝陽上亢引起的多種頭痛。臨床中孕婦忌用,實熱頭痛者忌用,對本品過敏者忌用。 3.7.2風熱證 (1)清眩丸:川芎、白芷、薄荷、荊芥穗、石膏。功效為散風清熱止痛。用於風熱頭暈目眩,偏頭痛,鼻塞牙痛。臨床中陰虛陽亢的頭痛禁用。 (2)牛黃上清丸:牛黃、川芎、菊花、黃芩、梔子、黃連、薄荷、連翹、白芷、荊芥穗、甘草、桔梗、黃柏、大黃、赤芍、當歸、地黃、石膏、冰片。功效為清熱瀉火,散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臨床中體弱便溏者忌用。 3.7.3肝陽證 (1)鎮腦寧膠囊:川芎、白芷、藁木、細辛、水牛角濃縮粉、丹參、豬腦粉。功效為熄風通絡止痛。用於內傷頭痛,伴有噁心嘔吐,視物不清,肢體麻木,頭昏耳鳴等。 (2)天麻頭風靈膠囊:天麻、牛膝、玄參、地黃、當歸、杜仲、川芎、槲寄生、野菊花、鉤藤。功效為滋陰潛陽,補肝腎,強筋骨。用於頑固性頭痛,長期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臨床中外感頭痛者忌用。 3.7.4瘀血證 (1)大川芎口服液:川芎、天麻。功效為活血化瘀,平肝熄風。用於頭風及瘀血型頭痛。症見頭暈腦脹,頸項不舒,肢體麻木,舌黯瘀斑等。臨床中孕婦、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忌用。外感頭痛不宜服用。 (2)腦震寧顆粒:當歸、地黃、牡丹皮、川芎、地龍、丹參、茯苓、陳皮、竹茹、酸棗仁(炒)、柏子仁。功效為涼血活血,化瘀通絡,安神定志,除煩止嘔。用於腦外傷引起的眩暈頭痛,煩躁失眠,健忘驚悸,噁心嘔吐。臨床中外感及虛證頭痛者禁服,服藥期間忌辛辣油膩食物。

推薦閱讀:

當心宿醉對腸胃的危害有哪些?
多年老胃病吃這三寶一周就好(3)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討厭西醫?
胃病老不好,真受罪!三種養胃茶,養胃更護胃!
胃病可以吃什麼水果,胃病不能吃什麼水果

TAG:胃病 | 中成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