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會資料:共濟會員李提摩太欲將中國與美英日合為一邦
佩戴英國女王授予的馬爾他騎士團勳章的李提摩太【李提摩太生平】英國國教浸禮會傳教士、共濟會員、馬爾他騎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生於英國南威爾斯,出身鐵匠家庭。曾當過礦區小學教員。20歲時進入神學專科學習,加入共濟會。23歲加入倫敦浸禮會後,自願到中國傳教。[新教浸禮會與共濟會一直關係密切。直到現代仍然如此。1993年6月15日至17日的南方浸禮大會(SBC)年會期間,承認"現在很多傑出的基督徒和南方浸禮會教友都是共濟會成員。」]1869年11月17日李提摩太離開英國,1870年12月抵達上海,隨後在山東煙台、青州作為教士傳教,並同時學習中文、佛教、儒家和伊斯蘭教的異教著作。李提摩太的活動富有成效,先後在山東濟南、青州、濰坊等地陸續建立了浸信會和共濟會在山東教區的公開與秘密活動中心。(現在青州市建有紀念李提摩太之教堂,該教堂為當地最大基督浸信會派教堂。)1880年9月李提摩太與李鴻章在天津初次會面,得到李鴻章支持,去當時遭受旱災而富產煤礦的山西賑災,同時為中國官員宣講西方科技及傳教。他為此花費1000英鎊購買書籍及儀器,匆忙補課自修,而後向中國官紳宣講哥白尼發現天心說的秘密、化學的奧秘、蒸汽機帶給人類的福利、電力的奇蹟等科普知識,並作示範表演,吸收信眾。1886年,李提摩太來到北京,主要進行演講和著述。其後在上海出版了《七國新學備要》,介紹西方英法等各國的教育情況,他在書中建議清朝政府每年應當拿出100萬兩白銀作為教育改革的經費。1886年11月,李提摩太移居北京,受曾紀澤(曾國藩之子)委託,擔任曽家私人教師,曾為曾氏子侄教授英文。在戊戌變法發生前夜,李提摩太在北京結識梁啟超、康有為,並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1890年,李提摩太應李鴻章之約,去天津任英文《中國時報》的中文版主筆,該報經常發表呼籲中國改革的社論。1891年10月李提摩太到上海奉英國共濟會指示主持共濟會基金在華設立的宣傳機構「同文書會」,接替韋廉臣擔任該會督辦(後改稱總幹事)。同文書會即廣學會。此後他的生涯一直是負責在華廣學會的工作(1891年-1916年),他主持廣學會達二十五年之久,出版《萬國公報》等十幾種報刊。廣學會表面是一家宗教性出版機構,實際是一家兼具情報職能,為英國M5(軍情5處)和共濟會收集信息的情報機構。廣學會先後在華出版2000多種書籍和小冊子,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出版機構之一。李提摩太主持翻譯了一些著名書籍,這些著作對當時中國社會思潮變化影響很大,在相當程度上引導了19世紀末的改革思潮。李提摩太本人中文很好,他的主要譯著有:《在華四十五年》、《七國新學備要》、《天下五大洲各大國》、《百年一覺》、《歐洲八大帝王傳》、《泰西新史攬要》、《新政策》等20多種。其中《泰西新史攬要》為英國馬懇西所著,由李提摩太和蔡爾康(1851~1921)合譯,1895年出版。內容是介紹19世紀歐美各國政治變法的歷史,出版後風行一時,印行3萬部。此書通過翁同和推薦給光緒皇帝,是戊戌變法時期光緒皇帝手邊榻前的主要參考書之一。李提摩太的傳教方式類似於利瑪竇。他接受利瑪竇規矩,以中國士民樂於接受的方式傳布新教。重點是吸引中國知識分子和上層官員等社會精英。他和許多政府官員,如李鴻章、張之洞都有較深的私人交往,張之洞曾撥款一千兩資助廣學會。李提摩太樂於結交有影響的社會人物,如: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荃、左宗棠、康有為、孫中山等,都與他關係密切。李提摩太曾經聘用梁啟超擔任他的私人中文秘書,並施加思想影響,耳提面命,由梁啟超擔任槍手撰寫了大量時論文章。梁氏《飲冰室文集》中的許多熱情宣傳泰西政治經濟制度的文章,實際就是這樣出籠的。在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期間,李提摩太積極活動於滿清上層人士之間,多次建議將中國置於英國「保護」之下,聘請外國人參加政府。在他寫給英國共濟會和政府的報告中,他主張:「我們只要更多地控制主要的大學、主要的報紙、主要的雜誌和一般的新讀物,通過控制這些東西和控制中國的輿論領袖,我們就控制了這個國家的頭腦和背脊骨」。在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期間,李提摩太積極活動於上層人士之間,為英國政府收集和掌握動態,協調社會關係。李提摩太對19世紀末中國的變法維新運動及社會變動有很大的影響力。1902年,山西發生教案,西太后請他協助處理。事件解決後,慈禧同意請他開辦山西大學堂,聘他為山西大學堂西學書齋總理,可以自由往來於北京、上海、太原之間。清政府還賜他頭品頂戴,二等雙龍寶星,並誥封三代。1916年5月,李提摩太因身體原因辭去廣學會總幹事職務回國。由於他在華的卓越工作,女王和英國共濟會授予他為33度會員,馬爾他騎士勳章。1919年4月20日在倫敦逝世。【策劃組建中美英日四國一體化聯邦】戊戌變法運動期間,甲午戰爭時期擔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卸職後來中國訪問。李提摩太向變法運動的輿論領袖康有為等人建議,請他們進言光緒皇帝,聘請伊藤博文為皇帝的私人顧問,付以事權。一些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即紛紛上書光緒皇帝,請求朝廷重用伊藤博文為顧問,幫助設計中國的新法和推進變法改革。光緒準備採納。榮祿等守舊官員知悉此事後,非常震驚。御史楊崇伊將此事密奏慈禧太后,稱:「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這引起慈禧太后的警覺,擔心光緒此舉會使得滿清失去對政權的控制力。她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頤和園緊急趕回到紫禁城,當面了解光緒皇帝對伊藤的想法並阻攔,使得此事未果。李提摩太還向康有為等人提議,由英國任領袖,中國與美英日三國合組高層政治機構,建立一個「中美英日合邦」議會——此為近年國內西化派再度提出的「中—美國」共治合體政治經濟模式的前身。康有為對組建這個政治共同體表示高度熱情和支持。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楊深秀遂於1898年9月20日(八月初五)上書光緒帝:「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也。」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於9月21日(八月初六)上書稱:「渠(李提摩太)之來華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干營,以資禦侮。…………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學士李鴻章者,往見該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與之商酌辦法。」也就是說,這些大臣建議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的國家大權,拱手全部奉獻於外人之手。慈禧太后於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後,於9月20至21日獲知此事,覺得事態嚴重,遂決議發動政變,收回光緒的決策權,慈禧親自訓政,從而發動政變結束了戊戌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康有為在與李提摩太會面後,即在國際共濟會兄弟們的暗助下,逃脫出國流亡。1901年庚子事變之後,是李提摩太建議各國政府用一部分中國的賠款,在北京、山西等地設立大學,培養具有西化思想的人才。他認為庚子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西化模式的教育沒有普及,如果教育普及的話,就可以減少類似這樣的仇外事件。1916年李提摩太回國,出版了《留華45年回憶錄》。1919年4月20日在倫敦去世。————————————————【附錄】 戊戌變法百日期間重大政情記錄:9月13日,光緒帝擬開懋勤殿,設皇帝顧問官。9月14日,直隸按察使袁世凱抵燕京。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經天津抵京。9月16日,光緒在頤和園召見統率新建陸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面談後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催袁急回天津。畢永年與譚嗣同議軟禁太后事。9月17日,光緒帝再召見袁世凱,命與直隸總督榮祿各辦各事。光緒命康有為即離京赴上海督辦官報局,傳通過楊銳帶給康有為密詔。9月18日,御史楊崇伊上書慈禧,稱大同學會蠱惑士心,紊亂朝政,引用東人,深恐貽禍宗社,吁懇皇太后即日訓政以遏亂葫。據袁世凱的日記,之後譚嗣同於9月18日去法華寺夜訪袁世凱,透露慈禧聯同榮祿,要廢除光緒;並說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住的頤和園。兩日後(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也有一種說法是,袁世凱離京前密告給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榮祿曾表示反對康有為所主張的變法,他在公元1896年9月20日回京,參與打擊戊戌變法運動,為慈禧太后提供武力支持。9月19日(八月初四),傍晚慈禧突然離開頤和園,返回大內。光緒帝自是日起遷居瀛台。當天康有為訪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請英國公使出兵相助,不成。又訪伊藤博文,請他出面遊說慈禧太后,勸其交出控制朝政的權柄。當晚黃紹箕獲悉榮祿等有異動,勸康有為迅速離京。深夜,梁啟超、康廣仁等也來懇求康儘快出走。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緒皇帝第三次召見袁世凱,之後袁回天津。光緒皇帝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兩人親密交談。慈禧太后垂簾在內殿旁聽二人對話,極為不滿。當天深夜慈禧接到榮祿密報,說光緒帝有意軟禁太后。慈禧命榮祿部署軍事,準備奪回權力。康有為得到將發生政變的密告,凌晨,攜僕人李唐倉促離京。9月21日(八月初六),凌晨,慈禧太后命宮廷衛隊軟禁光緒帝於中南海涵元殿,然後下詔太后訓政。當天榮祿派步軍統領率兵圍南海會館宅,搜捕康有為未獲,但在此拿獲康廣仁和康的弟子程大璋、錢維驥。之後又查抄了粵籍官僚張蔭桓寓所,沒有發現康有為,將張逮捕。9月24日(八月初九),剛毅奉太后諭令開始搜捕四軍機章京等變法份子。楊銳、林旭當日被捕。劉光弟投案自首。楊深秀因詰問慈禧太后為何罷黜光緒帝,在聞喜會館住處被捕。9月25日(八月初十),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9月19日,慈禧回宮,9月21日即臨朝,宣布北京戒嚴,火車停駛。慈禧幽禁光緒,宣言廢除新政,行文天下搜捕維新黨人。是為戊戌政變。以此結束了一百零三天的百日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十人被捕,包括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有溥,六人於9月28日斬首於菜市口。剛毅親自監斬。徐致靖處以終身監禁(庚子之亂後得赦免);張蔭桓則流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外,一律都被廢止。
推薦閱讀:
※中國為何不淘汰已經服役58年的轟6遠程戰略轟炸機?
※最新中國護照免簽證落地簽證國家大全 (下)
※《另一款蝴蝶拖鞋》的編結過程 | 中國結藝網
※揭秘:日本從中國掠奪的十大國寶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