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好馬也吃回頭草
一
李鴻章是一個優點十分突出,缺點也非常明顯之人。曾國藩在欣賞他的優點的同時,對他的缺點也不忘進行敲打,敲打不掉則予以包容。
李鴻章千里迢迢到江西投奔曾國藩時,開頭並未受到他的老師曾國藩的熱情接納,相反還被冷落了一段時間。據《庸盦筆記》和《清稗類鈔·幕僚類》等文獻記載,李鴻章來到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在賓館住下之後,便託人給曾國藩捎信,表達了想到老師手下工作,一展平生抱負的迫切願望。他非常自信地認為,曾國藩是自己的老師,對自己又比較了解和賞識,在此戰敗淪落之際前來投靠,老師肯定會欣然接納。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曾國藩的迴音,差不多一個月過去了,曾國藩也沒有約他見面。曾國藩的異常表現,不僅李鴻章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曾府幕僚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弄不懂他的葫蘆里究竟裝的什麼葯。早在曾府工作的陳鼐出於對「同年」好友(同科考取進士的人俗稱「同年」)的關心,就旁敲側擊地向曾國藩打聽消息,在沒有得到明確答覆的情況下,他乾脆替李鴻章當起說客來,經陳鼐這麼一說,曾國藩才答應讓李鴻章入幕。其實,曾國藩並非不想要李鴻章,只是他對李鴻章的優點雖然十分欣賞,對其缺點和毛病同樣看得非常清楚,為了將這個可塑之才變成真正的可用之才,他於是故意讓李鴻章坐一段時間的冷板凳,打一打他的傲氣,這樣,他就會變得更加成熟,養成內斂沉穩、寵辱不驚的性格脾氣。
二李鴻章受到曾國藩的「敲打」,自然並非這一次。《清稗類鈔·幕僚類》記載的另一件事也十分有趣。
李鴻章雖然能幹,但身上的毛病確有不少,落拓不羈、自由散漫便是其中之一。曾國藩的日常起居和工作習慣頗有規律,一直秉承著早睡、早起、早吃飯、早做事的原則,歷來都是黎明即起,查營完畢即吩咐伙房開飯。他不僅自己長期這樣堅持,而且要求幕僚們必須與他步調一致。湘軍軍營慣例是天亮即吃早飯,李鴻章卻有睡懶覺的毛病,日上三竿才肯起床,初來湘營的他,對這裡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很不適應,寧願不吃早飯也想多睡一會兒。有一天,他便以頭痛為名,賴在床上不起來。哪想到曾國藩非常看重這頓早飯,只要有一人不按時起床,他就不開飯。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懶散作風早就看在眼裡,這回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接連派了好幾批人員去催李鴻章起床,非要李鴻章起來吃飯不可。李鴻章見勢不妙,只得披衣而起,跟踉蹌蹌趕到飯廳。吃飯時,曾國藩一直板著臉,不說一個字,放下筷子後,才嚴肅地教訓李鴻章:「少荃,你既然進了我的幕府,有一言就不能不講:我這裡所推崇的,惟有一個『誠』字而已!」說完,也不等李鴻章答話,扭頭就走。李鴻章僵在那裡,好久才回過神來。
曾國藩對李鴻章這番批評,既整治了他的自由散漫習氣,又敲打了他「不誠實」的缺點,可以說是既有紀律約束,又有道德說教,真是話雖不多卻語重心長,言雖不重卻芒刺在背。
多年後,李鴻章回憶往事時,還充滿深情地說:「我曾經在好幾位高官的幕府做過幕僚,然而都茫無頭緒,自從進了老師的幕府,才真正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搞清了努力前進的方向,確實獲益匪淺啊!」
三李鴻章對他的老師曾國藩雖然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一個人的個性生成之後是很難改變的。「祁門移軍」之爭產生的裂痕尚未彌合,李鴻章與他的老師曾國藩又因李元度事件矛盾再起,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事終於導致李鴻章負氣出走。
李元度是曾國藩的老秘書。早在曾國藩奉命回鄉辦團練時,正在湖南做教諭的李元度就加入曾國藩幕府,參贊軍務。在湘軍最初屢打敗仗的艱難歲月中,曾國藩不僅得到李元度的有力支持,而且在曾國藩兩次跳水自殺的緊要關頭,都是李元度苦苦將其勸阻,因此李元度稱得上是曾國藩的救命恩人。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他與李元度「情誼之厚,始終不渝」。李元度擅長文筆但缺乏軍事經驗,只因曾國藩私情薦舉,才升任徽寧池太廣道即皖南道,領兵駐防徽州(今安徽省歙縣)。徽州是皖南通往浙江、江西的要道,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是祁門大營的大門。在太平軍進攻的時候,他違反曾國藩堅壁自守的指令,擅自出城迎戰,結果一觸即潰,徽州陷落,大門洞開,湘軍大本營祁門因此喪失防守的前哨陣地,直接暴露在太平軍面前。李元度亂中逃生後,在浙贛邊境遊盪,經久不歸,後來雖然回到祁門,但並不束身待罪,不久又私自離去。曾國藩悔恨交加,一氣之下,決定具疏彈劾,以明軍法,並自劾用人不當,請求處分。李鴻章受命撰寫彈劾文書,不僅拒絕起草,而且率眾堅決反對,理由是李元度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曾國藩用人不當,況且李元度在曾國藩最困難的時候有恩於他,因此於公於私都不能做得這麼絕情。曾國藩則認為私情不能代替軍紀,堅持彈劾。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一時心急,難免情緒失控。李鴻章來了脾氣,說:「恩師一定要彈劾他,門生不敢起草!」曾國藩一聽十分生氣,說:「你不起草,我自己會寫!」李鴻章想不到老師會說出這種絕情的話來,也就無所顧忌地說道:「若是這樣的話,門生留在這裡已經毫無意義,只能離恩師而去了!」正在氣頭上的曾國藩也失去了冷靜,說:「隨你的便!」
如果說「祁門移軍」之爭還只是停留在工作意見相左的層面上,那麼,因李元度事件而產生的分歧和對立,兩人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誰,就是明顯的意氣用事了。兩人已經把話說死,誰都不願意首先服軟,擺在李鴻章面前的只有出走一條道可走了。其時,曾國藩的祁門大本營正受到太平軍的極大威脅,李鴻章的離去自然使曾國藩大為惱火,他不僅覺得李鴻章不明大義,不達事理,而且認為李鴻章在自己困難時借故離去,是一個「難與共患難」之人。此事也使李鴻章憤怒異常,他對人說:自己原認為曾國藩是豪傑之士,能夠容納各種不同意見和各種人物,如今才知道並非如此。
此事對兩人的傷害雖然很深,但他們的關係畢竟非同一般,事後冷靜想想,又經朋友從中調和,於是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悔意。李鴻章當然很想再回曾國藩幕府,在湘軍進攻當時的安徽省城所在地安慶並連獲勝仗後,便寫信致賀。以曾國藩的歷練,一看便知此舉是李鴻章回心轉意的試探,於是捐棄前嫌,寫信邀其回營。李鴻章在江西無所事事地混了大半年之後,這匹「好馬」也吃「回頭草」,重新回到曾幕。
(摘自《領導文萃》2015年第十二期)
稿件來源:《秘書生活》
推薦閱讀:
※喜羊羊與灰太狼人物解說之暖羊羊
※深度丨掌握速寫的快速畫法,解決人物造型大問題!
※帝師孫英雄是個怎樣的人?
※大型歷史人物紀錄片
※外圓內方馬東東|視頻×人物
TAG: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