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淮海戰役決策

古語說「兵凶戰危」,戰爭總是一件危險性極大的事業。無論是戰略決策,還是戰役部署,總帶有一定的冒險性。即使是以石擊卵的戰鬥,也要計算到減少傷亡的問題。毛澤東淮海戰役的決策,雖然不如遼瀋戰役那樣困難,但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豫東戰役之後,毛澤東對戰局十分樂觀,積極要求各部擴大戰果。1948年7月16日,在許世友、譚震林兵團即將攻克兗州之際,毛澤東要求許、譚不顧疲勞,以主力搶佔濟南機場,迅速完成攻擊濟南的準備。同日得到攻克兗州的報告後又要求許譚部爭取十天內外奪取濟南。但實際上華東野戰軍粟裕直接指揮的部隊,在豫東戰役中傷亡嚴重,加以雨季將臨,華野在歷次雨季戰鬥中均告不利,難以繼續戰鬥,粟裕不能不要求休整,得到毛澤東的批准。濟南是國民黨政府軍堅固設防的城市,徐州有國民黨政府軍的強大兵團。華東野戰軍能否攻克濟南,並無絕對把握。但濟南已被我軍孤立,即使攻擊不利,也已無關大局。儘管如此,毛澤東攻擊濟南的部署仍然十分慎重,指示粟裕:「整個戰役應爭取一個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須準備打兩個月至三個月,準備對付最困難的情況,並以此作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發點。」因此,華野以總兵力的44%弱,約14萬人組成攻城兵團,而以總兵力的56%強,約18萬人組成阻援、打援兵團。但濟南戰役作為解放軍一次最大規模的攻堅戰鬥,9月16日晚發起攻擊,僅戰鬥8天,即於24日晚予以攻克,進展意外地順利。粟裕在濟南戰役勝利在望的時候,即著手部署下一步的作戰計劃。由於攻濟戰局發展十分順利,粟裕估計國民黨政府軍徐州北援部隊事實上已不可能繼續北進,華野打援兵團也就不需要投入打援戰鬥,因而可以不必休整,繼續作戰,而攻濟部隊傷亡也有限,稍加休整後也可以連續作戰。為了擴張戰果,為以後南下作戰創造條件,他即於9月24日向中共中央軍委建議舉行淮海戰役,戰役目標為攻佔淮陰、淮安(兩淮)及海州、連雲港,所以稱為淮海戰役。他建議舉行淮海戰役以後全軍再轉入休整。顯然,由於濟南戰役原設想的作戰規模大大縮小了,華野戰力有餘。但兩淮、海連並無國民黨的精銳兵團,這一作戰計劃的戰鬥規模有限,選擇的是國民黨政府軍的薄弱環節,以擴張佔領區域。由於華野戰力強大,可以不必休整,即能完成淮海戰役的任務。粟裕向中央軍委的建議有四個可供選擇方案,而淮海戰役計劃是建議中作戰規模最大的方案。儘管如此,軍委接到建議後,對淮海戰役的作戰方向表示贊成,但對戰役目標仍感到不能滿足。毛澤東作為統帥,更關心全局,不使部隊有任何鬆懈的情緒。由毛澤東起草的軍委對粟裕建議的複電,肯定了粟裕在淮海戰役後再進行休整的計劃,但顯然考慮到部隊戰鬥力並未充分發揮的事實,因此,除粟裕提出的兩淮、海連戰役目標之外,增加了一個超越粟裕設想目標之外的嚴重任務,即「你們第一個作戰,應以殲滅黃兵團於新安、運河之線為目標」,而且要求粟裕於10月10日左右開始行動。他追求的是更大的戰略利益,因而對部隊提出了更高更嚴厲的要求。   黃兵團,即黃百韜所率第七兵團,下轄三個軍。黃兵團在國民黨政府軍中雖不是一個最精銳的兵團,但黃敢於死戰,很有戰鬥力。黃兵團是國民黨政府軍徐州剿總所屬的四個兵團之一,徐州是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的屏障,攻擊黃兵團,必然要遭到徐州各兵團的反擊,非常可能發展為南線的戰略決戰。所以,粟裕自己提出的是一個一般性的、為以後的大戰作準備的戰鬥任務,而毛澤東給他的確是一個戰略性的嚴重的硬任務,毛澤東把粟裕的攻城略地的戰鬥改變成殲滅敵有生力量的戰鬥,把淮海戰役在事實上改變成了「殲黃」戰役。因此,9月25日中央軍委的指示和9月24日粟裕的建議,戰役性質有著根本性的區別。毛澤東很快意識到這一任務的嚴重性,在9月28日對華野的指示中指出:「這一戰役必比濟南戰役規模要大,比睢杞戰役的規模也可能要大。」對於毛澤東提出的任務,華野如不進行休整,進行充分的準備,顯然是很難完成的。為此,毛澤東指示前線將領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並機動地推遲了出動的時間。軍委於9月底又改變了原先不休整的計劃,指示華東部隊休整20天左右。要說服部隊接受毛澤東提出的戰役計劃,也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需要做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具體的軍事上的權衡。華野並沒有立即接受毛澤東提出的戰役計劃。中共華野前線委員會於10月5日起在曲阜舉行了為期20天的擴大會議,在會上對中央軍委提出的嚴重任務,進行了多次反覆的研究。部隊要執行毛澤東的戰役計劃,對前線部隊來說,要克服巨大的困難,做出嚴重的犧牲。為此,直至9日晚各縱隊主要幹部會議後,才放棄了在華野原淮海戰役方案基礎上提出的兩個方案,下決心採納第三方案,即中央軍委提出的方案,首先分割包圍殲滅黃百韜兵團,並於12日上報軍委。中央軍委和華野將領就作戰部署進行了反覆磋商,至14日,華野司令部召開第二次作戰會議,研究確定了具體作戰部署,決定於11月5日開始攻擊,並於15日上報軍委,17日即得到軍委的批准。這一時間距離原來毛澤東要求的出動時間,整整推遲了一個月。至此,解放軍完成了以殲滅黃百韜兵團為主要目標的淮海戰役的決策。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戰鬥最激烈的戰役。1948年11月4日,粟裕發布了華東野戰軍淮海戰役攻擊命令,命令「各部統於六日黃昏由現地開進」,「定於本月八日晚統一發起戰鬥」。而這時,蔣介石的精力為遼瀋戰役所牽制,無法充分考慮南線的作戰計劃,國民黨政府軍在徐州一線猶豫不決,直到11月5日才決定黃百韜兵團向徐州撤退。華東野戰軍各部5日間正向前進位置運動,6日晚開進接敵。黃百韜兵團正好於7日凌晨起離開既設陣地,側敵運動。由於晚了一天的行程,黃百韜兵團與駐八義集的李彌兵團,也未能靠攏,以便團集一起撤退。黃兵團這樣的態勢,正好是最容易受到割裂攻擊的態勢。國民黨政府軍統帥部不明敵情,指揮凌亂,導致了嚴重的軍事後果。儘管如此,華野殲滅黃百韜兵團的戰鬥,仍然打得十分艱苦,前線部隊因為傷亡太大,且局限於戰場一隅,對繼續戰鬥一度有所猶豫,直到傳達了中央軍委準備傷亡十萬人的指示後,才不惜一切犧牲,堅持戰鬥,直到勝利。如果黃百韜兵團沒有撤退,或提前一天撤退,與李彌兵團會師,團集一起,那麼,淮海戰役將進行得更加艱苦。由此可見,毛澤東以其雄偉的膽略和堅毅的魄力,才能作出淮海戰役的英明決策,勝利的得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作者:朱宗震 點擊次數:1641出處:《中華讀書報》 上傳日期:2004.06
推薦閱讀:

日俄對馬海戰:封鎖旅順港
日本海軍興衰史(二十六):虎虎虎 奇襲珍珠港
「八六」海戰絕對主力:62型護衛艇以小勝強堪稱經典
日本海軍興衰史(三十二):喋血瓜島 山姆大叔再次疏忽大意
崖山海戰未解之謎

TAG:海戰 | 決策 | 戰役 | 淮海戰役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