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觀今日中國之外患
每當我們身處某種正在激烈演變的環境中而難以看清大勢,我們就可以從歷史中尋求類似的故事來推斷事物的進展。中美之「新型大國關係」之所以具有開創性,就在於雙方的執政者都在極力的避免重蹈覆轍,但究其根源,卻並非建立在中美之間緊密的經濟往來,而是建立在雙方的核大國、核威懾的基礎上。中國固然不能毀滅世界一百次,但一次總是夠的。
中華文明從古至今的外患,古人總結無非是四個,分別是: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這固然是中華文明長期形成過程中難以克服、同化的總結,也包含著不同的類型。其中,東夷泛指東南沿海以及朝鮮半島、東北、日本等,以海洋文明網為主。西戎、北狄則是游牧文明,泛指匈奴、羌、鮮卑、突厥等。而南蠻則通常指的是中華文明的主體地位之南方的當地文明,如春秋時候的楚,秦漢時候的吳越,交趾等。
中華文明從炎黃奠基時代起,就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土」就是家,就是立身之本,立國之本,因此歷朝歷代的中華文明無不重農抑商。這一點,與海洋文明截然相反。亞洲的日本、歐洲的雅典、奧斯曼都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土地貧瘠,不足為用,反而經商、搶掠本小利大。與海洋文明相似的還有游牧文明,兩者都受到氣候的巨大威脅,前者如海嘯、風暴,後者如每年冬季的黑災、白災,土地不足為用,倉儲不足,唯有向外侵略。這也是為何成吉思汗可以建立遠超中華文明的龐大帝國,英吉利可以建立日不落帝國,日本可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這種自身文明弱小,依靠龐大軍事力量擴張的類型,其佔領的土地、人民、文明不是為了統治,而是為了掠奪。因為其自身弱小,無法有效同化,唯有依靠一時的鎮壓來維持局面,但時間一長,刀鋒不利,則帝國土崩瓦解。用古人的話說,這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快速起落,如流星一般。
相形之下,中華文明只有在炎黃時期擴張較快,後來隨著生產力水平不足以跨越大漠、草原、戈壁、海洋之後,擴張的腳步就停留了下來,並進入了長達幾千年的穩定疆域內。今日看兩千年前的秦始皇疆域圖,與今天中國的疆域相差無幾,原因在於農耕文明的擴張同化能力極強,雖然腳步遲緩,也受到許多天然因素的阻礙,搶掠動力不足,但也正因為此,自身文明強大、吸引力足夠,能夠使外在文明較好的融合其中。因此,農耕文明建立起的國家,只要達到了一定規模和高度,總是無法消滅的,疆域可能忽大忽小,卻不會斷絕。
觀今日之世界,中國仍舊是典型的農耕文明,不喜侵略,不喜干涉他人家事,愛好和平,輕易不動刀兵。但立國已久,文明久長,因此威儀深重,一舉一動,引人猜測,尤其使心懷叵測之鄰居一夜三驚。俄羅斯兼具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兩種特點,當國力弱小時,圖謀自保,則以和平面目示人,當國力強大時,圖謀擴張,則以戰爭面目示人。原因在於其歷史形成,既有斯拉夫人肥沃的土地支撐下的農耕文明的燦爛,也有金帳汗國蒙古人留下的衝動。蘇聯時期糧食不足也是其頻繁外部擴張的原因,簡而言之,就是主戰派和主和派。美國其實也是一個農耕文明。莫看今日美國之世界警察的面孔,其實美國沒有吞併世界的野心,它謀求的類似於我國春秋時期的諸強國的「霸主」地位,也即制定遊戲規則,統領諸國。如此判斷的依據主要有:從美國立國後,除了對周邊的領土進行積極擴張,渡過了一段時期的擴充後,西至太平洋,南至新墨西哥後,就再無擴張領土之舉動。北國加拿大,國弱民寡,美國卻只是帶著它一起玩,要求聽話即可,從未有過侵略之舉。再看美國過去與現在的舉動,從未有過侵略中國領土的舉動,反而在清帝國的諸多列強之中,對中國最為友善。換句話說,美國沒有佔領外部領土的野心,它只謀求稱霸,謀求「名譽」。其原因在於一方面美國本土的土地足夠,倉儲足夠,無需外部擴張,另一方面在於美國立國時間太短,自身文化缺乏淵源,不僅相比歐洲諸國,即便相比亞洲諸國,也存在強烈的內心自卑感。就如同初成年的孩子,迫切的要在大人面前表現,迫切的要求他人承認自己「成人」,乃至「霸主」。
諸多文明之區別,簡而言之為兩類:保守型和拓張型。其根源在於該文明所依託的本土,是否優厚。如中國、美國、俄國,領土廣袤,資源豐富,則缺乏對外掠奪的慾望。反之,如日本、雅典、英吉利、西班牙、葡萄牙、奧斯曼、這樣的海洋國家,土地狹小,危機重重,不擴張則有滅種之危。古代的游牧文明與之類似,匈奴、蒙古、鮮卑、突厥等國,發動戰爭的次數和頻率遠超當時的中國、羅馬等大國。而以文明演變的自然選擇、生存淘汰的邏輯來看,不愛傳宗接代的文明,不是好文明。
今日中國之外患,蓋有美國的多方騷擾與遏制,日本、菲律賓、越南的土地擴張,朝鮮的核武器帶來的東北、華北地區的核戰爭以及不安分的印度、緬甸等。但從歷史的經驗來分析,這些威脅的原因和種類都有區別。
美國的騷擾與遏制,其實是擔心霸主地位旁落,類似於春秋五霸之間的互相騷擾與遏制,圖謀的是全球的話語權與領導權,利益之爭其次,領土之爭沒有,美國也沒有滅亡中華文明傳承的目的。當然,美國強大近百年,自命不凡是有的,瞧不起中國文明是有的,但滅亡之心實際上是沒有的,清華大學保存了中國諸多古典文化,但卻是美國人幫助建立起來的。當然,如果中國持續弱小,美國持續強大,而沒有外部干擾的情況下,無需美國人動手,中華文明就將逐漸瓦解、消散。這與炎黃時期中華文明擴展過程中,南蠻這種類似的農耕文明的本土文化最終被融合的結局類似。總而言之,中美這兩個強大的農耕文明之間,就文明傳承本身來說,互相的競爭是溫和的,有著較強的互相交流的慾望,而幾乎沒有互相消滅的想法。除非是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中華文明全面落敗的情況下,文明本身才可能出現大範圍的倒退、弱化。如清帝國末期以來,中國「全面西化」的一幕一樣。
日本、菲律賓、越南與中國的領土之爭,與美國的話語權之爭是不同的類型。這三國雖小,卻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自身有著深重的危機感,尤其是日本,地震不斷,末日文化盛行。與美國類似的英吉利,從二戰後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之後,就處於美國的強力壓制之下,故而無法表現出擴張的一面,不得不老老實實的盤踞在三個島嶼上。而日本則出於美國爭霸的目的,將其向過去的蘇聯和今日的中國釋放,因而其海洋文明的擴張一面,在外部鼓勵、內部衝動的共同作用下而表現的越來越鮮明。釣魚島之爭也好、東海之爭也罷,從經濟利益上看其實對日本都是得不償失的,因為與中國這樣一個有重鎚(核武器)、長劍(導彈)、盾牌(陸海空三軍)的國家爭奪幾個無人荒島,所要付出的精力,金錢是無可計數的。但海洋文明的擴張本性決定了其擴張行為和擴張準備,如同日常呼吸一樣平常,而人呼吸空氣,是不會計較是虧了,還是賺了,這是一種本能行為。 日本不是美國,它不需要去爭奪話語權和領導權,它不會向美國一樣「不實際」。中國的發展,對美國來說擔憂的是領導權的旁落所以開展騷擾和遏制,而對日本來說則意味著一旦擴張成功則獲利更大,中國越發展,則日本侵略的衝動越強烈。
菲律賓沒有本土文明,它直接繼承的是當初的殖民者——西班牙的文明,所以也是的海洋擴張文明。其典型的一面是:寡廉鮮恥,以實利為先。但其自身過於弱小,對中國來說,連癬疥之疾都算不上。越南原本是農耕文明,但海岸線漫長,又經歷過蒙古入侵、殖民者入侵,因而其擴張性也十分強烈。中國歷史上,從未真正佔領過越南,也是因為其具有海洋文明的一面。而真正控制住越南擴張性的例子,無非是兩手:一則是如東漢馬援這種直接征服,二則是在強大軍事壓力下,扶持其境內的華人、華族建立政權,並以中華文明進行同化,使其朝野上下仰慕中華文明,並在中華文明本土主要政權不沒落的情況下,維護」兩國和平「。
因此,從外患的角度來看,美國帶來的外患更多的是「意氣之爭」,是「道義之爭」,更進一步說是「道統之爭」,歸根結底在於「大地蒼茫,誰主沉浮」。不論美國有多少手段,中國最重要的並不是整軍備戰(當然不能極端的認為完全不整軍備戰),而是要讓中國的理念、文明、道義、價值觀擴張出去,與美國為主導的世界價值觀抗衡、博弈(如中國與亞非拉國家之間過去建立的密切關係,就是在全球進行道統之爭的布局)。這是農耕文明之間競爭的常態。當然,如果軍事落後太多,自然要挨打,如同戰國時期的秦國之外的其他六國,固然文明發達,但軍事實力相差太大,自然就鼓舞了秦國的軍事野心。否則,春秋時期的秦國,其實爭奪的無非是霸主地位罷了。
日本帶來的外患,現在在中國強大軍事力量的壓制下還不夠明顯,我雖然三番五次的呼籲不能輕視日本的軍事冒險行為,但國人大部分並不認為日本現在有突襲中國東海艦隊、突襲中國導彈基地,迅速縮在美國的核大棒的保護下吠叫的可能性(我固然擔憂,亦無可奈何)。許多國人將美國和日本帶來的外患混於一談,是不對的。這就如五代十國,後周乃至北宋與周邊國家的局勢一樣。後周乃至北宋,與南漢、越、北漢、蜀之間的競爭,是農耕文明之間的競爭,固然因為軍事差距太大而需要重新統一為一體,但並未有摧毀對方文明、大肆屠殺對方人民的舉動,佔領對方國家後,所派出的官吏固然在稅率方面比較苛刻,但也不能算是掠奪。這種爭奪無需摧毀對方文明,爭奪的是道統,也即話語權——誰來負責領導和建設這塊土地。但是北宋與契丹、後金的爭奪不同,後兩者之間是典型的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之間的競爭,血腥殘酷,而帶有強烈的掠奪性。契丹尚好,後周、北宋崛起時,其已經佔領幽雲十六州的大片農耕土地,具有了農耕文明的特色。但後金與蒙古則野性十足,動輒屠城,大肆擄掠。
歷史上的日本在清國割讓遼東後,也曾經圖謀文明侵略,如教授小孩日語,傳播日本文化,但最終都因為其強烈的掠奪性激發起了反抗,而撕扯掉了其溫情脈脈的外衣,最後日本也放棄了對東北的長治久安的想法,而直接開始了壓榨和掠奪,並最終完全退出了中國領土。因此,對待日本,中國不能與對待美國同類,與美國爭奪話語權,爭奪道義是主要的,但對於日本,想要兩國真正友好,必須以大棒對待之,在其侵略野心半遮半掩,尚未敢大白於天下之際,必須尋機施以辣手。以大棒擊其首,以利刃刺其胸,以枷銬鎖其足,使其戰慄於滅國的威脅之下,遠超大自然帶來的滅國威脅,才能使其慕華衣冠、語言、文字、文明,換得幾百年的真正和平。例數中日之歷史,唐高宗以白江口之戰,換得了中日之間一千年的和平,至明萬曆,以朝鮮戰役的露梁海戰為標誌,又換取了三百年的和平,至甲午戰爭為止。若歷史有幸,甲午戰爭得勝,則必然又是長期的和平降臨。如此來看,對待日本不能心存僥倖,不能存仁義之念,不能講道義道理,只能以刀矛鋒利、遍地火海應對。僅僅打疼是不夠的,必須打趴下。僅僅威懾是不夠的,如美國這樣自身富足的國家,威懾足夠,缺乏拚命的勇氣,但日本不同,如果有婦人之仁,講什麼一衣帶水,實是腐儒之說。就以近代為例,為何中國寬宏了日本的戰爭罪行,而日本變本加厲?蓋因抗日戰爭,中國對日本打的太輕,殺人殺的太少。對日本這種寡廉鮮恥的小人之國來說,中國是典型的「君子可欺之以方」,不以霸道手段應對不足以維護和平。
朝鮮所帶來的核威脅從本質上看是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普遍進步所帶來的五大國核封鎖的基礎削弱。當年美國、蘇聯研發核武器時候,這是真正的高科技,是小國傾盡國力也無法窺視的。但今日人類的基礎科技水平極大提升了,連朝鮮這種經濟小國都可以做到。未來核技術的擴散無法真正遏制,將會有更多的國家擁有核技術,依靠五大國是控制不住的。這就好比當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後,政府就不會去徒勞的控制家用刀具一樣。核擴散、核擴張的最後,必然是核平衡,並最終以五大國為首,以中國的核政策為藍本,先向自己開刀後方能徹底控制。朝鮮雖好戰,但不浪戰,所以雖然威脅到了中國的邊境安全,但乃癬疥之疾,朝鮮也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文明。印度、緬甸的不安分,其實並無多少軍事威脅,這兩個國家從來都不是軍事強國,軍事思想都是移植而來,缺乏針對本國、本文明、本地區的以實際出發的軍事指導思想,騷擾可以,但真動起手來不是對手。但也不能小看,這種國家如井底之蛙、經常夜郎自大,會有老子天下第一、地區第一的盲目衝動。中國需要做的是引導其衝動方向,「愛對誰對誰,對我我就揍你」即可。如果以歷史來對比,屬於南蠻類型。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史為鑒,可以知形勢。針對不同種類的外患,中國應有不同的應對措施。
推薦閱讀:
※中國境內的陸生有毒蛇類
※中國三個超級帝王陵,都葬在崑崙龍脈,也都千年無損,只是巧合嗎
※銀屑病皮膚護理 中國中醫藥報社數字報刊平台
※吳儀:一個把自己嫁給中國的女人
※一位735分清華美女學霸:給中國父母8個忠告,引萬千家長幡然醒悟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