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的原罪與救贖
種種跡象顯示,我國基礎教育已經嚴重偏離了正常的軌道。教育的功能在流失,很多教育行為甚至在「反教育」。當前學校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官僚主義對教學工作的統治,各種矛盾和弊端集中體現為應試教育的教學工作模式。
一、一切以分數為目標,學知識變成了學應付考試的知識。
考什麼才教什麼,不考的一律不教。而考試的功能早已被嚴重異化,考試的內容明顯脫離了學科學習和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一些死記呆背的所謂知識點成為最重要的考點,逼迫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記憶一些多數無用的數據;命題追求區分度、追求難度,一些對非專業人員來講毫無意義的複雜的解題技巧大量地成為考試的要求,逼迫學生陷入題海訓練。然而真正重要的學科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學卻被弱化,實踐觀察被弱化,學生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被弱化。教學工作南轅北轍,長期作無用功,大量消耗學生的心智,嚴重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通高校學生上課的出勤都難以保障,可見學生厭學之深。連學習興趣都沒有了,骨子裡都是反抗學習的人,哪裡還談得上科學精神、創新精神?應試教育對下一代的毒害何其甚也!
二、學校和教師把自己的利益需要擺在第一位,學生成為學校獲取社會地位和教師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學生本應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目標,教學工作本應該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服務,但是實際情況是學生已經淪落為學校的工具,淪落為分數的工具,甚至淪落為學校盤剝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很少真正把學生當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需要的人來看待,很少、甚至基本不考慮學生合理的、健康的身心需要。學生就像奴隸一樣,只有學習書本、學習考試的任務,只能服從,否則就是責罰。想想學生每天都要面對的十幾個小時集中營式的學習場面,看一看學校食堂里學生的伙食……這種「育人」方式把「教」與「學」完全推到了相互對抗的地位,學生還哪裡有學習興趣可言?教師還哪裡能得到學生對自己的景仰和尊重?教學工作還哪裡會有效率可言?
三、不了解學生,不研究學生,不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組織教學工作。
今天的學生都是民主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不會接受專制性的教學管理方式;孩子們正處於青春期,對於運動有著天然的需要;孩子們需要平等地被對待,需要得到教師和同伴的尊重;孩子們具有強烈的自主需要,期望能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孩子們具有強烈的歸屬集體的需要,需要集體生活,需要在集體活動中獲得尊重和地位……反觀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我們應該做什麼,實際上又是怎麼做的呢?在價值觀方面,由於市場經濟和多元文化相互滲透的原因,對於今天的孩子而言,集體主義已經消解,個人主義已經成為主流的價值觀念。同時享樂主義也正在成為一種主流文化。如此種種,我們的教學工作應該怎樣因應這些變化,事實上又作了哪些改變呢?我們一直在理所當然地憑「經驗」辦事,一直在簡單地沿襲過去一些看似有效的傳統方法(比如強調「苦教」「苦學」),根本沒有去關注學生的變化和需要。學校和教師自說自話,已經離學生越來越遠,離「教育」越來越遠。
四、背離教育方針,教育目的被嚴重庸俗化。
學校教育已經墮落到以分數為中心的教育價值觀陷阱,提高學生應考能力成為幾乎唯一的教育目標。在這種育人模式下,運動時間被儘可能壓縮,心理健康教育被荒蕪,正常的文娛活動被取消,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被漠視;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等這些不被考評的內容都被儘可能刪減。學生學習只為提高本人應考能力,個人主義盛行,社會責任感缺失,社會適應能力明顯下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在成為一種空喊的口號。
五、高考方式、高等教育制度以及社會人才招考模式仍然在為應試教育站台。
高考制度當然要保證其公平性。但是光有公平性而缺乏科學性的高考制度肯定是不合適的。近一些年來高考制度已經作了一些調整,但是這些調整基本上是在考試方式上打轉轉,基本沒有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問題癥結。應試教育模式難以改變的根本原因在於考試指標對教學內容的導向。如前所述,眾多的死記呆背的知識點(所謂的客觀題)和過於複雜的解題技巧成為困死教學工作的巨大鎖鏈。為了獲得更高的考分,教師不得不逼迫學生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背誦沒有相應意義的書本結論和已有的數據,不得不逼迫學生在題海訓練中努力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而更重要的實踐活動、創新性活動、德育活動和個性心理教育等卻無暇顧及。學校教育變成了背書,變成了做題,變成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科學意識、創新意識和身心健康的戕害,豈不怪哉?只有由注重考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向注重考思辨能力、考實踐動手能力、考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轉變,高考制度才能把基礎教育引向一個健康的軌道。至於幾加幾的組合真不是那麼重要。
嚴進寬出的高等教育制度強化了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傾向。只有考取高分才能上大學,只要能考取大學就意味著能拿到大學畢業文憑,所以基礎教育階段只追求考試分數,根本不會著意考慮學生繼續發展、終身發展的問題。中學教師可以理直氣壯地打著關心學生前途命運的旗號,毫無顧忌地大搞應試教育。試想,如果我們能建立寬進嚴出的高等教育制度,讓能力低下、只會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生無法畢業,中學的應試教育還能堅持下去嗎?還能夠得到家長的支持嗎?西方發達國家在這個方面其實已經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真的值得我們借鑒。
追求高學歷的社會人才招考制度也成為應試教育的重要推手。網傳「某公司一個保安職位需要『211』學校以上的碩士學歷」絕不是個案。很多知名企業在招聘啟事中都規定「985」學校畢業生才有報名資格。過度的追求高學歷導致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都拚命地追求更多的考分,學校怎能不陷入應試教育不可自拔呢?可喜的是普通白領與藍領的工資待遇水平在逐步靠近,未來應該有利於平衡追求高學歷的傾向。
應試教育正在把基礎教育困死,趕快救救我們的孩子!
救我們的孩子,首先需要政府承擔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官僚主義都源於政府的不作為。一是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學校辦學困難,教師待遇低下,導致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滋長,學校和教師與學生爭利,甚至想方設法盤剝學生。二是管理鬆懈,放任教育的混亂。一方面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人權、財權、項目權、評價權等辦學資源的完全掌控和權利運用的不透明,使學校缺乏辦學自主權、缺乏必要的活力。在這種制度環境下,校長不得不完全仰賴教育局領導的「恩賜」,熱衷於跑「上」,否則不僅升遷無門,而且辦學也會陷入困境,乃至「官位」不保。「唯上」「不為下」,做「太平官」,不思進取,教育行政幹部的官僚化由是形成。試看有幾個校長能夠沉下來扎紮實實抓教學、願意辛辛苦苦去抓教學改革呢?大家明明知道應試教育是一條錯誤的路,可是我們都在毫無愧色地朝著這個方向拚命地奔跑。另一方面由於巨大的現實利益的誘惑,掌握實權的教育行政官員很容易沉迷於權利尋租,很少會去真正考慮如何優化管理規範辦學行為、如何去應試教育、如何推動教學改革、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的問題。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流動頻繁,那就更加增添了教育腐敗的隱患。由於任職時間短,一個普通的社會行政官員不僅很難形成教育工作的專業意識和專業精神,很難挖掘到教育的深層次矛盾問題,而且很容易強化官僚化的管理方式,進一步剝奪學校辦學自主權,甚至產生「撈一把」就走的心理。如此種種,必然阻礙教育問題的解決,阻礙教育的改革發展。令人唏噓的是,由於制度缺陷,教育又恰恰還缺乏自省、自糾的功能。因此,政府必須承擔起完全的責任,保證教育投入,推進教育專業治理,引導社會輿論,推動教育改革。
救我們的孩子,同時需要教育工作者改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凈化自己的靈魂,讓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官僚主義遠離教學工作。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服務工程,無條件的服務學生髮展的需要、服從教育方針的要求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價值觀念。任何時候都要自覺地把學生的利益擺在第一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把學校和教師的利益凌駕於學生利益之上。
救我們的孩子,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強學習,身體力行,大力推動教學改革。由於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我國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指標上由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社會管理由計劃經濟時代的全面管制型管理向社會主義民主社會的社會治理模式轉變,社會政治哲學由集體主義向以人為本轉型。加上信息時代的物理環境,全面對外開放的多元文化交流,今天的學生呈現出與他們的前輩很多不同的特徵。這些變化都對教學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要求。只有不斷學習和積極探索實踐社會主義民主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深入研究、了解學生,努力推動去應試教育的教學改革,教育才能獲得新生,才能救我們的孩子於「水火」。
教師吧:關注人民教師
教師吧微信號:jiaoshilaile
推薦閱讀:
※從救贖史的觀點看《創世記的全景 — 兩國、兩族》
※一年救贖乳業"元氣"基本恢復 格局出現微調
※基督的復活叫基督的救贖得以生效
※中國女排力克巴西進4強 郎平:我們完成了自我救贖
※救贖你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