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欽國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經驗
洪欽國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臨床、教學、科研3O余年,擅長治療腎臟疾病。其以中醫基礎理論為依據,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頗具特色,現將其經驗介紹如下。
1 病因病機
慢性腎功能不全又稱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各種原發和繼發慢性腎臟疾病持續性進展的最終結果,腎功能漸進性減退,屬進行性不可逆的臨床綜合征。CRF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各種代謝廢物不能排出體外,大量蓄積在體內,腎臟內分泌功能障礙,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影響機體組織器官,臨床上可產生各種系統癥狀。本病屬中醫學水腫、癃閉、關格、溺毒、虛勞等範疇,因「腎者水臟,主津液」,故以腎為本,又與脾運化關係密切,五臟六腑皆可受累。正虛邪實,因虛致實是其病機特點,多從腎、脾二臟虛實論治。
洪教授認為,CRF病因病機為先天不足和(或)後天勞倦過度、飲食起居失節,致水腫、淋證、腰痛等病遷延不愈,或他臟久病及腎等原因,致脾腎兩虛,脾虛健運失司,腎虛膀胱開闔不利,均可致痰濕等濁邪羈留,正氣日虛,久之則由虛入損,最終出現脾腎衰敗,尿毒痰濕之邪壅塞三焦,故變證百出。如三焦氣血運行不暢,痰瘀阻滯經脈,以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且尿毒痰濕之邪郁而化熱,可犯胃、射肺、凌心、上腦、動風、人血而出現各種尿毒症證候,其臨床表現複雜,尿毒痰濕等濁邪尤甚。本病除體內邪實壅盛外,正氣虛損的表現亦相當突出:脾虛氣血生化乏源,腎虛不能溫煦五臟六腑,故氣血陰陽俱虛。因此本病特點為正虛邪實,寒熱錯雜,虛實互見,正虛極而邪實更甚。
2 治療方法
洪教授治療本病強調祛邪以扶正,急則治其標,泄實為先的觀點,臨床常以通腑泄濁、活血化瘀、化痰燥濕為治療大法,並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腎功能衰竭的不同階段分別輔以利水瀉濁、和胃降濁、扶正固本等法。
2.1 通腑泄濁法 《素問》云: 「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洪教授認為,糟粕能化為糞便排出體外,是脾胃降濁功能的延伸。CRF因小便不利而使濁邪蓄積在體內,邪無出路,故通腑以瀉濁。臨床喜用大黃、虎杖等,可使患者大便次數增多,以達尿毒濕濁之邪從大腸排出之目的,但次數不宜過多免伐正氣,以每天2~3次、糞質稀爛、患者不覺疲勞為宜。
2.2 活血化瘀法 「久病人絡必致瘀」 。腎小球疾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血液高凝狀態,腎血栓素增多,血小板功能亢進,微血栓形成,且腔管變窄甚至閉塞。CRF的病理基礎是腎小球硬化、問質纖維化和小管萎縮。洪教授認為,腎纖維化及硬化的病理形態學改變,包括細胞外基質積聚、球囊粘連、血管袢閉塞、腎疤痕形成等,均是發生於腎臟的瘀血病變。現代醫學研究亦證實,活血化瘀能改善腎臟微循環,增加腎血流量,改善腎小球濾過,防止微血栓形成,保護殘餘腎單位,可延緩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病情的進展。臨證多選用丹參、大黃、益母草、澤蘭,或用香丹、川I芎嗪、杏丁等注射液靜脈滴注。
2.3 化痰燥濕法洪教授常用此法配合通腑泄濁法治療CRF,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研究認為,無形之痰的物質基礎與血清脂質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超重、及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作用有密切相關性。而脂類尤其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對腎臟的毒性機制,已成為國際腎臟病學者的研究熱點。洪教授認為,無形之痰濁與有形之瘀廊互相膠結,更是腎纖維化及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礎。臨證常選二陳湯加減,化熱者可加黃連、竹茹等。
2.4 利水瀉濁法 此法多用於CRF患者尿量較少且水腫明顯者,常選用五苓散加減。
2.5 和胃降濁法 CRF患者常出現頻繁噁心嘔吐及納減、納獃等消化道癥狀,乃因脾腎衰敗,痰濕濁邪壅塞三焦,致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洪教授認為,和胃降濁法既能改善患者消化道癥狀,又能引濁邪從下而出。臨證常選用蠶砂、白豆蔻、砂仁、陳皮等。濕熱中阻者宜清胃降濁,常用黃連溫膽湯、蘇葉黃連湯等。
2.6 扶正固本法 洪教授認為,治療CRF應權衡標本緩急,急則治標,緩則標本同治。臨證在採用上述治法基礎上,再根據辨證,配合應用益氣生血、養陰助陽之法以扶助正氣,對於關格者尤注重健脾和胃。常選用黃芪、冬蟲夏草、党參、當歸、雞血藤、女貞子、旱蓮草、金櫻子、懷牛膝、何首烏等。
綜上所述,洪教授臨床上常以通腑泄濁為大法,輔以益氣升清活血等法選葯組方,以二陳湯為基本方化裁,基本方由大黃、法半夏、陳皮、土茯苓、枳殼、虎杖、黃芪、丹參等組成。方中大黃通腑泄濁,《本經》謂大黃: 「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瘢瘕積聚、留飲宿食,留飲宿食,推陳致新」 ;配虎杖加強通腑泄濁之力;法半夏合陳皮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且有行氣健脾之效,氣順則痰消;茯苓易為土茯苓可加強利濕瀉濁作用,濕去則邪減;黃芪益氣升清,合大黃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氣機,開通壅塞,清升降濁;丹參活血化瘀。全方配伍嚴謹,以通腑泄濁、和胃化濁、升清降濁、疏通三焦氣機而實現泄濁為主,兼以扶正,攻補兼施,與CRF病機絲絲入扣,故臨床療效顯著。若臨床表現為濕濁較盛,可在上方基礎上加薏苡仁、白豆蔻、厚朴;噁心嘔吐頻繁,加蠶砂化濕祛濁;寒濕盛出現畏寒肢冷等症,加熟附子、乾薑;濕濁化熱加黃連、竹茹;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腰酸等加党參、懷牛膝;腎陽虛加淫羊藿、巴戟天;如濕濁之邪凌心射肺者,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如濕濁之邪入腦,出現頭暈頭痛、神志模糊,酌加石菖蒲、鬱金。臨床常為加強通腑泄濁效果,還配合應用大黃、槐花、崩大碗各30g,水煎取汁約200mL,保留灌腸,每天l~2次,療效更佳。
推薦閱讀:
※預防慢性病,為什麼最有效的途徑是從營養入手?
※小兒慢性支氣管炎,清補疊加推拿圖釋健脾益氣良方
※急慢性腎炎、小兒急性腎炎、尿蛋白33方
※香棱通經湯治慢性盆腔炎
※九步走防治糖尿病慢性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