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北京烤鴨的學問
(1)講究季節: 吃烤鴨必須在合適的季節里,季節不好則影響口味。品味者主張在冬、春、秋三季吃烤鴨其味最佳。原因是冬春二季的北京鴨,肉質肥嫩;秋天天高氣爽,溫度和濕度都特別適宜製作烤鴨,而此時的鴨子也比較肥壯。夏季氣候炎熱,空氣濕度較大,此時的北京鴨肉少膘薄,質量較差,烤制後的鴨皮容易發艮(即不鬆脆),所以口味相對較差。
(2)講究片法: 因為片得好不僅菜肴造型更佳,而且口味更美。烤鴨烤製成後,要在鴨脯凹塌前及時片下皮肉裝盤供食。此時的鴨肉吃在嘴裡酥香味美。片鴨的方法也有講究,一是趁熱先片下鴨皮吃,酥脆香美;然後再片鴨肉吃。二是片片有皮帶肉,薄而不碎。一隻2公斤重的鴨子,能片出100餘片鴨肉片,而且大小均勻如丁香葉口感則酥香鮮嫩,獨具風味。
(3)講究佐料: 烤鴨為什麼不能直接啃著吃?這是因為鴨子較肥,直接啃著吃,會非常油膩。現在北京烤鴨主要有三種吃法,搭配不同的作料。第一種:用筷子挑一點甜麵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將荷葉餅捲起,這是最通常的吃法。第二種:蒜泥加醬油,也可配蘿蔔條等。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醬油吃,在鮮香之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第三種:有些顧客不喜歡吃蔥、蒜,卻喜歡將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這種吃法特別適合女士和兒童。據了解,吃烤鴨其中還大有營養之道。據專業人士介紹,烤鴨常常佐以大蔥、大蒜、黃瓜條等共同食用,不僅可以起到平衡酸鹼的作用,而且這些食品中的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等,具有使膽固醇下降和纖維蛋白質溶解活性升高,幫助消化的功能。第一種佐料方式現在是最為常用的,其中所用甜麵醬講究用北京「六必居」出產的,不然口味就不能算作正宗。 (4)講究佐食: 常用的吃烤鴨的佐食品有二種,一為荷葉餅;一為空心芝麻燒餅。荷葉餅可一揭兩片,每片抹上甜麵醬再放蔥段、黃瓜條、(或青蘿蔔條)、烤鴨片,或者抹上蒜泥、醬油、黃瓜條(或青蘿蔔條),再夾上烤鴨片捲起來吃。早年,全聚德烤鴨店還常年備有一種配以大麥米和紅小豆熬制的小米粥。這種小米粥色澤美觀,滑潤爽口,吃完烤鴨後再喝上一小碗這種特製的小米粥,一定會給你帶來無比的舒暢感。 荷葉餅,又叫白薄餅、面薄餅、卷餅、烙餅、烙饃,有大小之分,大者直徑可超過25cm,小者只有巴掌大,是陝西城鄉各地民間喜食的傳統風味小吃。各賓館飯店均有供應,自助餐上也能見到。 從荷葉餅的卷菜看,也是豐富多彩,既可卷素,也可卷葷。素菜有氽、炒豆芽中的黃豆芽、綠豆芽、碗豆苗、土豆絲、油炒酸菜、泡菜、粉絲、韭黃、炸黃豆、攤蛋皮絲;葷菜有熟肚絲、雞絲、豬、牛、羊肉絲,肺條等。再加上一盤細嫩的鞭桿蔥和一盤甜麵醬,如果再捲入片皮烤鴨,則更有滋味。 [圖解]北京烤鴨的吃法
另附:烤鴨香傳六百年--便宜坊 走在北京的街上放眼望去,都是百年歷史文物。美食也如此,不要看館子不起眼,也許就是幾百年的老字號。憑藉一道烤鴨就能夠擁有近六百年歷史的「便宜坊」就是很好的例子。 北京烤鴨是在明朝永樂帝遷都北京時,由南京傳到北京來的「燜爐烤鴨」,最早稱為「金陵烤鴨」。明代《菊隱記聞》:"前門橋東陳內官家首飾,雙塔寺李家冠帽,大柵欄宋家靴,順成門大街劉家冷淘面,米市口便宜坊烤鴨,皆著名一時。" 不過,歷經幾百年,北京烤鴨不僅是技術上改進,連「鴨子」也大為不同。明清兩代調運糧食主要走水道,於是,京城運河沿岸的鴨子長年以河中散落的糧米為食。時間一長,鴨子的體形、肉質都變了;再後來興起的「填鴨」,更讓鴨子短時間內長得肥嫩。遠在明朝萬曆、天啟年間時,《酌中志》就把烤鴨列為北京「本地」菜了。便宜坊雖然沒有全聚德有名,卻是真正北京烤鴨的創始老店。尤其是用燜爐烤鴨,比起全聚德的明爐,要更有特色,難度也更高。
焦香酥脆,入口即化的烤鴨皮 燜爐以磚砌成,大小約一立方米。燜烤鴨子前,先用秫秸的生火將爐膛的溫度燜烤至合適。燜爐用的是暗火,技術性強,掌爐人必須掌握好爐內的溫度。這與掛爐不同,掛爐用的是明火燒烤,容易掌握。燜爐烤的鴨子,外皮油酥,肉鮮嫩,肥而不膩。 燜爐烤鴨之特點:鴨子不見明火是製作時最顯著的特徵。「燜」出來的鴨子由於鴨胚在烤制中受熱均勻使得油脂和水分消耗少,鴨子烤成後皮肉不脫離,色澤紅亮;外皮酥,內層嫩,一咬流油,入口即化,而且烤出的鴨子體態豐滿,出肉多。 便宜坊燜爐烤鴨,之所以皮酥脆,色棗紅,肉細嫩,烤鴨表面沒有雜質,與其獨特的燜爐烤技密不可分。燜爐有三大講究:砌磚碼法講究;用泥講究(外掛泥、內掛泥、粘粘泥,三種泥作用各異不能混用);爐壁受熱講究。傳統燜爐選用去年晾乾的秫秸做燃料,將燜爐內壁燒熱,烤鴨不見明火,全憑爐壁熱量燜烤而成。
紅潤油亮的燜爐烤鴨 便宜坊於明朝永樂年間在菜市口米市衚衕里開業。當時只是一個小作坊,他們買來活雞活鴨,宰殺洗凈,給其他飯館、飯莊或有錢人家送去,做些服務性的初加工,也做燜爐烤鴨和童子雞等食品。由於他們把生雞鴨收拾得乾乾凈凈,烤鴨、童子雞做得香酥可口,售價還便宜,很受顧客歡迎。天長日久,這些飯莊、飯館和有錢大戶,就稱該作坊為便宜坊。 前門外鮮魚口街便宜坊烤鴨店,創業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股東有三個,古玩商王少甫是大股,鮮魚口街便宜坊(當年叫便意坊)雖然晚於米市衚衕的老便宜坊,但後來居上,不論在燜爐的烤燜技術上,還是在盒子菜、桶子雞和清醬肉的製作上,都有更大程度的發展,一百多年來獨樹一幟。
片鴨子得按老規矩 皮肉分離 清道光七年(1827年)山東榮成人孫子久滿徒。掌柜在孫子久幫助下,生意越來越好。後來掌柜為了治兒子的病,就把雞鴨作坊讓給了孫子久。到咸豐年代初,有些人看著其生意紅火,也掛起便宜坊的招牌,一時北京掛便宜坊牌匾的雞鴨店就有七八家。當時八旗子弟宴請成風,店前經常停滿達官顯貴們乘坐的大轎,西太后也曾差人把便宜坊的烤鴨送進宮內。據《都門瑣記》載:"席之必以全鴨為主菜,著名為便宜坊。」 北京最早沒有烤鴨店的名稱,不叫雞鴨店,就叫盒子鋪,盒子鋪是一個直徑約一尺二,厚四寸、圓形沒有稜角的木質盒子,外上黑色或紅色大漆。盒子里分成十或十一個不等的小格子,每個格內可放一種食品,一般要放醬肉、香腸、驢肉等食品。顧客要盒子,盒子鋪派學徒送去,等人家用完,再把空盒子取回。 當時,便意坊經營的品種有生豬肉、生雞鴨坯、爐肉、香腸、丸子、雞塊、鴨塊、桶子雞、清醬肉、燜爐烤鴨等十幾種。便意坊的燜爐烤鴨、桶子雞、清醬肉,獨具特味,多年來深受人們的歡迎。孫子久把作坊接過來之後,積極擴大作坊的營業,孫子久雞鴨作坊生產的生雞鴨坯和桶子雞等,貨色比別家好,總賣低價錢,南北城的大飯莊、大飯鋪,大都願用孫子久的貨,因此生意做得很興旺。人手從原來的四、五個人,增加到十二、三個人。
一道烤鴨 香傳六百年 當時便宜坊為了保證烤鴨品質,有專人負責養鴨填鴨。鴨子的來源有二,一是從朝陽門、東直門一帶雞鴨房收買二、三斤重的鴨子,自己經過短時間餵養,等鴨子長到四、五斤時,就填了。另一來源是一些挑雞鴨筐的、去郊區農村收購雞鴨的小販,也給坊送去活雞鴨。早期無論是全聚德,還是便宜坊都不賣堂座,只有外賣。便宜坊在店堂里賣座,則是從民國初年開始。 便宜坊製作的烤鴨用料講究,工藝精細,色呈棗紅,皮酥肉嫩,肥而不膩。佐食有荷葉餅、空心燒餅、甜麵醬、蒜泥、白糖、黃瓜條、蘿蔔條等。 此外,便宜坊還擅長烹制山東風味的菜肴,對炒、爆、燒、燜、糟、蒸等技法頗有造詣。名品多達百種以上。金魚鴨掌、糟溜魚片、肉絲粉皮、清湯燕菜、扒三絲魚翅、鮑魚二冬、油辣子大蝦、焦炒裡脊絲、干燒冬筍鮮蘑、糟蒸鴨肝、鹽爆四寶、蔥燒海參、燴烏魚蛋、酥小卿魚等,都是該店的代表菜。另外還充分利用鴨子各個部位為原料,烹制出各種口味不同、造型各異的全鴨菜,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為全鴨席,體現了便宜坊烤鴨店的獨特風格與技術水準。
充滿芝麻香的空心燒餅 從軍閥混戰至抗日戰爭時期,米市衚衕便宜坊就走向了衰敗最後倒閉,而鮮魚口便意坊走上了繁榮之路。1978年又改名"便宜坊"。並在崇文門外大街路東開辦了"便宜坊"新店同時主營山東風味菜肴,常年推出百餘種特色佳肴。。尤其是利用鴨舌、鴨掌、鴨腸、鴨胗、鴨肝、鴨膀、鴨心製作的全鴨席更是便宜坊的又一特色。例如芫爆鴨四寶、金魚鴨掌、雙作鴨心卷、果仁鴨肝等是便宜坊特色菜中的代表作。
推薦閱讀:
※炎夏 呵護寶寶學問不少
※有學問丨手把手教你泡一杯好茶,暖手又暖心
※女人的一生,都是學問
※必須培養自製_自製 01 |塑造品格的學問